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822章:大漢太子

第822章:大漢太子

國家與國家的相爭哪有什麼運氣之說。無外乎就是小事和大事一塊積累,有一個快速或緩慢的醞釀過程,再形成最終的大勢罷了。

即便是某個國君病死,不還有個“憂慮成疾”的理由嗎?為什麼憂慮,肯定是國家局勢不好,想一想怎麼會不好,裡面或多或少會跟外患有所關聯。

所以了,呂武並不相信什麼運氣,面對氣運之說倒是有點拿捏不準了。

“你往楚境,可有見聞?”呂武問話的人是呂陽。

自從四年前……,不,現在應該是五年前了。呂陽在五年前離國,途徑輾轉的諸侯國很多,逗留時間比較長的有韓國、齊國和楚國,其中楚國足足待了兩年之久。

那一段時間呂陽去了哪裡,見了一些什麼人,幹了些什麼事,事無巨細都有人進行記錄,再彙報到呂武這邊。

在呂陽遊歷時期並不是沒有遭遇危險,只要不是某個勢力刻意為之,一般是由呂陽等人自己處理。

事實上,呂武“流放”呂陽就是為了讓這個嫡長子品味世間百態,有派人暗中保護是一種必要措施,事事給完全擋住也就沒有了歷練的味道。

現在這麼個年頭,四處遊歷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曠野的野獸不要太多,再來是醫療技術太過於落後導致小病都會變成大病得個病亡下場,總之哪怕是沒有勢力刻意針對,還是會讓遊歷充滿了各種風險。

長達五年的遊歷,哪怕呂陽之前不是過著泡在蜜罐的生活,在外的種種依然在他身上留下了足夠的痕跡。

皮膚被曬黑以及變得粗糙是一種必然,以至於四十一歲的年紀看去像足了五十多歲,顯老只是一方面,氣質上也能看出歷盡滄桑。

現在讓呂武和呂陽並列,問陌生人兩父子是什麼關係,源於兩父子的五官非常相似,極可能得到的答案會是,呂陽是呂武的大哥之類。

呂武到了公元前539年已經五十七歲,也就等於呂陽是在呂武十六歲時出生,說實話父子相差的年紀有點少了,很不利於國家的傳承。

當然了,剛剛歸國的呂陽只是看著顯老,身體方面沒什麼毛病,稍微養一段時間總是能抹去一些歲月痕跡。

有那麼件事,呂武一直以來健健康康,一幫兒女的身體也是倍棒,連帶後宮諸女也是安康,四十多年過去一家人都健在。

一家子整整齊齊,第三代看著也是極為健康,事實上在當前簡直就是一種奇蹟。

看看其餘的家庭,條件再好也不免有嬰兒夭折,又或是長輩早早疾病纏身,漢氏子姓一家子的狀況過度解讀肯定能品出一些什麼,想玩花樣搞一些神神道道的玩意,真心不要太簡單。

呂武覺得自己起碼能活到八十歲,甚至活成“人瑞”的可能性極高,隨著歲數越來越高,一些擔憂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誰吶喊的了來著,反正就是“天下豈有三十年之太子”這句話。

哪怕是皇帝,也是一位父親,聽了兒子那句話,悲傷肯定比惱怒更多。

呂武在擔憂自己要是活得夠久,會不會活得令人生厭,自己冊立的太子會不會講出相同的話來,又或是搞出兒子造老爹反的事情。

“孩兒在楚,遊歷大江沿岸,南及楊越之地……”呂陽在慢慢講述。

楚國的疆域很大,西邊佔了一部分巴地,最南到後世的洞庭湖周邊,東面則是將吳國朝廷驅趕走之後一直到大江出口的大海,最北面則是都快逼到“新鄭”鼻子下了。

按照呂陽的講述,楚國的疆域很大,聚居點卻是相對比較集中,絕大多數城邑集中在大江中上游以及漢水、清發水等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區域,其餘更多的地方屬於荒無人煙。

因為楚國境內的河系實在太多,陸地交通也就顯得非常不方便,倒是對農耕有著很大的好處。

之前楚國最大的產糧區在漢水周邊,只是呂武還是晉國元戎的時候進軍攻打了一波楚國西北境,慢慢逼得楚國開發其餘產糧區,有點要向大江沿岸發展的趨勢。

數年過去之後,漢水周邊的農耕已經得到恢復,再有楚國去大江沿岸的開墾,要是給楚國更多的時間,以後想要用漫長的交戰來拖垮楚國會變得更難。

“孩兒窺得楚人大肆轉移口眾往‘鳩茲’而去,已然著手開墾事宜,主持之人原為公子平夏。公子平夏遭誘殺,更為公子祿。”呂陽說道。

這些事情怎麼可能逃過漢國的探子,也就是呂武等中樞重臣早就知道了,並且情報方面比呂陽口述的部分還要詳細。

那個公子祿是楚國新任楚王熊圍的嫡長子,不出意外會成為楚國的太子,能不能順利繼位則是猶未可知。

“開墾‘鳩茲’之地?”呂武沒記錯的話,那邊是長江中下游的平原之一,也就是後世的蘇州平原。

總是說什麼諸夏地大物博,泛泛之談顯得無比空洞,以封建時代而言能作為產糧區的平原其實少得可憐。

一直到工業時代,哪怕是到了工業時代之後,諸夏的各種資源其實都算不上豐富,尤其是各種山簡直多到要命的程度,給予各種建設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說白了,哪怕是某地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一條路能運得出去嗎?運不出去,再珍貴的資源都無法變現,其實也就是堆在那裡而已。

而諸夏就是個多山地的地形,修路將會是一件無比艱難的事情,想要有所收穫之前的投入成本會顯得很誇張。

呂武現在有著很大的地盤,還沒有辦到“大一統”就深深感覺到了地形帶來的惡意,深切地感受到統治的脆弱,猜測想要維持統治需要投入的成本會有多麼的驚人。

中樞朝廷有威望又能服眾,維持人心上的向心力,有一個安定的社會,哪怕是這樣統治力都顯得脆弱,一旦搞得人心思變再出現處處烽煙,立馬就會變成困守一地的“京城天子”了。

所以了,在諸夏想要單純依靠暴力維持統治就是個笑話,以至於一直以來一再強調名正言順或眾望所歸的重要性,原因當然是受限於交通的因素呀!

“依你之見,楚國開墾需以幾年?”呂武問道。

從無到有去開發一個地方並不簡單,哪怕是動用國家力量,沒有一個合理的開發方案,再配上一個能做事的班子,會變成做越多錯越多。

呂陽答道:“‘鳩茲’地勢平緩,其地多水系,開墾極易。如公子祿不加肆意妄為,快則五年,慢則八年?”

這麼說,耗時也不是太長。

本來吧,想拖垮楚國就有點難,有沒有多一個產糧區,區別方面其實不大。

呂武一開始就沒想過用拖垮的方式來解決楚國,他即便對春秋再不熟悉,還能不知道楚國是個在糧秣供應上拖不跨的國家嗎?

事實也是那樣,無論在春秋還是到戰國,任何史書上都看不見楚國軍隊缺糧的記載。

歷史上秦國有試圖拖垮楚國,結果是秦國自己差點被拖垮,認清拖不跨楚國的秦國冒險選擇了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

呂武現在需要慶幸的是徐國和鍾吾國的疆域沒有落到楚國手裡。

一旦徐國和鍾吾國成了楚國的疆域,楚國又清醒地認識到需要增加產糧區,泗水那邊被開發成為糧倉,以後漢國想擊敗楚國的難度還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

呂陽又提到了楚國的權貴。

在晉國仍然為中原霸主的時間段,周王室的眾分封國是一個體系,楚國自成一個體系,吳國的體系跟楚國很相近。

周王室陣營的列國,權力架構大概是分為一國之君、公族、貴族,一國之君無法也辦不到肆意殺戮貴族,雙方是一種互相平衡的狀態。

楚國以及吳國則是一國之君像個“奴隸主”,其餘治下的任何都是“奴隸”,君王想殺誰就殺誰,想乾點什麼缺乏約束。

所以了,曾經的晉景公想幹掉趙氏滿門需要佈局,再花費心思拉攏其餘各卿位家族;換作楚共王想殺死自己的令尹,一道命令就能將令尹拉出去砍了,再清算令尹一家子,哪裡用得著那麼麻煩。

或許是因為楚國跟中原列國交流多了,可能也是楚國的國勢衰弱,反正就是“王權”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地方上的貴族出現了聯合自保的趨勢。

“楚新王作亂時,孩兒恰好在‘郢’,親眼所見楚貴族連夜逃奔壯舉。”呂陽說道。

逃跑還能被稱為壯舉?場面該是多麼大呢。

呂武有相關的情況,那一夜楚國都城“郢”舉家逃跑的貴族不少於百家,一家之主以及親人、護衛、隨從數量成百上千,搞得原本擠了六萬多人的“郢”在一夜之後只剩下三萬多一點人口。

“此些貴族返回封地大肆招兵,切斷道路不允他家往返,局勢之烈可見一斑。”呂陽說道。

楚國是“公族政治”階段,超過八成的貴族其實是某一代楚君的子孫後代,只有極少數貴族是因功獲爵,更少部分的貴族則是遭到吞併的亡國遺族。

比如養由基這位天下第一神箭手,他就是養國的公族後代。

別看養由基很牛逼的樣子,能夠從楚共王的處置看去,楚國對那些亡國遺族的信任感很一般,再牛逼也就是個“打手”的角色,壓根就不可能手握大權。

熊圍幹了弒君奪位的事情,他卻不是羋姓熊氏第一個幹這事的人。

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嚇得一幫親戚跑回家玩“結寨自保”,是不是能夠側面證明楚國公族的矛盾無比尖銳?

呂武想道:“歷史上屈、景、昭到底是怎麼得勢,甚至能夠操控王位變更的呢?”

現在有屈氏,景氏和昭氏的出現要等個幾十年或一百多年之後了。

楚國的“封君政治”階段就是從屈、景、昭三氏掌權為開端,當前的成氏、蒍氏、若敖氏(鬥氏)雖然勢大,卻是不知道有沒有玩點其它花活的膽子?

秦國的大一統並不單獨依靠武力,其中沒少玩收買和離間的手段。

呂武比較苦惱的是,漢國即便願意搬出金山銀山去收買,願意收錢的列國貴族估計也是寥寥。

說白了,不是當前的貴族操守太好,他們要的是土地和人口。

到戰國階段之後,隨著時代的進步讓很多事情發生變化,原本的一些“寒門”也能手握權柄,高門貴族的思想出現變更,使得錢這玩意的用處越來越大。

“荀陳兵於‘壺口’,使我需以大兵進逼‘潞氏’。我聞荀王出兵‘邯鄲’,若是趙氏前來求救,太子以為當如何?”呂武問道。

這個“壺口”已經變成荀國抵禦漢國的重要關隘,它以太行山為屏障,建立關隘切斷了交通路線。

之前韓氏取代曲沃一系,邯鄲趙成了韓國的貴族。

眼見著韓國已經名存實亡,中行吳盯上“邯鄲”也不是一年兩年,先在“壺口”屯兵三萬,後面派人去要求邯鄲趙讓出“邯鄲”。

“邯鄲”是邯鄲趙經營了近百年的老巢,他們除了“邯鄲”之外也沒有其它封地,從“邯鄲”搬離必定會傷筋動骨,離了老巢也將全家性命交付他人之手。

邯鄲趙有“邯鄲”堅城作為依靠,還有漢國能夠指望,會甘願連掙扎一下都不做,認命交出“邯鄲”嗎?

呂陽問道:“邯鄲趙有兵多寡?”

沒有立刻提出放棄或支援,先問邯鄲趙能撐多久,成為一國之君至少有點能守成的樣子了。

邯鄲趙有多少軍隊?要是換作其他人或許答不出來,一直在“眼觀八方耳聽六路”的呂武即便沒有精確數字,怎麼也能講出一個大概。

“約有三‘師’。”呂武說道。

一個邯鄲趙就有三個“師”的兵力?要看他們憋了多久,面臨生死存亡的階段又肯多麼不計代價去拼命。

呂陽的媵之一有來自邯鄲趙的女人,一瞬間想到了許多,比如能不能讓有邯鄲趙的子嗣玩一手“取而代之”。

“父上,大漢如今首重乃是經營得自韓氏之地,進而取範氏之土。荀攻‘邯鄲’或可坐視,緩和荀氏,不至亂我東出大局?”呂陽說得小心翼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