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之勳戚崛起 > 第二百零七章 聽牟指揮使講歷史(中)

第二百零七章 聽牟指揮使講歷史(中)

不得不說,當初提出“內閣”這種皇帝幕僚機構的文臣,可真的是目光長遠啊!這也就難怪,如今的功勳家族大多無所建樹,能勉強自保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牟斌說了一會兒感到有一些口渴,端起桌上的酒水喝了一口繼續說道:“後來永樂大帝發覺文臣對南京朝堂的影響力太大,而整個江南卻是文臣的大本營,因而才有了北遷京師與發跡之地北平的想法,眾文臣為了阻止永樂大帝北迀京師,發起聲勢浩大的庭議妄圖阻止成組遷都,卻被成祖武力所迫,最終還是定都北平為京師。”

“可是,一世英明的永樂大帝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第五次親征蒙元後,在班師回京的路上竟然會在榆木川病死。而當時隨軍的閣臣楊榮、楊士琦竟然密不發喪,暗通當時熱衷於儒術監國的太子朱高熾,偽造遺詔於京師登基。後來閣臣楊榮密不發喪的事情被隨軍的英國公張輔發現,可是木已成舟,英國公也不得不認下了遺詔的事情。不過,英國公也逼迫楊榮等閣臣,一旦太子登基,立皇子朱瞻基為新的太子這才作罷。”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明仁宗朱高熾登基代表著文臣的再次崛起。從小就好儒術的的仁宗皇帝剛一登基,就加封閣臣楊榮,楊士琦等人為龍圖閣大學士,此舉大大提高了閣臣的地位,後來由於仁宗皇帝總是身體不適,本來作為皇帝幕僚外加諮詢處的內閣,成了整個大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行宰相之職的地方。”

說到這裡牟斌不禁再次嘆了一口氣:“原本威震四方,借南下宣威同時經營海上貿易的鄭和寶船,竟然被江浙文官以糜費甚巨給叫停了,昏潰的仁宗皇帝竟然都同意了。要知道,要是朝廷沒有了寶船南下貿易得來的大量錢財,如何經的起永樂大帝的南征北戰五伐蒙元!而在朝廷的寶船停止南下之後,江浙那群士子文人卻派自家親信前往海外經商,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牟斌說道歷史書上滿是好評的明仁宗皇帝,卻是滿滿的鄙視:“仁宗皇帝聽信那群文臣蠱惑,竟然想要將京師再次南遷南京,要不是仁宗皇帝死的早,只怕如今的京師就會是南京了。仁宗皇帝處處打壓功勳武臣,一味的寵信文臣,把永樂大帝一手打下江山拱手讓給了文臣,而自己也得到了文臣給予的甚是好聽的廟號:仁宗。他的仁義全都是對著那群吃人不吐骨頭的文官的。”

講到這裡牟斌不禁冷笑了幾聲,然後不在言語。

張延齡正聽的興起,卻發現牟斌不在往下敘說,不由的問道:“那後來呢?”

“後來,”牟斌本不準再說,但是看到張延齡對此感興趣,繼續說道:“後來便是宣宗繼位,宣宗皇帝雖然性格類似永樂大帝,可是喪失了寶船下南洋所帶來的利潤,根本支撐不起如永樂大帝時期的南征北戰,而且宣宗皇帝在登基之初,受了不少文臣的支援因而也不好翻臉,便只好在文臣武將之間保持平衡。總得來說,宣宗皇帝也算的上是“無為而治”,後來文臣那群使筆桿子的無恥之徒,把仁宗皇帝和宣宗皇帝的在位時期稱為“仁宣之治”,好像大明的穩定是他們努力下結果似的!哼!要不是在永樂大帝時代咱們功勳武將將周邊各國都打服了,文臣如何有精力治世!”

張延齡聽牟斌的口氣就聽得出來,牟斌對文官滿滿的全都是恨意。牟斌繼續往下說,一直說到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

大明正統十四年瓦剌太師也先以大明減少賞賜為由,揮師十萬直撲大同,威脅京師。一直以為太祖、成祖皇帝為榜樣的英宗皇帝下旨御駕親征。

可是由於是起倉促,雖然集結了以京師三大營為主的近二十萬軍隊,卻沒能集結到足夠用的糧草。但是軍情似火,英宗皇帝帶著缺少糧草的大軍就匆匆北上迎敵了,而將籌集糧草的重任交給了異母弟弟副業監國的郕王朱祁鈺和時任兵部左侍郎的於謙。

可是,不知何種原因,糧草總也不見送到。英宗皇帝帶著大軍來到大同城外,守城的明軍卻不放英宗帶領的軍隊入城,理由是怕瓦剌騎兵乘機殺入城中。

而走到大同城下的明軍主力已然糧草不足,無奈之下英宗只好下令班師回京。同時為了解決糧草的問題,準備前去離大同不遠的蔚州採辦糧草,可是令明軍沒有想到的是,蔚州突降大雨,將蔚州準備好的糧草全部打溼無法就食。

英宗皇帝無奈之下只好轉道懷來,卻沒成想懷來城藉口城小,不許英宗及朝中眾臣入城。

於是,明軍大營只好駐紮在離懷來城不遠的土木堡。

是夜,正當英宗皇帝帶著眾文臣武將在中軍大帳中開會探討下一步該如何行動的時候,也先大軍突然出現。由於領兵大將全都在英宗大帳中開會,群龍無首的明軍瞬間被擊潰。而本來負責指揮明軍反擊的王振,突然被從屬於錦衣衛大漢將軍的樊忠一錘打死,最終導致明軍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

在英宗大帳中開會的大小文臣武將,幾乎全都被突然而來的瓦剌大軍殺死,而英宗皇帝也做了瓦剌人的俘虜。土木堡一役,歷經大明六朝的功勳集團幾乎團滅,除了少數留守京師的勳爵,僅剩由於年幼才留在京師的勳貴少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也先帶著英宗皇帝來到京師城下的時候,原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盡然在兵部左侍郎于謙的支援下,跳過了太子朱見深,一躍成為了紫禁城的主人,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城外的英宗皇帝一切都明白了,為什麼糧草會缺失?為什麼糧草總也送不到親征大營?為什麼大同府跟懷來縣的文臣感不讓大明的皇帝入城?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場陰謀,甚至連瓦剌南下恐怕也是一場陰謀,幕後的黑手就是郕王朱祁鈺和在城頭跟瓦剌太師也先唇槍舌戰的新任內閣首輔于謙。

牟斌恨恨的說道:“土木堡之變就是江浙亂臣賊子的一場陰謀!”

“土木堡之戰的失敗,幾乎全殲了大明立國以來所有在職的勳貴軍官,而且還全殲了忠於英宗皇帝的文官勢力,而這些文官勢力大都是北方藉官員,屬於江浙藉的官員一個也沒有!”

“不會吧?”

張延齡對牟斌話不置可否。

“我說的全都是實情,當年土木堡一役戰死官員名單全都在宮中,所有人的官階籍貫全都記錄的清清楚楚,土木堡之變就是江浙士人策劃的一場陰謀,而被譽為京師保衛戰的英雄,土木堡之役後力挽狂瀾的於謙就是江浙士人的賊首!”

牟斌的話簡直讓張延齡三觀盡毀,這後世寫在史書上的民族英雄其實是個陰謀家?

張延齡雖然沒有全信牟斌的話,但是後世《明史》中那些漏洞百出的記載,也實在是讓後世的人也不敢完全相信。

在後世人眼裡,《明史》就是一個謊言整合的大篩子,看看寫《明史》那群人,一群一點節操都沒有的貳臣,就知道他們為了美化自己,會多麼的貶低整個大明王朝了。

(其實最後這一段就是作者自己的明史觀,一家之言。大家當小說看就好了,我又不是姓查的那個偽歷史家。)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浮萍修仙錄那年暑月蟬鳴時曲藝天王家有白無常重天霸主一男五女在孤島磐道吃雞之榮耀狙神無上聖皇系統九指魔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