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秦漢傳奇 > 15韓信投軍

15韓信投軍

卻說項梁收了劉邦、英布,威勢益盛。一日升帳與眾將計議:“今人馬將佐日漸強大,足可代秦,但中間少一謀士。近聞淮陽居巢有一老人姓範名增,年七十,足智多謀,雖孫、吳不能過也。現在必須一個能言之士往說歸楚,如此人來大事可就。”有季布起身告曰:“某亦知範增久矣,願往說之。”項梁大喜,就準備幣帛遣季布啟行。

季布不一日來到居巢,先投客店安歇。次日整衣冠來見范增。先於鄰近訪問主居,鄰人曰:“范增不喜市廛,離城三里有旗鼓山,常居山中靜養,等閒不與人相見。”季布尋思此人不得見面,如何說話?遂於從人中揀一便利者一同扮做遠客,來到范增門前說道:“我們來居巢生理,消折資本歸家不得,聞先生之名願求一見,請問資身之策。”范增平日好為奇謀,聞家童傳報遂許相見。季布同從人進了山莊,見範增童顏鶴髮葛巾布袍,腹隱甲兵胸藏妙算,飄然淮楚之逸民也。季布行禮畢,范增問道:“公何處人氏?作何生理?”季布跪而告曰:“某非遠客,亦未曾在居巢生理,今奉楚將項梁之命,具禮拜請先生,恐不得見,遂假以遠客為名,庶無嫌疑也。目今二世殘暴英雄並起,各殺郡守以應諸侯,蓋為百姓除害以安天下。凡懷一材一藝者尚欲效用,況先生抱經濟之才,負孫、吳之策,年已七十,棲身蓬蒿,與草木為休慼,有呂望之年,無呂望之遇,空老牖下誠為可惜。今項梁將軍乃楚將項燕之後,仗義行仁文武兼備,會稽起義而四方響應;過江西徵而群兇懾服。聞先生之名特來恭請,望及時應召垂名金石,與呂望齊驅作天下奇士。速賜裁決無煩再思。”季布說罷將幣帛捧跪不起。范增曰:“某聞二世酷暴民不聊生,恨無路興兵除此無道。今子奉命來請正合吾意。但子初會且請暫回,明日相見即來領命。”季布跪伏在地懇求不已,乃曰:“幸見先生如獲珠玉,若待明日又主別議,願先生勿卻!”范增只得將幣禮拜領,延請季布上坐款飲。季布至晚宿於增家。范增沉思楚運默算興隆,遂跌足道:“楚非真命終無遠圖;但大丈夫一言既出萬金不易,豈可悔耶?”當夜就寢。次日收拾行裝,帶一二從人來見項梁。項梁整衣出迎延之上坐,乃曰:“某聞先生之名已久,日夜懸心,恨軍務煩劇未得求見。昨遣季布禮請下山,幸先生不棄屈賜垂顧,大慰平生之願,萬望先生盡心吐露以匡不及。”范增拜曰:“將軍世為楚輔倡此義舉,天下歸心萬民屬望,威武所及誰不欽服。增區區老叟料無長才,乃蒙以禮相邀,敢不竭盡心力務成王業,以報今日知遇之恩耶?”項梁就令項籍與之相見。項梁終日與范增談論,運籌決策每至夜分,項梁自謂相見恨晚。

一日范增向項梁說道:“陳勝敗亡固屬當然。若論秦並六國,惟有楚國被滅最為冤枉。自從楚懷王入秦不得生還,楚人至今憐之。故隱士南公有言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今陳勝起義,不立楚王之後,但知自立,所以其勢不能長久。此次足下崛起江東,渡江西行,楚地諸將所以爭先歸附者,皆因足下世為楚將,以為足下必能復立楚王之後也。足下能順眾心而行,則大事成矣!”項梁聽畢點頭稱善。遍問諸將皆無異說。於是遣鍾離昧等人尋訪楚王之後。

鍾離昧一日行到南淮浦地,見一群牧童追趕一個小童撲打。那小童生得豐準大耳眉清目秀,被群兒趕打略無慍色。鍾離昧向前呼小童曰:“汝為何被眾兒趕打?”童曰:“各小童皆有父母,獨我在王社長家牧羊。他眾人欺我無父以此趕打。”鍾離昧曰:“哪有人沒有父母?我見你容貌與眾不同,後必大貴,你若實說,我便與你做主。”小童曰:“我今年一十三歲,來此八年矣!我老母說我是楚懷王嫡派子孫,因兵荒馬亂逃生在此,其它不知。”鍾離昧聽罷,急招眾人將小童扶上馬,徑到王社長家請童母出來相見。王社長即忙讓小童母親更換衣服後到草堂相見。鍾離昧問她與小童籍貫來歷,老母初不肯說,鍾離昧再三懇求,童母將貼身汗衫取出,鍾離昧看見前襟上有字寫著:“楚懷王嫡孫米心,楚太子夫人衛氏。”鍾離昧看罷大喜。遂拜伏在地行禮,又喚王社長吩咐:“快與小殿下和夫人到淮西見項將軍領取賞賜。”王社長聽說後亦拜伏在地,將衣服與殿下、夫人換了,隨同鍾離昧一行人赴淮西來,見項梁將前事一一告知。項梁甚喜,擇日領大小將佐立米心為楚王,母衛氏為王太后。楚王封項梁為武信君,項籍為大司馬副將軍,范增為軍師,季布、鍾離昧為都騎,英布為偏將軍,桓楚、於英為散騎,以下大小將官俱有封賞,王社長賞金五十兩,彩帛一束,仍令回鄉。

楚兵自此日益強盛,各處諸候望風而來。有楚將宋義在江夏聚兵,聽說項梁立楚之後,遂領兵五萬會合伐秦。項梁引他朝見懷王,懷王封他為卿子冠軍,

這時有個淮陰人仗劍來見項梁。項梁見他容貌不悅,欲不用,范增曰:“此人外貌清癯,中有蘊藉,既來投見即當留用,如若棄置恐塞賢路。”項梁就依增言,封他為持戟郎官,留在帳下聽用。

此人姓韓名信,其父早死,家中極貧。韓信年已長成,既不能耕田作工,又不能經商買賣,要想託足公門,無奈無人舉薦,因此終日遊蕩毫無職業,不但養不起母親,連自己都是到人家混吃混喝。他母親因兒子不能養她,只好做些女工勉強度日,過了些時候也就死了。韓信見母親已死,家無一物,只得草草殯殮埋葬。

韓信漂泊無依,仍在人家寄食。有一人是他朋友,現為下鄉南昌亭長,韓信時常到他家中吃飯。亭長妻子見韓信日日到來,心中甚是厭煩,又不便當面拒絕,遂想得一計,起個絕早將飯煮好,放在床上吃食。待得早飯時間韓信方到,誰知他家飯已吃過,也不替韓信備辦。

韓信見此情形知道自己被人討厭,他卻有些志氣,此後便絕跡不來。韓信既與亭長斷絕,此外可以寄食的又無幾家,自然有一餐無一餐,甚至終日不得一食。自想也非久計,就想尋一事業,無奈世間幾百種生計,都無一件合他的意。想來想去只有釣魚一事,既不費力氣又不必本錢。從前姜太公未遇文王時,也曾垂釣磻溪。“我今學他行徑,不至失了身份。”於是韓信覓得釣竿,就到淮陰城下淮河邊釣魚。釣得魚時賣錢過活,釣不得時仍舊捱餓。

一日忽有一班婦人到河邊漂洗線絮,因為都是老婦,人遂稱她們為漂母。線絮就是蠶繭上剝下來的粗絲,如今持向水邊漂之使白。一班漂母作此生活,自然也是寒苦人家。但她們家雖然寒苦,日食倒也不缺,每到吃飯時間各家都有人送飯,比起韓信來自然較勝。

卻說一位漂母十分慈善,自己家道不豐,卻喜憐貧濟困。見韓信常常忍飢過日,心中不忍,便吩咐家中每日多送飯來,分與韓信同食。韓信向來寄食人家已經習慣,況且腹中飢餓難受,也不推辭。從此漂母日日漂絮,韓信日日得食,一連數十日都是如此,漂母毫無厭倦之色。別個漂母見了也不幫貼一餐。到得絮已漂完,漂母將去,韓信心中感激異常,便向漂母道謝,並且說道:“我若他日得志,定當從重報答您的恩德!”漂母聽了不但不喜,反而怒道:“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還說什麼厚報?我不過是同情你罷了,所以供給飲食,何曾想你報答!”說罷竟自去了。

韓信如此貧困不知謀生,可他有一劍卻經常佩在身上。鄉里人見他都鄙笑他,市井上的一班輕薄少年更是將他當作玩物,時時戲弄以為笑樂,一日韓信偶在市上遊行,忽遇一個少年將他攔住,譏笑道:“你身體雖然長大,而且喜歡帶劍,其實不過膽小心怯而已。”說罷張開兩足立在街心,當著眾人面前羞辱韓信道:“你若肯拼一死,就拔劍將我刺殺;如其不能,當由我胯下爬過。”說罷面上現出一種鄙薄之色。韓信端看其人想了一會,便俯伏地上由他胯下爬過。全市之人都笑韓信畏怯。

韓信有一天看見兩個人在路邊分油。這兩個人有一隻容量10斤的簍子,裡面裝滿了油;還有一隻空的罐和一隻空的葫蘆,罐可以裝7斤油,葫蘆可裝3斤油。要把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誰也沒有帶秤,只能拿手頭的三個容器倒來倒去,但總是有多有少。

韓信瞭解情況後對二人說:“葫蘆歸罐罐歸簍,二人分油回家走。”二人還是不知怎麼分,韓信讓他們先倒三斤油葫蘆裡,再從葫蘆裡“歸”到罐裡。“歸”到第三次,葫蘆裡就出現2斤的油量。再把滿滿一罐油“歸”到簍裡,騰出空來,把葫蘆裡的2斤油“歸”到空罐裡;最後再倒一葫蘆3斤油“歸”到罐裡。這時罐裡5斤油,簍裡也是5斤油。兩個人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卻說許負是秦漢時期的一個神人,他被人們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女神相,許負出生之時,身上掛著一個八卦玉佩,因此被秦始皇賜名,由於許負被秦始皇賜名的事情被傳開,許多人爭先恐後地來她家裡看她,許負看到某些人後便大哭不止,看到某些人後又露出甜蜜的笑容。

一開始人們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正常嬰兒的反應,可是後來許多人看出了端倪,原來許負看到人後大哭不止,這些人不久就會厄運將至,而許負看過之後笑的人則喜事連連,後來有人說這個女嬰的哭聲是詛咒,誰碰上了便有災難,於是許家便慢慢地變得安靜了下來。

許負在4歲的時候,便認識了1000多字,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許負在10歲的時候,已經讀懂許多教書先生都不知道的書,教書先生對其家人說道,令愛具有天人之姿,非我等凡夫俗子能教得了的,一定要讓高人教,當今除了鬼谷子之外,還有他的三個徒弟,分別是徐福、盧傲和黃石公,但是徐福和盧傲已經出海了,只能找黃石公了,許負的家人覺得教書先生說的有理,於是到處尋找黃石公,但是一直未曾尋到。

一日許負看到韓信便說:“你有王侯之貴,當為天下元戎,富貴不輕也。”韓信笑道:“一日不能一飯,尚望貴乎?”

韓信聽說項梁起兵後遂來投見,項梁只讓他做持戟郎官,韓信悶悶不樂,但也只能在行伍中伺侯不題。

張良見項梁已立楚王之後,又見齊、趙、魏、燕皆已復國,只有韓地無主,遂說項梁立韓公子韓成為韓王。項梁以張良為韓司徒,給兵千餘人。張良辭了沛公,奉韓成領兵往定韓地。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一點風骨 這個首富有點牛 榮耀與王座 最強魔神系統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兵王無敵 修仙暴徒 鬼志通鑑 近身武王 欺天大世
相鄰推薦:
詭秘:惡魔獵手重生當惡女:王妃殺瘋了我在末世無限升級避難所捏碎系統後,真千金被國家團寵了成為怪談就算成功逍遙小房東大明國師讓你當兵戒網癮,你成軍官了斬邪史書三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