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76章:太子帶兵進京啦

第776章:太子帶兵進京啦

公元前551年,三家立國之後的第二年。

春暖花開之後的第二個月,呂陽率領得勝之師返回“長安”,期間舉行了獻俘的儀式。

春秋時期當然存在獻俘儀式,不過一般是諸侯向周天子炫耀武功,列國除非是得到連自己都意外的大勝,要不然根本不會舉行獻俘儀式。

“陽可為我家太子。”呂武在朝會上進行了宣告。

朝會?沒錯啊。

周王室那邊很早就存在朝會這項活動,一般就是諸侯定期聚一聚,後來變成了一幫公卿進行無意義的粉飾。

所以“朝會”並不是呂武首創。

漢國的朝會是每十天進行一次大朝會,人在“長安”又夠級別的官員入宮城到“建章宮”參加朝會;每五天舉行一次小朝會,地點卻是換成“未央宮”這邊。

當然了,官員平時有急事也能臨時謁見,並不是非要到朝會才能說事。

剛才好像提到了“建章宮”和“未央宮”這兩座宮殿?其實不止。

呂武抄做作業抄上癮了,建築物佔地個規格不一定對,宮闕的名稱則是進行了照抄。

不過吧,他所處的時代在“前”,除非有另外的穿越者,要不然誰知道是抄的名字?

在“長安”的宮城中,目前僅是有“未央宮”、“桂宮”、“建章宮”、“明光宮”,以後肯定會進行擴建。

每一個宮殿都有自己的用途,“未央宮”就是呂武平時居住和活動的所在,“桂宮”則是那些夫人以及年齡過小子嗣的居所,“建章宮”是用來舉行朝會和理政的區域,“明光宮”則是舉行各種祭祀的地方。

現在“長安”是落成了,位處渭水南岸那邊的“別宮”則是還在建設當中。

因為根本不著急的關係,渭水南岸的“別宮”工程進度根本不用趕,原本修建“長安”的勞力被調到“桑田”那邊修建“函谷關”去了。

漢國將修建函谷關的工期安排為八年,也就是不出現意外可以慢慢修,先將主體建築修起來,其它再來慢慢補全。

考慮到楚國還是挺行的,八年之內漢國跟範國和晉國的關係應該不會太差?

當前再小的貴族都有自己的家廟來供奉祖先,漢氏子姓當然也有自己的長輩,只是以前著實太過於落魄,老祖母沒有故去之前只能說出有限的名字。

在“宮城”裡面肯定也有屬於漢氏子姓的宗廟,排位則是只有可憐巴巴的三個,也就是呂武的父親、爺爺、曾祖父三代人,女性則是沒有資格進入宗廟受到供奉。

呂武立國之後,周天子按照慣例給漢氏子姓的一些先輩進行了追封,級別不是“公爵”,是“侯爵”而已。

等呂武哪一天薨逝,本著死後再追封的規則,他是侯爵身份薨逝,死後會追贈一個公爵。

另外,周王室衰弱之後,諸侯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遵守一些相關規定,子爵薨逝也會立刻變成公爵,連自號為王的例子都出現了。

也許啊,只是也許,呂武等函谷關建立起來,會操作著讓一些諸侯玩“相王”的遊戲。

什麼是“相王”呢?就是諸侯約定互相稱王唄。

在原歷史上的“五國相王”事件就是扯下周天子的遮羞布,向“天下”昭告一個時代到了終結的時刻。

呂武領著呂陽來到宗廟祭拜漢氏子姓的祖先。

說起來既無奈又無語,呂武連父輩都陌生,別提祖父輩了。

以前還是老呂家的時候,父輩最大的成就就是獲得“士”的身份,對普通人來說很了不起,對“大夫”級別的貴族沒有連屁都不是那麼誇張,問題是“士”的級別論起來也就那個樣。

“你既已是太子,當組建勢力。”呂武看著那些陌生名字的牌位,聲音不大地說了那麼一句。

漢家自有制度嘛,哪能像其他諸侯國的太子當個閒人?

那個“勢力”可以理解為班底,漢國則是在制度上進行認可。

呂陽現在連兒子都有了,也就是去年跟完成了跟智氏女的婚姻,今年呂武第一個孫子輩出生。

也不知道呂武是怎麼想的,給自己的第一位孫子取名叫“政”,沒有宇內一統會史稱漢政,建立“帝國”則會被記載為子政。

怎麼是那麼回事?原因是當前時代只有天子稱姓,其餘人稱氏。

呂陽居住的地方也是“未央宮”,只是跟呂武不是同一個“殿”而已。

所以“未央宮”是一座宮闕群,其它的“宮”也是。

“東宮屬僚名單,擇日交予寡人。”呂武轉身邁步,走到了室外。

原歷史上的秦大一統帝國沒有冊立太子,相關的制度可能有建立,但是不見於史冊。

老劉家弄了個漢承秦制,太子的相關屬僚官職就不知道是不是秦制了。

呂武給呂陽的屬僚設立了家令丞(負責太子財政事務);僕(負責太子出行車馬)、中盾(太子內衛)、衛率(太子衛隊指揮官)、等等官職,負責太子的相關,算起來就是一個小朝廷了。

心裡歡喜的呂陽多少懂得分寸,說道:“君父做主便是。”

呂武立刻用奇怪的目光打量呂武,看了一小會才說道:“身為國家,應當胸有丘壑。”

國家建立了,父子的關係不再那麼純粹,看稱呼就能有個直觀的區別。

很小的時候呂陽稱呼呂武為“大大”,後來因為呂武地位一再提升改稱“父上”,當下換成了“君父”。

呂武稱呼呂陽“國家”是個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對太子的稱呼。

兒子懂分寸本該是一件喜人的事情,因為呂武是一國之君,呂陽是一國君位繼承人,懂分寸其實也就是生分了。

所以吧,君王不好當,當君王的兒子更難,看順眼怎麼都是無礙,不順眼則是做什麼都是錯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呂武沒有看呂陽不順眼,只能說有父子之情,論公則是存在憂慮。

這個憂慮體現在呂武遲疑呂陽做事太過強硬,擔憂某一天國家交到呂陽手中會被折騰沒了。

“你之‘衛率’有兵一‘旅’,需妥當約束。”呂武不輕不重地敲打了一句。

太子有兵權這種事情在原歷史上到李唐時期才真正成為制度,然後從李二一直到李唐滅亡,但凡成為皇帝都是對自己的太子嚴防死守,親情什麼的壓根是虛妄,不知道有多少李唐的太子鬱悶有兵權還不如沒有。

李唐有那種制度,太子造反成了一種慣例,到底是制度的關係,還是李二這個“始作俑者”的鍋?

在李唐之前的朝代,太子有兵權並不是制度,只能算是一種潛規則,善於經營或者老父親肯栽培會有,太子不努力則是沒有。

呂武給了太子兵權,不害怕哪一天太子帶兵逼宮嗎?

真的有那麼“太子帶兵進宮啦”的一天,只能說呂武已經鬧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讓不知道哪個誰起兵來逼宮,不如讓太子有翻身的機會。

事實上,真要是到了那種地步,太子會成為招牌,後繼成為傀儡,從制度上給予組建班底,起碼還能跟權臣博弈一下。

“君父,霍擅為將軍統兵南下,自此為我家制度?”呂陽突然問到這個。

呂武說道:“我家草創,行有別諸侯之制度,戰前點將便為其一,需成永例。”

什麼都是新的,有的是延續舊例,有些是原創,更多是照抄。

戰前點將是呂武抄戰國時期秦國的制度,歷史上證明能防止某支軍隊成為某個將領的私軍,為什麼不抄?

漢國現在只有一支常備軍,隨著戰爭越來越頻繁,並且出兵的規模越來越大,呂武不是沒有進行另外的一些準備。

還是抄唄!

他們在關中建國,哪些地方適合練兵還用多想嗎?渭水南岸那邊有一處山谷,山谷之外有平原,呂武已經命名叫“藍田”,懂了吧?

另外,呂武已經在“高陵”那邊下令建設永固式的營寨,先期不會去藍田那邊練兵,選在了“高陵”這個地方。

兵需要練,常備軍的規模則是不宜擴大。

現在“高陵”那邊集結了一個傳統的“師”和五千騎兵,到秋季會增加到三個“師”以及一萬騎兵。

呂武想幹什麼?並不是要拉去範國助戰,主要是篤定周王室那邊對三戎用兵會出么蛾子。

周天子不是從呂武和士匄這邊討要了伊水和洛水的地盤嗎?他召集諸侯助戰,自家也召集國人編成軍隊。

周王室多少年沒有打國戰啦?哪怕是有成建制的部隊出去,一般是跟著晉軍去當看客。

將近二十個諸侯給周天子湊了一萬左右的兵力,漢國、範國和荀國合起來則是出動了三萬四千五百。

有那麼一個問題,諸侯的軍隊真會給周天子賣命嗎?

那些諸侯哪怕是願意給周天子賣命,以他們本國軍隊的戰鬥力,打從事實上就很堪憂,再那麼多的諸侯,必定會是一個人心不齊的局面,漢國、範國和荀國反正不會真的出力。所以周天子用兵會是一個什麼局勢,一開始就註定了。

“天子應當雍容,何必再有舉動?”呂陽所言是諸侯的共識。

呂武的心情變得更為怪異。

喂喂喂,你是太子,當著君父說那話,合適嗎?

是不是哪天也覺得呂武這個老家夥很礙事呀???

……………………

求一下月票,好歹一個月過千呀。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