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807章:怎麼才能坑到漢國?

第807章:怎麼才能坑到漢國?

當今天下諸侯但凡有點憂患意識,他們肯定是存有求變之心,有沒有將想法付之行動,看的是情況到底允不允許而已。

作為近十來年第一個變法的國家,也就是漢國,沒有大舉參與諸侯之間的征戰,變法的成果到底是怎麼樣,屬於暫時沒有經過檢驗的型別。

另一個摸著漢國過河搞變法的齊國,他們儘管不是全面模仿漢國的變法,僅僅是學著搞了二十等爵,爆發出來的力量卻是有目共睹。

也就是一二十年之前而已,看似非常強大的齊國屢屢被晉國摁在地上摩擦,好幾次晉國只是玩鬧一般地派出一個“軍”再多一點的兵力,能夠收拾得齊國不要不要的。

荀氏從晉國分家出來,由於還沒有過去一代人的時間,按理說荀人的生活習俗與觀念該是跟作為晉人時差不多,軍隊戰鬥力哪怕是沒有了陰氏、範氏、魏氏……等等家族的配合,出現下降趨勢也不應該是斷崖式才對。

然後呢?齊國展開了變法,軍隊數量一再膨脹是一回事,像不像之前的軍紀那麼散漫也是另外一回事,事實卻是證明齊軍的戰鬥力得到了不俗的提升?

人還是那些人,軍紀也是那種軍紀,齊軍怎麼一下子變得那麼能打呢?無非就是戰場上的斬獲可以換到晉身之資這一點,使得參戰齊人的戰鬥慾望更高了而已。

範國也是分家自晉國,他們經過數年的大戰,一再將兵力消耗在戰場上,身經百戰的士兵一再消耗,範軍的戰鬥力肯定會出現下降趨勢。

楚國喊變法喊了幾年,真正的行動卻是一點都沒有。

老舊的楚國碰上了從晉國分家出來的範氏,有點理智的人都清楚一點,僅僅依靠範國或許能跟楚國抗衡一段時間,拖得越久卻是一定會對範國更加不利。

隨著局勢變得極為不利,士匄變法的決心越來越大,換作是身子骨好一點,以他的性格絕對會壓住公族來展開變法。

現在比較要命的是士匄的身子骨非常差,哪怕他再是怎麼莽,必須思考一旦展開變法,內部的公族和貴族會怎麼樣,要是變法進行到一半自己死了又會是怎麼的一個狀況。

由於身體撐不住,士匄想要變法的念頭也就成了奢望,只能將希望寄託在範鞅身上了。

範鞅是誰?他是士匄的嫡長子,也是範國的公子,未來的範國之王呀。

如果要問一問範鞅怎麼樣?籠統一點的來說,他在各項能力上並不比同等歲數的中行吳差多少,有意思的是他還有點智瑩的影子,也就是非常貪婪。

“不至於此罷?”韓起自己想了一圈,老實說自己也無法確定。

士匄斷言道:“定是如此。”

以前作為陰氏時,呂武很樂意跟各家親近,輪到自行建國卻開始保持起了距離。僅僅是這一點,呂武的表現就跟士匄和中行吳不一樣。

另外說點更難聽的話,漢氏子姓其實很能佔便宜,僅僅是韓氏玩一手取而代之,漢國沒有付出什麼實際的代價就獲得了韓氏的“老巢”了。

當然,範國和荀國也是各有所獲。

拿荀國來說,一下子讓“潞氏”那邊不再為飛地,也就是將“黎②”和“五氏(寒氏)”拿到手,完成了對“邯鄲”的包圍。

中行吳盯上“邯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思思念念將“邯鄲”拿到手,改建成了荀國的都城,再對“甲氏”進行圖謀。

那個“甲氏”很大,當前有十分之七左右落到了漢國手裡,還有大約十分之三屬於無主之地。

好像也不能說是無主之地,當地有一些狄人部落在棲息。他們在諸夏的史書上被統一稱呼為“東山皋落氏”。

原歷史上,這個“東山皋落氏”是被智氏解決掉,後來則是被趙氏接受了遺產。

韓起有點怕了,看向士匄問道:“可有與楚止戈可能?”

搞得韓起忌憚漢國是士匄所願意看到的。

只是吧,當前想跟楚國休戰,範國需要付出的代價會非常大,除非將原鄭國的城邑交出去,可能還要加上虎牢關,要不然楚國怎麼可能干休?

一旦連虎牢關,也就是“祭”地都弄沒了,範國不但要就此淪為三流國家,門戶洞開之下什麼時候死,幾乎是看周邊國家的臉色了。

真成了那樣,範國別說是害怕楚國,說不準到時連韓國都要刻意逢迎。這樣的話,士匄寧願範國滅亡得轟轟烈烈,也不想某天範氏會淪落到那種地步。

中行吳說道:“日後事,日後憂。且大敗楚,再行謀劃。”

韓起知道中行吳說得對,不管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目前漢國願意出兵合力攻打楚國,先將當前的事情辦好了。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坑漢軍一波?”韓起想到了削弱漢國的實力,爭取更多發展自身的時間。

士匄和中行吳肯定也有類似的想法,只是他們誰都不會述之於口罷了,免得有誰拿這個當投名狀去討好呂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幾個國家的君王在函谷關之外會面,談了該談的事情,沒有多餘的耽擱就各自回國。

這一次會面,呂武表態會出兵,還是出動一個“軍”外加兩萬騎兵,換取“新田”、“賈”、“荀”以及所屬的十七座城邑。

韓國將會出動兩個“師”,除了從範國那邊獲得了交給漢國的城邑補償之外,他們還獲得了“樊”、“臺谷”、“溫”等六座大城以及二十三座城邑。

一旦置換完成,韓國將會將都城定在“原”。

那麼一交換,漢國又向東擴張了接近三百裡,保證了關中與關外的暢通,同時想要東出再也不會被窮山峻嶺給擋住。

韓國並不吃虧,甚至是大賺特賺,就此不用讓都城直面漢軍的兵鋒,尤其重要的是獲得了“原”和“溫”這兩塊糧食高產的地皮,更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離周王室足夠近了。

要說佔便宜,這一次荀國從韓國身上佔的便宜才是最多。

荀國正在跟齊國、魯國等國交戰,只是出動了一個“旅”幫助範國意思意思。他們卻是從韓國這邊獲得了大量的城邑,完成了跟飛地的銜接,還徹底包圍了“邯鄲”。

既然已經決議出兵,考慮到一年四季中也就那麼幾個月的氣候適合用來大戰,漢國的軍隊開出函谷關,順道接收了該獲得的城邑,大軍徑直往“虎牢”那邊去了。

等待呂武率軍來到“虎牢”這邊,得知韓起早早帶著兩個“師”抵達,荀家則是則是帶著一個“旅”也早到了,並且有一個“軍”又三個“師”的範軍已經在“宛”跟楚國等聯軍形成對峙。

範國負責接待友軍的是劉明,他是當前範國的元戎,士匄則是親自在“宛”那邊領兵。

“敵軍為數超十五萬,由楚王親自統兵。”劉明一臉的憂愁。

又是十五萬?楚國真心牛逼啊!

楚國連續好幾年用兵,中間還吞併了陳國、蔡國、沈國和吳國,一再損失還能拉出十五萬兵力,就是不知道兵源素質怎麼樣。

是的,楚國宣佈吞併了吳國,只是有很多吳人躲在山林裡跟楚國過不去。

呂武一聽,心裡不憂反喜,想道:“楚軍越多越好,這一次哪怕我的損失會大一些,只要能吃掉這一支楚軍,怎麼都能讓楚國衰落個十來年的吧?”

到了漢軍損失慘重的地步,範軍、韓軍不可能能獨善其身,呂武一旦到了地方,要幹的第一時間會是獲得聯盟軍隊的指揮權。

當然,遭到侵犯的是範國,作為東道主計程車匄在天然上會是聯盟大軍的指揮官。

呂武想要獲得大軍指揮權,過程中肯定是會出現一些波折的。

因為漢軍剛剛抵達的關係,怎麼都需要休整個兩三天的時間,他們才會啟程行軍。

重新開拔之後,呂武刻意觀察範國的狀況,發現經年大戰下來的範國,有一樣算一樣都進入了蕭條的環境,貴族心態倉皇,原本作為鄭人的黎庶在精神氣方面顯得像是一座火山。

那是因為範國處在戰爭爆發後的不利地位,致使鄭人對於重歸母國有了更多的自信,心理上肯定也就生出了抵抗範氏統治的想法。

“鄭君產率軍攻‘密’,請韓王率軍往而擊之?”劉明在某天找到了正在閒聊的呂武和韓起,說了這事。

這個“密”在哪?它在“新鄭”西北方向,一旦失守不但會讓“新鄭”面臨威脅,連帶洧水也有可能會被利用起來實施水攻。

韓起皺了一下眉頭,問道:“鄭軍多寡?”

劉明答道:“約有十一萬之眾。”

啊?

一個幾乎亡了國家的鄭國,子產麾下竟然有十一萬人?

那不是子產畫了大餅,忽悠鄭人、許人、頓人、狄人、戎人加入麾下去拼命嘛。

根據子產的變革,加入鄭軍就能夠獲得九百畝的土地,別說是一些破落國家的黎庶,對楚國、範國、等等一些沒有自己土地的黎庶吸引力也是極大的。

子產能不能拿出那麼多的土地?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沒有的。還是那種光復鄭國全境,乃至於是殺進虎牢關以北,還是土地絕對不夠的狀態。

事實上是,越來越多的黎庶加入到子產麾下,只要子產不敗亡或是畫餅的虛幻被捅破,會有更多的黎庶被吸引,滾雪球一般的狀態之下,子產要將統治範圍擴張得多大,才能兌現一人九百畝的諾言?

韓起並不是擔心帶兩個“師”無法擊敗子產那群烏合之眾,他現在著實是不願意離呂武……又或者說離漢軍太遠,免得很多想法無法得到實施。

什麼想法?猜唄。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