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魏執筆人 >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主角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主角

御書房內的氣氛變得異常的沉靜。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李三思身上。

也就是在這時,在場的不少大人們才注意到,秦逍遙的身後一直站著一枚執筆人小銅牌。

除了有限的幾人外,大都還不知道李三思是誰。

所以此時見秦逍遙竟然向他投去了希冀的目光,不由得大為震驚,“秦逍遙你他嗎開玩笑吧?難不成要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這個小銅牌?是打算讓他去做炮灰?”

神皇也沒見過李三思,只知道昨晚的追兇計劃是一枚小銅牌想出來的,便吩咐秦逍遙一併帶了過來。

此前一直專注於噴人,沒空去理他。

如今看了一眼,說實話無感。

“看著也不像有多機靈的樣子啊?這小子能去應付洛無雙?”

神皇皺起眉,表示懷疑。

他沒說話,等待著秦逍遙的解釋。

大太監曹人往卻忽然湊近了神皇耳邊,“陛下,我看這孩子面相不錯。”

聲音很輕,只有神皇能夠聽到。

“哦?”

神皇沒想到一向眼光極高的曹人往竟然會主動夸人,不由大感意外,壓低聲音問了句,“將軍喜歡他?”

在神皇的觀念裡,對於曹人往一直以將軍的身份待之,這一點大魏朝的人都知道。

足以見其在神皇心中的地位。

他知道曹將軍有收徒授刀的習慣。

此前大魏年輕一輩第一人楚白狼就拜在了曹將軍的門下。

難不成今日曹將軍又有了收徒的興致?

“談不上喜歡,只是覺得挺有眼緣的,陛下應該也覺著他不錯吧?”

曹人往難得露出了一絲隱晦的笑意......這句話等於是給了神皇一個暗示,李三思這孩子他罩定了。

看來是真的對李三思很滿意。

神皇一生只信兩人——曹人往和祭酒。

所以對於這位三朝總管,並且一直被自己視作御前大將軍曹人往的話,他一般都是無條件順從的。

“嗯,確實不錯。”

神皇再次望向李三思時,似乎順眼了不少。

曹人往笑笑,不說話了。

原本微微傾斜的身影再次挺得筆直,額角那兩道厚重的眉毛隨之鋪平,像是兩把歸鞘的大刀。

此時吏部尚書姜子瑜的聲音響了起來,“秦司長,你這是什麼意思?打算讓這位銅牌去見劍聖?執筆人衙門裡沒人了?”

你有資格說話嗎?...秦逍遙吐糟了句,他也不解釋,先介紹起來:“他叫李三思,雖然只是一枚小銅牌,但昨晚能夠順利抓到洛溪亭,可以說全是他的功勞。”

聲音很輕,語速十分緩慢,確保大家都能夠聽得很清楚。

昨晚的刺殺案全城皆知,雖然刑部也參與到了破案之中,但明眼人都知道主要是由執筆人負責。

並且那名女刺客最終也是被秦逍遙親自制服的。

只是卻少有人知道追兇計劃是李三思這枚小銅牌提出來的。

所以聞言至此,全場驚寂片刻,隨即譁然。

雖然未見其人,但是李三思這個名字百官們還是聽說過的。

曾經轟動一時的白鹿門以及洞庭湖之案不就是一個叫做李三思的後生破的?

難道就是眼前這位?

聽到了大佬們的議論聲,李三思情不自禁挺起了胸膛,差點就要喊出來,“沒錯,正是在下!”

可惜冷長空不在此,要不然就能藉著他的嘴來裝個逼。

好人前顯聖一把。

不過秦逍遙在也一樣。

在裝逼這件事情上,執筆人個個都在行。

“諸位,你們猜的沒錯,白鹿門和洞庭湖的

案子確實都是他破的。”

秦逍遙環顧四周,很滿意眾人的態度,他忽然壓下所有議論,很快補充了一句,“那兩個案子,一個是加入執筆人時的入門考核,一個,是從木牌到銅牌的晉升考核。雖然不難,但也著實讓他費了好大一陣功夫,本司長也只能說是勉強滿意。希望他不要驕傲,畢竟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他需要繼續努力,往後我會認真教他的。”

一頓誇,一頓勉勵,順便給自己和衙門的臉上都默默的貼個金,秦逍遙的裝逼風格雖然沒有冷長空那麼直接,但效果明顯要更好。

李三思順勢低下頭,表現出一副受教的模樣。

與李三思演過對手戲的刑部左侍郎劉叔文聽到秦逍遙的話後卻莫名冷哼了聲。

秦逍遙的話糊弄別人可以,糊弄他可不行。

破掉白鹿門之案的時候,李三思還是一名階下囚呢!跟執筆人有個屁關係?還入門考核,我可去你的吧!

王尚書卻沒有多說什麼。

畢竟今日討論的是李三思這個人,別的不重要。

而那兩個案子確實都是李三思破的沒有錯,再加上昨夜的刺殺案,可以說這枚小銅牌幾乎包攬了大魏朝近期所有的重案。

這份探案的功底,可就真的有些恐怖了。

可惜,他不願意加入刑部的陣營......對此王尚書深表遺憾。

但他其實並沒有完全放棄,等到刺殺案徹底完結後,他還是決定試一試招攬對方。

對於一位真正的人才,王尚書不介意多磨點功夫。

這是必要的堅持。

吏部尚書姜子瑜深深凝望了李三思一眼,好半天沒說話。

眼裡的不屑早已經散去。

只是礙於臉面沒有表現出過多的熱情和讚許。

但心裡卻早已掀起波瀾,“此子,真乃我大魏之才也!可惜,竟然加入了執筆人,若是能入六部,想來日後的成就絕對不簡單。”

和他一般想法的大有人在。

百官俱驚。

心想秦逍遙為何如此命好?竟然能招攬到這麼一位天資卓絕的探案天才?

他們的目光中夾雜著嫉妒和不解這兩種情緒,被秦逍遙注意到後不由大大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李三思卻始終不動聲色。

他知道能來到這間御書房的都是官場老油條,他們對於一位新世出的年輕人最開始確實都抱著欣賞的態度,不過若是那位年輕人始終無法與自己站到統一立場的話,那麼之前有多少欣賞,往後就會有多少敵意。

時間將會證明,他的理念是正確的。

所以此間御書房中,李三思充分扮演好一個馬仔的角色,儘量不主動裝逼,以免弄巧成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低調的姿態再次惹來百官的讚賞。

就連神皇都微微點頭,表示曹將軍的眼光確實不錯。

此人確實是個人才。

秦逍遙的聲音忽然再次響起,“正是因為他連續破掉了好幾起重案,所以我才敢放心的讓他去獨面劍聖。當然,風險肯定是有的,但身為大魏執筆人,先盡忠,再顧己,我們必須時刻做好為陛下,為大魏奉獻一切的準備,對此,不管是我,還是鳳起,都絕不會有半點悔意!”

他的神情變得很是嚴肅,聲音慷慨激昂,像是在演講一樣。

不管是不是真心,至少這份積極的態度表現出來了。

百官沉寂,表示學到了,這一番話說得是真漂亮。

神皇點點頭,威嚴的神情間充滿了欣賞,“很好!難怪獄神閉關後會選擇你來挑起刑獄司的大梁,秦逍遙,你果然沒有讓朕和獄神失望!”

只有李三思是懵逼的,心想秦逍遙你來真的啊!我他嗎的並沒有做好準備啊!我答應去見劍

聖了嗎?

他望向了秦逍遙,剛想說出自己的想法,秦逍遙卻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阻止了他開口。

“鳳起,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一定是想在陛下和諸位大人面前保證,說自己一定會好好完成任務對嗎?”

秦逍遙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你的心思我們都懂,我們也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到!你放心去吧!只要這次擺平了劍聖,我力保你上位,銅牌升銀牌,指日可待!陛下也絕不會虧待你。”

他盯著李三思,溫暖的眼神中充滿了鼓勵。

李三思同樣盯著他,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惑......秦逍遙你不當人子啊?讓我這枚小銅牌去和劍聖硬剛,那不就是要我去死?

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局勢明顯不受控制。

就在他還在考慮著該怎麼婉拒秦逍遙的時候,神皇卻已經目光落在了曹人往身上,“曹將軍,你怎麼看?讓這枚小銅牌去見洛無雙,是否合適?”

遇事不決問太監,這也真是千古第一遭了。

由此可見曹人往在神皇心中的地位。

“只要是代表了陛下的意志前去,那自然就合適。”

曹人往緩緩說道:“不過等去的那一天,還望陛下請出國師暗中相隨,皇城禁軍亦隨之埋伏,老奴也將跟在後面,這樣做既是為了確保這孩子的安全,也是為了保住咱大魏朝的臉面,不至於到時候談崩了,劍聖拔劍而出時,我大魏真的無人應戰。”

說話的時候,他看了李三思一眼,眼神溫暖而慈祥。

李三思慌忙轉移視線,愈發覺得這曹公公對自己有想法,要不然怎麼會對自己這麼好?

神皇點點頭,隨之望向了始終保持沉默的張首輔,“張老,您的意思是?”

和對曹人往的信任不同,神皇對首輔大人張守維的態度,是一種絕對的尊重。

在張首輔面前,神皇就像是一個虛心請教的孩子,態度謙卑到不行。

張首輔依然保持著平靜的坐姿,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片刻沉寂,他開口道:“就這樣吧......不過談判的時候聲音可以低,但是態度卻不可卑微,不能丟了我大魏朝的臉面。若是覺得無法勝任,要趁早說,本首輔會親自去會一會洛無雙。”

張首輔雖然臉色蒼老,聲音亦顯得十分滄桑,但是語氣中卻帶著一股難以言說的威嚴氣勢。

早說啊!怎麼不早說?早說你去就輪不到我了啊!...李三思對這位張首輔的馬後炮行為極其不爽。

第一眼的好印象直線下降。

“朕明白了。”

神皇平靜心緒,壓下百官躁動,目光最終完完整整的定格在李三思身上,“李三思是吧?獨面劍聖,你可願意?”

看似是在詢問,實則已經定性。

我還有別的選擇嗎?...李三思挺直身子,目光瞬間堅定,他大聲喝道:“臣!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話一出,全場驚寂。

百官無不色變。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此子之忠心,真可感天動地!

張首輔猛然轉過眼,沉靜的臉色終於微微動容。

王尚書靜靜的凝望著李三思,目光中的欣賞之意變得愈發濃厚。

曹人往微笑著看向他,溫暖的眼神像是在看自己的私生子。

秦逍遙則懊惱不已,“我怎麼想不出這種話來?”

神皇沉靜片刻,重重點頭,“好!很好!有你這句話就夠了!兩日後,大魏潛龍之巔,朕親自送你去見劍聖!”

“多謝陛下!”

李三思昂首挺胸,雖慌但也暗爽。

因為這一次,他是真正的主角!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近身武王 一點風骨 欺天大世 最強魔神系統 這個首富有點牛 兵王無敵 修仙暴徒 榮耀與王座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相鄰推薦:
暗體靈貓事務所大靖執劍人最強都市修真人類信仰湘神新元紀混元道君大唐便利店聽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