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求生記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

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

這些都是民間的傳說,瞎編的,可是天井閘的確是大運河南來北往最重要閘口,可如今這麼重要的閘口卻被朝廷中的宦官吳器霸佔著,就是為了收錢,凡是進入閘口等待過閘的船隻,交閘口銀,吳器的上級就是內官梁芳,凡是過往船只,按船隻大小收錢,連從徐州上來的糧船也不放過,這個吳器收費還特別靈活,沒銀的可以用商品抵,比如運糧的交糧食也行,運茶葉的就用相等的茶葉抵扣,客船就按人頭算,可這一次,章子俊的船頭上放著一隻白色車殼子,這位吳器感覺很新鮮,就說用這個抵扣過閘費,這可不能答應,章子俊故意喝道:“大膽,這可是運往鳳陽皇陵的。”

吳器一聽也是一驚,在細看船頭這東西,怪模怪樣地,上面有幾塊半透明的琉璃,前後有玻璃,不過吳器沒有看明白,原因是前後玻璃上蓋著幾張破蘆蓆,隱隱然間被陽光反射出幾縷耀眼的光。吳器回道:“既然是皇陵的東西,就算了吧,不過要多交一成過閘銀。”

章子俊問道:“這是為何啊。”

吳器一翻白眼道:“皇陵的東西過閘,得要多派閘工、縴夫,要不然出了事如何是好。”

章子俊一聽原來如此,好說好說。

顯然吳器也是以摟錢為主,也不是非要強索,這才讓章子俊松了口氣。

隔日後船總算是有驚無險地過了閘口,在濟寧城內河道停泊,需要採買些新鮮蔬菜、魚肉及糧食。

明朝初期濟寧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兗州,而目前兗州是府治所在地管轄著濟寧,所以濟寧為州,那麼這個變化是如何產生的呢?

明朝取代元朝之後,明太祖元年(公元1367年)廢元朝濟寧路為濟寧府,隨後又陸續劃入曹州、東平路一部分和益都路東南部,到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濟寧府有12直轄縣:任城縣、鄆城縣、巨野縣、滕縣、嶧縣、金鄉縣、魚臺縣、單縣、嘉祥縣、城武縣、曹縣、定陶縣;2州:兗州、東平州;9個州轄縣:分別是兗州的曲阜縣、寧陽縣、鄒縣、泗水縣,東平州的汶上縣、東阿縣、平陰縣、陽穀縣、壽張縣。

直到明朝洪武十七年,濟寧依然是府,並且管轄著兗州,那麼為何會發生兗州成為了兗州府,濟寧卻成為了濟寧州,並且兗州府管轄起了濟寧州了呢?

是因為朱元璋所封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到洪武十八年已滿十五歲,到兗州就藩所致。王子就藩地要升為府,兗州就成為了兗州府,兗州府治也遷到了兗州。而原府治所在地濟寧則降為了濟寧州,府州的變化也引起所轄縣的變化。

這樣的變化不僅導致了府州屬縣的大調整,而且兗州和濟寧的“身份”也進行了“互換”,其管轄關係徹底顛倒,哪怕是濟寧在明朝時因為運河而興盛,其重要性要高於兗州,但因為魯藩在兗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還沒有發生轉變。如果沒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兗州,濟寧會有很大機率會一直延續元朝時期的格局走下去的話,由濟寧一直管轄兗州。

雖然此時的濟寧為州治,可是靠著大運河成為南北水陸要衝,漕舟必經之地,是明朝在山東的著名大都市,南北都會,萃四方貨物,率非其地所出,歲貢諸方物,往往購覓旁郡。東南紉綺,西安北裘褐,皆萃於此。本地城市居民達五萬,加上四方商人數倍於此,城市常住人口超過數十萬,這是個不得了的數字,要知道當時江西九江城人口二萬都不到。

連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難得來到繁華的濟寧,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鬆,連長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濟寧多停留幾日調節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專門的碼頭,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碼頭,比如糧船專門有米市碼頭,茶葉、草藥有醫館一條街,絲綢緞面有布市坊碼頭,章子俊的船屬於客船,可以透過小府河,進入內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華,光濟寧的城牆就不一般,有東西南北門,並且有內外門之分,是雙重門。南門, “宣阜門”;北門,“宗翰門”;東門,“綏華門”;西門,“萃城門”。四門左右的甕城又各建一小門,就是這小門也相當於一般縣城的城門了,可駕馬車透過,以南門的東南門最大。城門,都是內木外用鐵皮包裹著,並用每枚重八兩的圓頭鐵釘,按橫九豎十三排列鉚釘在每扇門上。另外,在“東門迤南”,還有“水門、鐵窗”,並築有“四門馬道”於每座城門內兩側各一條。由於該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個門的結構也是很講究的。

在城內有三坐地標建築,地勢最高處的鐵塔寺。南城門樓之上有木塔,大石橋邊上的石塔,稱為濟寧三塔。

流經城內的還有三條河流分別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運的便利,帶動了商貿的繁榮,因曲阜距濟寧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書院林立,學社遍地,來自全國各路商貿會館都設有專供家鄉讀書人的歇腳之地,就因為曲阜,每年來到濟寧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烏泱泱地,有些人就在當地安家了,美其名距聖人左側,讀聖賢之書。所以歷來文風鼎盛。這就催生了當地吃喝遊玩行業空前發展,想想明朝讀書人的尿性就知道。

這一次章子俊正趕上孔府祭祀,所以來濟寧的全國學子途經趕考的考生,還有遊學在外的秀才特別多,因為濟寧是大運河最大的集散地,這些趕來的“聖人學生”都是先坐船到達濟寧後轉陸路趕往曲阜。每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正好今年又是十大祭。

在這裡就要說道一個人物,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人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考中秀才,進入國子監讀書。景泰二年,拜江西學者吳與弼為師,到了成化二年時,復遊太學入京,得到國子祭酒邢讓推薦,出任吏部主事,可是當今的朝堂烏煙瘴氣,就決定辭官回鄉,聚徒講學。這一日來到了濟寧州,正要前往曲阜,朝聖一下讀書人心目中的衍聖公府,順便拜會一下內孔中幾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因為聖人有2500多年歷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為內孔和外孔。孔子的後裔為內孔,人數不太多。而外孔就不知其數了,比如孔末(早先不姓孔,謊稱姓孔的人)的子孫和歷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孫稱為外孔或偽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譜,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譜的人為數眾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內孔還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自稱是孔子後裔近四萬人。

曲阜孔廟初建於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為孔廟的本廟。這座孔廟以孔子的故居為廟,以皇宮的規格而建,每年的祭祀活動都是民間自發的,而十年一期的祭祀卻是衍聖公府舉辦,此時的衍聖公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孫孔弘緒,父親孔承慶,英年早卒。自小由祖父孔彥縉撫養的長大,但是在景泰六年,祖父孔彥縉也去世了,孔弘緒時年才八歲。

自古深宅大院殺人爭產屢見不鮮,這位孔弘緒差點被殺死在孔府之中,可見孔弘緒的童年並不算如意,先是喪父,後是喪祖,小小年紀又經歷了孔府的變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鎮復辟,十歲的孔弘緒還曾入朝進賀。孔弘緒雖然年幼,但是舉止得體,明英宗非常喜歡他,在京中賜宅,每逢出遊都會帶上他。史稱:“朝見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語良久。”

在朝廷的庇佑之下, 為了避免孔氏族人覬覦衍聖公爵位。孔弘緒襲爵之後的日子太平多了,孔氏族人也老實了不少。因為,孔府不知從哪裡找來的路子,跟當朝首輔大學士李賢結為了姻親,孔弘緒成為了李賢的女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賢有二子二女,當初次女李氏差點嫁給章子俊,可是章子俊心中只有姚穎,所以李賢把次女嫁給了孔弘緒,當初就是這麼一位舉止得體的少年英傑,又在幾年後成為了大學士李賢的女婿,就飄了起來,到了成化五年,孔弘緒二十二歲了,年紀不大壞事卻做了不少。這些年在山東曲阜可謂是為非作歹,壞事做絕,名聲都傳到南京去了。南京科道言官聯名彈劾了孔弘緒,這些言官也很雞賊,彈劾的罪名是“宮室逾制”,這種罪名基本上是一查一個準。由於茲事體大,朝廷讓巡撫山東都御史原傑進行查證。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極光之意柯南里的撿屍人牛頭回憶錄躍動的青色年華我的夫人是神捕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修仙就是這麼科學時間迴圈: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無限天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