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漢末第一兵法家 > 第一百六十章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第一百六十章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迷茫的前途在李孟羲隻言片語的提點之間,變得豁然開朗。

鄉勇們圍著篝火,交談著暢想著前途,情緒越發熱烈。

眾鄉勇都是覺得,若下次與黃巾一戰,等軍令一下,不管其他,找準了黃巾軍中身穿好甲的人直接衝殺過去,擒殺他一兩個黃巾百夫長,還真的能把軍功弄到手。

遠的不說,什長狗子不就是捅死了個甲士才當上百夫長的?他狗子真就比別個能打?不見得!

鄉勇們越想越覺得靠譜,他們商議,下次有戰事,大家並肩子上,一起撈軍功。

眾人皆贊同。

還算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戰陣之上一人之力有限,結陣並進方是上策。

李孟羲攬著弟弟在一旁安靜的笑著聽鄉勇們暢聊著他們自己的前程。

若說鄉勇們胸無大志,就有點過分了。

但他們的確無甚沖天之志。

李孟羲給他們的建議是儘早謀得一官半職,他們最大的目標,還真的只是一官半職,最高不過百夫長而已。

至於管一千個人,鄉勇們都不敢想。

有句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話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不管士兵出身多低,只要有大志,有追求,就會有動力和心思去學東西,自然,未來能有所成就。

而這樣的有志成為將軍的士兵,所帶有的鬥志、好學、和上進心,放在一個普通士兵身上,無異於是很好的品格。

有鬥志好學上進的士兵,自然,也是很好的士兵。

*****裡升遷無望,晉身無門,士兵們混吃等死,整個軍隊死氣沉沉,自然,沒有好兵。

好在,現在正是建功立業的時機,鄉勇之中不少人因軍功升任伍長什長之類的軍官,上升渠道暢通無阻。

見眾鄉勇都是一副農人模樣,不像是識文斷字的,李孟羲想到識字的重要性。

別的不說,得能識數,能把人查清的吧。

於是,“哥幾個,你們識得字不?”李孟羲好奇的問到。

這一問,本來熱絡的討論著的鄉勇們,一下安靜了下來。

許久之後,像被問到了短處,什長狗子不好意思的撓頭,朝李孟羲尷尬的笑了一下。

狗子隨手撅了一根樹枝丟到篝火堆裡,然後低著頭,小聲嘀咕,“哪請得起先生,哪識得了字。”

言語之中,盡是無奈。

古代讀書識字對平民百姓來說,費用是難以擔負的。

肚子都吃不飽,哪裡有精力去請先生教學字。

而且,都是古代,但古代和古代還有區別。

在造紙術和印刷術成熟的唐宋之後,讀書識字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之後,普通百姓倒是也有一點機會去供養一兩個孩子去識點字。

但,那是唐宋,如今是漢末。

別刷印刷術了,練造紙術都剛剛成熟起來,漢代紙產量很低,價錢又貴,文字記載的載體,主流依然是竹簡。

普通百姓在漢末讀書識字,難比登天了。

想到此節,李孟羲看著變得沉默的一眾鄉勇,他輕輕嘆息了一聲,然後,認真勸導,“諸位聽某一言。

大家若志在軍旅,有心想掙個一官半職,就不能只懂廝殺,得學識字了。

十夫長百夫長倒也罷了,不識字無妨。

到了千夫長,要能能熟讀軍令,懂的管理與分配糧草,還要決斷麾下士兵的賞罰,最好還懂些排兵佈陣,而這一切都需能識文斷字才行。

要是連一百個數都不會數,是萬萬管理不了一千人的,人數都查不對,那還怎麼當千夫長。大家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李孟羲問。

鄉勇們都是點頭,認可李孟羲的說法。

見此,李孟羲有了計較。

沉思片刻,他對眾鄉勇鄭重說到,“諸位,若是有人教,我請人來教諸位讀書識字,諸位是願學還是不願?”

話音一落,眾鄉勇刷的一下齊齊抬頭驚訝的看著李孟羲。

李孟羲輕笑著,掃了一圈,“我是說,諸位想不想學字?”

“想!咋個不想!”

回過勁兒來,鄉勇們眼神熱絡的看著李孟羲。

事情和李孟羲認為的不太一樣。

前世歷史課本上記載,據說在黑暗的中世紀,教育被教會壟斷,甚至,連貴族都不一定會寫字。

當時有人在街上問人們,有人要學知識嗎?

當時的人們露出一副茫然的表情,知識是啥啊?

李孟羲以為,可能面前的這些出身貧寒沒啥見識的鄉勇,可能會覺得讀書沒啥用,或者對學字的態度不那麼熱烈,故有此一問。

沒想到,這些目不識丁的鄉勇,一聽到能有學字的機會,對知識追求的態度,是近趨狂熱的。

可能,這就是中華文明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吧。

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漢民族一樣對追求知識的態度那麼虔誠。

至於說,儒家不看重科學知識,不尊重技術,因此造成了後來的落伍。

這倒不是不尊重知識,儒家對知識的態度是沒問題,是眼光問題,和對知識的認定方面有問題。

儒家覺得科學技術之類的,難登大雅之堂。因此輕視至極。

儒家眼光不好,但做學問和追求知識的態度,頷首窮經也好,為了讀書餓死也好,可嘆可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到了後世,儒家文化圈裡的那些國家,哪怕有些人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了,對待後代教育方面,依然是不計代價的投入。

這一點,幾乎是漢文明所獨有的特徵。

鄉勇們都說願意學字,鄉勇眼巴巴的看著李孟羲,軍師決定著他們讀書學字的大業。

這便好,鄉勇們向學之心不缺。

李孟羲沉思著,思考該如何教鄉勇們學字呢。

思維跳轉,李孟羲腦海中浮現了另外的畫面,那是,革命時期,我革命根據地展開著轟轟烈烈的學文化潮流。

在歷史課本中的某些插圖之中,可看到士兵們被子上貼著紙,紙上寫著字,連行軍之時,也不忘學習。

敢想象嗎?最薄弱的基礎,最困苦的環境,從山溝溝裡打出來的軍隊,大多數泥腿子出身的士兵們,邊打仗邊學習,到抗戰結束,其文化水平,普遍達到了小學畢業的程度。

可以說,國民黨汙衊說的泥腿子,實則,工農紅軍是文化水平遠超國民黨軍的一支軍隊。

有經驗可以借鑑,那就,可以從明日開始,著手掃盲,教鄉勇們識字,李孟羲想著。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穿書後,三個反派崽在我懷裡撒嬌不裝了,我是廚神我攤牌了!手撕邪祟後,玄學真千金被大佬迷上了苟在仙界成大佬神級插班生新婚夜,她被豪門繼承人劈腿熱搜了異界軍火帝國我在偉大航路摸屍那些年奶包三歲半,我是全豪門的團寵大魏錦衣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