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45章:大佬,給次機會呀

第745章:大佬,給次機會呀

呂武覺得鄭國的君臣腦子有坑,證據是他們沒有在得知五氏叛亂後,繳了五氏在“新鄭”五千士兵的械,或是乾脆全部誘殺掉。

這件事情在呂武看來或許比較離奇,當代人的想法則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現代人看來,清除或對叛亂歸屬的軍隊繳械或消滅,是一件再正確不過的事情吧?

春秋爆發的叛亂屈指可數,太久才會發生一次,搞得大家夥對叛亂沒有足夠清醒的認知,很多事情因為沒有前例也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

當然了,也能夠說鄭國的君臣心大,又或者是腦子不好使,很多事情沒有前例,有些人處理起來卻是應對極佳。

總之,烏龜殼一般的“新鄭”以一種在春秋人看來非常離奇的方式陷落了。

在原版的歷史上,五氏是在公元前563年爆發叛亂,他們想要投奔晉國被拒絕,感到絕望也就揮兵攻打“新鄭”了。

而鄭國可沒有集結國中大量的可戰之兵出征,國都“新鄭”當然也沒有採取戒備,一樣是被五氏搞了裡應外合輕易攻陷。

所以是“新鄭”合該有這麼一個劫難,比原歷史好的是晉軍的參戰從某種程度上挽救了“新鄭”的許多人。比如說,晉軍沒有在“新鄭”大肆搞姦淫和屠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歷史沒有被改變的話,五氏攻克了“新鄭”就進行各種姦淫擄掠和屠殺,許多達官貴人死於這一場戰事的同時,居住在“新鄭”的普通人沒死也會留下身體或心靈上的創傷。

儘管歷史被改變了,居住“新鄭”的所有人命運也只是好一丟丟,達官貴人成了晉軍的俘虜,普通人少不得會有成為奴隸的人生經歷。

鄭人如果成為其他家族的奴隸,不但自己一輩子會是奴隸,子孫後代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也會是奴隸。

如果他們能夠成為陰氏的奴隸,起碼在某一天還能重獲自由之身。對夫妻有點殘酷是,他們後面未必能夠團聚。

“鄭君及大臣送往‘新田’,待我歸師再行處置。”呂武不會將所有鄭國的達官貴人押解前往‘新田’,會留下一些願意合作的鄭人勸降其它城邑。

用語言能夠解決的事情,何必搞得血淋淋,是吧?

以現在的社會結構,貴族投降之後,他們的封邑基本上也就失去了抵抗意志。

按照正常的玩法,勝利者會拿走合適的利益,包括但不限制於人口、財帛等物,後面則是會放歸被俘的貴族。

呂武一番思考之後決定還是嘗試滅掉鄭國,該拿的好處會拿,再到後面收割範氏一波。

什麼意思?就是陰氏大肆轉移鄭國的人口和財富,後面再將城邑賣個好價錢唄。

範氏肯定會買,並且還欠了陰氏好大的一個人情。

呂武的想法是用鄭國這邊的城邑跟範氏置換,獲得陸渾戎的地盤,晉國疆域範圍則是擴充套件到“瓠瓜”一帶。

那樣一來的話,陰氏的勢力範圍就會將晉國公族的“自留地”包進去,瓜分晉國的地盤將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

考慮到呂武想要的地盤,有些還不在範氏控制之下,有的則是範氏剛拿到手不久,沒有插足到晉國南境,不損害範氏核心利益為前提,士匄應該沒有拒絕的理由?

他們攻克了“新鄭”,以原來是鄭國貴族身份的五個家族功勞最大,本著有功必賞的道理,作為晉國元戎的呂武給出承諾,不但會保留五個家族原本的封邑,還將賞賜他們附近新的封邑。

打從事實上來講,呂武這件事情辦得地道卻是壞了規矩,甚至能說將禮崩樂壞大大地推了一把。

原歷史上晉國為什麼不接受鄭國五個叛亂的家族?原因在於晉國君臣不能鼓勵貴族進行叛亂,非但不能夠接受,有必要甚至需要出兵幫忙剿滅,用以維護“綱理倫常”的神聖性。

晉國現在做主的人是呂武,他知道自己壞了規矩,更清楚會遭到很多諸侯國的口誅筆伐,下一步則是找來了姬輥。

“鄭叛於周,合流楚、吳、宋、齊、衛諸國,屬實否?”呂武問道。

姬輥實際上還有些暈懵,搞不懂號稱“永不陷落”的鄭國都城怎麼短短幾天就被攻克了。

“楚稱王,吳亦稱王,必是叛逆。”姬輥不能否認這點,周王室當前也只剩下那層‘臉皮’了。他遲疑地說道:“宋、鄭等國……,或是情非得已?”

尼瑪!

會講人話嗎?

那些國家不管是源於什麼原因,他們已經成為晉國的敵人,用“情非得已”這樣的用詞,在罵晉國呢???

呂武說道:“君既在此,克‘新鄭’亦有功勞,可得犒賞。若攻伐諸侯,君或可再立新功?”

啊?

原來有好處!

姬輥立刻說道:“楚問鼎重,吳違逆稱王,皆叛臣也!宋、鄭、齊、衛諸國與叛臣為盟,亦叛臣也!”

呂武邊聽邊點頭,笑眯眯說道:“如此,君為天子重臣,亦攜旌節而來,何不廣而告之?使天下人明了此等諸侯有當伐之罪?”

姬輥再次遲疑了。

兩個人談話,有些事情做了定性,代表願意承擔一些責任。

進行廣而告之的論罪,不單單是姬輥個人的表態,還代表周王室進行了背書,性質上要嚴重得多。

呂武說道:“除卻我執王旗,諸侯目中尚有天子?”

話不能那麼說,曹國、魯國等一些諸侯國,他們還是遵從天子的。

關鍵問題在於,擁護周天子的諸侯國以晉國實力最強,一直以來也盡力在保住周天子最後的臉面,乃至於時不時會投喂一番,更多的諸侯只是嘴上喊一喊而已,壓根無法保護周天子或者是帶去利益。

姬輥心想:“別講那麼多廢話了,直接說能給俺多少好處唄。”

事實上,呂武不是拿不出好處給姬輥,問題在於姬輥有值得呂武付出的價值嗎?

姬輥只是空有一個封號,小貓沒幾隻的家臣和僕從,連自己的私軍都沒有。

呂武也在進行思考,想道:“也許可以將姬輥塑造成一個榜樣,引誘周王室的其餘公卿?”

陰氏的圖謀很大,註定了需要盟友。

在晉國內部,範氏和荀氏是呂武選擇的盟友,也是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最合適的盟友。

是隨著局勢的發展合適的盟友,並不是呂武覺得最理想的盟友,區別還是挺大的。

一直以來,呂武並不覺得自己能夠控制範氏,很多事情也是潛移默化地影響士匄,才不是什麼命令形式。

另外,不要看中行吳對呂武很服順,甚至察覺到了危險與機遇並存,不顧臉面公開是陰氏附庸地位,某天中行吳翅膀硬了就會是另外一幅景象。

何必呢?大家都是大灰狼,裝什麼小白兔。

呂武待在“新鄭”的時間有點長,期間有人提議將“新鄭”的防禦工事摧毀。

鄭人將“新鄭”打造成了烏龜殼還是沒有能夠成為一座永不陷落的堅城,不能說那些防禦工事就沒有用了。

這個也不是什麼“人心牆,不牆”那一套,純粹就是鄭國君臣的腦子不靈光罷了。

呂武為什麼待在“新鄭”呢?當然是為了收穫更多的戰利品。

失去“頭腦”的鄭國,各地的反抗微乎其微,又或是根本沒有反抗,城邑一個接著一個城頭易旗。

跟隨呂武出征的公族和中小貴族陷入狂歡,他們的損失沒有多少,戰後的論功行賞卻是不會少,怎麼會心裡不樂呵呢?

一直到臨近夏季,呂武才下令拔營。

在“鬥首”那邊的戰事還在繼續,雙方已經進入到精疲力盡的階段。

關於“新鄭”陷落的訊息延遲很久才傳到“鬥首”戰場。

士匄得知呂武率軍攻克“新鄭”之後心情無比複雜,當時問了一句“元戎亦復焚城?”的話。

沒辦法,陰氏攻打“魏”城用了焚城的手段,給予士匄的印象著實是太過於深刻了。

五氏叛亂的訊息當然傳開了,用裡應外合攻克“新鄭”的訊息則是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封鎖。

並不是呂武想幹麼,是五氏懇求控制影響。

五氏為什麼那麼幹?他們還想好好當個人,無法抹除掉叛國的事實,一些手段還是需要藏一藏的。

呂武對五氏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感官,反正以後五氏的麻煩會歸於範氏。

當然了,埋藏一手這種事情,又或者叫摻沙子,呂武才不會忘記。

鄭國都城“新鄭”和“鬥首”的直線距離越是兩百裡左右,實際路程肯定超過兩百裡。

期間,子產並非不知曉“新鄭”爆發戰事,考慮到“新鄭”是個烏龜殼的事實,認為堅持一段時間不成問題。

現實是什麼?是“新鄭”被裡應外合,外加晉軍參與攻城,連堅持兩天的時間都沒有就給陷落了。

哪怕是“新鄭”第一時間派人外出求援,不被攔截消滅,往死裡趕路,前往子產所在的“鬥首”也要耗費七八天的時間。

假設子產得到了求援,以為他想走就能走的嗎?

取得優勢計程車匄所部,他們只是執行呂武的命令,能擊敗當前的敵軍硬生生忍著,很努力在表演“勢均力敵”的假象而已。

另外,楚國、宋國等盟友能允許鄭國私自撤軍嗎?一旦子產強硬要走,有極大的可能性讓鄭國再次陷入孤立的。

“元戎已到,距此處不過三十裡。”解朔一臉的振奮。

士匄卻是皺眉,說道:“諸敵援軍僅是鄭軍前來,其餘諸侯援軍未抵。”

其實也是夠了!

楚國距離“鬥首”比較遠,速度慢一些很是情有可原,其他各國則像是故意在磨磨蹭蹭。

這樣讓想借這一次交戰狠狠給列國放血的晉國很難受的啊!

士匄現在滿腦子都是鄭國君臣被俘,猜測陰氏會插手南方事務到什麼程度,心情並不怎麼美好。

解朔說道:“我聞兩萬宋軍折於洪水,吳亦拒絕增兵。”

齊國和衛國暫時跟他們沒了關係,反正遭到中行吳率軍入侵的衛國忙著自保,齊國出兵也只會增援衛國。

這一次中行吳可是率領十萬大軍討伐衛國,除非遇到那兩萬宋軍的情況,要不然衛國哪有實力硬抗,不是被迫投降,就該是全境陷落,看就看中行吳想將戰爭進行到哪一步了。

士匄對晉國的武力之盛一直心中有數,迷糊的是各家怎麼會拋開偽裝,一下子亮出底牌玩那麼大。

這個是作為實際參與者,哪怕很多命令是士匄親自下達,過程還感到迷迷糊糊,回憶起來怎麼都覺得不對勁。

士匄問道:“元戎可會滅鄭?”

解朔假意沉吟了一小會,說道:“鄭人反覆無常,實不得享國。”

沒回答呂武到底會不會滅掉鄭國,答案卻已經給出來。

士匄並不希望鄭國就那麼滅了,至少不能滅亡在呂武手上,要不然範氏還能得到什麼?

解朔又說道:“此次諸侯會盟乃是宋國奔走,‘鬥首’戰事得勝,我軍勢必侵宋。”

那是當然。

士匄知道會去討伐宋國,到底要拿宋國怎麼樣,國內的情況不允許出征晉軍在外太久,猜測也就是狠狠教訓一頓就會收兵。

一天之後。

呂武帶著軍隊來到“鬥首”。

楚軍想要攔截,奈何其他盟友已經膽怯,想讓楚軍獨自上則屬於沒有可能。

結果是諸侯聯軍根本不敢有任何阻攔的動作,眼睜睜看著呂武帶來的晉軍伐木駐營。

呂武還沒有見到幾位同僚,倒是先見到子產了。

“寡君何在?”子產看著沒有多麼慌張,有著一股莫名的毅然決然。

呂武要開口說話,結果是子產又提出問題了。

“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乃是亂臣賊子,伯國不顧天下人側目納之,為何?”子產問道。

這一次五氏忙著收割更多的勝利果實,並沒有跟著來到“鬥首”。

呂武乾脆安靜看著子產,等著問出所有的問題。

子產深呼吸了一口氣,再次問道:“陰子如何處置鄭國?”

呂武這次不用思考,說道:“天子言,鄭叛周,其罪重於楚、吳。”

啊?

叛國罪?現在有這個罪名嗎?沒有的。

子產是個聰明人,猜測到鄭國有可能滅國的下場,很艱難地問道:“如我行‘沫’舊事,可能轉圜?”

什麼舊事?就是鄭軍玩得很溜的背刺盟友呀!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