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莊子的故事 > 第58章 莊子的大宗師白話文(一)

第58章 莊子的大宗師白話文(一)

知道天地的執行規律、作為,知道人類社會、國家的執行規律、來源、人的所作所為。那麼!這個人就達到了認知的極點。

知道天地的執行規律、作為,他就知道明白人與萬物都來自於天地,天地是人與萬物的父母。

知道人類社會、國家的執行規律、來源、人的所作所為,用知道的這些知識來保全自己的生命,來應對隨時發生的意外和不可知事件,直至自然死亡而不中途夭折,這恐怕就是認知的最高境界了。

雖然這樣,還是存在憂患的。

因為!判斷事物所依據的理論方法是否恰當,所判斷的事物事實是否清楚,都將影響到判斷的最後結果。我怎麼知道面前的事物是出於自然而不是出於人為的呢?我怎麼知道面前的事物是人為的而不是出於自然的呢?

只有那些真正明白了人生的人,他們才有正確地認知,才能達到這個認知的高度、境界。

那麼?什麼樣地人才能算“真人”呢?什麼樣地人才算真正地明白了人生呢?

古時候的真人,不倚眾凌寡,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也不圖謀瑣事。像這樣的人,錯過了時機不後悔,趕上了機遇不得意。

象這樣的人,登上高處心中不會顫慄,下到水裡不會在意衣服沾溼,進入火中不懼怕灼熱。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們難道不是人嗎?

原因在這裡:他們得“道”了,他們明白了人生,明白了生死。

人與萬物一樣,只是天地間的一個物種而已。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有什麼可怕地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古時候的真人,他睡覺後不做惡夢,醒來後也沒有憂愁,他吃東西時不求甘美只講營養,他呼吸時氣息深沉。

真人的呼吸是深呼吸,吸氣從腳根開始上行,呼氣從頭頂下行至根。而一般人呼吸則靠喉嚨,短促而淺,氣血停頓在胸間。被人屈服時,言語在喉前吞吐,口齒不清。那些嗜好和慾望太重的人,他們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淺。就跟呼吸一樣,不能深呼吸。

古時候的真人,好像不知道生命之快樂,也好像不知道死亡很可怕。對於新生生命,他們沒有欣喜之情;對於死去的人,他們也沒有婉惜之痛。就那麼輕輕地走了,就跟來的時候一樣。沒有忘記自己是從天地間來的,遲早還是要迴歸到天地間去。所以!不追求多餘的東東,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而已。得到了什麼,他們歡喜地接受。失去了什麼,他們就像根本沒有過那樣坦然面對。

這就叫做不用心去刻意追求,不人為地去改變自然規律,這就叫真人。

像這樣的人,他的內心平靜,他的容顏淡漠安閒,他的面額質樸端嚴;嚴肅時像秋天,豁達時像春天,高興或憤怒跟四時更替一樣自然,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稱,而沒有誰能夠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如此極致的。

之所以!古代聖人使用武力,滅掉敵國卻並不失掉敵國的民心;利益和恩澤遍施萬世,他們不是為了偏愛什麼人。

樂於交往是為了追求外在的虛榮利益等等的人,他們就不是聖人;

有偏愛,此親彼疏的人,就算不上是仁;

伺機行事,達到自己的某個目的的人,他們就不是賢人;

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和相輔,以自己的喜好而行事,他們就算不上是君子;

辦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原則立場,他們就不是有識之士;

追求向外之物如虛榮、利益等等而失去生命,他們不僅僅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也失去了人性的本真。因為!他們並不僅僅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了自己的虛名。

像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這樣地人,他們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為人民而獻身。但是!他們都不是為了自己的安適而這樣做的。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先為自己而活,然後才為周圍的人和天下人而活。

為自己而活,才是人性的本真。

古時候的真人,一副正氣凜然地樣子,不管別人是什麼態度、立場。好像很孤立,無法承受自己的態度、立場所帶來的壓力。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虛架子,經受不住考驗。又好像那麼回事似的,可給人的感覺又有些華而不實。

當真正面對的時候,他們好像顯出怡然欣喜的樣子,一點也不害怕。

當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他們的一舉一動又好像出於不得已的樣子,不得不這樣去做。

當他們真正行動起來後,神色又恢復自然,做出來的結果又是那麼地合情合理,讓世人挑不出毛病。完事後又顯出一副無所謂地樣子,他的神情看起來好像剛才不是他做的與他無關,心不在焉好像忘記了要說點什麼來表示表示。

那麼?他們做事的原則是什麼呢?

他們把刑律當作主體,絕對不做違法的事;他們把禮儀當作羽翼,入鄉隨俗,尊重別人。把自己的能力當著時間,隨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把自己的道德操守當著原則,時刻遵循。

把刑律當作主體的人,他們處處小心,害怕觸犯律法而引來殺身之禍。

把禮儀當作羽翼的人,他們入鄉隨俗,尊重別人別人就一樣尊重他們,所以他們能夠行走於天下。

把自己的能力當著時間的人,隨時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像欠了別人似的。其實不然!是因為迫不得已!什麼叫迫不得已?是因為同為人類,生存不易,不能孤立、獨立而生存,人與人、人與萬物是相互的關係,所以!我們沒有幫助別人、幫助萬物,我們是在為自己。

把自己的道德操守當著原則並時刻遵循的人,就好像有腳的人走過山丘根本沒有引起別人的注意,還以為他們是一個路過的人。其實不是!是他們已經養成習慣了。

所以說!道家與周圍人一樣,也是普通人。他們並不例外,一樣遵守律法,一樣遵守禮制,一樣勞作,一樣生活。只是不同地是,他們遵循道。

其實!無論是道家還是世人,無論如何行事,都不過為了生存。只是!生存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但是!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道家是與天為徒,效仿天、效仿道。而世人!是以人為徒,效仿別人,別人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明白是效仿天、效仿道有利於生存,還是效仿別人生活有利於生存的人,他們就叫真人。

死生是自然規律,並非人為,沒有人可以改變,這就是命。猶如黑夜和白天交替出現那樣,並非人為,沒有人可以改變,這就是自然。

作為人,為了生存有時候不得不參與世事,與世俗為伍。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人與萬物都一樣,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難免不發生衝突、對立。

人們總是把天看作是生命之父,而且終身愛戴它祭祀它。何況道呢?天地萬物皆來源於道,我們當如何待之呢?

人們總是把國君看作是權力者,無法擺脫國君的權力範圍。因而!終身願為國君效死。何況道呢?人與萬物一樣,都來源於道。國君也是人,也一樣來源於道。所以!我應當遵循道,效仿道,以道為師!

泉水乾涸了,小溪溝變成了陸地。生活在小溪中的魚兒都被困在那裡,它們相互依偎,彼此張大著嘴巴出氣以此取得一點溼氣,彼此以唾沫來相互滋潤,苟延殘喘。

如今失去了泉水的源泉,沒有了生存的依靠,才想起當初生活在江湖中的自由自在。後悔當初選擇了錯誤的依靠,才來到這條小溪中。既然如此,不如接受現實,把過去在江湖中的快樂也忘卻掉,改變一下認知觀念,然後!重新選擇一下“魚生”。

與其讚譽堯的聖明而非議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幸福與痛苦都忘掉,改變一下我們的認知觀念。然後!重新規劃一下我們的人生。

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不過是為了活著而已。人與萬物一樣,來源於天地之間,來源於道。就讓我們站在道的高度上來看待人生吧!而不是依賴於聖明的堯或者是暴虐的夏桀。

道用大地來承載著我的形體,讓我透過勞動來養活自己,又用衰老來讓我休息,用死亡來讓我安息。所以!既然這樣善待我的生前,也一樣會如此善待我的死後。

將船兒藏在山溝裡,將大山藏在深水裡,可以說是很保險了,不會丟失。然而!半夜裡卻有個大力氣的人把山谷和河澤都背走了。藏者還在睡夢中安心地睡大覺,並不知道他藏匿起來的東東被人偷走了。

將小東西藏在大的東西裡面是可以的,不過一樣會丟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裡面還不讓天下丟失,怎麼才能做到呢?

這就要我們有一顆無私的心。我們沒有私心,無須隱藏。天下擺在面前,別人偷不去,無須隱藏。

再則!天地日月星空等一切一切都來源於道,最終迴歸於道,我們何須有私心?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過程,我們何須有私心?天下萬物各有所歸,我們何須有私心?

如果我們看透了這一點,還需要藏天下嗎?

如果我們看透了這一點,還需要“偷”天下嗎?或者說是佔有天下嗎?

如果我們看透了這一點,就沒有偷與藏的必要了。

人們往往這樣,當意識覺醒後覺得自己是個人後,覺得自己區別於它物,就十分地欣喜,以為自己好像很了不起似的,比其它物牛比似的。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道幻化出人(進化成為人),只是幻化過來中的一次、一種,幻化(進化)是沒有止境的。如果覺得自己進化成人了就那麼高興地話?那麼!幻化(進化)一次高興一次,高興的次數還能夠加以計算嗎?

所以!聖人的認知境界遠遠超過了“社會學”人的範疇,而進入道的範疇。

聖人認為:人只是進化過程中進化出來的一個物種(人)而已。在下一次進化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進化成何物。

所以!無論將來進化成何物,聖人都能坦然接受、坦然面對。所以!聖人無須隱藏什麼。因為!作為道,是永遠存在的。

所以!聖人無論是對待夭折的事物還是終老的事物,都是一樣地態度。因為!此物死彼物生,都只是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的。都只是一次生命的開始,然後到生命的結束。

所以!世人要效仿之,要有這樣地認知高度和境界。本來就是:人與萬物都來自於天地間,來自於道,都有一個共同地祖宗。只是幻化(進化)出來的最後結果不同罷了。一個變成了人,一個變成了其他物而已。

(譯者注:以上從“藏天下”到此止,這一段不好理解,沒有讀懂道家的道,就無法讀懂這一段。這一段其實講的是境界,認知的境界,聖人達到的認知境界。聖人把自己當成道,無論自己是什麼,都能坦然接受。)

道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可以看見、可以感知的。然而!它好像又是無為和無形的。無法描述它,但我們可以感知它的存在。好像是無法言傳只能意會的那種。可以得到它,卻見不到它的真面目。

道就是本,也就是根,萬物的來源。在還未出現天地之前,它就已經存在了。它比鬼神、天帝出現的還要早,它生出天地萬物和人。鬼神與天帝是因人的靈智出現後才出現的,所以!道是萬物之本之根。

所以說!它在太極之上卻並不算高,它在六極之下不算深,它先於天地存在還不算久,它年長於上古還不算老。

狶韋氏得到它,用來統馭天地;

伏羲氏得到它,用來調合元氣;

北斗星得到它,永遠不會改變方位;

太陽和月亮得到它,永遠不停息地執行;

堪壞得到它,用來入主崑崙山;

馮夷得到它,用來巡遊江河;

肩吾得到它,用來駐守泰山;

黃帝得到它,用來登上雲天;

顓頊得到它,用來居處玄宮;

禹強得到它,用來立足北極;

西王母得到它,用來坐陣少廣山。

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也沒有人知道它將什麼時候終結。彭祖得到它,從遠古的有虞時代一直活到五伯時代;傅說得到它,用來輔佐武丁,統轄整個天下,乘駕東維星,騎坐箕宿和尾宿,從而永遠排列在星神的行列裡。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寵妻難逃佛猴傳仙凡變萬古第一強者紀少輕裝上陣抓淘妻牛筆重生之拳臺殺手超強手機系統諸天至尊詭域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