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850章:不見血的交鋒

第850章:不見血的交鋒

列國當然巴不得漢國與荀國打得更慘烈一些,最好是打到雙方精疲力竭,要不然他們怎麼有機會撿便宜?

所以,諸侯看到中行吳對全國進行了動員,高興得跟什麼似得。

齊國和魯國自己在用兵,他們還是派出使者密會中行吳,答應給荀國糧秣上的資助,必要時還能提供武器。

哪怕是非常痛恨將晉國瓜分的諸國,曹國也在跟荀國當糧食生意時願意折價出售。

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鼓勵荀國跟漢國拼了,拼得越兇狠越好的那種。

中行吳當然知道這些諸侯什麼心思,沒有拒絕他們的暗中資助,心裡則是覺得異常的屈辱。

荀國從各方各面來看都是一個強國,不止人口有兩百五六十萬,軍事實力其實也並不弱小。

如今"東方世界"的非常多國家,他們從人口、資源到軍事實力根本比不上荀國,早先荀國一家就能扛住齊國、魯國、曹國和其餘四五個國家的聯軍。

不就是跟更強的漢國對抗才讓荀國顯得可憐嗎?中行吳願意接受列國的資助,想的卻是不管跟漢國打起來是輸是贏,有機會一定會教訓這些看不起荀國的人。

受到幫助還起了怨恨顯得思想很奇葩?那是不懂強者是什麼心態。

強者嘛,對上更強的對手,哪怕不敵也有自己的尊嚴。

弱者看似在幫助強者,實際上卻是巴不得出現兩敗俱傷,行為上是侮辱,精神層次就更是在侮辱強者的智商了。

如果本身弱小,受到來自強者的幫助,會產生不同的心態。

所以,中行吳感覺受到侮辱跟尊嚴被踐踏有關,再來就是不允許智商被低估了而已。

有哪個國家資助漢國了嗎?僅有宋國的使者表達了相應的關心,再無其他列國來對漢國"噓寒問暖"了。

絕大多數的列國,要點臉就祝福漢國能夠獲勝,不要臉則是提前祝賀漢國獲勝。

他們一致開始在講的事情跟漢國成為新的霸主有關,請求漢國在成為新任霸主之後,能夠維持"東方世界"的秩序,防止國家與國家之間出現兼併,能時不時主持公道什麼的。

那些是曾經中原霸主晉國在幹的事情。

晉國作為中原霸主時,不允許列國之間出現兼併,誰敢欺負弱小,會有晉軍前往主持公道。

作為代價,也是各國保平安必須的付出,列國每年向晉國交"保護費"不算過分吧?

呂武聽到列國使者的各種期盼,肯定是開始闡述大漢為"伯"之後的各種理念,什麼"大一統"之類完全不存在,一定會讓各國保持"王侯將相有種"的格局。

大致上,呂武對外釋放的態度就是會延續晉國的國策。

實際上?呂武傻了才會永遠像曾經的晉國那麼幹。一開始可能會當"伯",利用列國承認為"伯"的身份,幹一些挑唆誰打誰,必要時自己再上場"維護正義"的事。

這一套是學的"歐洲攪屎棍"...也就是大不列顛帝國,先整一段時間的"制衡政策",好使漢國繼續為進行"大一統"做準備,漢國則不可能永遠玩制衡,時機到了就幹活的開始。

王見王的活動結束,沒人整什麼么蛾子,各自離去。

中行吳本來是想提一提大批荀人逃奔的事情,王見王時的氣氛不對,再來是提出來丟面子的是自己,硬生生忍住一字沒提。

回到軍營,中行吳請來了彘裘,問道:"範侯如今在何處?"

彘裘先一愣,然後不解地說道:"寡君自是在'新鄭';。"

中行吳隨後不再理會彘裘,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這一出將彘裘搞得有點懵逼,事後想了很久才有點回過味來。

範鞅在哪裡重要嗎?當然很重要啦!

如果範鞅不在"新鄭"的話,代表範國還是想要搞點什麼事情,一直待在"新鄭"則是有點要坐以待斃的趨勢了。

得知範鞅一直待在"新鄭"的中行吳內心其實有點涼,一想則是比較不確定範鞅的心態是什麼。

以己度人的話,中行吳覺得掌握了權柄,誰願意失去一言而決的尊貴,選擇去當別人的臣子呢?

現在範國的情況很糟糕,是那種遠比受到楚國威逼更糟糕的局面。

子產統治下的鄭國有點要重新起來的趨勢,每天都能從周邊好幾個國家吸引黎庶過去,其中受到影響最大也是最致命的國家無疑就是範國了。

範國畢竟是吃下鄭國的國家,時間方面也沒有過去多久,換作是範國一直強大,又或者沒有發生士匄設計五氏並消滅的事情,範氏統治下的鄭人也許還會認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比較關鍵也是最為要範氏命的在於範國式微,再有五氏被滅的事件,肯定是兩方面合起來發酵的結果更惡劣,使得原本就不好的範國情況變得更危急。

現在範國要阻止黎庶不斷逃向子產治下,他們又要承受小股鄭軍的不斷襲擾,連帶宋國也有要奪回被範國強佔的城邑,甚至還要小心韓氏殘軍會不會想做點什麼,反而是曾經最大的敵人楚國不用去在意了。

範國不用在意楚國的理由很顯示,不是因為楚國內部矛盾很大,純粹是楚國發兵範國會惹到的是漢國與荀國,說不定能讓漢軍和荀軍暫時休戰,結成臨時的盟友南下一塊去揍楚軍呢。

在這種情況下,範氏現在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挑釁楚國,偏偏楚國又不傻,才不會上當。

因為當天有王見王的節目,漢軍和荀軍開戰的時間被定在了隔天。

也是在當天,哪怕荀軍一再發生內訌,呂武還是沒有乘人之危發兵攻打。

"王上,前來投奔者已超四萬之眾,荀軍內訌亦有折損,未戰荀王便有失六七萬人可能。"崔杼深深覺得這一次的勝利必定屬於漢國,說話時也就不免會一臉的興奮。

呂武只是笑了笑沒多說什麼。

大家都以為是荀國經不起態勢不利,才會發生當前的情況。

事實是什麼?一開始六百多人來投奔漢國算是意外,也讓呂武決定發動"人在荀營,心在漢"的那些人,造成一種大批荀人熱切迎合漢軍的現象。

實際上,絕大多數荀人一開始並沒有想要跑,只是事態引爆之後的人心浮動,一些人暈懵中會產生既然打不贏,要不就投奔漢軍的從眾心態。

所以了,不要以為兩軍正式見血才叫開打,自有荀人跑到漢軍這邊玩棄暗投明,交鋒其實就已經開始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