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求生記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朝百姓生活常態(八)

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朝百姓生活常態(八)

目前最成功的例子只有一樣,利用水泥,燒製出五花八門的瓷磚,燒瓷原本就是老祖宗的強項,雖然硬度上弱了點,可是利用水泥鋪貼廚房牆面,灶臺等還是很成功的。不過一般普通老百姓用不著,只有在大戶人家中流行。

在成化年間的明朝,大部分老百姓家中還沒有灶臺,多是直接在房內選一個地方在地上生火做飯,在江南地方人家中多有灶臺,因為灶臺做飯省柴火,加上江南地方人口密度大,柴薪缺乏,燒的都為稻草、麥杆、樹葉之類,煙氣很大,不得不將煙排出到屋外,而在山林茂密的地方不缺柴火,溼度大,直接在屋內生火,還可以在火堆上掛一些山貨燻成臘肉,天氣寒冷時又能取暖,這就是每一個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為穿越者,章子俊正在家中為了朋友,實驗傳說中的制白糖工藝,市面上的糖霜價格實在是離譜,其實製作的糖霜已經採用了多次過濾工藝,只是單純地過濾雜質,沒有脫色。

糖霜起源於四川遂寧,為唐代鄒和尚所發明。它採用小鍋恆溫、慢火久煉、人工勤濾、自然結晶的手工工藝,其天然結晶就本質酷似冰雕玉砌的假山,具有止咳化痰、潤肺消腫、除心煩心熱之功能,跟冰糖差不多,敲擊成末後就是糖霜。

而章子俊要做的就是黃泥脫色法,這種技藝的發明,據傳說是非常偶然的,元代時泉州府南安縣有一個姓黃的糖匠在製糖時,突然牆塌,黃土塊落到缸中的糖漿上。在清理時,把土塊清除去,發現缸中上層結晶出的糖變得非常潔白,於是後人便都仿效這種方法了。這種蓋泥法經過後人的不斷仿效,糖匠們便逐步明確意識到黃泥具有脫色的本領。

目前這種白色的糖,市面上根本買不到,雖然採用黃泥脫色已經發明出來了,糖匠們可是很保密的,稱為蓋泥法。章子俊要做的是改良版,“黃泥水淋糖法”,這個方法目前有沒有還不知道,反正自己不做出來,估計幾十年後也有人改進發明出來了吧。

將黑糖置於瓦溜中,再淋入黃泥水,在上層的黑糖色素和雜質被黃泥水帶走變白。這就是製作白糖的“瓦溜法”,因過程中使用的器具是瓦溜而得名,又因淋入黃泥水,亦稱為“黃泥水淋糖法”。

白糖產量不高的原因,目前估計還是採用蓋泥法,操作時先將蔗汁加熱蒸發,濃縮到黏稠狀態,就傾倒入一個漏鬥狀的瓦缽中,事先則用稻草封住其下口。經過兩三天後,缽的下部便被結晶出的砂糖堵塞住了。把瓦缽架在甕或鍋上,糖漿上面再以黃泥土蓋住。澆上點水,打溼表面上的黃泥,最後黃泥被水淋溼後成餅狀,這時黃泥便一點點地滲入糖漿中,吸附了其中的各種有色物質並緩緩下沉到缽的底部,於是拔出塞草,泥漿便又隨著糖蜜逐滴落入下面的甕、鍋中。這樣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脫色過程完成,揭去上面已經變成的土坯,缽中上層部分便成為上等白糖了,而瓦缽底部的仍為黑褐色糖。那是因為糖匠們還不很明白黃泥漿有脫色的功效,只是知道蓋上黃泥能把黑糖變成白糖。

而“黃泥水淋糖法”不同之處是,用黃泥漿水淋,脫色更快,產量更高,而且效果更好。不只是上面的一層脫色,而是整缽內的糖脫色,所以說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就是一場革命性的顛覆。就好比是一層窗戶紙,內外有別一樣。

章子俊所要製作的是燒製大缸及喇叭形的甕即可,投入不多效益明顯,立馬把便宜的黑糖變成白糖,經過此法後,糖的甜度也相對提高了不少。

在沒有蔗糖時,古人對糖的來源主要是穀物製取,比如麥芽糖,也是最穩定的甜味來源,因為發芽大麥體內有一種神奇的催化劑澱粉酶。而麥芽可以新增進各種穀物內發酵成各種風味的糖類,這種糖稱為“飴糖”。除了小商小販走街串巷叫賣外,因做法簡單一般大戶人家自己做飴糖來吃,飴糖用糯米製作出來的為最,嫩滑彈牙,有韌性,用來製作各種糕點,糖果。

章子俊制白糖也是為了昔日好友曹衡、李勝所託,自從平安建鎮後,曹衡、李勝先後指派家中管事前來捧場,在平安鎮開設商號,這些年來互有書信往來,去年才得知劉升已然過世後,在京城的李秉彝被憎道官排擠,致仕回老家。世事無常,曹衡、李勝加大了在平安鎮的商業投入,可是做什麼行商卻犯難了,目前只是販運,昔日在蘆城的產業,因章子俊的離去,生意逐漸蕭條,現在沒有一樣主要商品可供長久,為此章子俊就想著做出白糖來讓曹衡、李勝去經營,把做法給李勝,讓其在無為州開廠,讓曹衡去江南銷售,反正這二位好友目前家族興旺,做大做強就看他們去怎麼操作了。

章子俊有許多關乎民生的東西,都不保密,全分派給了許多朝廷官宦人家及當地大戶人家,還有山西的許多商家去做,比如製作水泥用的裝置、玻璃、鍊鐵、木器加工、食品加工這些,這也是為了減少朝廷對自己的關注,說白了就是把水攪渾,讓更多人賺錢形成一個利益保護團體。製造業的繁榮就會促進商貿的繁榮。

原為延綏巡撫的熊繡,可謂心情很複雜,對平安府的許多做法,有違朝廷規制,自己的巡撫職也被架空,反過來又不得不感到榆林已成為邊關中最富裕,不管是邊民還是軍戶生活最安定,不光不捱餓了,還是全民在經商,這就是大勢,連自己在湖廣的老家也經營起了平安鎮商貿,加上在成化十一年時的變故,熊繡被貶清豐縣知縣。如今為鳳翔府(陝西寶雞)知府。本著打不過就加入,也是為了政績就託請當朝左都御史、兵部尚書馬昂說合,馬昂作為陝西總督正是熊繡的上憲,只不過此時的馬昂已老,加上病體纏身,已然不管事務,不過馬昂的兒子馬恕雖是庶出,娶的是章子俊的妹妹章子雅,有了這一層關係,章子俊當然是不能推卻的,馬家在河南開封祥符,因馬昂在京為官,早年在京城有馬宅,馬恕迎娶子雅後一年,才回到開封祥符安居,早些年,隨著章子俊被貶蘆州時,在朝堂上唯一的交往,就是馬昂了,這些年來隨著馬昂年老,慢慢地退出了朝堂,也就淡了這份關係,隨著平安鎮的興起,馬家又在鎮上開設了商號,加上馬恕跟子雅的關係,在許多生意上為馬家提供了許多便利,這一次應熊繡託請,章子俊原本就不是想獨佔手中的許多生意,還是很大方地給湖廣熊家許多的專案,水泥廠、玻璃廠、鍊鐵廠,出機器、出技術人員,接下去如何銷售就看熊家的本事了。

季氏的兔兒唇算是醫好了,不過刀疤還是很明顯的,開了二次刀是因為季氏的兔兒唇太大,一次性修補不了,加上唇間的血管多,為了安全才不得不慢慢拉伸嘴唇上的皮肉,吃了不少苦,原因是牛易配製的麻藥作用有限,可不管如何還是挺過來了,好在原本的上唇比較厚實,修補的還算完美,跟不開刀前簡直判若兩人,當季氏從銅鏡中看到自己時,從小到大和在手術中吃的所有苦全換成了淚水,這是自己重生後的淚水,也是對昔日所有苦難的淚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今日是季氏出院的日子,三天後搭乘平安鎮往山東的貨航船,因為季氏的開刀手術是顧麟介紹而來,又得到平安伯的關注,衛生院只是象徵性地收了一點手術費用,既然平安伯曾關注過,牛易也不敢怠慢,出院後第一件事就帶著季氏前往平安府求見伯爺,一是讓伯爺看看成果,二是季氏要道個別。為此季氏特地穿上一身好衣服。

明朝建立近一百年後,到了成化年間,由於這一百年間的各種制度和文化薰陶,明制的服飾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個時期比較典型的搭配就是直領大襟的窄袖短衫,搭配蓬鬆的馬面裙。由於開始向奢華轉變,這個時期的馬面裙不似永樂年間那麼樸素無華,裡面多用裙撐,將裙襬撐開,看起來十分華麗甜美。

不過在民間這樣的服飾並不流行,到是比甲很是流行,比甲即無領無袖的對襟馬甲,本為元制,但北方婦女尤為喜愛,作為日常之服。元代婦女穿比甲的不多,到明代中葉,才形成風氣。比甲形似背子而無袖,比後來的馬甲.坎肩要長。有書記載“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去領袖,綴以兩襻,名曰‘馬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這比甲就像無袖的旗袍,不過比旗袍要寬鬆的多,大腿以下也不開衩,內襯長袖小衣,目前也是眾多民間女子常穿的服飾。 今日的季氏就是這樣的裝扮,顯的婀娜多姿,加上皙白皮膚更顯妖嬈動人,上唇的刀疤經過粉底遮掩不似明顯,又畫了眉點了唇,原本高挑豐滿的身材凸顯無疑,真正的美女,絕不僅僅是“好看”而已,甚至是否擁有姣好的面容絕非重點,優雅的儀態、聰慧的頭腦、溫潤的內心才是真正耀眼的亮點。真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一點風骨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欺天大世 這個首富有點牛 修仙暴徒 榮耀與王座 近身武王 鬼志通鑑
相鄰推薦:
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極光之意柯南里的撿屍人牛頭回憶錄躍動的青色年華我的夫人是神捕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修仙就是這麼科學時間迴圈: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無限天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