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642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642章:一個時代的終結

真要幹仗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在今年發生了國君薨逝的事件,等於晉國進入喪期,誰頭鐵敢在這種特殊時期來招惹晉國?

在呂武的力主之下,晉國對國君的喪事辦得一絲不苟,也就是該給什麼樣的規格一點不少,要用到的陪葬品齊全。

喪禮先在“新田”舉行,等待列國的代表過來參加完畢,場地換成了“絳”那一邊。

這個“絳”是“曲沃一系”的“公共墓地”之類的定位,晉國的一國之君薨了都是葬在“絳”這邊,公族的大部分族人也是選這裡。

由於晉國早就廢除了人殉,自然看不到大批什麼人被驅趕進地下墓室再落閘的場面。

在晉國最為隆重的陪葬品是戰車,規格最高的就是含“金”量充足的款式。

那個“金”是銅,也就是打造戰車時使用了大量的銅製品。

除了戰車之外,陪葬品缺不了各種類型的燈具,造型方面會比較講究一些,規格最高依然是採用全銅打造而成。

再來就是另外的銅製品和陶製品,像是一些諸侯才有資格使用的酒爵、食鼎,其餘用餐工具等等。

眾多的陪葬品中還有兵器和甲冑,一般是穿在木人身上。

如果是銅製品,鑑於青銅雖然也會生鏽卻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係,後世考古還能看到個模樣,儲存手段了得則會跟新的一樣。

使用鐵制品的話?不用兩千年那麼久,以墓室的潮溼情況判定,幾十年鐵器就該變成一堆鐵屑了。

要說姬周的陪葬品裡面什麼最高貴,無疑是一件由玉石製作而成的甲衣,它就穿在姬周的遺體身上,釘上棺木再封閉墓穴,不知道多少年之後能夠重見天日。

墓室封閉之後,國家級別的“大巫”又是一陣唱唱跳跳。

別說,級別越高的“巫”,他們吟唱什麼玩意很難聽懂,聽著卻是能感覺到遠古與滄桑,聽起來還是挺帶感的。

呂武能發覺中行吳對姬周的喪禮規則有意見,可是中行吳有意見又怎麼樣?

身為人臣在很多事情上吃虧是一種必然,稍微強硬點都可能被傳為囂張跋扈,不是權臣也要被戴上個權臣的帽子。

而作為君主,他們的囂張跋扈會有另外的解讀方式,國家強盛被稱呼為霸氣,國力每況日下則視為暴君、昏君啥的。

“如此作為,於風評、國事皆有利也。”呂武只能這麼安慰中行吳。

心裡有恨又極度不爽的中行吳能怎麼樣?他除了繼續恨和不爽之外,什麼都做不了。

甚至可以說,中行吳要慶幸自己不是元戎,要不然需要忍著極度的噁心不適,一樣將姬周的喪禮辦得風風光光。

沒辦法的事情,常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政治人物嘛……

新的王朝給上一個朝代的末代之君定諡號,肯定是哪個差就選哪個,用以強調新朝廷的建立是順天應命,從而產生一個叫“成王敗寇”的成語。

不是改朝換代的背景,以臣子的身份給君主定諡號,君主得到的諡號越差勁,只代表一眾大臣也不咋地,甚至要跟著一塊遺臭萬年。

哪怕呂武想要操作點什麼,針對的物件只會是晉國的末代之君,理由當然也是用來彰顯新朝廷的偉大、光明、正義和順乎時代的召喚。這個不取決於晉國的末代之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純粹就是一種政治需要罷了。

姬周的喪禮結束了,一個時代也隨之終結。

一眾人回到“新田”,由呂武將公子彪會成為新君的訊息公佈於眾,告知晉國貴族與萬民,還將派出使者團前往各國,周王室那邊自然也不能少了該有的程式。

公子彪並沒有一塊回到“新田”,他跟自己的母親留在“絳”為姬周守墓服喪,一同留下的還有羊舌肸以及公族的一些封主。

晉國會維持三個月沒有君主的狀態,國內外一切大小事務呂武為主,其餘的“卿”為輔,一起進行處理。

在公子彪會繼承君位的訊息公佈之後,關於處置一應叛亂人等的命令也被下達。

而那之前,早就有大軍開過去,一家又一家的收拾。

大多數涉事的公族並沒有反抗,僅有極少數公族玩了一手垂死掙扎。

不反抗的公族爭取的是一個寬大處理,他們得到的下場比玩垂死掙扎的同伴要好上一些,比如還能有一塊封地。

反抗的公族沒有死全家,只是單獨留下的那個後代不但要過顛沛流離的生活,某天就該餓死在哪個犄角旮旯了。

呂武與眾“卿”進行商議,空出來的封地不再進行分配,將全部轉到新君的名下成為直屬的食邑。

大家都是大佬級別,連續三年之內幹了幾次削弱公族的事情,頻率太多,削得過狠,表面功夫還是要做一做,免得吃相太難看了。

新君彪的年紀還小,母親又是來自不入流的杞國,公族難以依靠之下,他們孤兒寡母將來會怎麼樣,很是仰仗呂武到底要不要選擇做個人。

而呂武不是沒想過欺負孤兒寡母上位,思來想去的判斷是會很不划算。

明明有那個實力搞秦國來玩名正言順的“化家為國”,為什麼要以臣子的身份幹出欺負“孤兒寡母”篡位的事情呢?

看看那些欺負“孤兒寡母”上位的傢伙,不是國祚不長久,就是成事了因為某些原因搞畸形政治。

事實上,但凡有那個硬實力,用得著忌憚什麼嗎?

憑藉硬實力打下的江山,很多事情幹起來根本不存在什麼忌諱,犯得著顧忌一幫遺老遺少,又或者害怕某個誰有樣學樣???

一開始就將該清理的傢伙全部幹掉,開創一個朗朗乾坤,它不香嗎?!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呂武是秦國的“庶長”、“大良造”,也就是秦國的執政,一樣是秦國的大臣來著?

然而,無論是表面還是內在,晉國元戎和秦國執政對呂武來說還是存在明確的區別。

首先,呂武是晉國的出身,等於祖上世代是個晉人。他成為秦國執政是用武力奪來,不但秦國公族明白是個怎麼回事,列國也沒人認為呂武真就是秦君的臣子。

即便是某天呂武成功取代了趙氏嬴姓,史書上記載的也會是陰氏以武力滅秦,絕不是記載以下犯上。

時間在一天又一天中過去。

春播結束之後,各個家族安排呂武的命令開始對治下進行徵召,大批大批的武裝人員來到“新田”郊外駐紮。

有大軍集結,幾個家族的軍隊因為剛剛結束征戰,看著很是殺氣騰騰的樣子,著實讓各國前來準備觀禮的使節感到憂心忡忡。

觀什麼禮?當然是公子彪繼任君位啊!

這一場繼位將由呂武主持,先君姬周的師傅姬朝進行吟唱之禮。

所謂的“吟唱之禮”就是代表周天子來賜下祚肉,用“雅言”介紹公子彪祖宗十八代的來歷,再著重選“節”……也就是某代晉君幹了什麼漂亮事,拿出來專門追憶誇讚一下。

周王室對於單公姬朝能去晉國擔任那樣的角色,打從事實上還是覺得挺有面子的。

晉國的一眾“卿”給了單公姬朝高規格待遇,表現出來的就是尊重周天子,再來就是打造一種溫馨局面了。

“元戎,各國使節已就位。”孫林父態度很是恭敬。

他現在是晉國的“博聞師”來著。也就是國君身邊類似於特別顧問的角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另一個投奔晉國的原齊國執政崔杼則是成了晉國的下軍尉,僅以待遇來看比孫林父要好。

還不因為晉國是個軍果主義國家,軍事相關的職位總是顯得更有權勢一些。

不然的話,國君“親近人”的職位,看著其實會顯得更雍容。

孫林父成了“博聞師”,崔杼成了“下軍尉”,著實是讓衛國和齊國的來人很是一言難盡啊!

齊國和衛國經過一連串打擊,一個從當世一流強國淪落成為堪堪二流的國家,另一個很乾脆從二流變成一個不起眼的三流國家。

最為讓齊國和衛國遭受打擊的是,傳言中的輿論傾向,講的是崔杼和孫林父一致遭遇兩個國君的各種欺辱,不堪受辱才尋求晉國的幫助。

“我聞晏嬰已是齊國執政?”呂武覺得挺訝異的。

孫林父很是感慨地答道:“年僅二十餘,便是一國執政矣。”

事實上,呂武對春秋歷史不是那麼熟悉,要不然會知道晏嬰成為齊國執政只是被提前了。

這一次齊國前來“新田”的代表就是晏嬰,來之後沒提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沒有對晉國表現出多麼謙卑,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樣,使人覺得會是個厲害的角色。

非常令人納悶的是,衛國來的是叔孫宣伯,他還成為衛國的執政。

好傢伙,真的是好傢伙!

叔孫宣伯綠了魯國的某位國君,被迫出逃之下成了衛國的執政?

衛國這是打算和魯國沒完了呀!

楚國的使節最晚抵達。

以前晉國有什麼事情會邀請楚國,楚國也同樣這麼幹,只是兩國很少會進行回應。

“甚?”呂武看著楚國使節,難以掩飾意外,問道:“楚君薨逝?”

什麼情況?

熊審是舊傷復發,還是“沫之戰”受到太大的刺激,回國沒多久就死翹翹啦???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