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古代做夫子 > 第198章 合二為一

第198章 合二為一

果然,此話一出,皇上就問了。

“朕很奇怪,你為何要等到只剩七天的時候才開始複習?楚司業看起來不像是那臨時抱佛腳之人吶。”

“回皇上,微臣剛剛也說過了,在汪祭酒找我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還有季考一事。待知道此事時,離季考就只有七天了。”

“你們二人同為國子監司業,何不共同商議此事,反而故意隱瞞?”皇上一想就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從而看向顧成質疑道。

顧成顫抖著身子說道:“微臣一時忘記說了,本以為楚司業院中還有博士學正等人,沒想到他們也沒有和楚司業說過此事。”

“下面人做事,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這季考一事向來都是由上面吩咐下去的,故而他們也沒有想到要告知微臣。這確也是微臣的疏忽。”

“那你找樣卷有什麼用?凡是出過的題目都是記錄在冊的,每次出題前都要對一對,絕對不會出同樣的題目。”

天和帝記得,當年提學道過來和他父皇說這事時,是一臉的得意,說絕對不會讓人鑽了空子。

“皇上,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微臣才更要找到樣卷。《孟子》一書共七卷十四篇,微臣先將曾經出過題目的句子去掉,再去掉犯了忌諱不宜用做考題的,又因以往樣卷中透露出來的出題規律,最後又把那些不合時宜的去掉,那麼所留下來的句子中,必定有一句會應用於此次季考卷中。微臣當時先用這種方法,畫出了七句話。”

眾人聽他這樣一說,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往日他們怎麼沒這麼想過呢?要是按照楚辭的辦法來,猜題一事豈不是十拿九穩?

提學道的楊大人今日也在朝堂上,本來這事和他毫無干係,畢竟季考題也不是他們出的,舞弊一事怎麼算都算不到他們頭上,可誰能想到這楚辭轉頭竟說起了出題規律一事,這不明擺著說他們行事有漏洞嗎?

“啟稟皇上,出題一事微臣向來是遵照提學司的制度辦事的,以往也都這樣出題,從未有過差錯,可見非是出題一事有漏洞,錯的分明是那拼命鑽營,投機取巧的小人才是!”

楊提學這話一出,大家又暗自點頭,這話在理啊。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埋頭苦讀的,只有他楚辭一人不想著用功讀書,反而想著怎麼鑽營題目,這難道不是他的問題嗎?

更有甚者,心裡嘀咕起了,莫不是楚辭的狀元之名,也是靠這樣的手段得來的?

“楊大人,下官並未說過提學司當年制定的制度有問題,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面思慮不周的種種就會慢慢凸顯出來。下官翻閱了樣卷,得知這季考一事乃是先帝初登基時所定下的,為的是考校京都學子們的學業水平,以免他們生於這太平盛世之中,一心只知貪圖享樂從而懶怠學業。自從有了季考的規定之後,夫子們教學更加上心了,學子們的學業也日益精進,正因為效果如此顯著,所以季考一事才會延續至今天還在使用。”

大家都點頭,有些老臣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嘉佑朝前,京城學風確實散漫無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季考如今已有四十多年,每年考的都是四書題,題目雖經輪換更替,但卻有據可循,而且,並非楚辭一人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各家書院都曾自擬題目進行訓練,以圖在季考中能評上優等。在這眾多題目之中,其中肯定有猜對了的,只不過他們都不似楚辭這般篤定罷了。而且,不止是季考,就連鄉試中,都有人猜對題目取得舉人名號,縣府院三試透過背前人文章而取得秀才功名者更是不知凡幾。”

“那依楚司業的意思,不僅是說季考出題有漏洞,就連鄉試出題都有漏洞?”楊提學的臉黑了下來,這些都是歸提學司管的。

“下官並沒有這樣說,只是漏洞確實存在。我們大魏朝國祚已綿延幾百年,如今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必然會一直延續下去。這季考一事已歷四十餘載,終有一日會出無可出,到時候怎麼辦呢?”

“四書出完還有五經,五經出完還有經史子集若干,又怎會出無可出呢?楚司業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書雖多,題雖多,可專出這些又有什麼用呢?眾位大人也都是經過科舉選才一事的,應該知道主考官的重要性。若是主考官不喜,即使才高八斗又如何?這樣取仕,未免有失公允。”

“楚司業,容本官提醒你一句,我們現在說的是你季考舞弊一事,你幹什麼東拉西扯,還扯到科舉一事上了?你趕緊說清楚,為何你會認定此次季考就會出那道題?”

“對啊,楚司業你還是只說季考一事吧。”其他官員也說道,這科舉一事不能再往下說了。

楚辭也知道科舉事關重大,只靠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它的利弊,於是也不再說。

“好,那就只說季考一事。當時微臣從書中畫出了七道題,然後便在國子監外院開了一個短會,囑咐各位博士著重講解。但當時離季考不過六七天時間,雖一天一句尚能講完,但是要讓學子們有個深刻的印象,還必須再進一步將範圍縮小。得知此次出題者為溫太傅,微臣心裡便有些擔憂。因為微臣自考取狀元之日始,從未見過他老人家,只知他在朝中素有賢名。微臣想過上門拜訪,可溫太傅府上車馬眾多,俱都是手持拜帖想要上門拜訪者,他們都被攔在了門外,楚辭何德何能能夠得溫太傅他老人家青眼有加破例接見呢?於是這種想法只有作罷。”

楚辭直言不諱他曾想過探聽口風一事,倒讓其他人沒什麼好說的。但凡考試,誰不事先打聽主考官喜好?

“不過,溫太傅雖然見不到,但微臣院中有一學子名喚溫然,乃是溫大人之子,溫太傅之孫。比起旁人,他必然是更加熟悉溫太傅的,所以微臣就把溫然叫了過來,詢問他溫太傅的一干事宜。溫然告訴我溫太傅去了閩地講學之事,並途中見聞若干,故楚辭才能猜出考題是何。不過我也不是十分確定,只是想著乾脆拼一把,萬一猜中了,外院便可避免被評為差等的命運,若不幸沒有猜中,也不過是延續之前的評價罷了。萬幸,微臣此次猜中了。”

“你是說,你單憑著學子的三言兩語,便猜出了考題,這種無稽之談,你們難道也信嗎?”秦御史上前一步,他覺得大家看上去似乎又要被這楚辭說服了。

“為何不信?”溫海說道,“楚司業乃我大魏朝第一個三元及第的狀元郎,秦御史不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才對他諸多關注的嗎?他足智多謀,能夠洞察人心,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哼,溫大人,你是怕你家小兒惹上是非,故才為這楚辭說話的吧?”秦御史見溫海為他幫腔,立刻出言譏諷。

“小兒不過說了幾句實話,怎麼就能惹上是非了?莫不是以後學生對待授業恩師也不能坦誠相待了?”

“你莫要把話題扯遠,我看,分明就是你家小兒從家中偷得此次季考的題目,然後拿給了楚辭。”

秦御史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溫海和楚辭的怒目而視。

“秦御史,我記得咱們大魏朝有一條刑法為誣告者反坐,不知大人可記得?”楚辭問道。

秦御史呵呵一笑,說道:“本官乃是御史,言官從不以言獲罪。”

“哦,怪不得秦御史說話從來毫無顧忌,肆無忌憚地將各種罪名壓在別人頭上,原來憑的都是這一條。怪不得別人要說,官字兩張口了。”楚辭冷笑一聲然後說道。

秦御史張口結舌一會之後,憤然開口:“你是說本官冤枉了你們,那你說說,這學子溫然到底說了什麼,才讓你確定題目的?”

楚辭把上次溫然給他講的話又重新說了一遍,在場的大人們也想知道他是怎麼猜出來的,便也凝神細聽。

“……閩地兩村差異,不在於此地村民貧窮或者富貴,而在於他們有無受過教化。溫太傅位列三公,主管的便是教化萬民這一塊,他以小見大,從這小小的村子想到了整個大魏朝的文教方面。他會在閒聊時說起這件事,便證明這件事已經讓他極其煩惱了。所以,微臣才大膽猜測,溫太傅可能會出《孟子》中的這一句,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所憂之事便是如此。亞聖主張先富而後教,可那個村莊人人富裕,卻把進學之心全部拋卻了,長期以往下去,此地必會成為貊鄉鼠壤之地。”

楚辭的這番推斷,聽上去沒有半點牽強,當溫然的那段話一說出來,有不少飽讀詩書的大人都想到了這一句。

“那那也不能說明你就是從這裡推斷出來的。說不定這是你看到題目之後胡亂編造的!”秦御史還在嘴硬。

“是與不是,問問溫太傅他老人家便是了。還請聖上請出溫太傅他老人家,還微臣和學子溫然一個清白。”楚辭義正言辭地說道。

“不必了。”龍椅上的皇帝說道,“這次的考題是朕於考試前一晚定下的。朕之所以定下此題,就是因為溫太傅此次出外講學的見聞。楚司業不過歪打正著罷了,並非什麼舞弊。”

滿朝文武心裡都在腹誹:既是如此,您老人家又何必要看這一出呢?直接一句並無此事不就夠了,為何非要看臣子們烏眼雞似的鬥來鬥去?什麼人哪這是!

皇上似乎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他微微一笑,而後說道:“各位肯定在想,朕為何不開始就點明此事?若朕一開始就明說了,大家又怎能聽見楚司業這精彩至極的一番辯白呢?透過此事,朕也發現了,御史臺某些人行事,似乎不為監察百官,而是利用這權利謀私洩憤。不過是初次彈劾狀元郎未成功罷了,之後便將所有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一言一行彷彿那罵街的潑婦,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哪裡還有朝廷重臣的樣子?”

皇上雖是笑著說的,但御史臺的所有臣子都聽得冷汗直冒。聽皇上這話,恐怕是早對他們有所不滿了。思及這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事,他們也發現,秦順似乎格外針對這楚辭,每次一遇到他的事情,立刻便往上衝,絲毫不顧體面。

“還有,顧司業,你認定楚司業舞弊,用的是什麼法子?國子監本是教書育人之聖地,是我大魏朝眾多書院之首,在這樣的地方搞陰謀詭計,不思如何教導學子們,一心只知爭權奪利,你平日可敢抬頭看至聖先師畫像?他老人家要是知道有你這樣的徒子徒孫,恐怕也要氣得七竅生煙了。”

顧成癱倒在地,目光渙散,看來皇上其實什麼都知道。

“當初國子監要設內外院之時,朕就有過疑慮,聖人雖說因材施教,但未必是讓你們把學子分成三六九等來教導吧?可惜此事先皇當時已經定奪,朕身為皇子,自然無從置喙。現如今弊端初現,故朕下令,往後國子監不得一分為二,設定內外二院,所有學子,皆打亂重組。至於具體如何安排,一律交由楚司業安排。”

“微臣遵旨。”楚辭早已有這樣的想法,沒想到竟和皇上想到一塊去了。

顧成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已,他本是內院司業,如今內外合二為一,他該何去何從呢?

“顧成,你嫉賢妒能,誣告同僚,本應貶職奪官,遣回原籍,但念在你平日尚算盡責,為朝廷培育賢才立下點滴功績,朕便將你官降一品,貶為國子監監丞,望你日後好自為之。”

“謝聖上隆恩,罪臣領旨謝恩。”顧成哭著謝恩。

“秦御史,既然你說言官不以言獲罪,那麼朕今日就不處罰你了。望你日後能記清楚御史臺的職責,莫要將這檢舉之責變成你徇私洩憤的手段。”

“謝聖上隆恩,臣遵旨。”

楚辭在旁邊聽著皇上雷厲風行地下令,心中感慨不已。皇上分明就是拿他的事做靶子來殺雞儆猴啊。想必皇上早就想警告朝中大臣一番了,他的言語中無時無刻不透露著一個資訊,那就是他們做什麼事情都逃不出皇上的耳目,即使只是一個六品司業,一舉一動也都在他的把握之中。再看各位大臣,無不屏息凝神,生怕這火燒到自己身上。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好了,今日常朝用了這麼久的時候,各位愛卿衙門裡想必還有事情,朕就不耽誤你們了,退朝。”

“臣等恭送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楚辭回到國子監後,心情十分爽快,於是便讓張虎搞了兩個小菜,獨自在後院吃酒。今天乃是休沐日,學子們都回家去了。寇靜等人也去了一位副將家,據說有事相商。

吃完酒後,天已經黑了。楚辭雖然有些喝醉,但仍無睡意,便趁著酒興,爬上了屋頂賞月。但他忘了,今日乃是初一,天上根本就不見月亮。

楚辭痴痴地看著天空,心中忍不住泛起了一絲愁緒。他雖然能言善辯,但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針對,心中也不是不難過的。他知道走上官途一道,前路必然是十分坎坷的,但他遠離家鄉,身邊連個說知心話的都沒有,心中難免空虛。

“你家老爺呢?”下面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張虎撐著頭坐在門檻上,指了指房頂,老爺今天也不知怎麼回事,一下子高興得不得了,一下子又像有些難過的樣子。

寇靜看了看,然後走進房間,片刻之後手裡拿著什麼東西,腳一蹬一踏,便上了房頂。

“夜間風涼,懷槿,你還是披上披風吧。”楚辭肩上一重,身上就多了一件披風,他看著寇靜關切的眼神,心裡一暖,好在,他還有這位好兄弟陪在身邊。

……

“諸公認為,這個楚司業是不是右相那邊的人?”

“平時倒也不見這楚辭和右相一派走的多近,但他今日所言,似乎有向那邊靠攏的意思。”

“我倒是認為,他區區一個六品小官,根本無需掛懷。咱們還是想想,右相在昨日早朝時提出的變法一事吧。”

“不然,須知小卒過河就是車。他雖是六品官,但此人深得帝心,前途無量,你們想想之前的狀元郎,可有一個像楚辭這般三番兩次可上常朝議事的?”

“那我們?”

“先不忙,”坐在上首的老者睜開眼睛,“聽各位所言,皇上今日為了一件小事震怒,這分明就是敲山震虎。你們近日行事有些操之過急了,目前不宜輕舉妄動。他楚辭再厲害,也就是一個六品官。若不是秦順整日揪著他不放,恐怕皇上早就忘了他了。”

“是!”

“你們先回去吧,我有些乏了。”老者又把眼睛閉上,神情看上去有些疲憊。

其他人默默離開,不敢再打擾他。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秋名山車神重生了遠離偏執校草[重生]穿成植物人大佬的沖喜小嬌妻我成了首富的乖孫女偏偏長不大失落的書文豪都是我馬甲我在美漫世界有一個商店王的女人誰敢動修仙小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