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培訓班那些事 > 第九十五章 討論偏離了議題

第九十五章 討論偏離了議題

應該學到什麼,指的是培訓學校給學生的目標,如果沒有學到,那說明培訓學校沒有提供足夠好的條件;能學到什麼指的是培訓學校的實力,培訓學校能給學生提供的空間,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

唯學的負責人鄧總先反應過來,說道:“如果說應該學到什麼的話,應該說是更好地學會適應將來初中的學習,小學學得再好如果到了初中適應不了,其實還是有缺陷的。”

鄧總這話有些道理,唯學不愧是做初高中培訓的,想的問題就是遠一步。更厲害的是竟然把唯學為什麼要進入小學培訓市場說得如此堂而皇之。

家長們並不在乎唯學是不是進入小學培訓市場,但聽到說小學培訓就是為初中打好基礎的這個說法時,報以了熱烈掌聲。

主持人聽到掌聲,興奮地說了起來。

“家長們的掌聲在告訴我,大家對唯學國際的這為了適應初中學習的看法還是很認同的。”

鄧總笑了笑,補充起來,說道:“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唯學才想著向小學的培訓拓展,為的是讓孩子們能實現小學與初中的貫通,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每一次課學習目標都變得明確。”

其它幾家培訓學校都沒有涉及到初中的培訓,被鄧總這麼一說,似乎只有唯學才是最為學生著想似的,偉創的鄭總不樂意了,說道:

“據我們所知,唯學在小學的各項比賽中成績可並不盡人意的。”

這是唯學進入小學培訓市場之後的一個硬傷,鄧總臉色有些尷尬,但很快鄧總又恢復了自信的笑容,說道:“我們唯學國際進入小學培訓市場才一年的時間,總得有個過程的。”

一年能做什麼?好幫手的白校長最有發言權,英達的劉校長示意白校長說幾句。

白校長理了理自己的思路,說道:“鄧總說的有個過程是沒有錯的,不過一年下來,哪方面都不見長,是不是有些慢了?那時好幫手可是半年就見了成效,因此很快就擠進了前列……”

這話有些尖銳,白校長的言下之意,唯學做小學培訓是不行的。

但白校長這話偏離了原來的議題,主持人連忙打斷了討論,說道:

“這是一個培訓學校要多久才能見成效的問題,我們交給專家組後面來給出回覆,我們在這裡不深入討論。”

主持人這話給鄧總解了圍,鄧總總算有了個喘息的機會,如果真被追問下去,他還真會有麻煩的,唯學能在這年會上亮相,更主要的是因為他們初中培訓有名氣,這裡面的原因鄧總還在找。

英達劉校長接過了唯學的話題,說道:“如果說到小學培訓如何適應初中學習的事,我們這些培訓學習都已經有安排的,到了六年級的時候,我們這些培訓學校都會有小升初的銜接培訓,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順利地適應初中學習。”

偉創與英達在三門主課方面都會講一些初中的課程的,事實上唯學在接收初中剛入學的學生的時候也會在暑假裡組織小升初的銜接班,也正是從暑假開始,唯學才真正接手升初中的孩子的培訓。

三個小組的代表說了自己的看法,都代表著每類學校的不同作法。

主持人開始詢問特邀嘉賓的看法。

謝老夫子接過了話題,說:“此言差矣!”

他這話一出口,臺上臺下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想聽聽謝文的看法。

謝文說完“此言差矣”,發現自己一棍子把三種說法都打死了。老胡一聽,笑了起來,說:“謝老還是如此的肯定?看來又有新的見解了。”

被老胡這麼一說,謝文被逼到非說不可的地步,只得硬著頭皮笑了起來,說道:

“小孩在培訓學校裡應該學會的應該是一種學習方法吧!知識永無止境的,我看你們在培訓的時候加著各種知識,把學校的事情都給做了?那學校的老師豈不是沒事做了啊!”

家長們聽到這話一片譁然,家長們當然希望在培訓學校裡學的知識越多越好。

有家長要求互動。偉創把互動環節設計得很有特色,在臺上專門設定了參與互動的家長代表席位,要求互動的家長都可面對面地跟各組人員提問。

主持人示意工作人員把家長請到臺上來,然後把話筒遞給想發言的家長,家長拿到話筒,說道:

“我們送小孩去培訓學校當然是希望小孩學到知識了,應該學到什麼不就是應該學到知識嗎?在培訓班上了課與學校裡的教育又不衝突,提前學一些總是好的。”

謝老夫子聽到有家長反問他,他不但不排斥,反而來了精神,笑嘻嘻地說道:

“中國有句古話叫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沒有了方法,永遠也只是靠別人來給魚的,就算你們有金山銀山,也會要花光的,而且小孩還累得不行。”

“小孩勤奮學習總不會有錯的,至於錢,最後不還都是給小孩的嗎?”家長說道。

“南轅北轍,花錢越多,離目的地越遠。”謝老夫子冷冷地說。

偉創聽不下去了,說道:“難不成謝老師覺得我們開辦培訓學校都是在騙家長的錢不成?我們學校收費是高一些,但教學質量也有目共睹的。”

家長都在附和偉創的看法,說道:“在偉創多花點錢也是值得的,一分價一分貨。”

好幫手與英達聽到家長這話有些尷尬,他們走的都是平民收費路線。英達插了一句:

“錢並不是選擇培訓班的唯一依據,雖然我們收費比有些學校低,但我們獲獎的人數可不少的。”

現場圍繞著收費的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又偏離了主持人開始引入的話題。看到情勢有些不對,主持人趕緊出來打圓場,說道:

“我看這事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大家去思考好了。”主持人示意工作人員把家長手中的話筒接了過來。

雅瓊一直在看著他們的討論,不過她從謝老夫子的話裡倒是聽出了他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是首先要弄明白自己送小孩去培訓班的目標是什麼,然後再看這個培訓學校能不能提供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的可能,有了這個可能才去花這個錢。

比如說,只是想有人照顧一下小孩,送學習社就可以了,如果想知識拓展那就送培訓班,在送培訓班的時候應該根據目標來選擇學校。結果最後扯來扯去卻扯到要不要花這個錢,花多少錢去上培訓班的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家停止了討論,主持人引入了第二個話題:“上培訓班是上一個學校的好,還是應該到了一定時間之後換一個培訓學校。”

提這個問題估計是有些家長的小孩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中成了雞肋,繼續原來的班效果達不到家長的預期,不繼續原來的班,又沒有勇氣去換班,生怕打亂了小孩的節奏,讓小孩不能適應。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一不小心來到遠古怎麼辦我老婆是大明星基金會大遊戲我的腦袋被封印了玄幻:我的反派身份被妹妹曝光了重生之我叫科比盛唐太師我是一個原始人大秦有妖氣妖火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