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家父朱重八 >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第一屆閣臣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第一屆閣臣

明初時期,六部尚書為正二品,解縉目前所任的翰林學士為正五品。

聽朱樉的意思,從今往後,他與吏部尚書詹徽、兵部尚書茹瑺一同入閣,參與機務。

那豈不是說,這內閣大學士的品級不同以往,會有提升?

總不能無緣無故,降詹徽和茹瑺的品級吧!

縱然要收吏部與兵部的權力,也得用明升暗降的法子啊!

他更好奇,皇上會命誰接任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

奈何朱樉偏偏不說,只令他回去好好做事,便將其打發了。

出了武英殿,解縉沒走多遠,便瞧見吏部尚書詹徽與兵部尚書茹瑺聯袂而來。

若按往常,他肯定是要早早上前見禮的。

不過此刻,卻只是很客氣的寒暄,表情略顯倨傲。

待解縉走後,詹徽眯著眼睛冷笑,“這解大紳,莫不是升官了?”

茹瑺也不痛快,“應該是了,聖上未登基時便以他為心腹。至於此刻,沒準接了你我的官職,也說不定啊!”

詹徽冷笑,“他升官倒快!”

茹瑺笑道:“再快,也比不得你啊!”

詹徽是貨真價實的官二代,因為他父親詹同,以前便是吏部尚書。

至於詹徽,更是朱元章的大紅人。

他在洪武十五年考中秀才,到了十月就被任命為監察都御史。

轉過年六月,被任命為試左僉都御史,十月就轉為實授了。

到洪武十七年正月,就升任督察院的最高長官左都御史

從一個秀才到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而到洪武二十三年六月,他又兼任了吏部尚書。

這個時候,距詹徽參加工作,也不過九年時間。

至於此刻,除了吏部尚書,還加了太子少保銜,可以說是位極人臣。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這個洪武朝的大紅人,十有八九是要給建元朝的大紅人讓位了。

卻不知若無朱樉,此刻的他早因為捲入“藍玉桉”而身死多時了。

聞聽茹瑺提及先帝,詹徽衝著幾延殿的方向拱手,“都是先帝洪恩啊,卻不知皇上召我等,所謂何事!”

茹瑺道:“去了便知!”

倆人不敢耽擱,快步來到武英殿前,待內侍通報後,步入殿中。

大禮參拜後,詹徽道:“陛下,不知召臣等前來,有何要事!”

朱樉嘆息道:“父皇當年,廢了丞相制度,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務,雖免了前朝權相亂政之禍,可堆積到朕這邊的政務,著實多了些啊!”

詹徽、茹瑺聞言啞然,一時間都不知該如何回答。

總不能說,對,我們也是這麼想的?

說明你覬覦皇權,很容易扯到謀反方面啊!

可皇上問了,你這不說話也不成啊!

詹徽、茹瑺對視了好幾次,最終還是詹徽答話。

“稟聖上,高皇帝廢除丞相制度,免去權相擅權之禍,實乃大明之幸。至於聖上說政務繁忙,臣以為,可酌情交由太子處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詹徽很雞賊的說了一通廢話,第一句,先皇肯定是對的。第二句,您現在不就讓太子幫你處理政務嗎,那我說出來,肯定不會錯啊!

朱爽呵呵一笑,知道這二人的顧慮。

笑著道:“朕以不惑之齡,榮登大寶,才有太子輔政。若後世之君少年繼位,無儲君相助,如何?”

詹徽與茹瑺齊聲道:“臣等愚鈍,還請聖上示下!”

朱樉道:“我準備常設一輔政機構,名為內閣。選政務經驗豐富、飽讀詩書之士,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務,你二人覺得如何?”

詹徽與茹瑺聞聽,都吃了一驚。

要說洪武時期,也有殿閣大學士,是皇上的顧問,沒有實權。

可聽朱樉的意思,是要讓內閣掌握一定權柄,成為類似丞相府的存在啊!

至於說到底是做六部尚書好,還是擔任類似於丞相的內閣學士好,這兩人一時間也都沒想好!

不過聽朱樉的意思,怎麼好像要讓他們入閣呢!

茹瑺說道:“有內閣學士輔政,自然是好事,不知皇上想命誰入閣?”

朱樉道:“朕已封解縉為華蓋殿大學士,正二品。另外,想請詹尚書入內閣,封文淵閣大學士。請茹大人入內閣,封謹身殿大學士!”

詹徽與茹瑺聞聽,再次驚訝萬分。

“那吏部的官職?”

“自然是另選他人的!”

詹徽沉默了,這文淵閣大學士與六部尚書一般,都是正二品。

可就目前而言,大學士的權勢,遠遠不如吏部尚書啊!

他是真心想拒絕,又沒好的理由。

更何況,皇上已經說了,如何能拒絕?

倒是茹瑺,面色如常,跪地行大禮道:“臣,謹遵聖命!”

詹徽無奈,一樣叩頭謝禮。

這二人離去後,朱樉又招來楊靖與鐵鉉。命楊靖任吏部尚書,鐵鉉為兵部尚書。

這二人都是他的心腹,用起來也放心。

隨後,這大明內閣制度,便建立起來了。

第一任內閣,以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詹徽為首輔,謹身殿大學士茹瑺為次輔。至於解縉,只是排名最後的大學士。

至於具體政務流程則是,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彙總,由司禮監呈報皇上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草擬處理意見後,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話說司禮監也是洪武年間就有的,只是那時還沒什麼權力。

到朱樉登基,自然以曹錦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一同輔政。

而隨著內閣執行一段時間,朱樉的工作量果然大大減輕,不然他真懷疑自己有猝死的可能。

轉眼間,朱元章駕崩已近兩個月,靈柩停放的時間也夠久的了。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朱樉將朱元章葬於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章與馬皇後的合葬陵寢。

因馬皇後諡號為“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至此,大明雖未改元,但已真正步入朱樉時代。

一眾藩王,也都陸續返回封地,可一眾皇孫卻被留下了。

原來是朱樉下旨,命天下藩王十二歲以上的王子,在京集中讀書三年,不得缺席。

已整理好行囊的朱高熾、朱高燧得了訊息,瞬間傻眼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這個首富有點牛 一點風骨 兵王無敵 近身武王 榮耀與王座 欺天大世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鬼志通鑑 最強魔神系統 修仙暴徒
相鄰推薦:
我真是全能陪玩啊人在死牢馬甲成聖美食從麻婆豆腐開始屠龍之前就讀過龍族的路明非漫遊影視世界從流金歲月開始蒸汽朋克世界裡的醫生豪門至寵大道韶華逆襲1988凡人,我穿越的有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