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77章:地點“朝歌”

第577章:地點“朝歌”

一些人預料得很正確,跟吳國會盟完畢的晉君姬周帶著下軍和新軍經由衛國返回,途中來到了衛國都城“朝歌”。

這個“朝歌”是不是殷商的那個“朝歌”嗎?是的,但是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朝歌”並不是殷商的首都,而是作為一座陪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實際上,殷商時期的地名很少,開啟地圖能發現有著密密麻麻的“商”來作為地名,後面再加上一些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殷商的政治中心在移動,一段時期就換一個地方。

現代有很多人拿“演義”當正史在看,也就是將小說的內容給當了真。這些小說大多出現在有明一代,當時的作者可沒有網路資料能查,寫小說的人一般也是非常窮困潦倒,很難找到正兒八經的史料。

那麼,有明一代的小說家是根據自己個人所知道的歷史,加入了多種元素在創作作品,相同的地名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能夠原諒的吧?

在那一部《封神演義》中,作者許仲琳認為“朝歌”是殷商最後的都城,並且帝辛自焚在了城樓之上。

生長在殷商時代的人會很嚴肅地說:其實當時並沒有城樓這麼一種玩意。

即便是到了春秋中葉,諸夏各個列國在建造防禦設施依然沒有新增城樓,城樓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則是很難考究了。

晉君姬周和隨行四“卿”得到了衛國以孫林父為首一幫貴族的熱烈款待。

由於衛君衛衎親征齊國的關係,設宴的地方並不是在衛國的宮城,選在了孫林父的宅院之內。

孫林父是衛國的執政,算是一個權臣,一直以來也就跟衛君衛衎不是那麼對付。

他提議召喚來“交響樂團”的時候,遭到了晉君姬周的拒絕。

這是晉君姬周受到了師曠的影響。

師曠曾經點評過衛國的音樂,認為衛國音樂是一種“亡國之音”,理由簡單到令人髮指,就只是衛國的音樂節奏非常輕快,一句“靡靡之音”就給扣在腦袋上。

衛國建國的歷史比晉國還要長,他們一開始就有資格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來源正是周王室。

直白點來說,衛國的樂曲就是繼承自周王室。

一個啥都不是的人,評價了存在近六百的音樂,再張嘴就是“亡國之音”,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這就好比如一個誰都不認識的人,本身又沒有取得過任何一個方面的成績,敢在音樂節目上點評天王巨星,並且是怎麼難聽怎麼說。到底是誰給了他(她)那樣的勇氣???

師曠的評價大致上就是:聽那種音樂的人都不是好人,衛國遲早要完。

真正的事實是,衛國君臣已經聽了那樣的音樂接近六百年,每一年都在亡國,結果六百年還沒給亡了。

師曠要是知道周王室的眾分封國全完蛋,秦一統天下就是沒攻滅衛國,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好心好意要超規格款待卻遭到拒絕的衛國一眾貴族,心情真的是可想而知。

有客來訪用音樂進行招待,哪怕是到戰國都是一件絕對禮遇的事情,何況當下是春秋中葉?

現如今擁有“交響樂團”的國家並不多,能夠得到使用“交響樂團”來款待更是要有大功績。

給臉不要臉?

如果晉國不是中原霸主,信不信只因為這麼一件事情,衛國就能跟晉國翻臉!

孫林父滿臉錯愕,問道:“為何?”

是呀!

究竟是為什麼?

晉君姬周當然不能說害怕聽了衛國的音樂導致晉國滅亡。

衛國的貴族卻是想起了師曠,一下子臉色徹底黑了。

這特麼的!

中原霸主的“公知”就是了不起,隨便嘰嘰歪歪都不怕被打死。

換作其餘小國的某個誰敢亂講話,得到個死無全屍的下場都算是仇人仁慈。

從“楂”離開的晉軍並沒有遭遇向齊國進軍的衛軍,等於說晉君姬周等人來到“朝歌”才知道衛國發起了對齊國的入侵行動。

孫林父需要晉國站在衛國這一邊,避免晉國對衛國幹點什麼,遭到晉君姬周聽大型音樂會的拒絕,不但不能發火還要陪著笑臉。

衛國的其餘貴族內心憋屈,笑起來也就顯得無比勉強。

祁奚低聲對趙武說道:“衛攻齊乃是元戎手筆。”

趙武點頭,應了一句:“魯亦攻齊。”

晉國的政治格局一變再變,很多列國的邦交負責人都出現了變化。

最早之前衛國的邦交權在範氏手裡,後來落到瞭解氏名下,等解朔不再為“卿”變成了程鄭在負責。

現在程鄭已經失去卿位,搞得晉國那邊並沒有負責衛國邦交權的卿位家族。

晉國這一輪卿位更替中,士魴和解朔重新獲得卿位,中行吳和祁奚則是第一次為“卿”,他們對獲得衛國的邦交權,其實是很有想法的。

歡宴已經開始。

鑑於目前的各種制約,身為主人想要將宴會搞得熱鬧一些,能夠進行的節目也是相當有限。

不能讓“交響樂團”上場,孫林父也就讓家養的伶人出來表演。

所謂的“伶人”就是一種玩物,不單單是各種貌美如花的美女,更多其實是各種奇形怪狀的人兒,一般是患上侏儒症的可憐人最多。

他們在各自的“攤位”表演各種滑稽,能不能逗得達官貴人發笑,取決於他們的業務能力。

說起來也是相當的詭異,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達官貴人為什麼會一致挑選侏儒來充當小丑逗樂的玩物?要知道這是在完全沒有聯絡的情況下發生,並且巧合的還不止這一件。

衛國這邊的貴族時不時發出大笑,再看看晉國那邊的人是個什麼情況。

晉國那邊有“伶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侏儒病患者在晉國消失了。

也就是說,晉君姬周有自己的“玩物”,裡面卻是不存在患上侏儒症的人。

晉國走上軍果主義道路之後,任何發現畸形症狀的嬰兒都早早處理掉。這個就是晉君姬周沒有侏儒當玩物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是列國之君不敢送侏儒給晉君姬周,怕的是得罪晉國的“卿”。

晉君姬周看得津津有味。

其餘的晉人要麼是面無表情,不然就是找身旁的人聊天,注意力反正不在各種表演上面。

晉人這樣讓衛人在腦子裡各種非議,嘲笑晉人就是沒有幽默細胞,還特別不懂享受生活。

仔細的想想,晉人還真的是不懂享受生活。

他們的生活很枯燥,平時不納賦就是在家經營家業和鍛鍊殺人技巧,造小人成了唯一的娛樂方式。

時間再往後撥個兩三百年,秦國基本上也是那般模樣。也就難怪有史學家說商鞅帶著秦國在模仿晉國,再搞出了屬於自己的那一套。

孫林父一直小心翼翼地在觀察晉君姬周與各“卿”。

他當然知道晉人刻板又缺乏娛樂精神,搞這麼一出主要是給晉君姬周逗樂,看到了晉君姬周發現好笑會笑,基本上也就夠了。

其餘的晉人很無聊,宴會場合又不能放開了的吃吃喝喝,有個別人已經開始在哈欠連天。

而這時,有人急匆匆地跑到孫林父邊上,跪下附耳講了一些什麼。

孫林父聽得臉色大變,呼喝那些伶人退下,滿臉悲慼地說道:“鄭軍已入境,攻我城池,擄我黎庶,掠我財貨。”

大哥,別學蘧瑗啊。

好歹講清楚鄭軍從哪裡入境,又是攻克了哪些城池。

孫林父將眾人的吸引力集中過來,無視了一眾衛國貴族的驚呼,看著晉君姬周說道:“鄭軍已逼近大河。另聞楚軍經由宋地北上。”

鄭軍都打到大河邊上啦?

那就是說,衛國在大河南岸的城池已經不確定有沒有失守,很快鄭軍就要逼近“朝歌”了是吧?

資訊裡面最為關鍵的是楚軍本來在攻打宋國,不知道為什麼卻放棄繼續攻打宋國選擇北上。

解朔問道:“鄭軍何人為‘將’,來者多寡?”

孫林父答道:“‘將’軍者為皇耳,攜一‘軍’來犯;楚乃是令尹子囊,來者不下十萬之眾,尚有鄭之二‘軍’、二‘師’隨行。”

臥槽!(一種體位)

這一刻,在場晉人和衛人都驚了。

鄭國發瘋了嗎?一出動就是超過三個“軍”的兵力。

至於說楚軍超過十萬人?衛人會感到心驚膽戰,晉人則早就習慣楚國搞出來的大場面了。

孫林父看到衛人驚慌失色,又發現晉人面色如常,哪能不知道這就是強國和弱國之人的差距。

“楚鄭知曉寡人駐足‘朝歌’?”晉君姬周很清楚自己就是臨時起意來這邊,不是一開始就定下的計劃。

他們才來到“朝歌”多久,楚鄭聯軍放棄攻打“商丘”轉道北上,並且已經逼近大河?說明他們沒有抵達“朝歌”之前,楚鄭聯軍就已經北上了。

祁奚不顧場合走到晉君姬周邊上,低聲說道:“不知元戎如今身在何處?”

這一句話很內涵啊!

楚國和鄭國搞出那麼大的動靜,遭到入侵的鄭國和宋國沒道理不派使節團去“新田”求援。

從東面往晉國的道路並不多,有相當大的機率撞上楚鄭聯軍,他們的最佳選擇是逗留在“朝歌”等待援軍。

那麼問題來了!

呂武等幾位沒東行的“卿”肯定知道了楚國和鄭國的動作,他們會什麼時候抵達“朝歌”進行支援,又或者根本不會來?

這一刻,晉君姬周的眼眸無比深邃……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