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44章:順路滅一國???

第744章:順路滅一國???

一場洪水讓宋國沒了將近兩萬將士,不止對受難者來說是天災,對於整個宋國來說也是一次天降奇禍。

如果迷信一些,宋國君臣就該立刻反省自己是幹了什麼事情,遭到老天爺的這一種懲罰。

而在春秋時期,人們還真的有點迷信,導致已經有宋國的貴族在反思跟晉國作對是不是忤逆了天意。

大範圍的降雨中,宋國遭到的天災最為嚴重,撤軍要回國的衛軍,以及想要前去助戰的楚軍和齊軍,他們倒是沒有遇上洪水沖刷,馳援衛國的行動則是被迫停止了下來。

現在看的是衛國跟晉國的邊境雨勢先停,還是楚軍、齊軍和衛軍所在的區域先停下雨勢。

一旦是衛國跟晉國的邊境的雨先停下來,早就陳列在邊境的晉軍肯定會先展開攻勢,一切壓力就要衛國自己去扛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換作是楚軍、齊軍和衛軍這邊的雨勢先停,他們就能夠及時趕到衛國,將會極大增強衛國抵抗晉國入侵的實力。

失去了大河北岸城邑的衛國遭到沉重打擊,他們試圖奪回北岸的城邑不止是感情上的需要,沒有了北岸城邑和人口的衛國變成了一個三流國家,能拿回那些則是有望奔向二流強國。

打從事實上來講,晉國是從衛國那邊奪取了城邑、人口和資源,衛國君臣想奪回去一點毛病都沒有,欠缺的只是實力。

這個事實教導了當今天下的諸侯,給他們再次闡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周禮正在崩壞,世界進入到拳頭大才是有理的時代。

下了大半個月雨的“虎牢”終於迎來了晴朗的天氣。

當然,雨是不再下了,軍隊卻無法立刻開拔行軍。

經過半個多月的雨水滋潤,大地的水份太過於充足,泥土會變得非常鬆軟,反覆踩踏勢必讓地面變得泥濘不堪。

所以,一般大軍會等待五天到半個月左右,時間間隔的不同取決於是在什麼區域。

有些地方哪怕是雨勢停止,地表的水份沒有那麼快蒸發或是深涉入深層,類似於溼地的環境會維持非常久。

諸夏這邊的地理氣候已經算是非常不錯,溼地和沼澤地帶也就那麼幾片區域,更多的地方雨過天晴就會恢復如常。

在等待泥土水份沒有過量的那一段時間裡,姬輥多次找到呂武,一開始會講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後來變成換著方式給自己討好處了。

周王室之所以衰弱下去跟異姓無關,除了幾任周天子太會作死之外,內部的公卿以及外封的諸侯才是削弱周王室的主力。

拿鄭國來說,曾經某代鄭君是周天子寵信的諸侯,偏偏就是那個受到周天子寵信的鄭君拿著周王室的好處壯大鄭國,幹的事情不是維護周王室,選擇不斷給周王室拆臺。

為了一再博紅顏一笑弄烽火戲諸侯的那一任周天子?現代有些史學家推翻了那種說法,重新定義那位周天子是要重振周王室,遭到了諸侯的抵制,並且還用筆給抹黑了。

呂武不知道以前的周王室怎麼樣,一再跟姬輥交流下來只有一種認知,認為周王室的確是沒有救了。

為什麼?因為帶著使命的姬輥只是稍微嘗試,遭到反駁就會立刻閉嘴,然後想著法子給自己摟好處,才不管周王室的未來會怎麼樣。

事實上,曾經能夠從某種程度影響晉國的單公姬朝也是那樣,不過姬朝是單國的國君,對自己的封國看得遠比周王室更重,沒有什麼能夠指責的地方。

是的,諸夏這邊有個單國,勢力範圍應該不會超過三十裡方圓。這樣的管轄面積,說白了也就晉國一個偏弱的中等貴族控制範圍,單國人口以及財力可能還不如晉國的中等貴族。

以前的晉軍南下會刻意去經過單國,多多少少會派人去單國採買一些物資。等晉悼公姬周薨逝,晉國這邊也就斷了從單國採買物資的動作了。這件事情將“人走茶涼”表現得淋漓盡致。

雨停了,該等的時間也等了,不出意外“鬥首”那邊的交戰應該重新爆發。

有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算一算列國要增兵的話,離“鬥首”近的諸侯國援軍應該已經在半路上了?

在這個交通不便利又沒有無線電聯絡手段的時代,幹什麼事情都快不起來。

列國要增兵,需要先派人回去通告或請示,國內再下達徵召命令集結士兵,僅是這個過程就會顯得很漫長。

拿晉國的陰氏來說,徵召的命令在“陰”下達,三天之內大約能聚起七千左右的士兵,十天之內聚攏三萬左右的士兵,一個月則能挖掘完潛力。

這個還是“陰”城的聚居點比較緊湊的關係,換作是在“霍”地突然下達證照命令,能在一個月內聚集兩萬在有效指揮鏈的軍隊,算是要燒高香了。

而陰氏自有制度,遠比其他家族要高效得多。

一般情況下,什麼時候要用到軍隊,哪一家不是提前就做準備?

到了那種突發事件爆發的時刻,陰氏能在一個月起兵十萬,其他家族能聚攏三五萬就算是超常發揮了。

呂武刻意放慢了行軍的速度,儘量不把圍困“鬥首”晉軍的聯軍嚇得解散。

話說,呂武怎麼沒想著快速行軍去半途截擊列國援軍呢?並不是他沒有想到,完全是那麼做不划算。

說到底,發生在“鬥首”的戰爭是國戰,呂武派出自己的騎兵部隊,又或是讓傳統部隊不計疲勞與損失,打贏了固然對晉國有利,損失的卻是陰氏的實力。

擁有偉大情操的人不少,呂武並不是其中的一個。

呂武如果有那種情操,該做的是阻擋歷史的潮流,拼著命去消滅範氏、魏氏、趙氏、韓氏……等等家族,後面再把自己和家人全部滅掉,將一切交給在任的晉君。

那麼幹會阻止晉國的分裂,又或是避免被其他諸侯國消滅嗎?只有天曉得了。

講一句非常難聽的話,不要對任何高位者提什麼情操,他們哪怕是所有的表現都是為了國家,以為沒有私慾上的追求嗎?

當然了,不管是求名還是什麼,能夠為國家進行奉獻,肯定是一種偉大!

諸夏有點要進入禮崩樂壞的階段,陰氏還不夠格去扛起承擔一切的罵名,以當前的局勢發展來看,範氏必然要扛起一部分,可能還是份量最重的那一份。

不過,呂武正想辦法在溝通齊國的田氏,要是能讓田氏來個“為王前驅”會是最好的事情,不能也無法阻止陰氏“化家為國”就是了。

南下的晉軍進入鄭國實力範圍,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帶著軍隊主動靠攏過來。

那些人是誰?他們就是要放棄鄭人身份,投奔到晉國懷抱的五個家族的家主了。

呂武深切地知道自己在哪,更知道事先並沒有告知這五個家族南下晉軍的行軍路線。

所以,五個家族的家主並不是率軍要過來跟晉軍會師,他們要去攻打“新鄭”啊!

“拜見元戎!”

隨著聲音,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全部跪了下去,將什麼叫作“拜見”用肢體表達出來。

呂武看著跪地伏拜的五個人,安靜了三個呼吸的時間才輕聲說道:“起身罷。”

侯晉說道:“子產無道,膽敢主國而惡於伯,我等甚為不齒。”

認真說起來,晉國自從上一次接納了鄭國,不論晉國君臣的本心是怎麼樣,帶著鄭軍南下狠狠地咬了楚國一口,很是讓鄭國吃得滿嘴流油。

這個也是子產在子孔做出失智行為之後,選擇幹掉子孔再去進行賠罪的原因。

並不是子產認為晉國怎麼樣與否,不管晉國到底還行不行,怎麼能前一腳跟著吃肉,後一腳就背叛呢?

那樣一搞,自我放血求得晉國接納的鄭國,剛剛將國家信譽值挽救了一下下,馬上就又讓信譽值破產了啊!

當然了,子產的賠罪被士匄拒絕,禮節上鄭國就沒有了負擔,後面在與晉國為敵,鍋被甩在了士匄的頭上啦。

侯晉現在只是在講場面話,不說這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美化自己叛國的事實?

呂武沒閒工夫跟這幾個二五仔廢話,問道:“你等要往‘新鄭’?”

這五個家族聚起來的軍隊看著有個三五萬。

數量是那麼多,裡面的構成到底怎麼樣有點不好琢磨,說不定湊人頭的農夫佔了絕對的多數?

侯晉沒有猶豫,說道:“我等在‘新鄭’有內應,不必強攻便可入其內。”

啊?

看上去信心十足,非常有把握攻佔“新鄭”呀???

呂武選擇從臨近“新鄭”的路線行軍,不代表晉軍要去啃“新鄭”這一塊硬骨頭。

現在嘛?好像有便宜能佔,要不要插一腳呢?

堵女父滿臉討好地說道:“我等得知元戎在此,特來請元戎取‘新鄭’。”

是“取”,不是攻克。

呂武不知道他們哪來的信心,多少瞭解鄭國近期的情況。

去年鄭國動用了四萬的軍隊參與圍堵“鬥首”的晉軍,今年好像又調動了三萬軍隊馳援“鬥首”去了?

鄭國才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兵力,一下子有七萬去“鬥首”那邊,各地估計要被掏空了吧?

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這五人敢叛亂,並且叛亂之後又立刻席捲了周邊,偏偏沒有鄭軍前往平叛,不能說明鄭國君臣手頭的兵力很是捉襟見肘嗎?

當然,其它區域的兵力可以被掏空,作為都城的“新鄭”肯定會留下守軍的。

呂武現在在思考的是,拿下“新鄭”會對範氏產生什麼後繼影響,總不能是陰氏奪取“新鄭”再把鄭國滅掉,勝利果實無條件交到範氏手裡吧?

最終,呂武決定率軍去“新鄭”,可能就是單純看個戲,也有可能參與進去,具體怎麼做要看看到時候是個什麼情況。

得知晉軍要去“新鄭”的侯晉等人當然是大喜,甚至可以說是狂喜。

他們這一次叛亂並不是頭腦一熱說幹就幹,事先有做很充足的準備,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

前一段時間還是鄭人的他們,地位方面在鄭國可能也就那樣,能夠掌握的資訊則是絕對遠超非鄭國貴族。

鄭國因為要圍殲“鬥首”的晉軍,出力也就比楚國少那麼一丟丟,以兩國的國力來衡量的話,鄭國打從事實上發力比楚國更狠。

子產事先知道五氏會叛亂嗎?列國沒有相關的例子,只能說是發現一些端倪,不敢相信五氏會真的叛亂吧?

另外,子產執著於消滅“鬥首”那邊的晉軍,想要的是打破晉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再來就是殺死或俘虜士匄、解朔、彘裘等等晉國高層,誘發晉國更深層次的矛盾。

直白說就是,子產相信只要弄死那些人,必然會助長陰氏的野心,掀起晉國新一輪的內戰。

戰略方向上子產沒錯,就是其他諸侯國的配合度太差了。

侯晉請求晉軍不要過早出現在“新鄭”守軍的視野之內,得到了呂武的同意。

五個家族的私軍抵達“新鄭”沒有紮營就立刻展開了進攻,士兵剛還沒有衝到城門處,“新鄭”的守軍卻是自相殘殺了起來,隨後城門被開啟了。

“國君事先有召,我等應之,城內守軍有我五家五千之數。”侯晉特地給呂武解釋。

鄭國都城“新鄭”的守軍大概是兩萬多,一下子五個家族佔了五千?

呂武比較麻的是,明明五個家族已經叛亂,鄭國君臣怎麼沒有消滅或解除五個家族私軍的武裝,仍然給安排守城任務啊?

有九道防禦的“新鄭”絕對是一隻大王八,然而它的防禦鏈在有內鬼的情況下,一道道防線被輕易地瓦解了。

呂武沒能搞明白鄭君姬惲和一概大臣的腦迴路,一直到下令晉軍也跟著攻城,直至晉軍完成對城池的控制,人來到鄭國宮城,站在高處瞭望整座城池,心裡的困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全城遭到控制,連帶鄭君和一概大臣都活捉了,沒發現半點陰謀的跡象。”呂武不是個喜歡涉險的性格,人已經來到宮城,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鄭國都城“新鄭”輕易就拿下了,國君和重臣全部被活捉,然後呢?

呂武看向了一臉迷糊的姬輥,心想:“要不要讓鄭國就此除名呢?”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