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朝大丈夫 > 第七百零七章 李景的忠孝仁義

第七百零七章 李景的忠孝仁義

朱徽媃和沈瑩輕輕嘆了口氣,眼前這個男人看似權勢滔天,無所不能,其實並不能為所欲為,尤其他要做的乃是改變傳承千年的儒家提倡的孝道,就更顯得勢單力孤。

作為李景最親近的人,有時候就連沈瑩和朱徽媃都不明白李景到底是怎麼想的。

大明的狀況一天好似一天,照現在這樣發展,要不了十來年,大明就會重振當年一呼四方群應的聲威,李景現在就算什麼都不幹,只要維持住現狀,便可當得起大明三百年來之第一人。

可是李景卻好像看不到這一點,他根本就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地冒出一個個新的念頭,而且那些念頭全是跟中華數千年的傳統思想相悖。

但是要說李景完全摒棄傳統思想也不盡然,儒家思想提倡的忠孝仁義李景同樣注重,而且他做得比那些嘴裡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強得多。

李景的忠是忠於這個國家,而不是忠於某個人,為了國家,李景不惜承擔任何罵名,不惜四處開戰。

李景更講究孝道,李景的孝更重於實際而不是流於表面。

作為李景的妻子,沈瑩和朱徽媃是最清楚李景是如何對待長輩的,對袁可立,李景比袁樞這個親生兒子還要孝順,別看李景沒有在袁可立年老體弱的時候端湯遞水,但是李景把袁可立所有需要的事情都安排地妥妥當當,讓袁可立不必為任何事情煩心。

別看李景有時推行的政令出現錯誤令袁可立擔憂,但是只要袁可立提出意見,李景馬上便予以改正。每當這個時候,就是袁可立最開心的時候。

有時候沈瑩和朱徽媃甚至懷疑,有些無關大局的錯誤政令是不是李景故意整出來的,好讓袁可立指出這些毛病,然後讓袁可立開心。

同樣,對沈正這個岳父,李景也是極盡孝心。

沈正這些年對李景的政令執行的並不徹底,有時甚至根本就是反對,但是李景從未對沈正進行過指責,只是隱晦地點了點沈正。換做別人,李景怎能容一個把握國家財政大權的人反對他的政令?恐怕早就把他給撤了。

有幾次,沈正來看望沈瑩,隱晦地提出想要退休的想法,想從女兒的口中探聽李景的意思,但是李景根本就沒跟沈瑩面前提過沈正的錯誤,反而一直誇沈正是他的得力臂助。

這些事情看似跟孝道沒什麼關係,但是能讓沈正寬心,又有什麼比這個更孝順的呢?

另外還有一個陳老漢,對陳老漢李景亦如親生兒子一般,幾次想把陳老漢接近京就近照顧,可是陳老漢牽掛孫子不願來京,李景便不強求。

陳老漢兩個兒子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作為父親,陳老漢可以說沒有什麼可缺的,但是李景每年的四時節令,各種所需全部給陳老漢準備齊全。

陳老漢退役的早,並沒有撫卹補貼,但是李景每月都會安排人給陳老漢送錢。

其實陳老漢又哪裡會用到錢?李景給陳老漢送錢,只是為了能讓陳老漢手裡寬裕,可以隨時給下人們打賞。

作為晚輩,李景幾乎是做到了他能想到的一切,這樣的孝心可遠比那些只會滿口孝道,卻整日令父母親長憂心的人實用的多。

李景還有一副仁心,不過李景的仁只對大明的子民,包括曾經跟大明作戰多年,現在已經歸順大明的女真人和蒙古人,李景對他們真正是做到了跟漢人一視同仁。

雖然李景改變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一些習俗,但說到底李景是為了他們能生活的更好,而生活好了,這些人自然不會再想著造反,跟大明對抗。

當然,李景也有殘暴的一面,對那些貪官汙吏李景下手之狠直追朱元璋,至於對待那些李景要征服的國家,李景更是殘暴至極,很多關鍵的城市和地區,李景都是命令部隊實行滅絕政策。即在這些地方,必須全是大明的軍隊和大明的子民,這樣才能保證大明的軍隊不受任何威脅。

等完全控制這些關鍵地區以後,再從別處徵召當地土著建設這些地方,這時,李景又是另外一副面孔,即保證徵召的這些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讓他們認同大明,最終成為大明人。說白了就是最初的軍事行動要強有力的打擊當地的政權,然後再施行仁政。

李景這種手段還是比較有效的,現在呂宋島已經完全在大明的掌握之中,在穩固了大明的政權以後,以仁政收服當地的民心,兩年下來,呂宋的老百姓已經大抵認同了大明。

李景這個手段其實是跟諸葛亮學的,諸葛亮七擒孟獲,最終收服了孟獲,解決了蜀國的後方之患,統一了西南的少數民族。

跟諸葛亮的做法不同的是,李景沒有收服當地的酋長首領,因為李景不需要這些酋長首領歸順,李景也不想當地有地方勢力。李景很清楚,等地方勢力壯大到一定程度,那些首領便會起異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所以說李景的這種跟諸葛亮的做法有相似之處,是因為兩人都是以武力進行征服。

其實諸葛亮當時七擒七縱也是沒辦法,因為以蜀國的軍力是無法完全消滅當地那些蠻夷的,就算能消滅,蜀國也沒有那麼多人口往這些地方遷移。如果當時蜀國能像後世的四川一樣有一億人,可能諸葛亮毫不猶豫地就會下令把當地的蠻夷斬盡殺絕永除後患,然後遷移人口,將這些地方完全納入蜀國。

大明現在人口雖然亦有不足,但是比起蜀國還是充裕的多。

而且李景前兩年所預見的情況現在已經開始逐漸應驗,那就是隨著國家政局穩定,老百姓的生活安穩並且逐漸富足,人口開始急劇猛增。

近兩年,大明每年至少增加六百萬人口,遠遠超過李景當年預算的兩百萬人口。

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誤差,是因為李景忽略了隨著老百姓生活富足,死亡率將開始大幅下降,以前老百姓因為無錢治病,一些小毛病可能都要死人。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比例越來越大。

打個比方,以前死四個人的同時會有六個嬰兒出生,現在生六個嬰兒才會死一個人,這樣的比例,人口增加的速度當然要遠超過李景的預期。

以前李景算的是一百年以後大明的人口將達到三億,照現在的速度,三十年就可能達到三個億,就是說三十年大明將增加近兩億人口。

三十年增加兩億人口,可以想見大明的土地壓力會有多大,這個時候如果不開闢疆土,一百年以後大明的老百姓將無地可種。

預見到這種情況,李景對那些將會跟大明的老百姓爭土地,爭糧食吃的外國人自然不會手軟。

不光是外國人,大明的北方,西北,西方和西南地區所有不願臣服於大明的民族,李景就會對他們施行種族滅絕政策。既然不願歸順大明,那就不必再留著這些民族了。

雖然這些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是李景並不認為這些文化有什麼用處。在大明,以及大明周邊,李景只需一種文化,那就是漢人的文化。

為了讓大明的文化播於四方,殺多少人李景都不會在乎。

或者說,李景天生就流淌著殺戮的血液,這跟他當年的職業也有很大的關係。

對大明的子民李景施行的是仁政,征服異族的時候施行的是暴政,這似乎有一點性格分裂的意思,但對異族施行暴政,恰恰體現出李景對大明的子民施行的乃是仁政。

至於李景的義,不光是兄弟之義和朋友之義,實際上李景更注重的是道義。

對兄弟和朋友李景是非常看重的,雖然他的朋友不多,兄弟更少,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到了李景如今的地位,註定他不會有多少朋友,也不會有幾個兄弟。

除了年輕時打天下時認識的人當中有李景的朋友和兄弟,隨著李景的權力越來越大,這時結識的人基本上很難成為李景的朋友,更難成為李景的兄弟。

因為對朋友可以直言不諱,對兄弟可以開誠佈公,可是對後來認識的人李景敢麼?除非他腦子進水了,才會把那些人當成朋友,當成兄弟。

李景坐的這個位置不知有多少人覬覦,不知有多少人巴不得他倒臺。什麼人都當成朋友一樣看待,李景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麼?

因此,除了僅有的那幾個人李景跟他們講朋友之義,兄弟之情,對別人,李景只跟他們講道義。

什麼是道義?道義就是道德和正義。嚴格的說,道義屬於意識形態的東西,包括法律準則和一些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

超出這些準則和規範,李景便會翻臉無情,沒什麼情義可講。

應該說,李景對忠孝仁義有自己獨特的理解,這也是他頒佈了一些與傳承近千年的儒家思想衝突的政令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續)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近身武王 兵王無敵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榮耀與王座 鬼志通鑑 欺天大世 一點風骨 這個首富有點牛 最強魔神系統
相鄰推薦:
重生天才鬼醫職業調解人重生田園生活帶著異形去修仙修仙路迢迢國醫貴女密文圖之陰山古墓重境炮灰手札鬼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