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

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

第176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就滅族了!

公元1793年。

大明光復二年八月。

大明天子朱道樺正式祭告太廟,發出檄文,宣告要率百萬大軍,掃北復遼,以報一百多年來的國仇家恨。

第二天,他就率領天子近衛軍一萬兩千人,離開了應天皇城,登船東下,在松江府檢閱了第一批前往遼東的十個旅三萬餘人,親率四萬多眾乘船泛海北上,目標旅順港!

大明朝這邊這麼大的動作,自然是不可能無聲無息進行的。

別的不說。

光是要準備這四萬多大軍的軍需物資登船就要好幾天,再加上大軍登船,怎麼也要個十幾天才能做好完全準備,另外現在現在雖然大明朝有了蒸汽輪船了。

但受限於航程,這種跨海遠征用的還是帆船。

帆船是要等待出海的時機的,要看天氣的。

不然大軍在路上遇到颱風之類的極端天氣,那可不就完犢子了麼。

所以在大明這邊公開宣告要掃北復遼,大明天子親征遼東的時候。

北京皇宮內,乾隆的眾滿洲大臣已經亂哄哄的爭論了起來。

面色蒼白,看起來越發瘦削,好像一陣風就能吹走的乾隆皇帝頭隱隱作痛,更讓他頭痛的是下面頂戴花翎的官員們正吵作一團。

“滿洲祖宗之土,不可棄之,當立刻提大兵出官,增援遼東!與逆明決戰故土!”

“不可!不可!滿洲荒蕪,大軍出關,糧草物質從何處支應?”

“可取之朝鮮!”

“朝鮮地狹人多民窮,豈有能力支應大軍物質?更何況朝鮮乃是外藩,逼迫過盛,萬一朝鮮依附逆明豈不讓局勢更加難辦?”

“大軍出關,北京如何守?教匪大軍已兵臨直隸!”

和珅、和琳、阿桂、勒保等幾名大臣正在爭論。

這大清朝現在的局面可真的糟糕到了極點。

北京城內的百萬八旗頗有點坐困愁城的意思了。

南面是咄咄逼人的天國大軍。

北面是要發誓要掃北復遼,報仇雪恨的大明天子親征的明軍精銳。

這南北夾擊之下。

大清朝的命運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了。

現在的大清朝也到了命運抉擇的時候。

是要固守中原,還是要退守盛京?

中原能不能守住?

盛京能不能守住?

若是兩個地方都不守.大清要去哪裡?

難道要逃到草原上?

這百萬八旗,到了草原上吃什麼,喝什麼?

而且一百多年的養尊處優。

八旗子弟們還能吃得了這個苦嗎?

也許現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教匪擋住了逆明北上的路。

而教匪的作為無法得到士紳的支援。

因此現在直隸和山東的士紳還是支援大清的。

而且為了堵住教匪。

兩地士紳可以說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組織團練隨軍。

尤其是在和河南毗鄰的直隸廣平府、順德府等,當地士紳紛紛結寨自保。

高牆硬寨,這天國大軍想要一路打下來也不容易。

而清朝在直隸的兵馬是很多的。

直隸向來都是清軍佈防的重點。

朱明和白蓮教相繼起事後。

清廷就有加強了直隸的防務,如今掛職直隸總督的是大將阿桂,直隸綠營有天津、正定、宣化、馬蘭、大名、泰寧、通永七鎮總兵,再加上直隸總督的督標,正規的大清經制之兵,就有六萬餘人。

除此之外。

阿桂這些時間在直隸組織招募練勇五萬餘人,總兵力高達十一萬。

不過即便如此,這大清朝能不能守得住直隸,依舊是讓人心生懷疑。

好在直隸這裡的民心不像是南方這樣浮動,地方士紳大多是擁護大清朝的。

而且來的又不是朱明,而是教匪。

如果是朱明,大家投降還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是教匪是利出一孔的軍國,行的是以封田莊園為基礎的軍功田制。

是要來奪他們的土地財富,來養府兵,來酬軍功的。

這他們如何能投降?

所以這段時間。

直隸各地的豪紳們紛紛組織起來鄉勇,地方上也大建堡壘,堅壁清野。

各地大小城池全面進入臨戰狀態,各地鄉村也開始深掘壕溝,高鑄崽寨牆的局面。

再加上清廷方面派阿桂坐鎮直隸,阿桂手頭有兵十一萬。

又可統一排程指揮各地鄉勇。

天國軍想要在擁清力量非常強大的直隸橫行,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但是想要利用十一萬正規軍和數量不明的向紳武裝去對抗號稱百萬,實際數量可能不下三四十萬的教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想要完全把他們擋在直隸境外是不可能的。

而且還有一件讓人非常頭痛的事情。

那就是漕運斷了。

大清朝的失去了南方之糧。

現在南方的糧食運不進來。

大清朝廷只好讓山東、直隸、山西三省籌集糧草以供軍需。

光是直隸省的徵糧指標,就有兩百萬石!

要知道。

這個時代的直隸,其實就是歷史上的河北之地,在經過千年的開墾,在這個沒有化肥的時代,這樣經過了過度開墾的貧瘠土地產量已經很少了。

大規模的強行徵糧,就怕激起民變。

更加麻煩的是。

現在秋收還沒開始呢。

幾十萬教匪已經在直隸邊境,他們要是進了直隸,那今年的秋糧可就收不上來了。

甚至連山東的糧食可能也同樣會收不上來。

到時候別說是軍需了。

就這北京城內,百萬不事生產的鐵桿莊稼們吃什麼,都能讓這大清朝廷頭痛死。

現在給大清朝的死路好像有點太多了。

第一就是缺糧餓死。

第二就是被太平天國打破北京城殺死。

第三就是被明軍從遼西走廊入關給逼死。

尤其是現在在北京城內的旗人數量有點太多了。

一旦北京被包圍,那滿洲就有全族被屠的危險了。

乾隆此時雖然頭痛。

但是也知道厲害。

和一座堅城比起來,這一百來萬八旗國族,才是根本。

人死了,可就什麼都沒了。

但是現在明軍在遼東登陸了。

這大清朝還能去哪裡?

決戰北京?

不能決戰,不能拼命啊。

乾隆心裡想道。

但是現在在爭論的大臣們一個兩個的就是不提放棄北京的方案。

這讓乾隆著急啊。

朕又不是崇禎。

你們一個兩個怕什麼?

真是讓人著急。

難道要讓朕自己提出撤離北京?

自己的身後名還要不要了?

要不現在傳位給永琰,讓他來背這個鍋?

在乾隆旁邊站著小心伺候的十五阿哥後背一冷,打了個寒顫。

此時阿桂出來說話了。

“皇上,現在大清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了,這八旗上下都要振作起來,另外現在一方面要戰於遼東,一方面戰於中原,靠現在這點兵力是不夠的,還是要儘可能的擴大八旗才是!”

阿桂建議道。

乾隆點點頭,說道:“擴大八旗確實是個辦法!”

和珅、和琳等人面面相覷。

擴大八旗,怎麼擴大?

看皇帝和阿桂之間的對話,似乎兩人私底下已經商量好了。

現在就是公開提出來而已。

這南明制禮開議會,天國搞軍功田制的府兵化改革。

這大清也不能落後啊。

不過大清當然不能開議會,也不能去搞什麼府兵。

而是要進行一場“大八旗”計劃的改革。

就是要鞏固和加強八旗軍制。

一方面要動員現有的滿洲、蒙古八旗,將在旗的壯丁全部納入訓練,組織大軍。

另外一方面,要擴大漢八旗,將直隸、山東的一些地方武裝納入到八旗的行列,給予旗籍。

在這之前,大清朝一直是在削弱八旗軍的,到了乾隆朝後期,漢八旗的人數已不多了——畢竟要養這麼多鐵桿莊稼,大清朝的財政支撐不住啊。

但是現在大清朝可沒辦法了,漢八旗要擴大,不然如何能調動漢兵作戰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

還要擴充一個回八旗。

就是去西北招募回回入旗。

妄圖透過這樣的一番改革。

將兵民合一的八旗軍制恢復起來,恢復當年八旗鐵騎無敵於天下的時代。

雖然這想法很是不切實際。

但是現在的大清朝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他們必須要擴大自己的基本盤,以和朱明、太平天國對抗。

在這場會議上。

乾隆定下了擴充漢八旗,新募回八旗,整頓滿洲、蒙古八旗的計劃。

動員在京的滿洲、蒙古八旗壯丁入軍,老弱也編成營。

擺出一副要在京城拼命的模樣。

但一些嗅覺靈敏的滿漢官員已經開始意識到。

乾隆皇帝已經做好了棄京而走的準備了。

老實說。

不少滿洲的貴胃在得到訊息之後,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氣。

要是乾隆真的要在京城死磕,那就是把滿洲全族的命運壓上了賭桌。

而且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贏的。

不過乾隆不想在京城決戰,擔心有滅族的風險——戰於京城,就只能贏不能輸,輸了不但要亡國,還要被滅族。

而且乾隆本人也不能離開,否則皇帝老子跑了,下面的將士還有死戰的決心?

自古就沒有皇帝跑了,國都還能守得住的先例。

所以乾隆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離開京城的。

但又不能在京城決戰。

因此現在的辦法就是在河南、直隸大戰。

在河南-直隸戰場輸了,那還能輸得起——確切的說,是有時間跑路。

但是在河南、直隸大戰之餘,遼東的明軍要怎麼辦?

這同樣是擺在乾隆面前,不得不處理的事情。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修仙暴徒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榮耀與王座 最強魔神系統 欺天大世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兵王無敵
相鄰推薦:
仙業娛樂秦時全民逃荒,我的物品能合成從鎖龍井開始的進化遊戲四合院:主動出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穿越高武世界,我開了簡單模式全球機械進化機戰:從高達OO開始長生:從北鎮撫司開始修行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