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轉角估時法(二合一)

第一百八十四章 日轉角估時法(二合一)

初中地理有學到過月相知識。

如果說月亮一月之內,每十五天,月亮移動軌跡顛倒一次。

那麼,在白天,太陽的移動軌跡則沒有往復,太陽必然是東昇西落的。

因此,晚上時辰若是不好判斷,白天時間判斷起來簡單的多。

難點只有一個,李孟羲習慣了現代社會的24小時計時,並且潛移默化的被其影響。

跟關羽學會了如何透過月亮判斷晚上的時間之後,李孟羲在想,該如何把時辰轉變為24小時制的時間,這樣於他本人來說,更習慣一點。

關鍵要制定時間軸,要制定時間軸,就要找到一個標準的時間點,李孟羲現在唯一確定的是“夜半”這一時間點。

夜半,即半夜十二點,即為二十四小時計時法的24:00。

關羽說,子時為夜半。

也就是說,子時在於0點——?

正當李孟羲還在想一個時辰等於二十四小時制的幾點時,關羽看李孟羲像是想的差不多了,又撿起了地上的木棍。

“羲兒,方才所說,是月初二至十五的月像。”

接著,關羽用木棍點了點另一副月相圖,“月十六至月尾,月相大體反過來而已,但時辰依然是,酉,戌,亥,子,醜,寅,卯,辰。可聽的明白?”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

“那好。”關羽右手拿著木棍在左手上輕打了兩下,“你即說聽懂,那某倒要考教你一番。”

關羽如同一位嚴師,他臉色嚴肅,那木棍拿在他手中一下一下有節奏的輕打著,像是拿著戒尺。

考教便考教,李孟羲不怕。

“好。”李孟羲毫無心理壓力的就答應了。

關羽見他如此有信心,便隨手在某月相圖上指了一點,“這兒。”

兩幅月相圖,區別只有最開始的那個點,被關羽用棍子搗出了兩個明顯的坑,以此來表示月初是在東還是在西。

李孟羲看了一眼,關羽指的月圖,夜初時月在左,也就是月西升東落,為地理課本中講的上弦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看關羽指的的那個點,左數第二個。

李孟羲咬著指頭想了下,他先找夜半,夜半為子時,關羽所指那個點,挨著子時。

再結合月相圖為上弦月,李孟羲確定了時辰。

“是亥時。”李孟羲給出了答案。

答案是正確的。

只是關羽看著李孟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這兒。”關羽又指了另一個點,讓李孟羲說出是什麼時辰。

李孟羲還是先從中間,從子時起始,然後往關羽指的點去數,看相錯了多少個時辰。

“寅時。”李孟羲又答對了。

……

“這兒?”

“丑時。”

“這兒?”

“戌時。”

連連問了數個時辰有關的問題,李孟羲都答對了。

(一日十二個時辰,)李孟羲撓了撓頭,歪著腦袋想了一下,(子時,也就是夜半之後,為一天第一個時辰。)

“十二個時辰分別為,子、醜、寅、卯、辰……辰,辰……”李孟羲眉頭緊皺,抓撓著頭髮,實在想不起辰時之後,是什麼時辰了。

剛學的,眨眼就又忘了。

李孟羲只好再問,“關將軍,辰時之後,是何時辰?”他絲豪不覺得難為情,神色平靜的看著關羽,出聲相問。

“咳……”關羽忍不住輕咳,又想笑又有點無奈,關羽壓住情緒,沉吟到,“辰時之後,是巳時。”

“奧。”李孟羲點了點頭。

巳時,聽到巳這個字李孟羲想了一下,才想到這個生僻字的字形是怎樣的。

“子,醜,寅,卯,辰,巳,額,巳……巳……”

竟然,他竟然又卡住了!

“咳……”關羽又輕咳了一下,他忍不住以手撫額,閉上了眼睛。

“巳時之後是午時。”

“奧。”李孟羲一副傻白甜的模樣點了點頭,絲毫不因為背不出時辰而尷尬。

午,就是中午的那個午,午時,是白天的十二點,二十四小時計時中的12:00——?

繼續背時辰。

“子,醜,寅,卯,辰,巳,午……午……”李孟羲又結巴了。

關羽抬頭看天,一聲長嘆,“未。”關羽提醒。

李孟羲像是擠牙膏一樣,關羽得時不時提點他一下。

未之後,李孟羲又卡殼了。

“申。”關羽看著李孟羲,嘆氣不已。

一問三不知,李孟羲終於感覺不好意思了,他撓著頭,有些羞赫的笑了笑,“申時之後呢?”

“申時之後,為酉時。”

“咦?”酉時,李孟羲突然就感覺時辰首尾接上了,“酉時之後,戌,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李孟羲笑了,他終於能把十二個時辰連起來了。

整理了下思路,李孟羲坐直了身體,再回憶了一遍十二時辰,他清了清嗓子,“十二時辰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關將軍,我背的是否有誤?”

關羽只是對李孟羲擺了擺手。他不想跟李孟羲說話了。

李孟羲嘿嘿一笑。

他抬頭,看向天空的月亮,“子時了,夜深了關將軍。我回去睡覺了,你也早些休息。另,多謝今日教導,不勝感激。”

說著,李孟羲站起,向後退了一步之後,雙腳腳後跟靠攏,雙腿繃直,雙臂前伸,腰彎成了九十度,鄭重的拱手一禮。

李孟羲見禮之後,關羽臉上笑意明顯,眼睛快要笑得快要眯起來了。

“早些休息。”關羽揮手和李孟羲告別。

目送著李孟羲小小的身影穿插在篝火堆之中,直到消失於夜色中,關羽收回了目光。

抬頭上看,天空月色皎潔。

“確是子時了。”關羽關羽手撫長鬚自語著。

——

這日,李孟羲又學到了一點東西。

他能初步判斷天時了。

最好判斷的時間點是兩個。

在白天,太陽正處於天空正中時,是正午,也就是午時,大概是二十四小時制的12:00左右。

在夜裡,月亮處於天空正中時,是子時,也就是,大概24:00左右。

有了這兩個重要的時間點,就有了把古代時辰和李孟羲熟悉的24時制兩種計時習慣之間建立起了聯絡。

然後,就可以自己推算十二時辰,對應的都是幾點到幾點。

當回到車廂裡,因為夜很深了,小弟放床上就睡著了。

李孟羲遲遲沒有睡意。

他索性起來,輕手輕腳的爬起,批上衣服,輕輕推開車廂上的小窗戶,透過窗戶,看天上的月亮。

八月份了,應該屬於初秋的氣候,夜裡稍微有些亮了。

八月初一,天上的月亮果然是一彎小小的月牙,細的像玩玩的線。

在這個異時空的天空下,看著纖細的月牙,李孟羲漸漸的想到了前世,想到了小時候,想到了爺爺。

也是,和月亮有關。

小時候,有時晚上跟爺爺一起出去跑著玩,爺爺走著走著會問,“呀,今兒幾號了?”說著,爺爺抬頭就看天。

李孟羲想起,那時自己總是想都不想,直接告訴爺爺的是陽曆的日期。

每每,爺爺自己抬頭去看,若是天上有月亮,爺爺看了一會兒就能看出來是初幾。小不懂事,爺爺說出了陰曆初幾,總是說說爺爺說錯了,吼爺爺,還犟。

陰曆日期與陽曆日期,總不是在同一天。正如種了一輩子地只懂陰曆的爺爺,和只看陽曆的自己,相錯了一個時代。

爺爺不識字,有日曆也看不懂,每到村裡喇叭上喊交水費電費或者發糧食補貼的日期,爺爺總是要去找人問,這是陰曆是幾號。

而今,自己也只能靠看月亮確定時間了。

李孟羲心緒紛飛,他睜眼看著天空,想到了很多很多,月亮也從天空正中,一點一點一點的向一側墜落。

李孟羲能大約區分時辰了。

月亮一點一點在天空移動,子時,丑時,寅時……

然後,月亮不見了,天亮了。

小弟醒了。

不知不覺,發呆了一夜。

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天光大亮。

太陽初升,是什麼時辰?

清晨,應該是辰時。

子醜寅卯,辰巳午。

辰到午,三個時辰。

一個時辰兩個小時。

三個時辰,六個小時。

從早六點到中午十二點,剛好夠。

李孟羲感到很開心,是因為掌握了知識充實感。

與之相比,因為在寒夜中呆了一夜而變得似乎是感冒了有些不透氣的鼻子,則微不足道了。

——

八月初二,依然是一天行軍。

李孟羲在行軍途中,開著車窗,頻頻觀察天空的太陽,以此來練習如何去識別時辰。

在上一世,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初中的時候,除了語數外三門主科,還有物理生物化學三門輔科,除此以外,更有歷史地理思政等高考都不考的東西。

當時多少人以為,地理之類的東西沒啥大用,李孟羲在學生時代也覺得,地理課也就有豐富些知識的意義罷了。

然而沒想到,當初學完又幾乎忘了的東西,剩下的還記得的一鱗半爪,現在竟然發揮了大用。

就比如現在,如何在白天判斷時間。

李孟羲看著天上的太陽,和廣闊的天空及天空下的大地,他腦海中竟然神奇的浮現了一些抽象的幾何圖形。

圖形出現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初中地理課本某一副插圖,介紹太陽運動軌跡時,是用一個半圓的示意圖表示的。

根據時間變化,一格一格的日象示意圖,佈局跟鐘錶刻度佈局一般類似。

也就是說,白天一天時間,太陽在空中和地平面形成的圖形是一個半圓。

而太陽對地的運動速度是大致勻速的,這樣的話,如果用量角器量出太陽自東地平線上升起之後,轉過的角度,再算一下角度等於一百八十度的多少,就能按比例算出的白日時間。

比如,若是太陽從地平線上起,轉了九十度,即,太陽和地面夾角從0度變成90度。

那麼,此時就是中午。

那麼,此時的時間,就是白天天長的一半。

而如果,太陽轉動的夾角,是四十五度。

那麼,就是時間已經過去了白天時間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大概是上午九點。

同理,當太陽轉過一百八十度,就是落山了,從東轉了一百八十度,到了西地平面落下,剛好一百八十度。

太陽昇落軌跡是個半圓、半圓是一百八十度。

這兩點知識,一個來自於初中地理課本,一個來自小學數學,這兩點知識此時的意義在於,讓李孟羲覺悟到,如果能精確測量出太陽轉動的角度,那麼,就能極精確的測量出時間。

古代計時的日晷,也是根據這個原理,不過,日晷不是直接運用太陽的轉角,而是利用太陽照射晷針影子,是間接利用。

李孟羲瞅著天上的太陽,瞅了半天,他也摸不準現在太陽的轉角,是四十五度左右,還是三十多度呢。

人眼的觀察能力有限。

因為是一百八十度,又因為是測角度,李孟羲自然就聯想到了量角器。

要不,做個量角器呢?

這個念頭一經產生,李孟羲就覺得值得一試。

和太陽及天空有關的,應該是天文知識,再不濟,是地理知識。

李孟羲自忖知識淺薄,天文地理近乎文盲。

但,試試呢?

萬一區區一個量角器,真的很好用呢。

要是真的隨手對著太陽,對著地平線一量,輕鬆算出太陽轉角,然後得到精確至極的時間。

這樣,就稱得上是能察天時了吧,天文地理,能懂一個了吧?

別人,比如車伕老鐵,老鐵依靠著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抬眼一看,就能看出大致時辰,能精確到半個時辰之內。

也就是,有太陽的情況下,經驗豐富的農夫能把時間的誤差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

也就是,隨口約莫出七八點,八九點,這個程度。

但這不夠。

若是戰時,不能精確判斷時間,時間誤差大到一個小時那麼多,那麼,假設要趁天未黑,緊急突擊敵軍一個營寨。

可是,因為不能精確判斷時間,要知道,傍晚,天說黑就黑了,五分鐘前天還是亮的,五分鐘後天色就完全黑了,五分鐘就足以大變樣,更別說誤差一個小時半個小時了。

那麼,如果對時間的估測精度比較高,就可以在軍事安排上,避免很多因為時間因素而造成的混亂。

比如,若看天色估計還有半個小時天黑,而路程半個小時也夠了,於是下令出軍。

結果,不到二十分鍾,天就黑了。

出擊半道而止,只得回撤,徒勞軍心。

而要是,對時間的估測精度更高,當無有此麻煩。

我方能精確估測時間,而敵方不能,一來一去,就是代差。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書後,三個反派崽在我懷裡撒嬌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手撕邪祟後,玄學真千金被大佬迷上了苟在仙界成大佬神級插班生新婚夜,她被豪門繼承人劈腿熱搜了異界軍火帝國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奶包三歲半,我是全豪門的團寵大魏錦衣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