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定河山 >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呂端大事不糊塗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呂端大事不糊塗

也許黃瓊將那個婦人,給送到永福宮關了緊閉。讓這位永王為早日見到,自己心中歡喜的人,真的靜下心來琢磨事情。也許是當著傅遠山幾個宰相的面,也不好意思胡謅八扯。畢竟年紀已經漸長了,如今都是當爹的人了,若是在胡說八道被人看做不著調,也實在有些丟人。

最為關鍵的是,永王不僅不是蠢人,甚至還是極其聰明的一個人。黃瓊的用意,他又豈會真的看不透?但以往散漫慣了的他,是真懶得去管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至於皇位,從黃瓊奉命監國那一天起,他就徹底死了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無論是玩心眼還是手段都差的太遠。

他也知道,自己這個九弟,是希望自己出來做事的。可他更擔心的是,自己是皇子、是親王,是黃瓊的七哥。自己做的出色,從朝中諸臣到自己這個九弟,心中都會引發猜忌。自己這個九弟從西征平叛回京後,這心思是越來越難猜。自己若是做的太好了,誰知道會怎麼樣。

至於那些朝中大臣,估計也一樣會極為顧忌。自從本朝從太祖年間,開始實施皇子封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的方法以來,從無皇子參與過政務。便是太子,在未繼位之前理政都不多。自己這個九弟,可謂是開國百餘年以來,第一個在被冊封為太子之前秉政的。

可人家當初是被老爺子,當做儲君培養的。西征平叛結束後,便以功晉儲君之位。還沒有幾年,老爺子乾脆連皇位都讓了出來。可自己能行嗎?自己可就是一個普通的親王,別說皇位了,便是什麼皇太兄一類的都輪不到自己。自己這位九弟,人家現在兒子都好幾個了。

開國百餘年來,文官把握朝政已經習慣了。在那些文官看來,這所有的官職,都應該是他們這些飽學之士。歷代皇子與宗室,本已經從一落草開始,就已經享受了這天下極頂的榮華富貴。絕對不能允許他們,在將他們的手伸到朝政之中。聖天子垂拱而治,才是他們所要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自己協理政務,動了那些文官的盤中美味,那些文官能答應才怪了。自己若是做的太出色,恐怕用不了三日,這彈劾自己的摺子,就會堆滿了這間溫德殿。所以,永王在接任宗正寺正卿以來,大多數時日都是在摸魚。能混則混,能推則推,能少說一句話,絕對不多說一句話。

永王的能力,黃瓊自然是心中清楚的。否則,也不會不吭不響的,在老爺子和廢太子的眼皮子低下,暗中構建了那麼龐大的,便是如今身為皇帝的黃瓊,都相當顧忌的暗中勢力。還成了這京城中的地下勢力,公推的老大。靠著的,可絕對不是他皇子、親王的這個身份。

這其中沒有一定的手腕,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誰都清楚,要讓京城那些便是皇帝都不怕的地頭蛇,從內心之中服氣,老老實實的任他調動。又豈是依靠權勢能做到的?黃瓊一直都知道,自己這位七哥實則是精明的很。那些荒唐舉動,只不過是他當初為了自保刻意營造的。

只要他想做,肯定會好事情的。只不過,這個傢伙散漫慣了,也藏掘慣了。但黃瓊卻恰恰最為生永王氣的便是這一點。之前自己的前任,小肚雞腸外加嫉賢妒能。再加上暗中對誰都使絆子的宋王,明面上儒雅與永王交好。但實則上,一旦認定永王有可能會成為他的對手。

之前的那點兄弟情義,什麼都不是,恐怕會直接痛下殺手的蜀王。如今這些人,死的死,流落域外的流落域外。他一直將自己包裹隱藏起來,這不是什麼毛病。可如今自己對他那麼的信任,這傢伙還整日搞七搞八。就好像每一年,不搞出一些事情來,就不是他用永王一樣。

雖說黃瓊一直都認為,這位主對那個婦人也就是新鮮罷了。但這並不妨礙,黃瓊利用永王那點新鮮感,逼出這個傢伙心中真正的本事。結果黃瓊卻沒有想到,自己多次的苦口婆心,多次的勸說,居然都沒有起作用。還是這次拿住這個傢伙的軟肋,這個傢伙才算見了真章。

為了一個婦人,這次永王可謂是真的用了心。提出的建議,明顯是經過深思熟路的,更沒信口開河。面對黃瓊的詢問,永王以極其罕見的,便是黃瓊也第一次聽到的沉穩語氣道:“當然,也未必是繼承郡王爵位,這個爵位也可以降等,改封國公、郡公,侯爵、伯爵都可以。

“王宗之中,祖先對朝廷有過貢獻。比如說死於王事的,如今身上有爵位的可以襲封,但是要降等。如果只是靠著血脈,身上有封爵的奪爵,或是將爵位降三至四等,給個末等爵位便可。爵位若是原封不動,還是封為郡王爵位,反倒是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一些不該有心思。”

“派個人去靜江府,好好的查一查。那些身上有民怨的,該正法的正法,該流放的流放的。剩下的一直都老老實實的,身上也無什麼民怨的,朝廷可以每家每戶賞一些地。讓他們去自力更生。那些近枝王宗,臣算了一下大概七十多人。還是一刀解決了為好,以免夜長夢多。”

“只要他們還活著,便是偽帝發起叛亂被壓制下去。可那些做夢,都想著成為從龍之臣的傢伙,就不會太死心。那些近枝王宗還活著,他們便還有希望。與其還要應付那些人,不斷製造的麻煩,還不如直接除掉也好。反正也不多,三服以內連子侄都算上,不過才七十多人。”

“這個人數,殺了可以威懾這天下那些心懷叵測,私下裡面還不老實的宗室與勳貴,但人數上也不是太顯眼,不過七十多人。若是現在俘虜的那些叛軍官員,一併的處罰,都超過這個人數幾倍。所以臣以為,那些三服以內王宗殺了為好。眷屬一律罰沒發,給在京諸王為奴。”

永王這個意見,可以說是眼下最好的一個處置辦法。按照這個處理,實則是如今最適合的一個。不過最後一句話,卻是又暴露了永王的小尾巴。這個傢伙,沒準又看上了那個婦人。這個傢伙在被禁足期間,因為要拿出處置王宗思路,所以經過允許,去探視過幾次那些王宗。

對於這個傢伙最後一句話,黃瓊與在座的幾位相爺直接的忽略了。不過,對於他的話,黃瓊卻是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陷入了沉思。良久,剛剛從川西路被調回來的,前戶部尚書呂端卻沉吟一下開口道:“陛下,對於永王殿下提議,除了三服以內盡殺之,臣不同意之外。”

“其餘的處置意見,臣倒是沒有什麼不同意見。臣看得出,永王在此事上可謂是頗費了一番心思。不過,對諸王宗的處置,臣最為擔心的不是別的,而是王宗的人數太多了。臣大概算了一下,足足有千餘戶。而無論是京畿,還是天下諸路,幾乎都沒有這麼的閒置土地。”

“除非將其安置隴右、川東西二路,但這些地方要麼是邊防重地,要麼是財賦重地,都不適合安置這些人。所以臣以為,對於永王的這些建議,還是要考慮的更加全面為好。臣的意見,實在不行就按照遠枝宗室那樣,每年發一些錢糧,至少短時日之內,先將這些人養起來。”

“臣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按照七八品宗室給予的錢糧,整體來看還是要比給地,對於朝廷來說更划算一些。這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人,若是指望他們種地,估計地裡面的草都比苗要高。對於這些王宗之中,確實有才華的人,朝廷也可以選拔出來,給予一些官職做。”

“臣以為,只要不做武官、不掌軍,這些人也就出不了什麼亂子。臣聽說,歷代桂林郡王對王宗年輕之人,讀書要求一向是極為嚴格。就算其成年之後,不能參與家族中事物,不能插手家族生意。最多,只能在家族之中謀一個差事。管管家族之中,田地收租之類的事情。”

“除了極為個別的人之外,家族中的事情從來都不能沾邊。畢竟也算的上家學淵源,其中有才華的人也是有一些的。臣以為,既然朝廷要顯示寬厚,念其祖宗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可以從其中選擇一些,有才華的人出來做官。此次叛亂,這江南的官員被卷進去不在少數。”

“如今大理寺關著的,從江南押過來的被俘叛軍官員,幾乎已經都關不下了。再加上陛下登基之後,因為時局的原因,一直都沒有開恩科。如今這天下的官員,數量多少有些不足。陛下也知道,臣在中書省本就分管吏部。如今江南文官空缺,足足在二百六十餘人之多。“

“所以,臣以為可以從這些人之中,挑選出對朝廷還忠心,自身也有才華的年輕人,放到江北諸路做文官。自然,這些人便是選出來,也不能在派回江南。可朝廷卻可以從京兆諸有司,以及江北諸路調任官員到江南。騰出一些位置,可以安置這些人。這樣可以是一舉兩得。”

“即可以顯示朝廷不忘其開國郡王,當年對朝廷立有大功的往事,以寬待其後人。雖出現了反叛之人,但朝廷依舊厚待之。又藉機可以選拔出一批青年才俊,能夠為朝廷所用。又可以利用這一舉措,儘快的瓦解殘餘叛軍的抵抗。最為關鍵的是,讓天下人看看陛下的心懷。”

“只要忠於朝廷,只要為人有才華,陛下在選拔人才上,可以一樣不問出身。雖說是叛王的眷屬,但朝廷依舊可以用。陛下,臣以為對這些王宗應該嚴加甄別。有才,又沒有噁心的人,朝廷還是該給出路的。若是有罪之人,要向天下昭告其罪行,以彰顯朝廷為何處罰理由。”

“錯就錯的,對就對的,要嚴格的區分。而且臣以為,對於接任郡王爵位的人選,選出三服的王宗,此事倒是有些難以讓人信服。桂林郡王府,畢竟是開國第一功臣之後。朝廷如果不打算絕其祀,不打算裁撤其郡王之位,以便向天下顯示朝廷寬厚,還是應該從近枝中挑選。”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南宋風煙路瘋了!帶崽逃亡種田,王爺他竟以身相許如意神帝帶著農場下凡塵重生98,崛起從敲微軟竹槓開始神魔之戀我在這裡等你印第安人要逆天我的命格是怪物諸天輪迴:從港綜開始諸天:從四合院開始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