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806章:宇內混一,捨我其誰?

第806章:宇內混一,捨我其誰?

以城池作為出兵酬勞?士匄進步了啊!

以前,士匄就是一副呂武出兵救援屬於理所當然的態度,不僅把自己當成了老大哥,剝削和壓榨起小弟也是竭盡所能。

當時的範國真的夠資格當漢國的老大哥嗎?從聲勢上去看,源於呂武的低調,範國在跟楚國較量,好像範國的聲勢是比漢國更強一些。

真的計算各方各面的實力,範國哪有漢國的強大?需要大約五個範國才能有一個漢國的實力。

所謂的五個範國才有一個漢國的實力,不單純是比拼人口和軍事實力,需要將生產力算進去。

說到生產力,其它區域不太清楚,在“東方世界”這一邊的話,無疑是漢國處在領先地位。

漢國大肆建設了水利工程,又搞了肥料灌溉的法子,其它諸侯國一畝能產出一石,漢國這邊至少是三石起步。

有了肥料灌溉還帶來了一個新的改變!

耕作的話,其實有輪耕的規矩,也就是一塊地耕作幾年又休耕幾年,好讓那一塊地恢復“地力”這麼一種玩意。

有了肥料之後,土地的“地力”可以人工增肥,前幾年不但會增加糧食的產出,休耕也成了一種非必要。

肥料是什麼?以當前的技術,能做到的就是收集各種糞便施肥咯。

糧食的產出只是一方面,因為呂武極度重視“奇技淫巧”的關係,漢國對工匠的培養可謂是竭盡全力,不但在工業產能方面得到加強,各種有用沒用的東西也是層出不窮。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需要幹些什麼?

要是時代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以商強國”啦。

在封建時代,國家的強大首先需要糧食的產出得到保證,進而需要到各種工具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好用的工具來增加糧食的產量。有足夠的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爆炸又保證口糧,想不強大都難。

呃……,也許也不一定?畢竟,歷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那種過億人口被幾百萬人口打趴下並死死壓住進行統治的例子。

以大機率來說,只要不是爛到一定程度,智慧工業化時代來臨之前,人口多就會代表強大。

說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

用經濟的說法:人口紅利。

只要呂武能搞出一套靠譜的醫療體系,漢國必定會迎來人口大爆炸的時代,再加上漢國遠比其它諸侯國更高效的產出,一統天下舍漢國其誰?

所以了,呂武真的不想搞什麼結盟,哪怕是能夠用結盟來搞一些花樣,還是不想背上悖盟的壞名聲。

大家不是盟友,打你也就打你了,頂多就是再找一個過得去的理由。

成為盟友之後的某天再攻打,有再好的理由也無法抹去悖盟的事實。

說到了聯合出兵攻打楚國,士匄一下子就“忘記”了結盟的事情,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呂武願意出動多少軍隊了。

“漢王可出兵幾多?”士匄問道。

中行吳和韓起注視著呂武,等待一個答案。

呂武假裝沉吟了一下下,說道:“可出一‘軍’、兩萬騎。”

以漢軍的編制,一個軍團再加上兩萬騎兵,數量絕對不能說是少了。

現在不是漢國面臨實際威脅,出兵幫助範國而已,很夠意思啦。

士匄皺眉說道:“僅‘新田’便可使漢國出兵一‘軍’,餘下諸城邑不抵一‘旅’、一‘師’之力?”

“我之一‘軍’可抵楚軍十萬之數。”呂武說得霸氣。

以前的晉軍,一個“軍”就能夠壓著五萬楚軍胖揍。這個是一種真實的事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各家從晉國分家而出,一開始範國的一個“軍”也能壓著五六萬楚軍在打,隨著戰爭進行越來越久,戰鬥力的優勢一再喪失,當前一個範國的“軍”也就能扛住四萬左右的楚軍。

士匄明顯的一陣愕然,好像是難以置信,又像是不服氣,問道:“果真?”

這話問的。

呂武要出動的那一個“軍”,裡面常備軍就佔了一個“師”又一個“旅”,其餘算是漢國的二線部隊,說是二線部隊,問題是在戰鬥力上面跟之前的晉軍對比,好像是能強那麼一點點?

這個“強”是從兵源年齡、體格到訓練度和裝備層次的強。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哪怕是以前的晉軍,還能少了白髮蒼蒼或是年少的士兵嗎?不可能的。

漢國有了自己的制度,徵召士兵可以優而選之,大多以二十歲到三十歲為徵召物件,還能專門選擇以“徒”或“羨”為徵召目標。

以前,晉國的“士”、“徒”和“羨”是一種在家自己練的方式。

輪到漢國這邊,每年至少有一個月是大家集中在一塊訓練,排兵佈陣一練再練,默契才不是各自練自己的能比。

漢國有爵位制度,誰不是卯足了勁想要建功立業,有點抱負的人,誰不是在家有空就勤練殺人技?

另外一點,以前的陰氏就以甲兵之強冠絕天下,好些年又過去了,肯定會有新的利器出現。

因為制度方面出現改變,受到徵召的士兵在入伍時可是有硬性要求,無法自己出資備妥相關物資,要被強制向國家借貸配齊兵甲器械,搞的就是全軍一體化,不會出現那種一部分裝備良好,另一部穿破爛的情況。

從訓練度,再到裝備優良程度,以及想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和勁頭,說漢軍比晉軍更強,那是有其原因的。

曾經,呂武想過是搞漢時的“良家子”從軍制度,還是搞唐時的府兵制度,又或是在原有基礎上弄明時的兵戶制度,後來想明白什麼合適就怎麼來,慢慢再形成自己的制度。

順其自然嘛,就是那麼一回事。

現在,士匄在懷疑漢軍的戰鬥力?

呂武淡淡說道:“屆時可知。”

士匄還是很不放心,說道:“楚日漸強盛,今次若是不能大敗之,範危矣,韓亦觸其兵鋒,荀或會腹背受敵。”

還有其它的事情,比如宋國就是下一個楚國會吞併的國家。

咦?人家宋國扛了楚國那麼久沒事,怎麼輪到現在會被楚國吞併呢?

道理並不複雜,以前不是有晉國能威脅楚國嗎?間接也就讓楚國不敢竭盡全力去攻打宋國,楚國只拿出一半或更少實力去攻打宋國,宋國自然是還能撐得住,一旦楚國能拿出更多的力量去攻打宋國,事情就說不準了。

而一旦範國不行了,“東方世界”又沒有國家去抗衡楚國,不止宋國會倒黴,其餘徐國、鍾離國、鍾吾國等等諸侯國,一樣是逃不過被楚國吞併的下場。

呂武很清楚士匄的擔憂,又看出了韓起和中行吳的顧慮,笑著說道:“如若不敵,漢再增兵便是。”

這一事件,士匄、中行吳和韓起絕對在想:“為什麼不是一下子拿出最強的力量,要等著事態惡化再增兵?”

如果漢國出兵,他們還是打不過楚國,後面漢國再增兵能不能反敗為勝先不提,範國絕對會倒黴,韓國可能也要損失一波,間接又影響到荀國對齊國、魯國的戰事。

士匄說了上面的事情。

“當今天下,何人助戰可出五萬之眾?”呂武問道。

這特麼。

別鬧出給臉不要臉的事情來。

雖然是有獲得城邑上的收穫,說到底漢國不是一定要出兵,願意出兵已經是一種善意,要鬧到漢國不出兵相助,或是乾脆摁住他們打,才開心嗎?

幾人感受到了呂武的態度,臉色不斷變化,心有顧忌也就改了個話題。

說到底,大家不再是一國之臣的同僚,沒有什麼是必須進行的義務,求助就該有個求助的樣子,商量不是不能商量,不想拿出更多的“僱傭金”又想獲得更多,沒那個口才來講事,非鬧到一拍兩散嗎?

後面,幾個人各自散去。

呂武當然是回去函谷關那邊。

士匄幾人先回去自己的營盤,後面又聚到了一起。

“漢王非元戎矣。”中行吳說道。

他是在埋怨士匄要求太多,能拿出來的酬勞太少。

韓起看著臉色很臭計程車匄,說道:“漢王願意助戰,已是顧念舊情,不可使之不悅。”

中行吳立刻看向韓起,怎麼都覺得有點火上添油。

果然,士匄臉色更臭,一陣咳嗽之後說道:“荀或日短無憂,韓或成漢口中之食,範亦或將為漢、楚瓜分。”

喂喂喂!

飯不能亂吃,話也不能亂講啊!

士匄並不止是在講氣話,又說道:“言及結盟,漢王一再搪塞。此便為明證。”

肯定是那樣的道理呀!

以前大家追求的是成為霸主,當老大作威作福,再快快樂樂地向各個諸侯國收取保護費。

幾年前不是有什麼大一統的說法出現嗎?各諸侯以及貴族聽了的反應不大,不代表真的完全不當一回事。

楚國那邊在吞併陳國、蔡國和沈國之後,對大一統理論做出了回應,說是願意承擔達成天下止戈的願望,吞併三個國家是為了共建美好家園來著。

他們哪怕不願意承認,以“東方世界”當前的格局來看,硬要有個檔次的話,楚國和漢國無疑是第一檔,荀國和齊國、範國應該是第二檔?

楚國已經回應了大一統,有同等實力的漢國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時間,士匄的一句話,說得中行吳和韓起陷入了沉思……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