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明求生記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

目前的釀酒已經跟宋時的榷酒制度相仿,朝廷詔令禁止大規模的釀酒,受災之年之地減少釀酒等措施,還要有朝廷的釀酒執照才能做買賣,可是自己私釀的酒,自家喝也就成了常態,還有民間私酒偷偷地賣,要說私釀酒最多的地方就是南京,南京的官員基本上都是被發配的,是用來給別人養老的地方,因為這裡不再作為首都的職能存在,所以說這邊的官員實際上是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但是官位是保留著的。比如說在北方有著的官位。在南方實際上是同時擁有著他,但是這邊的官員是不需要承擔一樣的職務的,所以說只是掛一個名頭而已,並沒有什麼事情做,這就導致非常多的時間可以在家做自己的事情,而釀酒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打消時間的辦法,而且可以滿足個人的需求。

總體言現在關於酒釀造、徵稅、專賣或禁釀令(酒)主要三種型別,一,榷酒由官府壟斷酒產銷售禁止百姓私釀私賣。二,允許民間私釀私賣由官府徵稅。三,酒禁亦稱禁酒災荒戰亂期糧食不足禁止民間釀酒防止糧食浪費。

正因為這樣,商輅認為釀酒不是行商,作為書香傳家的商家來說,不犯家規,而釀出的酒要讓知府的章子俊背書,出具釀酒“許可證”,而把酒稅讓“經銷商”去承擔,這算不算是私授給好處,章子俊可不管這些,心想,不管酒稅誰交,對朝廷來說分文不少,釀酒坊不交稅,讓“二道販子”交稅跟章某人不相干,能不能把酒賣出去就是你們的事了,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下來,商輅雖然致仕,可在朝中還有官至禮部少卿的商良輔,官至翰林侍講的商良臣,這樣做也是為了自己在朝中留後路,蘆州的攤子鋪的越大,得到好處相關的人員也就越眾,不用自己出面,這些人自然會維護。

自從白馬寺後,南京吏部給事中韋眷來到了知府後衙,正在跟章子俊詳談,只聽韋眷說道:“知府大人是說讓下官去運石炭?”

“非也!非也”。章子俊接著說道:“是讓你去掙一份產業,在鳳陽府淮南縣有煤礦,因為大人的舅舅正是鳳陽府府尹大人,你們是一家人,如果韋大人想要發家致富,可以想法採礦,只要把石炭運來,你採多少,本府就收多少,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啊。”

韋眷很懵地回道:“是嗎?有這樣的巧事。”

章子俊道:“不是巧事,是喜事啊。韋大人,想必在南京的日子也不好過,像韋大人這樣的年紀,正是事業有成之時,可在南京實在難於有所作為,可惜了韋大人的才學啊。”

“可為什麼從沒人說起過淮南有那個,那個煤什麼,石炭可採。”顯然韋眷還在蒙圈中。

章子俊說道:“只要去淮南九龍崗、洞山、長山、上窯村這些地方打探一番,必有收穫。不瞞韋大人啊,鍊鐵、造玻璃離不開煤啊,等本府的鐵產量多了,就能營造高樓大廈了,這些煤又不在本府轄地內,只能看著,不能開採,所以本府有意給韋大人這份財路,不管韋大人跟你舅舅用什麼辦法挖出來,也不管用什麼辦法運過來,本府照單全收。家裡有礦,吃喝不愁,不能猶豫,該出手時就出手啊… … 。”

正當兩個人說的起勁,又來一位,原來是通判盛彌,這一陣子,可把這位離致仕沒幾天的盛彌愁壞了,原因是面對大半年來衙門裡的薪水實在是可觀,要是致仕回家,就什麼也沒有了,到了這一份年紀,就想要在任內多撈點銀子,好度養晚年啊,加上兒孫滿堂,開銷也大,今天來到後衙,就是要跟知府大人討要點好處。

可是沒等盛彌開口,知府大人就問了:“盛大人來的正好,想必朝廷給大人的致仕文書也快來了,如果盛大人還想留在廬州的話,本府到是想聘請盛大人在廬州書院做教授,薪金每月紋銀八兩,加上致仕後朝廷發放的粟米,可安享快樂是沒問題了。如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盛彌一聽,立馬說道:“知府大人此話當真?”

要知道,此時一般的私塾教書先生,每月薪水只是二兩紋銀,大一點的私塾是三兩紋銀,章子俊所說的廬州書院當然要比那些私塾高大上一點,能開出八兩紋銀出來,當然把盛彌笑的見牙不見臉了。

可問題是目前這個廬州書院還在規劃圖上,就在南燻門往西一點的地方,地塊是劃定了,可是連一塊磚也沒有,這就是說,是讓盛彌去負責營造,等建成後才能做教授,在盛彌想來,這大半年來,都在營造房屋,建個書院也沒什麼,還能攤上個書院創始人,往後在廬州書院記上一筆自己的名號。

章子俊說道:“對對,對,等書院建成,必定在書院內立碑,刻上書院初創都有那些大儒文士。”

在不知不覺中三位通判全部有了自己的工作,這些工作自己是不能出面的,就讓自家人或是族內的人員擔任,或是開辦商行,到處採買。比如吳蘊中目前就讓幾位大伯的兒子到處去販運原木運往廬州。王芿嶠乾脆讓自己的族親打鐵的打鐵、編蘆蓆、燒石灰、挖河沙、開石料、燒磚瓦,儼然成了一個建材供應商。而同知祝浩銘成了一位包工頭,專門招收民工,建造房屋,也不知怎麼的,跟王芿嶠還配合的很默契。

曹衡被李勝招來,在廬州已經二個月了,在這些日子裡幾乎跑遍了廬州所有地方,主要是考察,如果“錢莊”能專為購房借貸,有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按章子俊的說法就是開一個“錢莊”專門為購房者發放貸款,叫做“抵押貸款”,對於貸款購房的利率不用太高,而貸款銀子只能用於購房,貸款分為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三個檔次,貸款時間越久利率越高,每月還貸,超過三個月沒有還貸的話,錢莊就收回購房者的房子再賣掉,而購房者只能從錢莊退回得到三個月的月供銀。比如一套最小的“安居房”銀錢九兩,首付是三兩,從錢莊貸六兩,按三年期還款,隨之超過三個月後,無力還房貸者,就要被錢莊收回,除了退回三個月的月供銀外,購房者的首付不退歸錢莊。房價越高,首付就越多,要是還不起月供銀,那麼首付銀就沒有了,這也是錢莊為了避免損失。而這一切是有知府衙門背書,如果購房者要狀告,也告不贏。

曹衡大喜,作為江南世家,開一個錢莊不在話下,缺少的就是機會。

其實古人也有房貸,買房就是向錢莊借貸了,找到一個保人為自己作保,向錢莊貸款,但是利率高的嚇人,不過這是針對“貧苦人民”,對於“富人”,錢莊是不會收取利息的,看來,嫌貧愛富還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呢。

還有“錢會”,這是一個存在於幾個互相熟悉的人之間的方式。簡單說,就是幾個玩得好的知根知底的人都要蓋房子。第一次大家一起出錢幫第一個人,第二次大家幫第二個人。以此類推,倒是比錢莊更有意思。

現代人總是會對古代有一種誤區,那就是,古代科技落後,人口稀少,並且總是有很多人總是將古人當做“奇葩”看待,從很多胡編亂造沒有根據,只為了吸引眼球的文字當中,去窺探一個所謂的“古人的世界”,這其實是很可笑的。 古代人口的確不多,平均下來“地廣人稀”也勉強說得過去,但是,真的以為他們每家每戶甚至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房子嗎?

看看大明朝也有城市有鄉村,也有密集區和稀疏區,與現代一樣,越是發展靠前的繁華地段,房價也就越貴,漢朝時期雖然貴,但是攢幾年還能湊合,然而魏晉南北朝時期,搬一輩子的磚也不見得能買一套百萬錢的房子。

宋朝就是房價的巔峰了,蘇軾為官多年,職位不低,但是自己兒子結婚居然還得找別人租房子辦喜事,因為沒有場地啊。古代人和現代人也一樣,希望前往繁華之地,自己能夠獲得發展,開闊眼界,也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古代也有類似於開發商一樣的存在,買地蓋房然後出售,不過一般是個人行為,並非一個集團,更沒有官府。例如王莽、裴度等人都曾經這樣做過。要說王莽也是穿越者嗎?

人的心理總是一樣的,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很希望能夠在繁華的自己發展的城市中有一個棲身之所,如果遇到一個好時代也就罷了,但是碰到天價房的時代,誰也沒辦法。

白居易,白居不易,他在長安租房子二十年之後,才終於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而處於巔峰房價的蘇轍,比白居易還要不容易,七十歲才進入有房一族的行列。

原傑,正統十年進士,曾任南京御史、山東左布政使、戶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現任南直隸布政使。分管著在廬州的承宣布政使司,這位使司也來到了府衙,找上了章子俊說道:“蘆州現在各行各業在知府大人的英明決策下,商業繁榮,農戶安定,可是用人緊缺,南京布政使原傑,原大人不日將調往京城升任左副都御史,前往荊襄地區規劃撫治,據估計將有十一萬三千餘戶、四十餘萬流民於當地附籍。原大人壓力很大,當得知蘆州府缺人口,讓下官來問問,是不是,那個,那個,可考慮一下蘆州府能不能用個幾萬人來此地附籍?如果知府大人要是感到也有壓力,那麼用個幾千人數也尚可啊。”

章子俊一聽,還有這等好事,別人都怕這些流民,可章子俊不一樣,要搞工業,在沒有機器的古代,缺的就是人力。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梭致富從1985開始極光之意柯南里的撿屍人牛頭回憶錄躍動的青色年華我的夫人是神捕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修仙就是這麼科學時間迴圈:開局就被六扇門抓捕無限天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