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定河山 > 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

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

自接到黃瓊已經返回長安的訊息之後,在京兆的皇帝便將絕大部分的摺子,從京城轉送了過來。原本只是隴右、陝西二路,以及涉及到西京諸留守有司的摺子。後來,隨著黃瓊搬進了太極宮,這摺子也從隴右、陝西二路,先擴充套件到了兩川和山西路,河北兩淮等諸路。

這些摺子,都不在送往京兆府,而是直接從本轄區送到長安府。最近這段日子裡面,就連六部中的戶部、工部、兵部、吏部,以及樞密院的摺子,也從京兆八百裡加急發了過來。尤其是戶部摺子,幾乎就連請安摺子都給發了過來。萬春殿的書案上,幾乎每日都堆滿了奏摺。

面對這些堆積如山摺子,黃瓊一度以為是老爺子在整自己。因為黃瓊在一道奏摺上,發現老爺子的御筆親批,可批語卻是轉呈西京太子處酌定。看著這道御批,黃瓊差一點沒有吐血。你摺子既然都已經看了,直接批了發下去就是了,幹嘛非得轉給我酌定?這麼搞,累不累啊。

這段日子裡面,京兆與長安的官道上,每日都有大量八百裡加急來回穿梭。驛站的人累個半死不說,原本自太宗遷都之後就基本成了擺設,閒到向來都不用上班,一共就剩下三個官員西京通政司。如今整日裡面忙的是腳不點地。三個人,每日裡面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後來,還是黃瓊從西京九寺之中,抽調出幾個年輕官員幫忙,情況才好了一些。只是作為冷板凳中的超級冷板凳,西京九寺之中本身就沒有幾個官員。黃瓊這麼一調人,通政司的壓力是沒有了。可九寺就只剩下正卿一個光桿司令,本就有限的幾個下屬,都被抽了一個精光。

不過雖說有些腹議,老爺子這是脫褲子那啥多此一舉。但不長時間,黃瓊卻發現這些京中轉來的奏摺,尤其是戶部的摺子,除了上報今年秋稅、秋糧入庫的情況之下,大部分都與一件事有關,那就是伸手要錢。這眼看到了年底了,這方方面面伸手要錢的地方實在太多。

也許老爺子自知,自己實在不是理財的料。所以乾脆大筆一揮,將所有要錢的摺子都轉到了黃瓊這裡。再加上吏部與兵部,涉及到官員調動的摺子,還有長江以北諸路的摺子。搞得這段時間裡面,黃瓊這裡簡直比老爺子那裡的摺子還多。無奈的黃瓊,也只能每日忙碌著。

可問題的關鍵是,這不是摺子多少的事情。西京的確有四部,樞密院、九寺、通政司,這樣的衙門也齊全。可問題是,沒有中書省、尚書省,這樣的執行落實衙門。而無論是四部,還是樞密院、九寺、通政司,官員沒有一個齊整的。少的也缺編一半,多的就小貓三兩只。

最關鍵的是,這些摺子批下去,也沒有人落實。西京諸有司,沒有幾個有實權的。真正的大權,都還在京兆各衙門手中掌握著。工部甚至淪落到了,只是維修太祖陵寢,以及西京宗廟宮殿的活計。所有的摺子自己批完了,在西京也找不到人執行,還得在送回京城去。

做事不要緊,可你得有足夠的人手。現在黃瓊面對的是,一個殘缺不全的諸有司,根本湊不齊的官員人數,還有堆積如山,永遠都批不完的摺子。批了一個多時辰之後,黃瓊放下手中的筆,有些疲憊捏了捏鼻樑。只是轉過頭看到還有一大堆的摺子,不由得長長嘆了一口氣。

這麼的摺子,黃瓊感覺若是這麼繼續下去,自己早晚得有一天過勞死。現在他總算知道了,為何古代的皇帝壽命都不長了。除了美女成群誘惑力太多之外,恐怕這麼成山堆嶺的摺子,也是原因之一吧。哪怕這裡面有三成的摺子,不是馬屁震天就是一堆廢話,可也得看不是嗎?

落下一道摺子不看,搞不好都會被那些超級噴子,噴一個滿臉桃花開。一堆昏聵之君,懶政的帽子又會扣了上來。況且那些伸手要錢的衙門之中,很多還是真等著朝廷下撥的錢糧辦差。所以只是嘆息歸嘆息,工作該幹還得幹,摺子該批還是要批的,算盤該打還得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黃瓊端起御案上,已經涼掉的茶盞一口氣喝乾之後。提起沾滿硃砂的毛筆,又開始批起摺子,繼續做他的老黃牛。一文錢、一文錢的在那裡算計,那些伸手要錢的衙門,上報的數額之中有多少水分可以擠幹,應該都該給多少。尤其是漕運、河工這一塊,這錢該究竟怎麼批。

先將來年官員的俸祿,需要朝廷統籌的四大營、西京大營,以及諸邊邊軍的軍餉祿米,還有來年兩河河工所需錢糧提前留下來。其餘剩餘各處好用,黃瓊在一項一項的核算。一邊打著他自己發明的算盤,一邊在心中盤算著,前不久剛剛入庫秋稅,還剩下多少可以動用多的。

權利大了,可這責任也同樣相對多了。眼下歲入一年不如一年,這些錢糧都必須要花在刀刃上才行。只是除去必須要提前留下的錢糧,剩下可動用的錢真的不多。看著堆積如山的請撥錢糧的奏摺,黃瓊自己嘲笑自己,在老爺子的安排之下,自己如今都快要趕上善財童子了。

正批著摺子的黃瓊,突然被一本工部的摺子給弄愣了。這道摺子的內容是,工部詢問去年因為陝西、隴右大旱,而停建的皇陵是不是繼續。如果來年開春要續建,工部現在便需要備料。工部意思是,皇陵地宮已經挖開並修建了一半,很多用料都已經製備完成。

如果現在不繼續修建,存在巨大浪費。尤其是那些木料,長期風水日曬雨淋極為容易腐朽。到時候更換,還需要額外的定製與補充。這些楠木都是價值千金的,都需要到兩川採伐。不僅極為耗時,價格也更加的昂貴。金磚也是如此,如果長時間在外面,也極為容易風化。

眼下地宮只修建了一半,如今只能用蘆蓆覆蓋,也擔心走了風水。如果眼下朝廷實在不寬鬆,哪怕方城、明樓、祾恩殿、石像生,還有碑亭、風水牆等其他建築暫不修建。可最好還是先將地宮、寶頂,還有神道修建完成。即可以讓大行皇后先入土為安,也更有益保持風水。

看著這道奏摺,黃瓊卻沒有直接批。此事老爺子明明可以自己處理,卻非要轉到自己這裡,是在試探自己,還是有心要繼續修建,可又一向以節儉自稱的老爺子,實在有些張不開這個嘴。所以乾脆轉到自己這裡,推給自己處置?至於走了風水這一說,黃瓊倒是還知道的。

他也知道,這個年代的人對風水,異常的迷信。而且越是地位高的人,越是迷戀風水這一說。歷代皇帝繼位,做的第一件事往往便是勘察風水,找陵寢的位置。哪怕先不修建,可龍穴都要先點出來。然後在選定金井位置要封上,同時要開始嚴密的戒備,直至陵寢開始修建。

歷代皇帝,沒有一個不重視身後事的。陵寢在修建過程中,以及修建完成後,親自去看的不在少數。不僅從地宮修建的位置,取出的土壤要親自查驗,要看地形圖。在金井選定之後,親自檢視也不在少數。有的陵寢修建完成,地宮石門暫時封閉之前,還要親自下地宮去看看。

老爺子雖說現在還算是龍體康健,可畢竟也是上了春秋的人了,對自己身後事想必還是很看重的。如今陵寢只是挖了一個坑,雖說三層鵝卵石加上三層三合土堆砌的地面已經做好。但是在停工之前,也就是修建到這個地步。但鋪設地面的金磚雖說已經到貨,可還沒有鋪設。

至於整個地宮的其他部分,都還停留在土坯的地步。雖說用蘆棚將地宮遮擋住,可老爺子心中不舒服是肯定的。尤其是大行皇后,已經躺在了暫安奉殿一年多了,卻因為陵寢停工,而遲遲不能下葬。在這個時刻都講究入土為安的時代,這樣做實在有損天家的顏面。

恐怕這道摺子,發到自己這裡來,還是老爺子想要繼續修建,可卻有些張不開這個嘴。便將這道摺子發到自己這裡,讓自己替他開這個口。不過這位工部尚書,恐怕對自己還有些忌諱,話說的很隱晦。張口閉口只談將地宮和寶頂,這樣最重要的建築修建完,以免走了風水。

而其他不是很重要的建築,一律可以延後修建。可實際上話裡話外,還是建議將陵寢繼續修建完成最好。老爺子有這份心思,自己不批恐怕會傷了老爺子心不說,一旦傳出去在自詡為孝字傳家本朝,自己恐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大逆不道。只是繼續修建,這花銷也實在有些?

黃瓊看了一下,整個陵寢全部修建完成,至少還需三百萬貫。如果只完成地宮和寶頂,倒是耗費不算多隻需四十萬貫。這是因為修建地宮的金磚、石料,還有石灰以及河卵石、黃土,在去年停工之前,就已經從產地運送到貨。所以即便是完成繼續修建,也花費不了多少錢。

如果連方城、明樓、石五供都完成,則需一百萬貫左右。而如果修建一個抽條版,比如祾恩殿不使用楠木,所有木料只使用河南本地產松木。將祾恩殿地面以及地宮的牆壁,不在使用本朝皇陵慣用的花斑石與漢白玉條石,而是改為普通金磚與青磚,則花費可以進一步打折。

當然如果將五券改為三券,地宮內不雕刻、不做壁畫,這花費還可以近一步減少。若是連石像生一併都給裁撤,花費將更加的低,大致只需要二百萬貫,比歷代先帝陵寢要足足節省一百萬貫。只不過究竟怎麼做,因為修建的是皇陵,還是需要御裁,工部是不敢擅專的。

看著這份那位工部尚書,苦心算計出來的這份東西,黃瓊當真實在有些哭笑不得。如果自己真按照他說的,一味裁剪與節省,先不說老爺子高興不高興,接受不接受。單就這份摺子內容一旦傳出去,恐怕這鋪天蓋地的不孝大帽子,就會嚴嚴實實的在第一時間扣自己腦袋上。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南宋風煙路瘋了!帶崽逃亡種田,王爺他竟以身相許如意神帝帶著農場下凡塵重生98,崛起從敲微軟竹槓開始神魔之戀我在這裡等你印第安人要逆天我的命格是怪物諸天輪迴:從港綜開始諸天:從四合院開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