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第795章:十年,需要十年!

公元前549年,呂武稱王的第二年。

臨到夏季之時,兩道訊息傳到“長安”。

第一件事情是範國主動集結大軍攻打陳國,楚國得知之後出兵援救陳國。

第二件事情則是荀國清楚戰爭無法避免,主動出兵進入魯國。

關於範國和荀國的軍事行動早在“相王”的歸途中,士匄和中行吳都有跟呂武進行溝通。

範國和荀國為什麼主動出擊?儘管是建立了新的國家,說到底他們曾經是霸主晉國的卿位家族,明知道會爆發戰爭為前提,沒有可能等敵軍殺入國境才被動發起反擊。

範國對楚國以及一眾盟友的戰事打得怎麼樣,大概需要秋季訊息才會傳到“長安”了。

同理,荀國與齊國、魯國、曹國等等諸侯的戰爭也需要到秋季才有訊息傳到呂武的耳朵裡。

歸途中的溝通過程裡,呂武並沒有給士匄和中行吳什麼承諾,也就是不一定會派兵相助。

事實上,一旦戰火燃燒到範國或荀國境內,漢國和韓國再怎麼艱難都應該出兵,不止是為了維繫“多國一體”的表面,純粹是目前範國或荀國被削弱對漢國和韓國沒有任何好處。

“如有所需,範國、荀國絕無顧及臉面而無求援。”呂武站在田埂之邊,看著已經變成了金黃色的麥田。

從“長安”趕過來的解朔聞言,說道:“楚國出兵七萬,其盟友約兩萬;範國起兵五萬。兩軍去歲已是疲師,今歲當無大戰?”

其實,士匄也是怕楚國主動出兵北上,要不然才不會出兵入侵陳國。

今年再徵召五萬大軍出征對範國有壓力,只是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範氏吞併了鄭國,盡數控制了原來屬於鄭國的城邑,在那之前鄭國卻是一再遭到劫難,使得範氏僅僅獲得三十萬左右的鄭人。

鄭國原本的人口約在八十萬左右,其中的三十二萬落到了呂武手上,七八萬人口則是被當時還是晉國的多加貴族瓜分。

呂武一直都在暗中觀察原本的幾個卿位家族,其它方面或許比較難以窺探,肯用心則是能大略窺知那些卿位家族到底有多少人口。

“範國舉國上下口眾二百餘萬,不知‘士’、‘徒’幾多,‘羨’多則多矣。”解朔說道。

呂武理解。

一支軍隊肯定需要有足夠多合格的軍官,再配上數量合適的骨幹,才能形成戰鬥力。

他們的家族都是出身晉國,換作四十年前其實也就那麼樣,輪到“鄢陵之戰”後各個家族的“羨”才多了起來。

所謂的“羨”就是半農半兵,一般在晉國是作為最後的“後備役”,每個家族或多或少有一些。

之所以在“鄢陵之戰”後各個家族的“羨”才增多,無非就是後面每年用兵,很多家族的“士”和“徒”消耗太大,國家的用兵數量也一直在增多,只能選擇增加“羨”,顧不上兵源素質了。

範國和荀國的情況比較相近,荀國的人口略略少於範國。

這一次要是範國的五萬大軍丟在戰場,必將使範國傷筋動骨,哪怕後面的軍隊數量再次補充上來,質量方面絕對要素質大降。

以歷史階段來說,戰國時代才剛剛開始,各個諸侯並沒有不顧兵源素質進行大肆徵兵。

另外,像是楚國、漢國、範國、荀國、齊國、韓國……等等一些諸侯國,春秋時代的兵源多少有一些,看就看誰先將“老兵”給消耗一空了。

真的將春秋時代的士兵消耗沒了,肯定是要到了以數量代替質量的時代,每個國家的軍隊數量是增多了,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未必有之前那麼強。

“荀國出兵七萬,已連克魯國四城;齊出兵八萬,與眾諸侯合兵十萬,大軍已然入魯。”解朔用探尋的目光看著呂武。

“韓國如何?”呂武問道。

這個卻不是解朔能夠回答的。

跟解朔一塊過來的梁興當即答道:“韓無有舉動。”

也是。

韓起現在應該忙著壓制晉國公族的反撲,內部必然也有非常多的事情亟待處理。

新生的韓國才是真正意義上踏著晉國的屍體,幾乎將晉國僅存的血、肉、骨……渾身上下吃了乾乾淨淨。

這點的區別在於什麼?呂武、士匄和中行吳只是從晉國拿走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韓起是一種奪佔。

晉國僅存的貴族,兩成死於內亂,三成逃國離開,剩下的五成歸了韓氏。

這樣一來,以晉國的底子,新生的韓國儘管疆域不大,要說軍事實力其實不會比沒有歷經幾次損失的宋國少多少。

呂武問道:“範、荀使者何在?”

梁興事無巨細開始說起來。

戰國時代降臨,遠比之前更依靠邦交手腕。

漢國在現階段不能說弱,呂武卻不會忽視了邦交這一層面。

畢竟令人納悶的是,各諸侯對漢國略微冷淡。

呂武並沒有久待“長安”不動彈,他在釋出了一些政令之後,先去視察修渠的工程,後面一直在京畿範圍內巡視。

等待成為一國之君,呂武才能明白有些帝王為什麼總是喜歡巡視領地,並不是為了浩浩蕩蕩去感覺爽,實際上有威懾不服的作用,再來就是親自到地方瞭解某地的實情了。

當前漢國京畿區域的城池並不算多,奪自秦國的大城只有六座,分別是“雍”、“陳倉”、“吳陽”、“小虢”、“秦②”、“郿”;掠奪自魏氏的十一座大城,它們分別是“涇陽”、“麻隧”、“棫林”、“高陵”、“戲”、“鄭(縣)”、“武城”、“渭汭”、“芮”、“王城”、“輔氏”;再來就是以前作為陰氏時就獲得的“甘泉”、“侯麗”、“大荔”、“毫”、“豐”、“北征”這六座大城。

算是“邑”級別一共有五十六座,其中只有二十一座原屬於秦國,剩下都是晉國西擴之後建立。

在當前歷史階段,秦國真的是一個很窮很困頓的諸侯國,哪怕是秦國曾經的軍事實力達到一流(兵力)水平,擁有的城池數量比山東二流諸侯國卻是要少。

事實上,沒有一個叫衛鞅的入秦變法,秦國永遠都會是那個窮兵黷武的國家,本國城邑沒有多少,動輒拉上全家老少上戰場去送死不提了,秦人還尤其喜歡內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衛鞅在後面得到了一塊叫“商”的封邑,史書上也就稱呼為商鞅,他用自己的生命以及屍體餵養了秦國,使之從今以後走向強大。

在這個平行時空,呂武在晉國崛起之後就一直在針對秦國,又用秦國當養料建立起了漢國,以後自然就沒趙氏嬴姓什麼事,也不會再有秦人,有的只會是漢氏子姓領導下的漢人。

現在周天子絕對後悔分封了呂武,不單單是他跑去“會稽”相王,還有從林姓追溯其祖重新改為子姓。

話說,子姓是什麼姓?往前一再追溯的話,不就是殷商的“國姓”嗎?

好傢伙,真的是好傢伙!

河南地有一個殷商餘孽,也就是子姓宋國,河西這邊多了一個子姓漢國,想搞死灰復燃那一套,完成最終的殷商復國嗎?

真實情況是什麼?宋國長久被打壓之下養成習慣性裝瞎,根本沒有因為漢國是子姓而就去聯絡感情。

呂武當然不會主動去提那一茬,也許會等待某天漢國擴張到與宋國比鄰,會去找宋國認一下親戚。

若是認親戚無法以漢氏子姓為主進行國與國的合併?那沒得說,漢氏子姓就不認宋氏子姓這個親戚啦!

講真話,呂武一點彆扭感都不會有。

當前這個平行時空哪怕有一個孔丘,大機率也不是原本的歷史成長軌跡。

孔丘是殷商後裔來著,他平生以黑殷商為樂,甚至是歷史上第一個首倡“先發制人”的人。

什麼意思?

聽說過少正卯嗎?

孔丘想要誅殺少正卯這位政敵,找不到少正卯的罪證,少正卯著實是貴族,以當時的魯國法律並沒有犯過什麼罪行。

然後,孔丘告訴大家:真噠!少正卯以後一定會犯罪,心裡肯定沒有少在構思怎麼幹壞事,還是先殺了吧!

孔丘也真的那麼幹啦。

好了,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個“腹誹之罪”,反正孔丘就是用這個罪名殺死了學說上有衝突與政見不合的少正卯。

比較諷刺的是,以後的儒門徒總是用敵人講“誅心之言”來為自己自辯。

孔丘這個根正苗紅的大佬都能往死裡黑殷商了,憑什麼呂武不能為了實現大一統而滅掉子姓宋國,是吧?

關於修渠,增加到三十萬勞動力的政令呂武已經簽發,初步會調集國屬奴隸,後面則是採取跟服徭役的國人進行輪換,反正就是能動工時會一直保持三十萬人在修渠。

所謂的國屬奴隸,也就是漢氏子姓名下的奴隸,男女老幼的數量之多超過八十萬。

這樣一來的話,初期不會影響到國家的練兵,後面等國人被教出了紀律性再以團隊模式參與修渠,效率上肯定也會得到幫助。

天下諸侯戰爭不斷對漢國還是起到了一些影響,遠不止漢國隨時需要開拔支援某國,負面影響是漢國對外進行糧食採購變得困難,好的事情則是漢國的軍事裝備賣得挺好。

話說,明明都是競爭對手,漢國怎麼還會不分陣營一再銷售軍備呢?

沒什麼複雜的道理,賣出去一件甲冑得到的利潤,能夠多打造兩件,代表有兩名漢軍士兵有甲冑能穿。

漢國這邊的外售軍備和自用軍備還是存在區別,總的來說就是自用版和外貿版。

呂武則是沒有對外銷售弩、戟、陌刀等一些兵器,連帶箭矢也沒有外售。

陌刀?這玩意在兩漢時期被稱呼為三尖兩刃刀,柄的長度約一米五,有五十釐米的雙邊開刃金屬。

如果這種兵器只開了一遍的刃,金屬再有彎曲幅度,會變成斬馬刀;金屬的面寬一些也短一些,並且帶上彎曲幅度,一下子變成了關刀。

呂武在一萬五千常備軍裡面挑選了兩千五百人,教導他們使用陌刀的方法。

而在隨後,漢國又補充了兩千五百人到常備軍,使得常備軍的總數量達到了一萬七千五百人。

當然了,挑選出兩千五百人,不一定就能全部成為合格的陌刀兵,過程中會出現淘汰以及從常備軍再次挑選補充。

漢國建立陌刀大隊並不是用來針對騎兵,當前遊牧諸胡還用不著漢軍做出這種針對。

打從事實上來說,身穿重甲又配置陌刀對付起步兵一樣犀利,才沒有區分專門用來針對騎兵或是步兵。

得益於現在的諸夏人種優勢,一米八左右的壯士並不難找,並且一個個絕對是身寬體大,耐力方面肯定也是優秀,懂得怎麼使用陌刀,打造出陌刀再訓練成軍,難度大的僅僅是紀律上面的要求。

必須說明的是,冷兵器時代並不追求士兵一身的腱子肉,有多一些的脂肪才是首選。

當然,有一身脂肪不代表是跑兩步就氣喘吁吁的胖子。

之所以是有脂肪更好,原因是冷兵器時代一般戰爭爆發就是需要硬熬,誰能熬得更久也就成了優勢。

現在的四百多萬漢人,有大約一百七十萬是晉人的出身,其餘的來援就很是複雜了;兩百三十萬漢人,他們可能是十多年前作為齊人時被俘,後來從奴隸的身份變成自由民;也有幾年前明明是鄭人,後來鄭國大敗被擄,大部分還是奴隸的身份;更有來自白翟、義渠、赤狄、狐氏的人。現在他們共同的身份都是漢人。

呂武為什麼執著於一統?他是真心不想給漢人這個名稱丟臉,只有完成大一統,之後再向外開拓,才會不負漢人這個稱呼。

而漢國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是趕緊整頓好內政,花六年的時間修渠,其它方面該抓緊也不能放鬆。

呂武有一個計劃表,長渠修成之後,等兩年看看渠給農耕帶來的成效,能奪下巴蜀也該有開發計劃,不能光是佔了地盤,讓疆域圖好看而已。

十年,應該是十年?

十年的時間足夠漢國的基礎得到鞏固,該練的軍隊也練起來了。

呂武需要等十年,耐心的等待!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