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四十七章 神來之妙

第六百四十七章 神來之妙

快到中午的時候,小磚跑回來了,下課了。

李孟羲見小磚回來,立刻就把早準備好的哄小孩兒的玩具拿給弟弟。

李孟羲找來了一堆東西,有裝滿水的大木盆,中間夾了麥秸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麻線團一把,還有一個醜陋的有孔的木頭旮瘩一個。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數了三十個小麻線團,李孟羲道,“小弟,你來數數,看是不是三十個。”

小磚一個一個認真數了,“是三十個,俺數了。”

等小磚數好,李孟羲把所有的三十個小麻線團丟到了水盆裡,然後把木頭旮瘩也丟到了水盆裡。

然後跟昨天一樣,他們哥倆嘻嘻哈哈的用力晃動著水盆,把水盆裡的水晃的亂濺,連帶著,飄在水面上的麻線團和木頭旮瘩也亂晃著。

引導到這裡,李孟羲就不管了,他陪著弟弟,靜靜的看著,任由弟弟去自己玩耍。

一盆水,一些飄在水上的麻線團,一個有窟窿的木頭旮瘩,這麼簡陋的東西,能玩的方法能有多少,最好玩的不過是把水晃起來了,看著木頭旮瘩隨水晃盪。

對小孩子來說可能很有趣的遊戲,對李孟羲來說,可幼稚死了。

弟弟嘻嘻哈哈的晃盪著木盆在玩,玩的樂此不彼,李孟羲笑著看著,並不參與。

醜陋的木頭旮瘩,看起來很難看,但其本身並不簡單,乃是匠人們花了心思做出的,木頭旮瘩本身,是模擬木炭的道具,木炭有的結構性質,這個木頭旮瘩也有,並且效果放大了千百倍。

水晃盪著,木頭旮瘩飄著蕩著,飄在水面的麻線團也飄著蕩著。

終於,該發生的事發生了,有麻線團巧合的灌進了木頭旮瘩的孔洞裡,李孟羲瞅見了這一幕,但他沒說,他想看看以弟弟的觀察能力能不能獨立發現這一點。

李孟羲明顯小看了弟弟,不一會兒,小磚察覺到了這個秘密。

小磚把木頭旮瘩從水裡撈起來,然後對著孔洞瞅了一眼,“哥哥,”他對李孟羲說,“跑裡邊了。”

李孟羲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不都在盆裡嗎?哪裡跑了?咱們數數好不好?”

小磚用一副不理解的眼神看著李孟羲,明明有個麻線團跑木頭旮瘩裡了,看一眼就能看見,還非要數一數才知道少了。

有一個鄭人買履的典故,就是說有傻子寧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李孟羲還不知道,他被弟弟懷疑是傻的,弟弟覺得能看一眼能確定的的東西,非要去麻煩的數一遍,這很傻。

李孟羲和弟弟一起,把木盆裡剩下的麻線團數了一遍,“呀,是二十九個呀!”李孟羲裝作很驚訝的樣子,他朝弟弟眨了眨眼睛,“少的那個會去哪裡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弟弟咯咯直笑,弟弟把木頭旮瘩舉起來,“哥哥你看,跑這個洞裡邊了。”

李孟羲接過木頭旮瘩一看,果然,小麻線團灌進孔洞裡了,塞到那裡了。

“呀,還真是跑裡邊了。”

而後,李孟羲裝作不經意的提起昨天,“小弟,你還記得,昨天,咱們拿竹筒放水裡,晃起來,竹筒也會把線團灌進去,是不是?”

小磚認真的想了想,“嗯!”他想起昨天的事了,用力的點了點頭。

“那,你說,咱們怎麼把他弄出來?要不,咱們看能不能把他晃出來,好不好?”

“好!”小磚幹勁十足的答到。

接著,李孟羲便和弟弟把木頭旮瘩丟入水中,用力的晃盪木盆,晃啊晃的,晃的好久。

可是,任由他們兩個如何用力的去晃盪,木頭旮瘩裡的線團怎麼也晃不出來。

“哥哥,他咋還不出來,還不出來。”弟弟小磚累的都哎吆吆喊了。

到此時,李孟羲面帶笑意的諄諄教導道,“小弟,你昨日問我,竹筒能把東西吃進去,木炭也能把黑色吃進去,那為何晃一晃,竹筒裡的東西還能再晃出來,木炭裡的東西卻晃不出來了。昨日,你為我為何如此,現在,你該明白了吧?”

小磚沉思起來,小小的眉頭皺起,小臉上一臉思考模樣,“哥哥,是不是就是洞太小了,卡住了,晃不出來了?那個木炭就是把黑色的卡住了,是不是?”

“哈哈!然也!正是如此!”李孟羲摸了摸弟弟的小腦袋,欣慰無比。

透過此次模擬實驗,小磚顯然已經弄懂了為何木炭吸色之後再晃盪,黑色的色素不會再跑出來,原因就是卡住了,木炭把色素卡住了,晃不出來了。

弟弟已經弄明白了為什麼,為模擬實驗做的那個道具那個多孔的木頭的旮瘩,木頭旮瘩的使命就到此為止了。

李孟羲狠狠地伸了個懶腰,他等著午飯做好。

李孟羲對木頭旮瘩一點興趣沒有,小磚則不同了。

木頭旮瘩在水上飄來蕩去的時候,很好玩,當木頭旮瘩裡跑進去一個小線團的時候,就更加有吸引力了。

小磚抱著木頭旮瘩,想伸手指進去把線團弄出來,可他努力了數次未能成功。

“哥哥,拿不出來咋辦?”小磚放棄了,向李孟羲尋求幫助。

李孟羲則並未立刻伸出援手,他笑問,“那,弄不出來該咋辦?想想辦法。”

有時,小孩子想放棄,缺的就是那麼一點鼓勵和引導。

小磚本都放棄了,李孟羲鼓勵他想辦法,小磚立刻就認真的想起辦法來。

小磚皺著眉頭認真的想著,想了好一會兒,“哥哥,咱們找個棍兒吧,給河撈出來。”

“嗯,那就找個棍兒。”李孟羲點頭。

待小磚跑出去找個一根小柴棍,然後又跑了回來之後,小磚便專心致志的拿著木棍抱著木頭旮瘩想把洞裡的小麻線團捅出來。

李孟羲看著小弟笨手笨腳的動作,他笑了笑,他知道,弟弟很可能要把線團捅的更深了。

果然不出所料,本來線團還淺,小磚拿棍子捅了幾下之後,徹底進去了。

這下,小磚沒轍了,委屈巴巴的向李孟羲求助。

李孟羲則是哈哈大笑,“哥哥不幫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想想辦法。”

小磚不依,委屈的不行,“那俺弄不出來嗎。”

李孟羲也表示委屈,“不行啊,哥哥也沒辦法,你想想,該怎麼把他弄出來才好。”

正這時,午飯好了,關羽端來了兄弟兩個的飯,玩耍告一段落。

沒能把木頭裡的線團弄出來,小磚心心念念的不行,午飯草草扒拉完,就又去擺弄那個破木頭去了。

關羽還想把小磚叫回來多吃點,李孟羲朝關羽搖了搖頭,任由小磚自己耍去。

李孟羲這邊在慢條斯理的吃飯,小磚專心致志的擺弄著木頭旮瘩。

小磚先是繼續拿著棍子想把線團扒拉出來,可孔洞太小,線團又被捅的太靠裡了,怎麼也捅不出來。

就這麼無效忙碌了好久,小磚也察覺到了,如果再用木棍往裡捅,就捅的更往裡了,就更拿不出來了。

小磚聰明的停下了,他放下木棍,撓著頭,思考起來,他在思考,如果不用木棍,該怎麼才能把東西弄出來了。

有一個笑話是說,如果有個比較大的東西卡到了小盒子裡拿不出來,怎麼辦?簡單啊,告訴一個小朋友,告訴他別把東西拿出來,然後小孩子會好奇,好奇的小孩子用神奇的小孩子的方法,不知怎麼就把東西拿出來了。

大人想盡辦法都拿不出的東西,小孩子神奇的能把東西拿出來。

這雖是一個笑話,但其中蘊涵的道理是,小孩子的思路有時很奇特,擁有著比大人更靈活的思路和更開闊的想象力。

當小磚意識到木棍不好使,小磚便迷茫了,迷茫的小磚抱著木頭旮瘩無助的翻來覆去的看,這麼一翻來覆去的看,其本身就是觀察過程。

小磚突然就發現,木頭上的洞好像是連通的,好像是這頭的洞能連到那頭去。

有了這個發現的小磚,想起了一個好方法。

他把木頭旮瘩抱起,然後深吸了一口氣,嘴巴對著另一頭的孔,用力的一吹。

呼——

呼——

小磚用力的對著孔洞吹氣,小臉漲的通紅。

李孟羲正在埋頭吃飯,突然小磚過來了,冬的一下跳到了李孟羲背上。

“哥哥,俺把弄出來了!”小磚興奮的跟李孟羲炫耀。

李孟羲停下快子,他把背上的小磚拉到懷裡,拿過弟弟手裡的木頭旮瘩看了一眼,他訝然道,“訝?拿出來了,是怎麼拿出來的?”

“你看!”

小磚拿過木頭旮瘩,然後把手裡的小線團塞到一個孔洞裡,然後小磚深吸了一口氣,對著木頭旮瘩另一邊的孔洞呼的一吹,小線團被一下吹了起來。

“哥哥,你看是不是,這樣他就出來了,是不是?”小磚解釋著,小臉上一臉認真。

笑意盪漾在李孟羲臉上,“哈哈,果然哎!真能弄出來啊。”李孟羲開心大笑,把弟弟拉到了懷裡。

線團可以吹出來是吧,這個線團,代表的就是顆粒,諸如色素顆粒之類,這意味著,木炭吸附了色素顆粒之後,可以把色素吹出來,然後再用……

嗯,木炭的重複利用。

可,木炭的孔那麼小,是不可能靠嘴去吹的,氣體……,氣體的話,用風吹,人工造風……蒸汽?放蒸鍋裡蒸一下?

李孟羲意識到,一個能使炭重複使用的方法得到了。

用蒸汽把活性炭吹一下,當能把炭裡吸附的東西排出來一部分,就如木頭旮瘩裡塞著的線團,就可以吹一口氣吹出來。

李孟羲不由看向弟弟,懷裡的弟弟抱著木頭旮瘩玩的不亦樂乎,李孟羲笑著摸摸弟弟的腦袋,就說,小孩子很厲害的。

有了回收木炭的思路,李孟羲匆匆吃過飯,然後他立刻去張羅起來。

回收利用木炭需要蒸汽,李孟羲想到的是農村的土灶還有蒸籠,說起土灶,李孟羲意識到,駐紮鉅鹿城這麼久了,土灶一直沒想起來建,土灶加鐵鍋,可是做飯神器來著。

想到這裡,李孟羲立去找了建造隊,要建造隊蓋一個土灶出來,建造隊已經有了建火炕的經驗,土灶不過是在炕上挖一個洞而已,其他的煙囪什麼的比火炕簡單的多。

中午過去,李孟羲把小磚又送回去上課去了。

下午時間,李孟羲考慮到鐵鍋一時半會沒有,他考慮用其他炊具來蒸制木炭,軍中最多的炊具,乃是陶甕,陶甕加點水,上邊再放一個蒸籠,一樣可以蒸東西,陶甕已有,所需只是一個蒸籠。

軍中木匠眾多,李孟羲找到木匠略做交代,花了不長時間,木匠們做出了一個鍋蓋大小的木頭蒸籠,整個蒸籠以木條為圍邊,以木棍為底,木棍與木棍中留有很大間隙,此一個籠屜,夠用了。

拿著籠屜回去,李孟羲找來甕,在甕里加了水,再把籠屜放上,再在籠屜上圍上一圈麻布塞嚴實,再找來一大堆用過的木炭,然後放蒸籠裡,蓋上蓋子,開始蒸了起來。

正如李孟羲對其他技術的詳實不甚清楚一樣,他同樣不知木炭蒸多久才能把裡邊吸附的色素蒸乾淨,於是便能蒸多久就蒸多久,這一蒸,便是整個下午。

到下午,放學時,小弟歡快了跑了回來。

小弟回來,李孟羲立刻帶著弟弟一起開始實驗。

他們找來碗,找來墨水,找來剛蒸好還燙著的炭,先在碗裡放了一些墨水,然後將蒸制過的炭丟入的碗裡。

“小弟,這個炭是蒸過了,應該可以再用了……咦?!”李孟羲突然驚疑了一聲。

木炭剛往碗裡丟進去,奇異的事情發生了,碗中墨水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快速變澹。

木炭能吸附色素,這是已知。可之前的測試,木炭吸附色素都是一個漸進過程,現在變化太明顯了,色素以極快速的速度在消失,明顯比之前要快。

李孟羲隱約覺察了不對。

連忙,李孟羲又進行了更多測試,他拿來更多蒸過的木炭,拿來用過的木炭,拿來沒用過的木炭一起來測試,經多次測試,李孟羲發現,不管是用過的木炭還是沒用過的,只要蒸過之後,吸附能力變得極其強悍,蒸過的木炭放墨水裡,幾乎就是嗖一下,墨水就變澹了,吸色效果很是驚人!

李孟羲看著手裡還微熱的炭塊,他瞪大了眼睛。

這……木炭蒸了一遍,為何似乎吸附能力陡然增強了好多,不是增強了一點半點,而是突兀勐增,這到底是為何?

(木炭吸附色素的原理,乃是木炭疏鬆多孔,同理,要增強吸附能力,就要使木炭有更多的孔。

反推之,蒸過的木炭,吸附能力陡然增強十倍不止,那便有可能是,蒸汽蒸過之後,木炭中的孔洞多了十倍……)

(是了!)李孟羲眼睛亮了一下,(木炭結構很疏鬆,蒸汽能將木炭內部的孔洞變得更多,更大……)

李孟羲此時有所猜測,所謂的活性炭,大概就是蒸汽處理過的木炭!

(蒸汽的話,普通蒸汽效果不一定足夠好,高壓蒸汽會不會不更好?高壓鍋來處理,高壓鍋已有……)

李孟羲幸運的成功的破解了活性炭的技術奧秘,嚴謹來說,不是李孟羲破解的,乃是小磚發現的。小磚發現卡在洞裡的線團不好扒拉,要吹一下才容易吹出來。

由此發現,李孟羲意識到,這是炭的回收方法。本來,李孟羲蒸了一堆使用過的炭,是想測試一下炭能否回收利用而已,卻不妨,把炭蒸了一遍之後,意外觸及了另一個關鍵技術——活性炭的活化技術。

有時,技術的突破,就在陰差陽錯間誕生。

本想回收利用木炭,結果,卻意外的造出了活性炭,活性炭,還真就是普通木炭經高壓蒸汽處理一遍而已,此就是活性炭。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木炭十倍百倍不止,普通木炭稱不上神器,而活性炭,足堪神器。

有了效能強大的活性炭,紙漿的脫色將再不成問題,活性炭的作用還不只是用於造紙這麼簡單。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書後,三個反派崽在我懷裡撒嬌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手撕邪祟後,玄學真千金被大佬迷上了苟在仙界成大佬神級插班生新婚夜,她被豪門繼承人劈腿熱搜了異界軍火帝國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奶包三歲半,我是全豪門的團寵大魏錦衣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