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七百一十三章 人才,可有多少類別

第七百一十三章 人才,可有多少類別

在涿州士子到達鉅鹿的第二日,一大早,簡雍衝到士子們的住所,將科舉之事告知了一眾士子。

道理講的很明白,不論年紀,不論出身,依卷答題,才高者出,唯才是舉。

另外,到時將有鉅鹿君子營幾百人同試,共決高下。

科舉一法,聞所未聞,聽簡雍一番講述,眾士子反應各不相同,有人自視甚高,野心勃勃想勝出所有對手,一舉揚名出頭;有人聽聞鉅鹿有數百人,自覺難以脫穎而出,焦慮不已;更有人,胸中學問實在不多,聽聞要答卷考試,忐忑的問,“那題難不難?若是答不出……”

簡雍笑道,“難不難我是不知,不過,你難,別個也難,都是一樣。

若是答不出……這沒說的,”簡雍笑著看了出言發問的士子一眼,“若是一題都答不出,縱是我去向玄德公求情,我也是張不開口。”

說罷,簡雍目光掃過諸涿州士子,激勵道,“諸位皆是有學之士,何懼也?先歇。某去了。”

說罷,簡雍便匆匆離開了。

簡雍走,士子們起了好一陣議論,科舉之法讓他們既是期待,又是忐忑。

議論了好久,便見士子中有一人,趕緊去屋裡把竹簡翻了出來準備再看兩眼。前途在前,容不得不重視。

旁人一看,恍然大悟,趕緊也去翻出竹簡去溫習了。

科舉讓人魔怔的能力就是這麼大,科舉可剛開始,一眾本來閒悠悠士子,一下身上就出現了後世科舉制度下那些皓首窮經的可憐人的三分神韻。涿州士子們倚著柱子,靠著門,坐在門檻上,皺眉默記學問。

這當中,有人沒帶竹簡,急得不行,只能跟人共閱一卷。

城主府,簡雍找到李孟羲,問說,科舉何時開始。

李孟羲想了想,“一日後吧,某還得準備準備。”

說罷,轉頭頭朝關羽,“關將軍?咱的紙,還有多少?”

關羽仰頭想了一下,回到,“估計還剩二百來張。”

“那不夠,”李孟羲皺眉,“少說得兩三千張,這樣,多煮幾鍋吧。”

關羽點了點頭。

和關羽說好了造紙之事,李孟羲見簡雍還是在面前站著不走,抬頭看了簡雍一眼,說到,“憲和先生,不必心急,待到明日就是,你先坐。”

簡雍嘿嘿一笑,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對李孟羲說,“小軍師,某,某……某能也試試不?”

說罷,期待的看著李孟羲。

李孟羲詫異的抬頭盯著簡雍,有些愕然,“……額,憲和乃是玄德公摯友,且,某知先生有才幹出眾,此番軍糧能籌備妥當,先生出力多矣,論交情論能力,先生當得一官職,不必與眾人同試。”

李孟羲讓簡雍免試,這是給了簡雍尊重。

旁的涿州士子沒有功勳,得考試,可無簡雍此次奔走交涉,軍糧估計湊不齊,有大功在,於情於理都得給簡雍授職。

但是,簡雍聽說不用考試,卻並不認為李孟羲是優待,反而執意問也想參試。

李孟羲再三跟簡雍確定當真要考,簡雍鄭重說,就是要一試高低。

見簡雍主意一定,李孟羲便點頭對簡雍道,“那好,便如此。待明日,先生與士子一同競試便可。”

簡雍得了李孟羲授意,喜笑顏開。

簡雍執意參加科舉考試的原因在於,大家都是讀書人,俗話說文人相輕呢,誰沒有點心高氣傲,值此次數百讀書人大比,簡雍也想看看自己學問深淺,簡雍也有心想證明一下自己。

但凡心裡明白一點的就能知道,科舉中脫穎而出然後再爭得官位,比靠交情爭得的官位穩固的多,別人也更能心服。

簡雍何嘗不知自己與劉玄德交情深厚,何嘗不知只要跟劉備說一下,就能立得實職,可簡雍不想,他不想涿州友人看他簡雍是因私交緣故才登上高位,故而,要下場參試,堵住悠悠眾口。

在屋裡隨便找個位置坐下後,簡雍忽然想起什麼了,問,“哎?軍師,這科舉,是要考什麼?”簡雍好奇的問。

李孟羲抬頭看了簡雍片刻,嚴肅的一口回絕,“憲和既然也要參試,那便抱歉,某不能洩題。”

簡雍恍然明白過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簡雍是能明白什麼叫徇私舞弊的。

簡雍這一問,也讓李孟羲想起來了,對啊,既然要科舉,該出什麼題來著?

李孟羲眉頭不由皺起,想了一會兒,沒太多頭緒,李孟羲對關羽道,“關將軍,勞煩你把玄德公找來,商量商量試題。”

關羽起身去找劉備去了。

片刻後,關羽在城中把亂轉的劉備找到了,得感謝義軍完備的旗幟系統,不是那麼高樹起的一杆大旗,關羽還沒辦法隔著殘垣斷壁找到磨盤邊看別人做肉糜的劉備。

關羽帶著劉備回到城主府,李孟羲看人到了,朝還待著的簡雍看了一眼,隱晦提醒到,“憲和先生?你可否……迴避一下?”

“奧!”簡雍連忙站了起來,毫不塗泥帶水的起身往就走。

劉備一看李孟羲趕人,出言想叫住簡雍,簡雍頭也不回的揮了揮手,快步離開了。

簡雍走後,李孟羲起身去把門關上,關了個嚴嚴實實。

回到了位上,李孟羲吩咐關羽拿紙拿筆,關羽動身去了偏屋翻騰去了。

劉備在李孟羲跟前坐下,劉備不滿,“憲和他不是外人?何故驅之?下次可不能如此。”

李孟羲詫異的看著劉備,“簡憲和他也想參考,咱們商量考題,讓他旁聽著,豈不就是漏題了,豈不就徇私舞弊了?怎能留他?”

劉備一聽就知道,誤會了。劉備只好笑笑揭過了此事。

關羽抱著一大堆紙過來了,隨意把紙堆在矮幾之上。

一開始,劉備還沒當回事,但當劉備拿紙隨意一看,劉備頓時眼睛睜大,驚咦一聲,“咦?!這紙……”劉備拿起一張色澤純淨幾近純白的紙拿起來看了看,“這紙何處而來?”

劉備驚訝的看看李孟羲,又看看關羽。

李孟羲隨口一句,“我跟關將軍沒事兒自己造的。”

劉備愣了一下,他拿著紙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又揉吧兩下,無論如何,手中的紙無論色澤還是細緻程度,還是結實,都遠朝尋常的紙,乃劉備所未見過的漂亮好紙。

這紙,竟然是自做的,竟然是關羽跟軍師沒事兒時做的,劉備驚訝無比。

劉備還想再問點關於紙的事,李孟羲遞來禿筆一根,一根筆遞給劉備,再一根遞給關羽,再把一個城墨水的硯臺放當中,李孟羲隨手抽了張紙擺在面前。

他問關羽劉備二人,“兩位覺得,咱們該怎樣出題?”

關羽劉備茫然的相視一眼,而後,兩人看向李孟羲,眼中皆是迷茫,科舉是李孟羲提的,熟悉科舉的是李孟羲,劉備關羽對之不甚了解。

劉備猶豫了下,說到,“羲兒,還是你來出題吧。”

關羽也道,“羲兒你出便是,我跟大哥都也不懂。”

李孟羲看看一臉為難的關羽,又看看一臉為難的劉備,“那好吧。”他無奈。

咬著筆桿,李孟羲皺眉想著,他說到,“科舉為取才也,既是取才,那咱便先要清楚,取何種人才?亦或者說是,人才,才能,可有多少類別?”

這第一個問題,先確定人才的種類,然後,明晰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和所需的不同知識要求,再依人才的種類,對應出題。

問題很明確了。

劉備想了想,“某覺著,鉅鹿大需治民之才。”

李孟羲想了想,補充到,“可,治民分諸,司法,行政,刑法,賦稅,農商,賑災救濟,等等不同。

某覺著,精通司法行政賦稅農耕商業救災振業等等所有之全才,實在稀缺。

倒是,但有精通一道者,便足稱人才,便足以為用。”

“所以,”李孟羲道,“治民之官,不妨設【司法】【民政】【刑罰】【農官】【商官】等,分卷試之。”

李孟羲的方法讓劉備與關羽暗自點頭。

而後,關羽道,“需懂兵人才。”

李孟羲點了點頭,“嗯,兵事繁複,某至今,也不敢說盡通兵事。

某以為,兵事可分諸,諸子【兵法】韜略,練兵之法,後勤之法,諸軍器打造車船打造之術,騎陣步陣諸戰略,類此種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與民官一樣,能通曉兵法韜略,更精通練兵後勤實務,更精通車船打造之術,如此全才,恐萬中無一。

同理,與民官一樣,懂兵人才但能精通兵法一道,便足堪為用。”

“所以,關將軍欲取懂兵人才,則可開【諸子兵法典籍】【練兵之法】【後勤之法】【軍械】【陣略】,等等分屬,分卷考之。”

之後,李孟提了還需要能教書育人的人才,那要教學育人的人才,至少,得懂很多字吧,至少識字一關得過。

李孟羲還覺得,需要一些高階知識人員,比如繪圖人才,畫地圖之類的,這類人才李孟羲找過,然而沒找到。

還有,懂得水利工程的,懂得築城的,懂得挖井開溝的,都也是大有用處的人才。

更不消說,李孟羲重視技術,而今匠營,一堆熟練工匠,可這些工匠中,苦於沒有高文化知識的人,這就讓匠營的管理工作全得李孟羲來,不能放手。

若是有一人精通匠作,又兼能寫會記懂得管理,那便太好了,正好去管理匠營諸事。

李孟羲對人才的認識,顯然是比關羽劉備二人深刻的多。

劉備也好,關羽也好,至今二人不很看重匠人,哪怕是匠人們發揮了巨大用處,劉備和關羽也依然難以扭轉偏見。

所以,李孟羲大提匠作人才,劉備關羽興致了了。

之後,劉備提能言善辯之士,也是所需。

這讓李孟羲為難了,能言善辯之人,說客使者之才,的確重要啊,可這類人才,靠考試是考不出來的。

就如韓非子,韓非子這傢伙文章犀利無比,韓非子卻是個口吃。

要是只憑文章犀利就誤認為韓非子是舌辨之士,那可就大錯了。

李孟羲知道能言善辯的人才有用,可,他不知該怎麼出題,李孟羲只好對劉備說,“戰國時,有縱橫一家,縱橫家長於奔走遊說合縱連橫,不妨,便以【縱橫】為卷,此卷,無題,乃面試。”見劉備關羽面有疑惑,李孟羲解釋道,“所謂面試,乃當面與之言談,觀其口齒是否伶俐,是否能言說動人,是否能隨機應變。如此,便能試出能說會道者。”

劉備關羽暗自點頭,皆認為,此面試一法,的確很適合用了選拔縱橫之士。

只一個問題,只弄清到底什麼是人才,到底人才有多少種類,就這一個問題,就花費了半個上午。

李孟羲恐再這麼商量下去,就無暇做紙了,他讓關羽先去交代匠人們做紙,然後回來接著談。

關羽起身離去,屋中只剩劉備和李孟羲了。

李孟羲瞅著紙上所記的密密麻麻的東西,皺眉從上到下的看著。

劉備也是,劉備也記了許多東西,東西多的劉備一看就皺眉。

片刻,關羽回來了,討論繼續。

在關羽出去這會兒時間,李孟羲已略梳理了所談,整理出了個大概。

他數了數紙上所列明目,說到,“某以為,人才大抵可分,工,戶,禮,兵,刑,吏,醫,學,商,此諸部人才。

工部者,有鍛鐵織染,造船建城,尋水挖井,修渠築壩等一應工技人才,皆可入工部,一應工程之事,也皆歸工部統管。

戶部者,吸納安撫流民,查理人口,收繳賦稅等,皆歸戶部。

禮部者,外交四方為禮,招募接待人才為禮,四時之祭為禮,長於交涉長於禮儀者,可入禮部。

兵部者,精通謀略之士,有勇武之士,有練兵造械之能之士,皆可入兵部。

刑部者,取精通司法,明曉刑罰之才。

吏部者,乃掌官職升遷任免,功績核查諸事,至於取何等人才,某不知。

醫部取精通醫術之才,並掌管防疫治疫等務。

學部,學,乃學者也。教書育人,刊印書籍,建蓋校舍,招收學生之事,歸學部統管。另,諸如造紙術之研發,鍛鐵術軍器等研發之事,需高明匠士心無旁騖累年鑽研方能建功,故,不妨可簡拔頂尖大匠統成一部,諸匠士不理繁務,只精研工技,此學術者所聚,故曰,學部。

至於商部,乃取精通商貿之才,我鉅鹿之一地,物貨不齊,故需商務人才查四方之產,購補鉅鹿之缺。另,平抑境內物價,亦屬商部之職。”

李孟羲以後世的六部制為基礎,多加了一個科技部(學部教育部合體),多加了一個醫療部(醫部),和一個商業部。

問,李孟羲為何不照搬三省六部制呢,答桉是,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來的人,明明現代社會有更高明更先進的諸多政體構架可以參考,為何還要用三省六部這落後玩意兒。

就說,想大興教育,三省六部制中,可有專門負責教育事業的頂級部門嗎?沒有。沒有頂級權利部門,如何能有足夠的資源去發展教育。

同樣,想大力發展醫學,想向百姓們傳播衛生知識,也得有一個強力的部門,而三省六部中,醫只是在工部之下,地位並不高。

還有,重要的科技部,需要給高階匠人以顯赫的地位以激勵匠人們的創造力,古來匠人都是社會底層,要激勵匠人得給高的社會地位,可三省六部制,根本就沒哪一部是真正給匠人顯赫地位的。

唯一和匠人沾邊的,是工部,可這個工部,是工程部門多過像技術部門,工部的大抵政務是蓋個宮殿,修個城牆,或是去挖個運河,這類的浩大工程。

工程部跟科技部有相似,可二者並不相同。

封建時代的六部制度,並不完全符合李孟羲的需要,故而,他對之加以大量改動。

本是在討論試題的事,李孟羲在說試卷分類的同時,把下一步各類人才的分派使用也一併說了初步的想法,劉備和關羽沉思起來。

良久後,對李孟羲足夠詳實的計劃實在提不出什麼整改意見,劉備和關羽對李孟羲道,“羲兒,便按你的來吧。”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書後,三個反派崽在我懷裡撒嬌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手撕邪祟後,玄學真千金被大佬迷上了苟在仙界成大佬神級插班生新婚夜,她被豪門繼承人劈腿熱搜了異界軍火帝國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奶包三歲半,我是全豪門的團寵大魏錦衣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