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定河山 >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兩個要求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兩個要求

如果范家能夠製造出來棉甲,朝廷也將大量採用,以替代昂貴的皮甲與鐵甲。之所以達成這個協議,是因為黃瓊認為,有些東西單靠朝廷的政令,恐怕是難以徹底的改變。更何況,朝廷也不可能承擔那樣的鉅額開資。極西諸國真正的科技進步與發展,可以說絕大部分都是商人倒著弄的結果。便是戰爭涉及到的科技也是如此,真正發展靠的是商人投入。

如果能夠透過商人獲得足夠的利益,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他們自然就會投入。至於現在,除了火藥與軍械之外,都可以向商戶開放。自己與范家達成的協議,最多也就是剛邁開萬里長征第一步,離著成功還遠著呢。如今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恐怕,要需要一個長期的,是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去努力,以及積累的過程。

當然,黃瓊與范家達成這個協議,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普通百姓尋找一種相對廉價的保暖物品。裘皮價格昂貴,哪怕是最為廉價的羊皮,也不是窮苦百姓可以穿得起的。即便是相對廉價一些的絲綿,其價格也不是尋常百姓,能夠可以問津的。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百姓,冬天只能靠著麻衣和紙衣,甚至是葦絮填充衣物以禦寒。

這些年,冬季是一年比一年寒冷,雪也一年比一年大。每年的京城,不知道要抬出去多少凍殍。更何況,這天下還有無數的百姓?若是棉花真的能在自己手上,形成完整的種植、彈、紡織工藝。以棉花的相對廉價,可以為天下窮苦百姓,提供一種大眾的御寒衣物和棉被。自己這個皇帝,雖說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可也總算是為那些百姓做了一件實在事。

當然,指定范家,而不是選擇馬瑞,黃瓊也是存足了私心的。用兩個人偷著在一起的時候,南宮媚的話來說,黃瓊這是給自己不能相認的兒子,在積攢家底呢。馬瑞那邊進項雖說也不低,但馬瑞每年交回來的錢,除了被黃瓊撥入內府庫之外,又拿出了六成,成立了一個皇族基金。準備補貼那些因為取消了分封制後,將來也許生活會有些困苦皇族的。

范家將來是要留給自己兒子的,而且范家如今也做出來很多的讓步。黃瓊為了自己兒子,更是為了補償南宮媚,也多給范家指明的一條路。哪怕這個獨家專營的期限,黃瓊只給了范家二十年。但以範家經商的能力,這二十年也足夠積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了。當時事情定下之後,范家那位家主饒是城府極深,但微微裂開的嘴,也預示了他心中的興奮。

也正是這兩個原因,黃瓊才在范家足足停留了一個月之久,以便為下一步提前做一個鋪墊。甚至黃瓊提攜范家到,幾乎已經指明了極西的大秦,以及大食都有優質的種棉,以及成熟的紡棉工藝。就差告訴他們,去了不過,那都是將來的事情。至於現在,還先滿足朝廷選拔人才的需要。自己這次南下,就聽到因為平叛需要,暫停了科舉,民間抱怨聲很大。哪怕只是暫停了會試,以及江南諸省的路試驗。已經引得那些讀書人怨聲載道了。

自己已經登基三年了,別說應該開的恩科一直拖著沒有開。便是本應該今年舉辦的春闈都沒有進行。若是在不舉辦,恐怕有些要民怨沸騰了。雖說黃瓊不認為,那些讀書人代表著天下民心。可畢竟,他們卻是實際上掌握著話語權。畢竟朝廷的任何政策,都是要透過他們的嘴上傳下達。就算那些橫行鄉裡的土豪劣紳,輕易都不敢得罪這群人。

因為讀書人使壞,是真的壞到底了。再說長期停止科舉,對朝廷選材也不利。容易造成人才的斷檔。自己就算對如今的科舉再不滿意,可科舉也是可以甄選出人才來的。像是自己面前的傅遠山、呂端,還有呂蒙正、於明遠,不都是透過科舉選出來的嗎?如今的科舉雖說這樣、那樣的缺點頗多,可也不都是一無是處。還是要看當權者,怎麼去善加利用了。

沉吟良久,黃瓊最終微微點了點頭。道:“就按照諸位的意見,明年春季開會試。將原本應該開的恩科,與明年的春闈一併舉行。既然朝廷如今文官缺額大,那便將會試進士名額與恩科進士名額加在一起,再減去三成錄取士子。此事關係到民心所向,這個主考官務必要選出可靠人來主持。至於會試的題目,由朕親自擬定。今後,這個要成為慣例。”

“不過,對於這次會試,朕有兩個要求。一,此次選中的進士,六部與諸路觀政之後,全部下派到地方,優選三等縣或是窮縣。三省六部一個不留,各路諸衙門也一律不許留。所有中樞衙門的缺口,一律都地方現有官員之中調。不真正體驗民生艱苦,怎麼為民做主?都說父母官、父母官,不見到民生艱苦者,怎麼把百姓看成自己的家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朕也知道,那些舉子之中也有不少的世家子。你們有些事情未必好辦,很多東西也要顧忌。但科舉是為國選材,不是為了送人情的。更不是那些世家子,拿俸祿年紀輕輕便不思進取,準備要養老的地方。誰若是在此事上有什麼意見,你們大可以往朕這裡推便是了。讓他們來找朕好好的談一談。還有,此次諸路官員缺口,那些散官之中也可以挑選一部分嗎。”

“世家子之中,未必都是混蛋,多少還是有些真金的。總得給他們一些機會,證實自己不是?只要磨鍊出來,朝廷一樣可以重用嘛。年紀輕輕的,拿著一份俸祿便整日裡面無所事事,在京城遊手好閒的這成何體統?還有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如果願意放棄爵位,也可以甄選為官。朕也不是早就叮囑你們,國子監的學生,舉人選出來的官都一樣可用。”

“填補地方官的空缺,未必都需要兩榜進士。未中舉的舉人之中未必沒有人才,兩榜進士之中也未必都是好鳥。說句你們不愛聽的話,那些貪官汙吏之中,兩榜進士可是佔了大多數。朕也知道,你們都是讀書人出身,心中聽不得說讀書人不好。但你們都是為官多年的人,很多東西都還是清楚的。林子大了,本來就什麼鳥都有。有什麼說不得,聽不得的。”

“這是朕的第一個要求,至於第二個要求便是此次會試,參加科舉的舉子之中,年過五十的一律都不允許再考。朕開科舉是要甄選人才,不是給某些人養老的。五十歲的人,中了進士還能做什麼?他們還有精力為朝廷效力,為百姓造福嗎?恐怕每天都坐在衙門裡面打瞌睡吧。今後,府、路、會三試,除了明算科之外,都要規定年齡限制。”

“朕繼承大統之後才知道,本朝開國以來取中的年紀最大進士,居然已經年已五十六。會試被取中進士之後,一高興直接過了去。這樣的人取中了,在六部歷練一年之後,還能做什麼?外放一任知縣做完,也就到了夠致仕的年紀。這樣的人,就算中了進士,大部分也不過是屍餐素位,卻是佔了一個本應該給年輕人機會。”

“讓那些有心為國效力的年輕舉子,反倒是因為這些年老昏聵之人,還要在等上幾年。朕也知道,科舉不僅是要靠學識。他們能考中舉人,至少學識都是不算太差。這些年一直未能中舉,有可能是運氣太差。但年紀過了就是年紀過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朝廷不是養老院。朕也知道,這麼處置有些為難你們。但可以想法子,給予他們一定補償嗎。”

黃瓊話音落下,在場的三人卻是對視一眼,多少有些不知道該如何的說。的確,本朝歷次科舉,除了面前這位主做主考官那次之外,雖說每次都進行甄別,可每次科舉都有一兩個,年過五十的進士中舉。這些人讀了一輩子的書,考了半輩子的科舉。因為年紀有些大了,便取消了考試資格。這無疑會讓多少人夢滅了,尤其是那些人還都是讀書人。

在民間百姓之中,還是能夠說得上話的。畢竟在絕大部分的人都不識字的鄉村,政令傳達,文告宣讀都還是要靠這些讀書人的。所以,哪怕明知道這些人,實在不應該在科舉。不僅年紀太大,便是中了進士也幹不了多少時日。六部歷練之後,再向諸衙門分發的時候,甚至還要考慮某些地方,讓他們去任職,身體是否能夠承受得了。

別在上任的路上,半路上再出事,那可就喜歡變成悲劇了。所以,年紀太大的進士,六部觀政之後,一般都被打發到鴻臚寺、司農寺,或是太常寺那樣的冷衙門。沒辦法,這些人即不能外放,要考慮他們路上會不會因為路途勞頓,出現什麼意外。到了那些辦事衙門,也承受不了高強度的工作。這些人便是進士及第,說實話也只能養起來。

但即便等於要養活一幫閒人,可考慮到某些影響,朝廷也一直沒有完全徹底斷絕他們科舉之路。哪怕有的人,便是做官若是升不上去,都到了該致仕的年紀了。因為朝廷一直都有些顧忌,畢竟這些人年紀都大了,若是這麼不經過篩選,便直接徹底斷絕他們的最後希望。恐怕很多人承受不了,搞不好要生出一些事端來。

而見到三人臉上的猶豫,對他們為難原因心知肚明的黃瓊,卻是笑了笑道:“這些人,不是想著當官嗎?舉人選官之中,可以從他們之中優先選擇嗎。年過五十,做一個縣丞、主薄、教諭,不是還可以嗎。只要他們不惹事,這些職務可以優先選擇他們。”

“做的好了,身體可以的,優先晉知縣。這些職位,都是壓力不大,權利也不大的官職。這些人考了一輩子科舉,就是夢想著做一個官,以便出人頭地。他們自己也知道,自己即便是中了進士,這官也很難向上升了。不斷靠科舉,只不過是圓自己的一個夢,給家人一個交待罷了。部分滿足了願望,不會惹出什麼事情來的。”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南宋風煙路瘋了!帶崽逃亡種田,王爺他竟以身相許如意神帝帶著農場下凡塵重生98,崛起從敲微軟竹槓開始神魔之戀我在這裡等你印第安人要逆天我的命格是怪物諸天輪迴:從港綜開始諸天:從四合院開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