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寒門宰相 > 八百一十章 論功行賞

八百一十章 論功行賞

熙河經略府的白虎節堂前左右立著門旗二面、龍虎旌一面、節一支、麾槍二支、豹尾二支共八件。

龍虎旌旗是用九幅紅綢製作,其上裝有塗金、形如木盤的銅龍頭。

而節乃用金銅葉做成。

此乃經略使之旌節,旌以專賞,節以專殺。除天子外沒有第二人可用賞殺之權,所以天子命大將帥於四方,必須請旌節假之。

整個白虎節堂皆塗以綠漆,以示重地,堂前樹著六面大纛,這經略使出征所使的帥旗。

如今李憲入了白虎節堂便感到一等肅殺之氣,方才那些驕兵悍將到了這裡一個個都作恭敬之狀大氣也不敢出。

章越上坐,李憲則居下首,至於眾將們行了堂參之禮,遞手本唱喏。

章越從李憲手中接過封賞的聖旨,當堂論功行賞。

高遵裕功居第一,宋朝武職的皇城使以上的刺史,團練使,防禦使若帶諸司正副使和橫班都代表遙郡,只表示階官,不代表實職。

但高遵裕是落實職,也就是正任官,比遙郡官更尊貴不知多少。

高遵裕升會州團練使已比歷史上位置還高了,知會州,熙河路兵馬副總管是他的差遣,是以武將領軍州事,與真正節度使差不了多少。

而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與章越的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一樣,都是禁軍最高級別的將領,稱作管軍。

對於高遵裕在兩次河州之戰中的表現,不能說他沒有功勞,但任何人在他位置上也都能辦得到。

高遵裕在會州不僅有兵權,還有財權事權,官位又高還是皇親國戚。章越有時候都指不動他。

看起來高遵裕是膈應人,但說實話,若高遵裕不在熙河,廟堂上就覺得章越膈應人了。

而下一個則是文及甫,文及甫本官特旨升作右司諫,這是特賞,差遣入京為鹽鐵判官。

文及甫本欲留在熙河,但文彥博來信要章越放文及甫回京。

文彥博自己不出面,卻讓章越開口,這老狐狸自有一番用意在其中。

文及甫本就是他幾個兒子中最出色,如今在自己麾下算是歷練出來了,再在熙河給自己打工未免屈就。

再說了熙河日子本就清苦,哪有汴京繁華,還是那等深宅大院,奴僕成群伺候的日子過得舒服。

文彥博將文及甫要回去可能是這個原因。

章越也是心胸開闊,人才能進能出,能走能留,這才是正常。

自己幕中的人一旦出息了,便強留著不放,這不是育才之道。相反若從自己幕中走出的人,一個個都成器成才了,以後還怕沒有人才投奔自己嗎?

所以章越找文及甫好一番長談,才說服了對方。

聽得自己出任鹽鐵判官之職,文及甫心情百感交集。

似他這般託庇父蔭下的衙內,文及甫總有證明自己的衝動,他本就看好章越,又兼著連襟的關係,本以為輕鬆混得大功,哪知卻差一點將自己交待在河州城。

這麼從生到死,再從死到生走了一遭,文及甫好似浴火重生了一般。

之前章越勸自己回汴京時曾說過,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必周歷而後識險易之情。

對這句話文及甫深以為然。當初被困河州城中,他自暴自棄時,曾恨過章越當初為何要讓他來守此城,但此時此刻他心底只有感激,還有周曆諸事後澹然。

至於他也猜到是自己父親開口讓章越允許自己回京。

原因很簡單,原先開邊熙河的事是天子主導的,王安石吳充輔之。文及甫去熙河,就代表文家在此事上出力,對天子的支援,其中也有章越讓文彥博放心的意思。

如今天子將事權下放至二府後,實際上改由王安石主導此事,身為王安石政敵的文彥博,以後對熙河之事的反對肯定就擺上了檯面,因此現在肯定要調自己回京。

以後與章越再見,可能就是敵非友了。

在文及甫觀念中,家族是要大於國家的,否則齊家怎在治國的前面。

“文某謝過陛下,亦謝過大帥。”

懷著這等心情,文及甫這一句話發自肺腑。

論功高遵裕,章越,文及甫三人獨列一檔。

下面功列第二檔則有十幾人,這就排名不分先後了,不過居首則是攻懷羌城,克一公城的章楶。

第二次河州城之戰,章楶,种師道率軍從岷州,打河州,再打到了桃州,生擒了鬼章一家老小。

章楶館職升為直史館,文及甫空出的知河州之職由他替補,本官階也連升兩級,如今他與河州團練使包順一併坐鎮河州前線。

而跟隨章楶立下大功的种師道則從熙河路兵馬都監升至熙河路兵馬鈐轄,為熙河第三軍的正將一併駐紮河州。

种師道如今率軍駐熙州定羌城就糧。

原任熙河路鈐轄,英州刺史王君萬加為達州團練使,調任慶州路兵馬鈐轄,另賜絹五百。王君萬當初跟隨王韶,後第二次打河州時也立了戰功,可站錯隊了就是站錯隊,後面如何彌補,別人也很難信得過。

章越也為他表功,但不等於留用。至於差遣是剛下,之前西夏攻慶州大勝,慶州一堆官員被罷職,朝廷便調王君萬去慶州,也不算是委屈他了。

章楶,种師道,王君萬三人一併上前受賞,從章越手中接過了封官詔書。

入熙河路便進了升官的快車道,种師道已是連升了兩級,本官都加到了引進副使,位列橫班。

如今在西北將門種家軍中,种師道官位還超越了種諤,成為了種家第一人。

而種諤因羅兀城兵敗,如今被降為禮賓副使。

祖父種世衡也不過是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轄。

當初種家要种師道拜入大儒張載門下,便是要走文官路線從文轉武這一步,讓種家文武兩邊都有人。

但种師道為文官後,卻處處不順心。

而今跟隨章越又從文轉武時,居然升至引進副使,熙河路兵馬鈐轄,日後超越種世衡,鍾諤也不在話下。

提拔种師道,也是章越的考量。

朝廷給熙河路的編制,是路鈐轄二人、路分鈐轄四人,熙州通判二人、曹官三人、駐泊監押三人、物務監官九人。

路鈐轄在一路武臣中僅次於兵馬總管,之前鈐轄之位一個是張守約,一個是王君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今王君萬調走了,按道理是苗授補上,對方也沒得罪過章越,可畢竟不是自己的人。

在提拔心腹的事上,天下官員都是大同小異。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當個小民警可我沒想破案呀開局被時空神殿綁架了大晉女匠師帝霸詭異復甦:我能看到人生劇本拯救諸天單身漢綜漫:從鎧甲勇士開始打爆無限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超維武仙從東京開始當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