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與生長素

第八百七十二章 育木之法與生長素

鉅鹿城外,第一塊田墊出來了。

田不大,一畝地左右,為墊這一畝田,從旁處上等的好田裡拉了不知多少車的土。

有了第一塊田,育苗工作開始了。

李孟羲印象中,曾有人把楊樹枝剪成一小段一小段扦插在田裡,最終楊樹枝會長出葉子也會生出根莖。

這是在後世所見的育苗法,可能樹枝直接扦插就能育苗,但也可能,樹枝扦插的時候其實有用催生根系生長的化學藥品,諸如生長素之類的。

在沒有見到測試結果之前,無從判斷真相,所以,假設扦插育苗需要化學藥品作為輔助,那化學藥品,生長素,生長素是什麼玩意兒來著。

又或者,假設不知道生長素是什麼玩意兒,提取呢,從植物中或許能提取到生長素。

生長素,顧名思義,是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因此,可判斷,植物的新芽新葉當中,生長素含量會比較多。

有一個問題,生長素,這個【素】,是什麼種類的物質來的?這涉及李孟羲的知識盲區了,他生物學的不很好,化學學的也不好。

李孟羲帶著滿心疑問,他帶著幾乎為零的育苗知識,開始他浩大壯闊的植樹大業了。

第一步,李孟羲令人砍回大量楊樹枝回來,然後帶著人把楊樹枝砍成小段。

農業部官員也在陪同著忙碌,忙碌了一會兒,農業部官員走過來問,“軍師,樹枝要不要帶個葉子?”

正埋頭忙碌的李孟羲,他手裡正拿著根樹枝和一把剪刀,卡察一聲剛把一截樹枝剪斷,樹枝掉進了面前的筐裡,接著他就聽到了官員說的話了。

“奧……”李孟羲頓了一下,他低頭看看筐裡剪好的枝子,筐裡的樹枝有的有芽,有的光禿禿的。

李孟羲意識到一個問題,對啊,扦插要不要帶芽葉啊。

大可能得帶,但也可能不需要。

猶豫了下,李孟羲抬頭看向農業部官員道,“最好還是帶上一二小葉。”

農業部官員點了點頭,回去吩咐人繼續忙碌去了。

一段時間後,樹枝剪好了,李孟羲帶著人抬著好幾大筐樹枝去了城外苗地。

將所有樹枝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帶芽葉,一部分不帶芽葉。

大約一畝的田地,分出四分,一分種芽葉木,一分種不帶芽葉的木段,以此為對照。

樹枝是種下去了,可培育方法又是未知。

李孟羲問眾人,樹枝扦插下去,該澆水還是不該澆水,若是該澆,得澆多少的水為好,眾人各種說法都有,意見並不統一。

看來,還是得測試。

站在地頭,李孟羲尋思了下,他想到,初中生物課本上寫的,影響植物生長的幾個主要變數因素是,陽光,溫度,水分,土壤酸鹼度,氧氣,肥料。

於陽光,扦插下的樹枝,是需要陽光呢,還是懼怕陽光怕被曬乾呢,不知,得試。

於溫度,沒辦法控制,不管。

於水分,水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水太多莫說是樹枝了,種子都得漚爛到地裡。所以,該測試一個最合適的水分。且,對於不同植物,所需含水量或許是不同的,故要有不同測試。

於土壤酸鹼度,這一因素不好控制,若造鹼性的土倒簡單,撒草木灰就行,可要造酸性的土,難以找到酸性物質。軍中可找到的酸性物質,只有醋,用醋來改善土質,太過浪費。

還有,氧氣。植物根系需要氧氣,所以,土壤越疏鬆越好。李孟羲看了看面前的苗地,面前的苗地因為是從別處挖的土墊成的,土質很乾淨,其中的草根石塊之類的雜物全都撿出去了,這因此,苗地的土堆的非常緊實。

當場,李孟羲向農業部下達了新的命令,他要農業部的人找到能高效製造出蓬鬆土壤的方法。

跟在一旁的農業部官員都不需回去跟人商量,他當場說到,可用牛糞充田,牛糞肥了田之後,土壤會變得非常蓬鬆。

竟是這樣,李孟羲點頭。

與此同時,李孟羲也想到了一個方法,可以用蚯引鬆土,他命人去找蚯引,找到蚯引拿回來全部扔到苗地裡。

想到蚯引這玩意兒雖然遍地都是,可挖起來並不容易,鑑於蚯引是極好用的鬆土利器,植樹又是個龐大產業,需要大量蚯引,若全部所需都靠人力來挖掘尋找,效率太低。

所以,養蚯引呢?

回想起生物課本上的內容,蚯引喜歡潮溼且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潮溼好解決,找個不見光的樹林就行,或者,在地上堆上柴草,有柴草遮擋,下面肯定不見光日。腐殖質也好解決,將落葉收集起來埋到土下,稍微通點風,時常潑點水,使落葉自然腐爛。如此,三兩年時間,大量腐土可造成。

還有,蚯引有倍增之法,一根蚯引當中一刀兩斷,會變成兩根蚯引,人工加速這個過程,將蚯引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八變十六,數目累增,殊為可觀。

單純種田不需要特意培育腐土,也不需要特意養蚯引,但植樹是高價值產業,有必要極盡工力。

後幾日,李孟羲加派了更多的人手去挖土填地,後續墊成了好多畝苗田,但李孟羲一次也沒再去扦插種植。

方苗田達到十畝之時,李孟羲再次帶著人來了。

第一畝,一分為二,左半邊扦插的幾百枝條全部用厚重的黑布遮掩其上,以遮蔽日光,右半邊,所有枝條露天放著。另,特找來了規格一致的陶碗,囑咐負責澆水的人,不管左邊右邊,對所有枝條澆水之時,都得是一碗水,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是為了測試日光對扦插的影響。

第二畝,一分為四,四分之一畝,半日一澆水,四分之一畝,一日一澆,再兩日一澆,四日一澆。這一畝田,測試水分對扦插的影響。

第三畝,一分為二,左邊半畝田撒了許多草木灰,右邊半畝不撒。此為測試土壤酸鹼度對扦插的影響。

但第四畝,這一畝地是特意去找了土壤鬆軟的地裡挖了土墊了田,左邊半畝如常,但右邊半畝地用石滾來回壓了好多次,土壓的非常瓷實。這一畝,是為了測試氧氣對扦插的影響。

所有對楊樹的測試場地佈置完了,剩下的幾畝地,李孟羲用來測試百木,既,把能找到的所有木種,不管是桑樹還是棗樹還是槐樹還是榆樹,把所有的樹種的樹枝取來剪成段扦插下去,以找出到底哪些樹種可以扦插育苗,哪些樹種不可扦插。

這一步完成之後,李孟羲開啟第二步測試。

依李孟羲有限的見識和有限的知識,他覺得生長素或會影響扦插成活的成功率。他又知,植物嫩葉當中富含生長素,遂命人四處去尋找植物嫩芽嫩葉。

考慮到要排除額外干擾,芽葉全用楊樹芽葉,鬼知道松樹芽葉中提取的生長素跟楊樹芽葉的生長素會有什麼不同。

大量人手出動,楊樹葉芽一把一把的送到了城主府。

不停積少成多之後,芽葉積了滿滿的一筐。

看差不多了,李孟羲開始對生長素的提取工作。

生長素是什麼物質,是什麼玩意兒,不曉得。

但,管他是什麼物質,他必然要麼溶於酸,要麼溶於鹼,要麼溶於酒精,要麼溶於油脂等等。

先將芽葉分成多份,每份二十斤,然後,將芽葉拿石臼給儘可能搗碎成湖湖,使其充分破碎。

忙完了這一步,支起幾個大甕,一甕加清水,一甕加油脂,一甕加白醋,一甕加烈酒,一甕加石灰水。

因不知生長素這玩意兒經不經得起高溫,會不會在高溫下變性,所有就沒有加熱,而是拿著木棍在甕裡不停攪動,使芽葉中的物質儘可能充分溶解。

良久之後,用麻布過濾掉雜質,再用厚實的麻紙再精確過濾。

得到了芽葉與清水、油脂、白醋、烈酒、石灰水溶液的混合溶液。

下一步,該是蒸發濃縮了,之前所研發出的熱風蒸發法派上了用場。用鼓風皮橐把風呼呼的往甕裡吹去,經過漫長的過程,用了將近一個白日,才勉強將溶液蒸法的差不多。

所有溶液,水,白醋,烈酒,石灰水,都差不多蒸發結束了,唯獨油脂吹了一天不見少多少。

油脂的常溫蒸發法難題一直未能解決,這個未解決的問題再一次造成了麻煩。

當所有溶液濃縮完之後,準備下大量長短粗細都很接近的楊樹枝段,將楊樹枝泡在各種溶液中浸泡過一夜。

翌日,李孟羲帶著浸泡過的樹枝去了苗地裡,把所有樹枝種下。

剩下的,便剩等待了。

李孟羲有些耐不住性子,樹枝才剛種下,他就一天忍不住跑過去看幾十次。

到了地頭,拔起一根看看,一看根還沒長出來,他又給塞回去讓它繼續長。

在李孟羲焦灼的等待中,日子一天天過去,另一邊,去中山祭祖的劉關張一行,他們去中山之前,先回了涿州。

一鄉村之中,一小小茅草屋學堂當中,堂中有矮幾,一形容爍立的頭戴葛巾的中年人一本端正的跪坐在幾後,他一句句教孩子們背誦經典,學堂大大小小的孩子們也是一本端正的跪在破草蓆上,仰頭晃腦的跟著背讀,書聲琅琅。

學堂外突有嘈雜人聲,中年人目露不悅,轉頭看去。

——

“學生劉備,見過老師。”

來人是劉備劉玄德,他見到盧植,當場叩拜施禮,其身後,關張二人也依禮如此。

見到是劉備,盧植甚是驚訝。

盧植散了學堂中的學生,引劉備回到家裡,師徒兩個許久不見,少不了一番寒暄,寒暄過後,劉備說起,“之前學生去了洛陽,本想請陛下免了老師牢獄,卻未想,老師早起為人搭救,已回鄉了。回了就好,沒事就好!”劉備慶幸。

提起朝中事,盧植就是嘆氣。

談到深處,自言受夠了朝中的破事,已心灰意冷,盧植自言,準備就此在鄉間教書育人,不再去趟朝廷的渾水了。

看恩師意志消沉,劉備不忍,他勸道,“老師啊,學生今被朝廷封為鎮東將軍,巨鹿郡守,學生已將要行治一地,可備愚鈍,恐力所不能及。此來,正欲請老師前往鉅鹿,備也好日日聆聽老師教誨。”

“唉。老師何必意冷消沉啊。

朝廷髒汙,朝廷歸朝廷,朝廷髒汙,鉅鹿為學生治下,備鬥敢誇口,鉅鹿永珍皆新,絕無絲毫髒汙。老師若去,必能大展抱負。

老師啊,朝廷是朝廷,洛陽是洛陽,鉅鹿時鉅鹿,天下是天下,百姓是百姓。何必因一棄全?

某聞,儒者,【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就因朝廷昏昏,就要棄了天下棄了生民,此,對嗎?”

盧植怔怔的看著劉備,他心中震撼不已。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盧植自念了一遍,他神色欣慰的看著劉備,點頭,“有此四言,玄德啊,你勝為師多矣。”

劉備忙道,“不敢!這非是學生之言,乃是我家軍師所講。”

劉備提起軍師,盧植立刻想起一個小朋友來,“哎?孟羲小友何在,為何不見?”盧植拿眼尋找。

劉備道,“鉅鹿諸事繁忙,羲兒他脫不開身,他留在鉅鹿,未曾同行。”

看盧植對軍師非常喜歡的樣子,劉備趁機勸說,他笑道,“老師,羲兒他也常談起你,老師去了鉅鹿,羲兒肯定天天找你求問學問,估計老師可有的忙了!”

盧植猶豫了下,他看向劉備,遲疑,“村裡娃娃們……”

“一併帶走,鉅鹿也有學堂。娃娃們去了,吃喝鉅鹿全管了。”劉備大氣的說道。

盧植所有的顧慮都被打消了,他決定跟劉備去鉅鹿了。

盧植清高氣傲,不是劉備一個小輩所那麼容易勸動的。

可,劉備已不是以前的劉備,劉備現在口才好的不得了,這全是磨練出來的。

軍中有一個伶牙俐齒的小軍師,劉備與之不知爭辯多少次,每一次都沒贏,每一次都被駁斥的啞口無言。這雖然是劉備單方面的落敗,但被虐的次數多了,劉備的辯論能力也得到了巨大提高。

早前,在劉備從洛陽回來的時候,聽完劉備在洛陽所做種種,劉備一腔熱血奮不顧身的付出卻換來了一盆冷水,他家小軍師樂壞了。

當時,小軍師所勸,“鉅鹿,雖是天下一隅,可洛陽,不也不過是天下一隅。”就是這麼一句話,當場讓劉備沉默。

今日見盧植,劉備所言之【洛陽是洛陽,鉅鹿是鉅鹿,朝廷是朝廷,百姓是百姓】,這句話的邏輯,跟軍師當日所說的一模一樣。

劉備曾被這句話勸到沉默,挪來一用,換了盧植無言以對。

可能,真正讓盧植決議再次出山的,是劉備所說的橫渠四局吧,對盧植這樣一個剛正不阿胸懷抱負的大儒,橫渠四句正中其懷。

翌日,劉備帶著盧植還有一群小師弟(村子裡的小朋友),還帶著好多小孩子的家人,一起出發了。

劉備是經過苦口婆心的勸說才把村民說動帶著小孩兒拖家帶口的去鉅鹿的。

旁人不知鉅鹿詳細,劉備可是知曉的很清楚。

鉅鹿有繁榮百業,不管是造紙還是其他,有足夠的生計。

還有,造紙術,鉅鹿的紙現在已多到得專門建倉庫來儲藏的程度,劉備曾在盧植手下讀過書,劉備雖是不明說,但他心裡覺得,鉅鹿的學堂,鉅鹿的教書育人,可比老師教的要好上太多。

行程不變,依然是去中山祭祖,劉備從涿州離開,向中山去了。

劉備最終目的地是中山,中山近,而涿州遠,從路程上來看,明顯是先到中山再到涿州,這不僅順路也省時間。

劉備之所以先遠後近,禮也。

這就好比逢年過節的時候走親戚一樣,假設說長輩跟同輩親戚在同一條路上,同輩親戚離得近,長輩離得遠,那按禮節,就是背點路程就是費點事也得先到長輩那裡,折回來再去同伴那裡。

劉備於祭祖之前,先拜訪老師,把尊師重道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劉備一行朝常山的路上,這一回,是盧植第二次跟劉備的軍隊混跡在一起,上回已是去年了。上回是討黃巾途中,盧植因為沒有賄賂左豐被裝在囚車裡,恰被劉備碰上,盧植因此在劉備軍中待了幾日。

上一回,盧植是階下囚,是劉備軍中的客人,這一回,盧植是劉備軍自己人了,前後相比,心態是截然不同的。

盧植對行軍途中諸事好奇的很,盧植熟於兵略,行軍打仗他不陌生,但劉備軍好玩兒的事有點多。

盧植跟張飛扛著漁船去捕過魚,跟著張飛去燻過兔子,還跟著張飛一起去在傍晚的樹林便拉了網,一夜過去,一夜網了一百多只鳥。為什麼全是張飛,蓋張飛這傢伙貪玩兒。

行軍本是苦差事,可於劉備軍中,野味日日都有。

盧植還見,劉備去祭祖帶著的兵馬不多,但旗幟很多,士卒們幾乎人手一杆旗幟。

盧植詢問,劉備則答,是為多立旗幟,少立刀槍,此去祭祖,莊重該有,但不該抖露威風。盧植點頭。

盧植還見,劉備兵馬雖不多,但攜帶的軍資不少,箭支帶了有滿滿兩車。不用問,這是為了備敵。

還有,盧植見劉備軍中帶了數量不少的各類工具,且每日紮營之後,軍中至少派出一半人力去附近砍伐樹木收集柴草,甚至是不明所以的湖了窯撿了石頭去燒石灰。

可,忙了半天,第二日啟程,撿的柴火跟燒的石灰卻都不帶。

盧植難免好奇,又問。

問得,這是所謂的,【倉鼠戰法】,說了倉鼠,劉備少不了得一本正經都給盧植講倉鼠這玩意兒。大漢大抵是沒有倉鼠的,但經劉備一講,一種肥都都傻乎乎會把糧食藏到腮幫子裡的老鼠形象浮現盧植腦海。

盧植聽了個新奇,同時,也立刻明白了倉鼠戰法的用意。盧植感嘆劉備用兵法度森嚴,自嘆弗如。

其實,盧植面對的是不是一個劉備,他面對的是一整個系統,面對的是一個體系,面對的一大群人乃至全軍上下所有人的智慧。

一人之智,無論如何比不過眾人之智。

——

五月二十日。

鉅鹿城外所種下的樹枝終於到了生根期了。

多日忙碌終於到了驗證成果的時候。

李孟羲帶著人把所有種下的樹枝全部拔起來。

第一塊田,半畝種在陽光之下,半畝用黑布遮頂,每半畝各扦插四百枝。

等把總計八百根樹苗全部拔完準備對比根系的時候,李孟羲遇到了問題。

拿兩個苗株放在一起,去比較兩個苗株哪個根系更發達,不好比,樹根長的亂,長短不齊,靠人眼去看看不分明,而要是去量吧,不僅容易把脆弱的根鬚弄斷,工作量還大。

思來想去,李孟羲想到了一個好方法,那就是不用去管根系長度了,只用去數根鬚樹木就行了。很明顯,根發育的越好,鬚子必然越多。

用這個方法,忙碌許久,把所有八百株苗木的根鬚生長情況全部統計完了。

在八百株苗木中,並不是全都成活了,有些根本沒有生根,死了。

統計完數目,用黑布遮掩的植株,四百棵活三百二十七棵,而未用黑布遮掩暴露在陽光下的,四百活了二百一十九。

資料的對比差距有些大了。

從資料能明顯看出,扦插之後,遮擋住陽光,成活率更高。

可,為什麼?不應該啊,陽光對植物是必需的吧。

李孟羲抬頭朝天上看去,天空晴朗,日光熱烈。

思索了許久,李孟羲沒有答桉,他與眾人一起討論,到底是何緣故到底為何曬著太陽的苗木卻死了更多。

一大字不識的士卒隨口說了一句,“會不會是曬死了?”

這一句話,立刻給了李孟羲靈感。他再一次抬頭去看,已是五月深了,陽光很刺眼。低頭再去看遠處那些未來得及拔掉的苗木,一根根快子長短的苗木曬在火辣辣的太陽下就那麼曬著。

李孟羲有些明悟,可能是真是被曬死的。

樹枝兩頭一剪種在地上,上面的木芯直接暴露在陽光中,試想,樹枝剛種下去,根系還沒長出來的時候,被太陽暴曬個幾天,會發生什麼?會被曬乾了,曬死了。

在測試之前,李孟羲以為,陽光對扦插育苗有促進作用,不經測試不知道,原來這是錯的。

第一組試驗,成功,測得,在育根期,在根系未長出來之前,樹枝是不需要陽光的,陽光直曬反而會大大降低樹苗存活率。

有了這個結論,再深入往下思考,樹枝接觸陽光的時間,應是在長出葉片之後。

李孟羲總感覺,按小樹枝的那個小小的體量,中間的木芯暴露出那麼多,很容易被曬死。他有個想法,或許可以拿泥巴或者什麼東西把暴露的木芯給湖起來,以避免被太陽直曬,只是,不知湖泥巴有沒有用,會不會影響生長,這都不知道,還需一試。

第一組試驗便得見成果,李孟羲對下邊的試驗越發期待。

第二組,變數是水。不同苗木,有的半日一碗水,有的一日一碗水,有的兩日一碗,水最少的,是四日一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拔出所有苗木,分組統計,發現半日一碗水的成活率很低,澆水太頻繁了,樹枝都泡爛了。

多組資料對比之後,兩日一碗水的頻率成活率最高且根系最發達。

雖,有關水分的測試還遠不足,因土地含水情況變化巨大,有時一場大雨土裡的水量都超標了,而有時酷熱,一天一桶水都不夠旱的。所以,澆水不該是衡量,而應因時制宜。

若要得到一個最精準的澆水度量,該是去測土壤,測土壤溼度,測最佳的土壤溼度。

土壤溼度該怎麼去測,這又是難點,這一點知識連課本上都沒教。

李孟羲想不出方法,他跟眾人討論。

結果,又是別人很隨意的就想到了答桉。

人家說,可以把土挖出來稱稱,溼土更重。這讓想了毛細管,想了石灰,想了壓縮機壓取水分各種複雜方法的李孟羲很沉默。

他是知道的太多了,想的太複雜了,別人不懂毛細管,別人平時種田也不用石灰也不會往石灰上想,別人也不知壓縮機是個什麼玩意兒,人家用最簡單的思路去想了一下,直接想出了最實用的方法。

當場,李孟羲寫下五十斤糧食三斤肉丸的軍票給了那個提出稱量法的士卒。

士卒得了軍票歡喜不已,旁人羨慕且大大受激勵。

再之後,統計【有無芽葉】變數組,發現,有芽無芽都能有根系長出來,但很明顯,有芽的樹枝成活率更高,且根系更茁壯。

這是為什麼呢,李孟羲想,會是光合作用的緣故嗎。

第四對照組,空氣,疏鬆的土地,土裡有更多空氣,瓷實的土地,土裡空氣少,所以空氣對照組,實則是土地疏鬆度對照組。

此一組,半畝是正常的土,半畝是用石滾壓過的土,田裡所有的樹枝一拔一統計,如試驗前猜測的一樣,疏鬆的土壤中,根系更為茁壯。

多組資料的結果統計到一起,育苗的方法有了,扦插時,應取帶有芽的樹枝,樹枝應當扦插在土質疏鬆之地,在樹枝扦插下之後,在葉片沒長出之前,應用黑布遮掩陽光,至於澆水,則以適度為佳。

李孟羲算過資料,用帶有芽的樹枝,扦插在疏鬆的土地用黑布遮頂適量澆水,其成活率比用不帶芽的樹枝插在瓷實土地暴曬於烈陽之下不澆水的最惡劣狀態,兩者生根率能差出兩倍以上去。

也就是,由這多番試驗所得到的結果,可直接讓育苗產量提高一倍,最少也能提高三成以上。

三成以上的育苗效率,全境多植三成樹木,全境樹木多上三成,細算恐怖。

還剩最後一組,也是最激動人心最讓人期待的一組。

最後一組,乃是生長激素的對照組。

對照組第一組,是用楊樹嫩芽的清水提取液浸泡過的樹枝,拔出這一組所有樹枝,統計了樹木,數目與不經任何浸泡的枝條相比略好那麼一點點,但好的不明顯。

第二組,楊樹嫩芽的石灰水提取物,這一組資料明顯比較好,浸泡過石灰水提取物的樹枝,其成活率比未浸泡的高了十分之一,不僅如此,李孟羲明顯看到,這一組的樹枝,根系又多又長,前邊所有樹枝,根系都大約指節那麼長一點,而這一組,根鬚長了兩倍。

差異是如此明顯,李孟羲隱約感覺到,生長素起作用了,且大可能生長素是溶在鹼液裡邊的。

第三組,楊樹嫩芽的油脂提取物,資料略差。

第四組,楊樹嫩芽的白醋提取物,資料也是差。

當,到了第五組,第五組是,楊樹嫩芽的酒精提取物,這一組的成活率勐然增多,成活率達到了恐怖的九成以上。

李孟羲驚訝不已,他拿起一根樹枝來看,從樹枝上拔下一根白色的根鬚,根鬚放手裡超過了手掌的長度。

李孟羲看著手裡健壯修長的根鬚,普普通通的根鬚在他眼裡彷彿稀世珍寶一樣,他嘖嘖驚歎,一臉的不可思議。

資料已很明顯,楊樹嫩芽的提取物,疑似是生長素的玩意兒,提取物對扦插成活率的提高效果非常強悍。

重大成功,生長素真的提取出來了。

再回顧這一組試驗,在整組提取物實驗中,清水,石灰水,油脂,白醋,烈酒,五組當中,唯烈酒提取物和石灰水提取物資料高過平均值,而清水提取物與平均值相比變化不大。

(或許,鹼液也能提取生長素呢?)李孟羲若有所思。

酒精雖是已經得到驗證,雖是提取效果極好,但花費太大了,價效比不是很高。

於試驗資料當中,烈酒提取物資料好於石灰水提取物一截,那麼,假設烈酒和鹼都能溶解生長素,為何烈酒會比石灰水好那麼多,猜測可能是,鹼性不夠。

為驗證這個想法,李孟羲回到了城中,再次開始測試。

他令人取回大量楊樹嫩芽,搗碎之後,投放了到了加了強鹼的溶液中去。

之後,經長久攪拌,使嫩芽中的物質儘可能的融入溶液當中,再經多番過濾,得到了去除所有不融固體的雜質。

在分離強鹼時,遇到了麻煩,如果是石灰水,石灰水鹼性不強,沾染到苗木上沒什麼,但強鹼鹼性太強了,沾染到苗木上很麻煩。

該如何把強鹼與疑似生長素分離開來,李孟羲陷入躊躇。

最終採取的辦法是,加酸,生長素提取之後,加了一點白醋,不用除鹼了,直接把他中和了得了。

新的一批生長素提取完成,將大量帶著芽的楊樹枝條投入甕中,浸泡整一夜,翌日,拿去種下。

生長素效果太好了,又隔了只一日,去看的時候,把樹枝拔起來,樹枝根部已經有短短絨絨的根鬚了。

因生長素之故,扦插成活率高了幾成,生根速率高了許多,連帶著生長速度也快上幾倍。

李孟羲不知植物生長素如何,反正禽類的生長牛逼到一隻雞一個月就能出籠。

有了生長素,育苗效率提高了三倍,還是五倍,乃至,十倍?

不僅如此,成本也不是問題了,酒精提取生長素太貴,用鹼提取成本足夠低廉。

軍中已有龐大的淬藥產業,每日折楊柳枝萃取清熱粉和萃取其他藥材的人力,不下兩千人。

現在,萃取業又增加了新的工作,生長素的萃取也需要龐大人力。

李孟羲清楚的知道生長素能有大用,育苗還在其次,生長素這東西能大大加快作物的生長速度。

假設能有足夠的生長素,給牧草打上一遍,牧草瘋漲,給果子打上一遍,果子長的又快又多,假設農作物誤了天時長的不好,生長素一打,補足了天時。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只是假設生長素足夠多的情景。

而真實情況是,一個人出去掰芽葉,掰半天,湊不出一捧,幾百人出去忙碌一天,所採集到的芽葉中的生長素提取出來,估計也就只能打幾畝作物。

幾百人一天之忙碌,若是去織布,這幾百人一日的產出,絕對遠高於那幾畝地的增產。

生產素的產量限制在這裡,這就決定了,生長素只有用於高價值目標時,才划算。

手有神器,卻不能大用,李孟羲心中鬱悶,他在想,既然提取法產量太低,那,合成呢?

這個想法稍一想就被李孟羲自己摒棄了,合成一種複雜至極的化合物,難度想想都逆天。

為提高生長素的獲取效率,考慮到,限制生長素產量的,是芽葉獲取,楊樹芽葉不夠多,李孟羲便把目光找到其他植物上,他想找到一種長勢旺盛且芽葉很多的植物,不管草本還是木本,都行。

涉及到植物和木類,這又是李孟羲不擅長的了。他召集農業部官員軍醫木匠人等,將問題問諸於眾人。

經眾人討論,給出的生長旺盛多芽葉的植物有,韭菜,野葛,苜蓿,灰灰菜等等。

韭菜不用說,俗稱韭菜割一茬又一茬,生長速度突出。

野葛此物,葛為藤,造布編筐可用,眾人口中所言,雨水時節,葛藤一日能長出一拃那麼長。一日一拃,生長速度的確驚人。

所有這些生長速度快的草木,結合其種植難度和產量和價值,思來想去,唯苜蓿和韭菜為最佳。

苜蓿可為戰馬口中飼料,韭菜乃是絕佳蔬菜,種這兩物不算浪費。

收穫苜蓿時,大捆的苜蓿先鍘去其尖其頭,尖頭拿去提取生長素,主幹拿去喂戰馬,提取生長素剩下的廢料,則可拿去堆肥。韭菜也是一樣方法。

需求層層遞進,為種樹,得培育樹苗,培育樹苗,發現生長素極好用,為儘可能提高生產素產量,有苜蓿,韭菜,葛,灰灰菜等速生草木,又為平衡種植難度,產量,效益各方面因素,最後選得苜蓿和韭菜作為生長素提取物。

再考慮到,運輸採集等成本,苜蓿種植地最好離鉅鹿城越近越好,最好是在鉅鹿本縣。

李孟羲責令農業部官員在巨鹿縣內找到合適的種植苜蓿的產地,準備將之作為軍馬飼料的基地。

李孟羲將生長素的提取法交給了農業部官員,把生產素的提取任務下放了下去。

這之後,就由農業部的官員負責提取生長素並負責培育樹苗的任務。

過不幾天,一官員支支吾吾找到李孟羲,“稟軍師,樹……樹苗死了。”

“額?怎了?”樹苗死了很正常啊,培育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成功的。

心有疑惑的李孟羲跟著農業部官員去看了看,到了某塊地頭,他發現本已經生長了好多天葉子都已經長了出來,本該茁壯成長的苗木,蔫了,枯死了。

官員忐忑的解釋,“某就是照軍師說的法子,我拿那個生長素往苗上撒了些,結果就這樣了。”

官員清楚的知道苗木培育的不易,不小心把苗木弄死了,他很擔心李孟羲責怪。

李孟羲蹲下身體,他把近前的一棵小苗拔了起來,看著手中小苗蔫了吧唧的葉子,李孟羲抬頭問,“你用了多少生長素?我是說,你是用了多少樹芽?”

官員一五一十的說到,他們把好幾日所採的幾大籮筐樹芽湊成了一回,官員自言,他們想,既然生長素能催長,他們便想,要是所有的生長素都集中起來用到一兩株上,豈不是一夜之間樹就長成了。

然後就是,本該用一畝田的量,官員們突發奇想用在了寥寥三二十棵上,他們每日拿生長素溶液又是往樹苗上撒,還活了水往根上澆,結果,死了。

肯定會死啊,生長素濃度過高,反會抑制生長。

李孟羲本都忽略這件事了,不想,卻被官員們誤打誤撞的撞到了。

雖是錯誤,錯誤也是探索,也是發現。

李孟羲當場寫下重賞,寫下了五十斤肉丸三百斤糧食的獎賞。

這還不算,李孟羲對匠人好一陣勉勵和寬慰,“真好!若不是你們這麼一試,我還想不起來。

這就對了,學無止境也,我說的,不一定對,你們不妨親自試試,不能我說什麼就是什麼。”

充分肯定了農業部官員們行為,李萌萌又將生長素的缺點告知,生長素這玩意兒,稀了促進生長,濃了殺死百草,奇怪的很。

生長素這麼玄妙,農業部官員感慨一句,“這或就叫,過猶不及了。”

李孟羲聽到這似有哲理的話,笑了笑。

“去吧,去領糧肉吧。”李孟羲道。

官員拿著軍票,朝李孟羲抱拳一禮,迫不及待的去了。

農業部官員們的夢想破滅了,他們沒可能一夜之間種出一棵大樹。但同時,他們做出了卓越發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書後,三個反派崽在我懷裡撒嬌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手撕邪祟後,玄學真千金被大佬迷上了苟在仙界成大佬神級插班生新婚夜,她被豪門繼承人劈腿熱搜了異界軍火帝國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奶包三歲半,我是全豪門的團寵大魏錦衣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