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寒門宰相 > 七百八十二章 解圍

七百八十二章 解圍

熙寧六年,汴京城中的上元夜。

整個城市燈火如晝。

宣德門外立起了巨大的鰲山。數十萬盞的燈樓,映襯著月華煞是好看。

京中百姓皆擠往宣德門處觀燈。

這一日皇家照例是要與百姓同樂的。

官家御座臨軒目睹此盛景,同時作為孝道也請了兩宮太後至朵樓觀燈。

太后觀燈自少不了大臣女卷相陪。

十七娘自不例外。當初郊祀時十七娘辭了誥命,而在去年章越第二次任經略使之際,高太后親自下旨賜了十七娘的誥命。

今日觀燈曹太后身子不適沒有到,高太后一人在朵樓上,誥命夫人們競相登樓向太後祝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十七娘穿著誥命夫人的品服走在臺階上,能登臺拜賀太后的夫人有幾人似十七娘這個年紀。

一旁的誥命夫人紛紛相互言語,待提到對方是章龍圖的娘子,眾人都是露出釋然和羨慕之意來。

十七娘登樓向太後道賀時,高太后笑著對一旁陪宴的李太君道:“果真是知書達理,我真的好羨慕你有這般的女兒。”

李太君笑著道:“就是太文氣了些,哪裡及的太后能文能武。”

十七娘在旁賠笑,處處小心謹慎。

高太后笑著對十七娘道:“聽說你能孝敬兄嫂,這麼多年了也不分家,我聽了甚是高興。你的夫君為朝廷分憂,了卻君王之事,如今率師伐國身在萬里之外,你在京師替他孝敬兄嫂,盡妻子之責,這才是真正的相夫教子。”

一旁的命婦們都聽了進去,彼此欣賞地向十七娘點點頭。

十七娘低下頭道:“太后過譽了。臣妾之夫早年失怙恃,是兄嫂將他養成,供他讀書科舉,才有了今日報答太后陛下的機會。故而臣妾事夫之兄嫂,亦如事夫之父母,不過盡人的本分就是。”

高太后笑著道:“果真是深明大義,來,在我身旁設座,陪我一併觀燈。”

能坐在太后左右觀燈的都是如李太君這般宰執的夫人。太后在此為十七娘破例設座,可見對她的重視。

聽聞十七娘有這待遇,一旁的命婦們都好生羨慕。

但十七娘卻辭道:“臣妾豈敢有這等福分,能站在一旁為太后侍奉便是。”

一旁李太君亦笑道:“太后不嫌她手笨,便讓她侍奉好了。”

高太后看著十七娘欣然地笑道:“好一個大家閨秀。”

……

入夜後高太后興盡而退,十七娘攙扶著李太君下了城樓。

李太君看著四處無人言道:“如今滿朝皆看著西北,西北皆看著你夫君,所以太后這才器重你,讓你坐在身邊,這是官家的恩典。不過咱們必須要懂得謙退。你今日便做得很好,不落人口舌。”

十七娘道:“女兒自幼承娘的教誨,知道處處小心的道理。”

李太君對十七娘道:“是了,十五她有沒有找你?”

十七娘輕輕點點頭道:“有的。她找了我兩趟,每次來只是哭卻不說話。”

對十七娘而言十五娘不說話比說話還更令人難過。

李太君心底一揪嘆道:“他文相公如今反對西北用兵,是不替他家的六郎君說話,倒是他的兒媳婦求到你章家這裡來,令你很為難吧!”

十七娘道:“談不上為難,姐姐她也是深明大義,這戰場上的事我婦人家不懂,所以也不敢多問。”

“但三郎他是明白事理的人,又與文六郎君交情這般好,若是他不救河州城,必然是有他的道理在。我若是多問了,怕是……怕是令三郎不喜,可將心比心……”

李太君拍了拍十七娘的手道:“你做得對,出嫁以後必須事事以夫君為重,特別是外面的事咱們不可多一句嘴。”

頓了頓李太君道:“你放心,十五娘那邊我去與她說……”

“母親……”

李太君道:“十五她是關心則亂,但事後便會明白過來,你莫要擔心。我的兩個女婿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會分彼此親疏,這件事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十七娘坐著馬車回到家中,下人稟告說十五娘又來尋她,但坐了一會聽得文家請她回家這才走了。

……

次日在御殿之中。

官家看著西北的地圖,那河州局勢正是他日夜牽掛著。

站在一旁的章直如今剛升作了同修起居注兼寶文閣侍講。

雖未入待制,但這番恩遇也是千古少有的。

之前官家更改前命,將熙河路事又重新委給章越,除了王安石,吳充的勸諫,也有章直的一份進言的功勞在其中。

然而事情到這裡沒有結束,官家下了第二道金牌聖旨後,又覺得有點後悔,正要下第三道金牌聖旨補充說明點什麼,結果給章直一把攔住了。

可第三道金牌聖旨攔住後,官家就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章直不由感慨身為一國之君,衣食奉給都是極簡,不好遊玩不好女色,為了國家大事連每天練習半個時辰的書法字畫都戒了。

這樣的官家確實是好官家了,但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國事,以至於這患得患失之心未免也是太過分了。

官家對章直問道:“外面有傳聞說章越與文相公不和,故而不救河州,要害死文及甫此事可有?”

章直聽了心道,這些都是官家從哪裡聽來的傳聞啊。

章直道:“回稟陛下,章越與文相公並無不和,再說兩家都還是姻親,斷然不至於如此。此事在章越給陛下的奏疏已寫得明白了,鬼章木徵二人在河州左近埋伏了重兵,放著河州城故意不打,正等著我軍去救。”

官家知道章越確實有來信給他解釋過,不過他還是不由得多想。

這就是上位者的苦惱,不是他不知道真相,而是消息來源太多,他不知道哪個是真相。

生怕被臣子所騙,自古君王多疑敏感也是從這裡來的。

官家又問道:“但章越已率大軍進駐寧河寨一個月餘,便是爬也爬至河州城了,為何至今仍是遲遲不動?是否下一道詔令,催其攻打河州城?”

章直道:“陛下,譬如攻打河州譬如伐木,此木若粗壯,則不可先伐當中,但從兩邊橫削,最後伐其當中,如此可以一戰而定。”

“如今章越派出二姚,郝進,韓存寶等分別攻打南山,結川一線蕃部,一旦克敵成功,河州旦夕可下,若引兵直趨河州,萬一中伏則滿盤皆輸了。”

章直的話稍稍令官家釋然,但他仍在輿圖邊踱步了一陣,一臉的擔憂。

章直只能告退。

章直回到天章閣,也是忍不住想書信一封給章越問他在西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章直心想我都是這般,也難怪天子懷這等心情。

一旁內宦給章直沏了一盞茶笑道:“侍講又擔心令叔在西北的事吧。”

章直微微點頭道:“是啊,雖不該如此,但關心則亂。你說家叔此番吉凶如何?”

內宦笑道:“此話我可不敢多說,不過當初我天章閣侍奉令叔的時候,他遇事那份靜氣可勝過你多了。”

章直失笑道:“我如何比得上家叔。”

內宦笑道:“章侍講也是不錯了。”

章直嘆道:“但盼家叔逢凶化吉吧。”

內宦笑了笑道:“章侍講寬心,我再予你一碗新茶。”

正待這時,一名內侍匆忙奔來向章直道:“章侍講,陛下宣你商量西北軍事。”

章直起身急問道:“可是西北軍情怎麼了?”

這名內侍道:“好像章經略相公,從寧河寨出兵了!”

“終於下決斷了!”

章直重重地擊掌當即往御殿趕去,等內宦端著新沏好的茶走出時,章直早就走得沒影了。

等章直抵至御殿時,官家氣色早已是不同,樞密使吳充,蔡挺正給官家奏事。

但見吳充言道:“啟稟陛下,章越屯兵寧河寨後,分遣諸將入南山,破布沁巴勒等隨鬼章作亂等族,斬首千級,河州之賊知党項援兵斷絕,又恐斷了南山歸道,先後拔寨而逃。”

“我軍盡焚番軍諸帳後,章越遂引一萬兵趁大雪出寧河寨,不過一日趕至河州城。賊不敢抵潰去,河州之圍立解!”

蔡挺亦道:“高遵裕在會州也有捷報送至……”

官家聽了神采奕奕,卻無方才患得患失之情,而一旁的章直也是聽了揚眉吐氣。

官家道:“甚好,甚好,幸虧章越持重謹慎,沒有貿然進兵,不似朕一心只能解河州之圍。如今番軍一退,解河州城之圍,城中的數千軍民都可以活命了。務必叮囑章越窮寇莫追,不要因小勝而大意,立即擬旨至軍中告戒。”

吳充道:“啟稟陛下,河州之事皆委給章越,則陛下在數千裡之外不易再有所指揮,將權柄下放給邊將才是制勝之道。”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朕不再下旨就是,”官家連連點頭,甚是激動道:“自章越出兵河州以來,朕沒一夜可以睡得舒坦,今日可以稍稍睡一個好覺了。”

看著官家如釋重負的樣子,眾人也是高興。

內侍們皆喜氣洋洋地道:“陛下今日就早些歇息吧。”

官家點點頭道:“可以,派人告訴太后,太皇太后就說河州之圍已解……”

“是。”

官家打了個呵欠走了數步道:“若河州有什麼軍情送到,哪怕是半夜,也要告訴朕!”

說到這裡,官家又深深地看向了殿中西北圖中的河州。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當個小民警可我沒想破案呀開局被時空神殿綁架了大晉女匠師帝霸詭異復甦:我能看到人生劇本拯救諸天單身漢綜漫:從鎧甲勇士開始打爆無限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超維武仙從東京開始當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