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北顧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湯思退回朝,主和派上場

第一百四十三章 湯思退回朝,主和派上場

李顯忠撤回淮水一線,褪去盔甲,著上素衣,來到張浚處,獻出帥印,待上聖裁。張浚扶起李顯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背過身,此刻的他就如一幅畫倏爾失去色彩。

宿州城收而復失的軍報傳回臨安,趙昚差點在朝堂昏了過去,他意圖北伐復國的雄心壯志受到了重重的打擊。

退朝後,趙昚摒退宮人與內侍,獨自去了太廟。符離大敗,朝中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朝中爭執白熱化,趙昚下詔降張浚為江淮宣撫使,都督兩淮防線,抵擋金軍南下;貶李顯忠為果州團練副使,移撫州安置;撤去邵宏淵的所有職務。

趙昚跪在眾位先祖牌位前,磕頭,太廟內很靜,只聽得見他自己的呼吸聲。趙昚緊握的雙拳,慢慢地鬆開,他抬頭望著那些牌位,“我真的做錯了嗎?”

太廟內安靜如初,無人回應趙昚的話,他身子卸下來,跪倒在墊子上。“有相如陳康伯,有帥如張浚,東有魏勝,西北有吳璘,顯忠勇號無敵,濟以允文智勇兼優,何故落得如斯境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天空撕開幾條閃電,又傳來幾聲雷響,趙昚扯起嘴角笑了笑,“朝野內外一片北伐恢復之志,天地可質,然求治不利,任人不專,致隳功於事後,使恢復之機遂絕。”

“吾為人君,系國家之在,可稱賢、英?若以恬退之策保一隅之安,休民生,止干戈,是明智之舉抑或昏庸無能?”

太廟外的內侍與宮人垂手躬身站著,電閃雷鳴之後,夜雨傾盆而來,屋簷雨滴匯成水注,落入泥中又四射濺起。

“恭迎湯相回朝。”前些時日趙昚讓主和派代表湯思退復出,剛剛又下詔使其擔任右相。一下朝,尹穡、王之望等人便急急上前朝湯思退道賀。

“眾位莫要客套,如今正是用人之際,各位須得為陛下分憂呀!”距離湯思退被陳俊卿彈劾罷官後,三年已過。

“陛下自是慧眼識人,豈會讓有志之士埋沒。”龍大淵拱手道,如今張浚降職,主戰派皆在駐紮在外,朝中只有陳康伯,黃中,陳俊卿等人,勢單力薄。

趙昚為建王時,龍大淵和曾覿曾為建王府內知客,趙昚登位後,他二人便以潛邸舊人權知閣門事。

“陳相,陛下如今召回湯思退,莫不是有了和議之心?”陳俊卿走到陳康伯身邊,輕聲問道。湯思退如今風頭正勁,連貴為左相的陳康伯他也不放眼中。

陳康伯無言,他眉頭緊蹙,又咳了好幾聲。“陳相,您身子···”黃中憂心不已,自符離戰敗後,朝中的氣氛極其壓抑。

“如今我軍攻下海泗等六州,若是盤踞幾州,堅守不退,北境或有可恢復之機。”陳康伯說道,“一旦陛下同意和議,那就···”

“陛下如今心思不定,左右搖擺,恐怕···”陳康伯打斷了陳俊卿的話,朝中主戰派人力單薄,局勢多變吶。

三日後,趙昚便採納湯思退的建議,派淮西安撫使幹辦公事盧仲賢前往金軍大營議和。此訊息傳出,朝野內外為之震驚,看來趙昚已經作出了選擇。

盧仲賢已經動身前往中都,商談議和之事。張浚在建康設宴,聚眾擬上書趙昚反對議和,兩淮各州府鎮守將士及地方官員皆被邀請參與。

“如今朝中湯思退等人把持聖意,與金有使來往,看來恢復之計又是一現曇花。”張孝祥灌下一口酒,苦悶不已,他在不久前被陳康伯向趙昚舉任建康留守。符離戰敗後,朝中雖是和聲大起但他還是堅持主戰收復理想。

“如今湯思退唆使迷惑朝堂上下,若是任由其發展,莫說北伐恢復失地,恐怕國本動搖。”趙昚即位後,賜陸游進士出身,任鎮江知府。

“二十前紹興和議,關中養馬場歸於金人,這些年我軍只能靠著步兵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精騎對陣。”張孝祥起身,幾年前他便因以主戰被貶,受盡磨難,好不容易陳康伯為相,這才回了建康。

張浚看著宴會上眾人,有歷經磨難,不畏沉浮的陸游、王十朋等,也有辛棄疾、範如山、陳亮等年輕有為、銳意復國的新起之秀,後人輩出,中原未亡,大宋還有救。

“自南渡以後,我宋便以臨安為行宮,然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陛下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陸游與張浚談道,“若真要和議,金朝來使,或到臨安、建康,如此,我朝可爭取時間整建,而不令金朝生疑。”

“務觀有所不知,海陵王南下之時,太上皇早已命人修造大船,臨安可是靠海的好地方···”王十朋喝下酒,仰頭嘆氣。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透視小鄉醫從奪嫡失敗開始劇組異實錄洪荒我垂釣就變強契約誘寵:霸總他又想毀約大秦:開局造反,被祖龍偷聽心聲這個詭異有億點好吃諸天:從武林外傳開始掌握核心科技的蛇叔從拔出石中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