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39章:該安排秦國了呀

第739章:該安排秦國了呀

冬季來臨,大雪、中雪、小雪換著下,慢慢將山川披上一層銀白之色。

秦國都城“雍”一樣成了一座銀色之城,並不會因為它的歷史悠久而有區別對待。

話說,“雍”是什麼時候成為秦國都城的?是在公元前762年,時任秦君文公選了這個地方,用意是向東面各諸侯更近一步。

跟每一座城池相同,“雍”的建立並不是從四周的城牆開始,相反是從建造一座夯土臺伊始。

為什麼會是那樣?理由只是需要祭祀天上神靈和山川諸神,再來就是向祖先進行禱告了。

祭祀需要有專門的場合,人們就會建造一座高臺,一般是看上去像個立體三角型的建築,頂上留下一個可以活動的平臺。

這座“臺”不出意外會一直留著,給予日後每一代君主用來舉行祭祀和禱告之用,重大意義的出兵也將在這裡舉行出兵儀式。

有“臺”在那邊,宮城基本上距離“臺”不會太遠,周邊也會留下一個或大或小的廣場。

“雍”的祭祀臺在靠近汧水的方向,導致的是宮城也離汧水相對比較近。

現在,呂陽站在宮城的西面城牆之上,遠遠地眺望著汧水那邊。

不出現意外的話,汧水的河畔會有一灘灘殷紅色的血水,一些沒有來得及拉走的無頭屍體也將堆疊在那一邊。

呂陽從晉國返回秦國,來到“雍”代行執政職權,下令召集各處貴族來“雍”。

聽從命令來到“雍”的秦國貴族未必會死,沒有聽命應徵的秦國貴族則是絕對會被算賬。

期限一到,陰氏的騎兵活躍起來,他們或是單獨前往某個秦國貴族的封邑,可能會到了某處要求駐軍配合再去清算某個秦國貴族,當場殺死就醃製腦袋送往“雍”城,活捉則是押解而去。

八個月的時間裡,秦國這邊真正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由此爆發了大大小小的交戰近百次,許多死不悔改又不想人死族滅的貴族選擇逃亡向“冀”,其中的八成被陰氏攔截,一成因為內訌或被野獸解決掉,只有不到一成的貴族逃亡成功。

“宗子,罪犯及族人已竭盡斬首,屍首當如何處置?”無地原本是秦國的‘庶長’之一,不知道是經過了什麼樣的心理旅程,變成陰氏忠犬了。

那麼多的投機分子不用,著實是太過可惜,呂陽才沒有傻乎乎地髒活累活都由陰氏自己來幹。

無地心中有愧,要說後悔什麼的則是沒有,不取決於太複雜的因素,一切只因為陰氏來管理秦國建立了“公平”。

什麼“公平”呢?就是有功必賞和有罪處罰,不會因為誰身上流的是什麼成份的血,採取十分明顯的區別對待。

按照陰氏新執行的制度,無地一再積累功勞已經成為一名“中帥”,不要看只是到了爵位的第八級,已經比很多人的級別要高太多了。

原本的“庶長”怎麼辦?涼拌唄!

不同的勢力,職位肯定會出現變動,只是在舊勢力地位高,去了新勢力多少會得到一些優待。

像無地這種投靠陰氏的原秦國貴族不少,十數年時間裡有人飛黃騰達,不少則是想玩反忠間暴露身死族滅,有人因為個人能力的關係泯滅於眾人。

事實上,秦國一直以來都跟其餘區域的諸侯國格格不入,不單純是某些制度,秦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也是有別於各諸侯治下的臣民。

簡單的來說,或許是跟大量戎狄融合的關係,致使秦人有了更多屬於戎狄的思想,對理、智、仁、義、信之類的在乎程度沒其他諸侯治下的臣民那麼高。

商鞅沒有在秦國變法之前,秦人是保守與趨利避害兼合的群體,保守在於頑固派想要保住利益,不想出現一絲一毫的變化;趨利避害則是有好處搶的比誰都兇,還是不顧顏面的那種。

陰氏面對的就是上述那種秦人,幹掉最頑固的那一批,給予不顧顏面者適當的好處,很多時候不用陰氏親自動手,秦人就能自己殺得血流成河。

作為實際操作者的呂陽很多時候會想,秦人那些習性固然有利於陰氏吞併秦國,以後統治這麼一類人會不會是一種麻煩?

說白了,秦人輕易地捨棄掉趙氏嬴姓,因為各種新變化帶來的好處而臣服於陰氏,日後陰氏會不會也得到一個跟趙氏嬴姓相同的下場?

關於這點,秦二世和趙高有話說,他們給予陰氏的答案會是:必需一直給秦人構建目標,給予階段性的好處,一旦好處停下就是遭遇外敵入侵不抵抗,再在新主人的各種許諾下煥發出強悍的戰鬥力。

並不止秦人會是那樣,只要是軍果主義的體制都會有相同的毛病。

秦末是個怎麼回事?首先是始皇帝許諾給秦人的好處沒有實現,個別人卻是極致的榮華富貴,絕大多數該得到的賞賜卻是沒有得到落實。

蒙氏、李氏等家族在秦國的興起,源於他們確實是有能力,對國家的好處不止一點半點。

真正的老秦人只有王氏、趙氏極少數獲得高位,著實令秦人感到失望。

在很多人看來,孟、西、白的滅族或消失讓秦國已經不是秦人的秦國,變成山東諸國移民的秦國,各種怨懟只是沒有爆發出來而已。

秦人誰都沒有說,他們卻是對趙氏嬴姓看得很透徹。

不管是老秦人還是外來者,對趙氏嬴姓有用才有榮華富貴,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就會被清除掉。

百里奚、奄息、仲行、針虎、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等人紛紛點贊。

而到了秦滅六國的中後期,商鞅建立的軍功爵制度就已經在瓦解的邊緣,等最後一個齊國被滅,始皇帝已經拿不出關中的土地來賞賜中下階層的有功將士,而關外的土地秦人又不想要,上下的對立形成,局勢一下子變得老尷尬了。

有毛病嗎?只要是一個智慧生物就有利益追求,努力了無法得到回報,誰特麼願意拼死拼活?

“秦公族……不留一人。”呂陽知道自己的父親一直懷疑自己嗜殺,某種程度上他本人覺得沒毛病。

只有親自去執行的人才會更加透徹的明白一句話:只有死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

明明必須斬草除根,為什麼要留下後患呢?等著某天仇敵的子孫找自己的子孫算賬啊!?

作為一名合格的長輩和祖先,肯定要幫子孫後代剪除掉所有憂患,兒孫自然會有自己面臨的挑戰,長輩和祖先故意給子孫留下敵人是一種極度不負責的行為。

還有那麼一種人,知道敵人已經跑得不見蹤影,明明是沒有能力永除後患,為了保住面子嗶嗶一句:上天有好生之德,且饒他一命。若日後尋仇,我子我孫一應接下。

我了個尼瑪!

這個就是所謂的遺禍子孫了吧???

無地渾身顫慄了一下,遲疑道:“便是有意效力於我……”,說到這,感覺到冷意,又看到呂陽一臉的笑吟吟,改口應命:“諾!”

陰挈(qiè)見無地走遠,低聲說道:“秦君之死,飲藥?白綾?見血?”

這傢伙是誰?看年紀大概三十來歲,五官跟宋彬很相似。

他叫陰挈,是陰氏家宰宋彬的兒子之一。

“父上不欲賜死。”呂陽其實是反對的,但小胳膊掰不過粗大腿。

陰氏的其他“二代”在教育方面趨於平凡,也就是大多選擇當代的教育方式。

呂陽在教育上則是呂武全程把控,會學習當代有的知識,更會得到呂武親自教導一些不成體系的知識,思想上則是更傾向於“現代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通透點,呂武給呂陽的思想就是學會什麼是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呂武整理出來的管理學著重了教導。

管理學在現代或許是爛大街的玩意,封建時代和帝國時代則是“帝王學”啊!

聽到是呂武的意志,致使陰挈下意識縮了縮身軀。

開創陰氏現如今局面的呂武,其他家族的人怎麼看無所謂,越是忠誠於陰氏就越感到崇拜,幾近與神靈無異啊!

“秦君不死,秦國焉亡?”呂陽信奉的就是,但凡有威脅就應該清掃,對不絕人祀比較不感冒。

陰挈低聲說道:“主有命,必從之。宗子怎可不敬?”

哎呀!

應該全心全意忠於自己的小夥伴竟然跳反???

呂陽卻像是早就習慣,無奈地搖了搖頭,問道:“去病何在?”

作為嫡長子,也是陰氏下一代家主,呂陽各種忙碌不說,陰暗的事情都是一肩扛起。

同父同母的胞弟呂去病到了秦國這邊像是徹底放飛自我,先是三天兩頭往城外跑,後來乾脆待在騎兵營地,再後來就是各種騎馬縱橫了。

從種種跡象來看,呂去病對騎兵這個兵種有著痴迷一般的感興趣,幾天找不到人影變成挺正常的事情。

呂陽倒是不害怕呂去病出事。

任何時候都有近百人護衛,秦地這邊的陰氏所有人都處在高度警戒狀態,怎麼可能讓呂去病出事呢?

陰挈多少有些陰鷙,很快隱藏起來,答道:“攜宗子令牌調兵,率三千騎往‘烏氏’而去。”

“我之令牌?”呂陽很確信自己沒給呂去病什麼令牌,更沒有給予調兵的權力,一瞬間變了臉色,有那麼些鐵青地喝道:“胡鬧!”

那可是竊取令牌,再私自調兵啊!

呂陽這個陰氏第一繼承人都不敢那麼做,是誰給的呂去病膽子?!

他就用不善的目光掃視包括陰挈在內的所有人,下令決心搞清楚裡面有誰動了什麼心思。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