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文明破曉 > 第393章 血寶石(十三)

第393章 血寶石(十三)

既然秘書進來通知,那就是到了必須出發的時間。便是如此,何銳也還是寫下了四條內容。對於知識分子們來說,寫下點東西作為結尾,反倒符合他們的調調。

眾人看到何銳寫完後從後臺退場,並沒有感覺何銳這麼做有什麼不妥。不少人甚至沒怎麼注意何銳離開。注意力全都放在那四條內容之上。

第一條寫道,民國政府要求英國接受民國政府的觀點,民國政府並不承認英國靠戰爭奪取的利益,但是民國政府承認外國正常商業投資的利益。

第二條,英國與中國都沒有在對方本土上擊敗對手,其勝負取決於此戰對英國控制英屬印度殖民地的能力影響。對中國來說,無需將英國趕出英屬印度,只要讓英屬印度不再為英國賺錢,英屬印度就會成為英國沉重的財政包袱。

第三條,英屬印度一直作為英國重要的現金來源,是大英帝國的基石。失去了英屬印度的盈利,不列顛依舊是歐洲強國,但是大英帝國在世界上就不算什麼。而確定當下凡爾賽秩序的是大英帝國,而不是不列顛。英國如果想保住凡爾賽體系,就必須與中國和談,建交。

第四條,中國需要融入世界體系,所以中國的戰爭目的是以平等的地位與凡爾賽體系對接,而不是推翻凡爾賽體系。所以戰爭並不會導致巨大的衝擊,反倒會因為戰爭結束而快速進入全新的和平階段。

對於知識分子們來說,這些文字本身並不難理解。其中的遣詞造句雖然是完全的白話文,卻也能望文生義,其大意並不難理解。

然而這樣的描述背後的內容,卻讓非常多的人無法真正理解。大家看了好一陣,竟然無人出言評價。打破沉默的乃是這次會面的主持者黃炎培,“辜兄,不知你有何高見?”

辜鴻銘已經盯著這幾條看了許久,聽黃炎培出言詢問,倒是爽快的答道:“何老弟所寫的確是廟算,然而此廟算之精微高遠,老夫看不透徹,並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還請諸位能指點一二。”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聽辜鴻銘坦然承認其能力不足,其他知識分子們並沒有人出來發言。這倒不是因為大家想給辜鴻銘留面子,而是辜鴻銘所說的正是眾人此時的感受。

會場內又陷入了安靜。辜鴻銘又盯著這並不多的文字看了一陣,目光愈發明亮,他開口說道:“諸位可否聽我一言?”

眾人都看過來,有人答道:“……請辜兄名言。”

“在下看此文,竟如看到今日中華之《隆中對》。若是諸位不願多想,我等便寫邀請信,請何老弟閒暇之時相聚,聽他細細講述。不過老夫覺得,若是我等能自行理順這廟算,才是最好的。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大多覺得辜鴻銘所說的正是他們所想,不過也有人笑道:“若是我等還未理順,何先生已經逼得英國與中國簽署了中英建交聯合聲明,那該如何是好?”

說這話的這位本是抱著說點俏皮話緩解一下會場氣氛的打算,然而說完之後不僅沒達成目的,反而遭到了一陣白眼。這位當即閉口不言,只等著別人說話。

黃炎培作為主持人,心中情緒翻動。他與何銳並沒有交情,只是很欣賞新政府的功業。不管是統一中國,或者是擊敗日本。對辛丑條約之後的任何中國政府,都是足以使其坐穩江山的功績。所以知識分子們對新政府的很多政策未必贊同,卻也沒有人真正跳出來反對。

若是何銳此次真的能逼得英國以對等方式與中國建交,其攻擊絕不亞於擊敗日本,甚至更在其之上。黃炎培的確期待新政府能做到,卻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惶恐。

如果勝利竟然如此輕鬆,不過十年時間就能達成。那麼知識分子們過去十幾年中所作所為,又該如何評價呢?過去十幾年中,知識分子對於何銳談不上敵對,卻也絕不能說是合作。那群北洋的土包子大帥們只知道爭權奪利,倒也罷了。自詡能夠找出復興中華的知識分子們對復興中華的道理視而不見,又該如何評價?

而且當下何銳已經寫出了對英對戰的戰略考量,如果真出現何銳打贏了戰爭之時,知識分子們尚且搞不明白戰略的局面……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黃炎培幹過非常多的事,1908年前,黃炎培就興辦過小學、中學,1908年與童世亨等共同創辦浦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為浦東最早的供電設施。之後當過《申報》記者,還興辦了兩所大學。

其間還到外國考察,視野得到了極大擴充套件。所以看到何銳的戰略,黃炎培直覺的感受到,知識分子們單憑自己的理解,是完全有可能到了戰爭結束之時還搞不清楚何銳的戰略。也就是說,一直自以為敢為天下先的中國知識分子們已經落後於新政府,還落後了許多。

此時臺下已經議論紛紛,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應該先將新政府的戰略搞明白。黃炎培聽到這些,便說道:“諸位,以我觀之,何先生並非藏私之人。所說的當是政府的戰略。此事還望諸位只是在我等之間討論才好。”

臺下已經有人不高興了,陳獨秀不快的說道:“黃先生以為我等是什麼人,難道還要拿了這些去告訴外國人麼?”

不過更多的人並沒有接腔。因為大家覺得黃炎培的提醒未必沒有道理,中國知識分子們和外國的聯絡其實是有的。不過這種事情想想就罷了,若是說出來,那是一定要大大的得罪人,在圈子裡面成為眾矢之的。

黃炎培對此也心知肚明,他此時能說的也只有這麼多。不過黃炎培此時想到的卻是自己或許應該接受趙天麟的邀請。兩個月前,趙天麟親自登門,邀請黃炎培出任民國教育部長。理由很簡單,趙天麟主管科教文衛,太忙了。此時民國局面已經穩定,自然要尋找適合的人將這些工作安排給能幹的人。黃炎培就是趙天麟認為能夠接管教育部長的人選。

之前黃炎培有些遲疑,是因為他擔心自己做不好。身為知識分子,黃炎培很清楚政府裡面的種種破事。不過今日見到何銳在戰略上的能力,黃炎培開始覺得自己應該認真的考慮一下趙天麟的邀請。如果只是做一名單純的教育部長,黃炎培認為自己應該能夠做出些成績。

此時汽車已經快到了開會地,同車的趙天麟問道:“主席真的不擔心有人把這些告訴給英國人麼?”

何銳心情輕鬆的答道:“能讀懂這個戰略的英國人,在英國本土也是千里挑一的人才。他們最大的可能是支援我的看法。至於看不懂的,如果他們不知道,還有可能按照英國積累的經驗辦事。英國上百年的積累的確不一般。但是他們知道之後,再針對我們的戰略進行調整,想制定針對我們戰略的方案。那只怕就不能說是一廂情願,而是抱薪救火。”

趙天麟聽何銳說的有趣,忍不住輕笑一聲,只是對何銳的氣度很是欣賞。何銳是真的這麼考慮的,因為毛主席寫出《論持久戰》之後,是發給了國民黨那邊。日本也透過在他們在國民黨內的渠道很快拿到了《論持久戰》。可結果呢?日本還是贏不了。

之所以說,戰略只有正確才能勝利。因為制定戰略的時候,必然要秉持著唯物主義立場,要把各種局面都考慮進去。所以軍委以及黨政高層在進行完三天的討論後,才會全票透過對英作戰。因為大家確定,英國並不存在其他的戰略可能。

現在英國之所以不肯鬆口,不肯與中國平等建交,只是因為英國佬坐穩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後開始傲嬌,拉不下來臉面。

到了會場,剛好趕上時間。工業部長莊嘉雄親自前來彙報,可見工業部對此事也頗為重視。沒有客套,莊嘉雄直入主題,“腳踏車企業已經完成了佈局。現在已經確定了12個物流方便的節點地區,設立生產廠……”

何銳要求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組織生產模式並不別出心裁,從21世紀的視角看,甚至是非常傳統的做法。

龍頭企業的核心包括研發中心,物流調配中心,市場分析部門。研發中心,現階段是全國範圍內設定一個。物流調配中心則是根據市場分析中心得出的分析資料來安排物流。

從道理上來講,這都是很簡單的邏輯關系。如果一個地區的人口3000萬,有600萬個家庭。在這個地區的腳踏車市場容量上限大概也就是3000萬輛。

市場分析部門的工作就是各種統計,每年賣出多少,現在民間的存量多少,各個年份賣出的腳踏車大概保有數量。雖然這些分析並不能精準到一點不錯,但是大概數量不會錯。總不至於搞出認為該地區會無限制需求腳踏車的蠢念頭。

莊嘉雄對此是完全吃透了,“第一階段在各省的分廠都已經先建立起了市場分析部門,從各省獲得了市場資料,並且制定了相關的生產計劃。根據生產計劃對上下游提出了各種合作請求。不過現階段有一個問題,總裝廠是否還要設在東北。”

此言一出,與會的不少幹部神色中都有了變化。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少幹部確定了產業布局是很必然會執行的政策。以前剛獲得整個東北的時候,不少幹部在當時的確提出了‘四平大搬家’的建議。結果何銳給否定了,並且提出‘產業整合配套需要時間培養’的看法。

轉眼過去了8年,四平的產業整合的確有了很大的進展,成了樣板教科書。然後何銳一聲令下,‘四平大搬家’開始了。幾乎是轉眼間,四平已經被搬空,回到了四平該有的農業地區的本來面目。以瀋陽、哈爾濱、吉林為中心的城市迅速成為了新的產業叢集中心。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莊嘉雄早就不是以往的‘東北工業廳廳長’,而是民國的工業部部長。腳踏車產業的中心是否放在東北,關乎到中國產業布局的大問題。東北現在冠絕中國,但是從地理上卻是中國一隅。如果從覆蓋整個中國的視角,現在的四平就是未來的東北,會回到它應有的地位。

何銳沒有立刻回答,他本想做出決定,讓腳踏車研發中心暫時留在東北。不過從整體效率上看,研發中心對於本地人的需求並不大。就如美國矽谷,包括世界上各個工業中心,本地人可以因為工業中心城市的出現而有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挑大樑的往往都是外地人。

最後何銳只是答道:“這就由工業部來負責制定。”

聽何銳給了安排,工業部的眾人頗為欣喜。大家並不反對接受何銳的領導與安排,但是本部門能夠做決定的話,自然是更好。而其他部門的同志們看到這局面,心中也各有想法。

趙天麟與其他同志一樣,都沒吭聲。不過心中倒是頗為支援何銳的決定。以前東北雖然不大,但是集結了遠超過東北本地能培育出來的人才。大家勠力齊心,組成了以何銳為中心的東北政府。才有今日的成功。

與整個中國相比較,東北人口不過十二分之一。自然環境,經濟形態大不相同。此時更需要的是在各地建成符合本地特色的經濟。再如之前那般完全由中央控制,從現實角度來說並不合適。就如趙天麟自己,也在嘗試將科教文衛全部分出去。並沒有把所有部門權力都抓在趙天麟手裡的打算。

從教育家的角度看當下,趙天麟認為何銳執行的‘修生養息’政策完全符合規律。即便是與英國開戰,其目的也是尋求有利於和平的環境。與窮兵黷武毫無關系。現在讓各個部門承擔起責任,定然會出現很多問題。這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階段。部委們都是在建設東北政府中經驗豐富的同志,即便各省遇到問題也不至於解決不了。

只有親自經歷了種種,才能確定各省的幹部中誰有實力承擔起更重要的工作。一味的以中央命令的方式管理國家,對國家並不有利。趙天麟並非對何銳有什麼意見,正因為趙天麟相信何銳的能力,而且何銳今年才35歲,未來有最少20年時間來領導中國。所以趙天麟作為教育家,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給中國二十年,中國定然能夠成長出接受過先進教育的年青一代。那時候的中國,定然是世界最強的國家。

何銳其實知道趙天麟的看法,也很欣賞作為教育家的趙天麟。不過這些事情沒必要提,何銳看到工業部搞明白了現代企業的佈局,其他同志也沒有明確的意見,自然將此事定下。

然後何銳開始下一個問題的討論,“當下的鋼鐵產能安排如何?”

工業部長莊嘉雄當即拿出了報告,“現在所有部門的需求都已經規整起來,今年的鋼鐵產量在400萬噸,國內需求390萬噸,俄國……蘇聯需求18萬噸。其中的8萬噸需求,可以隨時透過加班的方式補齊。”

何銳比較滿意這個回答。這就對了!在現代經濟學中,任何生產都要有訂單,或者是某種非常明確的預期。

當然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不會被稱為‘計劃’。畢竟在割社會主義尾巴的21世紀,搞新‘計劃經濟’會被認為是異端邪說。

不過在何銳看來,資本主義制度這套掩耳盜鈴的把戲才是可笑的。這些國家沒有能力完成社會化大生產,紛紛走上了金融主義,搞起了債務驅動,才是走上了邪路。

“我們收集到的情報,現在世界各國粗鋼產量如何?”何銳問道。

這次輪到商貿部的副部長回答。因為商貿部的部長莫里循去法國訪問了。

1900年,世界粗鋼產量突破2000萬噸,達到2830萬噸,比1895年增長了67.5%,年均增長13.5%。

1901年,世界粗鋼產量突破3000萬噸後,在美國鋼鐵產量突飛猛進的帶動下,4年後即突破了4000萬噸。從4000萬噸到5000萬噸,只用了1年的時間。

1910年,世界粗鋼產量突破6000萬噸,用了4年的時間。2年後又突破了7000萬噸大關。在一次大戰的刺激下,1917年,世界粗鋼產量突破了8000萬噸,達到了一戰期間及以前的歷史高峰。

塔讀@

一戰後,世界各國粗鋼產量有所下降,1919年降至6000萬噸以下。但隨著一戰後2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影響,預計世界粗鋼產量於是在1925年突破了9000萬噸。

何銳知道後面的事情,

並在2年後的1927年突破了1億噸。在1929年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前,世界粗鋼產量達到了1.21億噸。此後受經濟危機影響,世界粗鋼產量開始下降,1932年跌至低谷,當年世界粗鋼產量只有5070萬噸,不及1927年產量的一半。

1936年,世界粗鋼產量恢復並超過了1929年的水平,達到了1.24億噸,並於1937年突破了1.3億噸。受二次世界大戰刺激,世界粗鋼產量在1940年和1941年先後突破1.4億噸和1.5億噸大關,並在1943年接近1.6億噸。戰後,世界粗鋼產量又開始下降,1946年降至1.1億噸。

現在的中國還真的是任重道遠啊。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走陰夜話之打更人同時穿越萬界的我,加入了聊天群侯府嫡女上位手札蓋世人王逆境修天我的師父是美女逃荒路上我靠千億物資富養全家掌御天劫天災合成大師極限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