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72章:禮崩樂壞了呀

第772章:禮崩樂壞了呀

後世有一句話叫“得關中者得天下”,而這一句話並不全,還要再上“得隴望蜀”,三地竭盡在手才可以定位為“王霸之地”。

也就是說,光是獲得秦川也就那樣,作為一個割據勢力能將小日子過得挺舒服,沒有隴西和巴蜀也只能是作為割據勢力,並不具備橫掃天下的實力。

隴西所指的就是秦川西邊的那一片廣袤平原,一般是用來牧養和培育戰馬,同時不能忽略牛和羊這兩種動物。

這個隴西在諸夏爭雄過程中的重要性是提供馬、牛、羊,騎士也是“特產”之一,到了向西開拓時期則是作為進軍河西走廊的門戶之一了。

巴地和蜀地就要複雜的多,一來是資源供應地,再來就是能夠作為威脅南方的一個通道。

當然了,從巴蜀威脅南方的前提是有足夠成熟的造船技術,再來就是將水道清理出來,不然根本不足以提供大軍乘船通行,後勤補給就更不用說了。

呂武抄了不少次作業,很清楚怎麼去建設巴蜀,其它區域可能會陌生,興建水利利用蜀地平原的這一點,不是學歷史專業也該看過小說,不止一人提過蜀地平原也能夠成為產糧地。

蜀地平原重要,作為一個現代人,只要不是沒有讀書,或是對歷史完全沒有興趣,要不然怎麼都該聽說過都江堰的呀。

漢氏對水利工程早就不陌生,修建關中灌溉體系的難度不大,怎麼修都江堰還要專業人才前去實地勘探才會有答案。

呂武喊來了大臣,先過問漢國近期在進行的軍事行動,聽取匯報再問道:“可曾聽聞巴國、蜀國?”

一幫大臣先是面面相覷,有點不理解呂武怎麼突然間問起蜀國和巴國。

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根本沒有聽說過蜀國和巴國,自然也就無法給出答案。

解朔站起來行禮,問道:“君上,其國位於何處?”

老大,真心沒有聽說過這兩個國家的名字,又是哪裡冒出來的呀?

呂武心裡有點犯嘀咕,想道:“不會吧?連一個知道這兩個國家的人都沒有,豈不是要一切從零開始?!”

現在的人不知道蜀國和巴國很奇怪嗎?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地方。

各個列國的貴族自小會接受培養,哪怕是家長介紹形勢,一般也就是教導本國周邊有哪些國家的存在,大致上講解一些瞭解的情報。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過於遙遠的地方有哪些國家,可能連家長都不知道,怎麼去教導孩子?

呂武想了想說道:“巴國或稱大蛇國?”

這麼一說,立刻有人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崔杼說道:“臣略知其來歷。史書有載,大蛇人在周武王伐紂時有功,乃封為子國,併入周天子管轄。”

這裡是字面和語法上出現了尷尬的事情,呂武所理解的就是巴國,以現在的語言“巴”就是“大蛇”的意思,偏偏呂武之前使用了錯誤的叫法,後來稱呼為“大蛇”才是正確的。

崔杼繼續說道:“其國愚昧,類楚國之南諸越,乃是分而居之,多以棲息山林之間。”

記載到這裡也就沒了,不會提到巴國雖然有國主,各個部落卻是自己過小日子,巴國之君的命令無法通行等等。

另外一個蜀國則是壓根沒人聽說過了。

現在當然有蜀國,後世為了區分於東漢末年建立的那個蜀國,將此蜀國命名為古蜀國。

巴人因為出兵效勞討伐殷商的例子,至少還在周王室的史書上亮過相,現在的諸夏各國對蜀人則是完全陌生。

解朔不能再繼續沉默,說道:“君上問及於此,可要攻伐?”

國尉是幹嘛的?不就是尋找征討目標,謀劃怎麼去攻打的一個官職嗎?肯定要搞清楚國君是不是有討伐意圖的呀。

比較現實的一點,目前的巴地有一部分是在楚國手裡,由於交通受限的關係,楚國擴張到“庸”,也就是現代的“巴東”附近就停下了進軍的腳步。

呂武有點無法搞清楚當前的山川地理,大體上只是明白想要謀圖巴蜀並不簡單,說道:“國尉竭力探查,寡人自有用處。”

解朔能怎麼辦?只能應命,再想盡辦法獲取情報咯。

“我聞諸侯皆有變法之念,宋隨齊之後,楚、魯亦有意動。”呂武講這個是在給自己執行新制度背書。

大家夥,世界已經到了變法圖強的時代,俺只是先行一步,你們不要因為利益受損而有不滿呀。

呂武看到幾個人臉色有變,又接著往下說道:“範君匄邀五氏往‘新鄭’,伏兵殺之。”

範君匄當然是士匄啦。

而士匄也是夠狠,並且還很直接到不要臉皮,邀請侯晉、尉止、司臣、堵女父和子師僕去“新鄭”議事,再將滿心期待獲得賞賜的五個人殺掉,後一腳派重兵攻打五個家族的城邑。

士匄是不是第一個使用埋伏刀斧手的人?那肯定不是。

到底是誰首創先河就有點難以理清楚了。

一幫漢國大臣不管是事先聽說,還是完全不知情,真的或演的,反正都露出了驚訝或懼怕的表情。

呂武對士匄的果決和狠辣很佩服,另一方面又感到了十足的可惜。

要知道五氏多少算是呂武埋在範國的釘子,或者叫不定時炸彈,肯定會對某天漢國與範國變成敵對狀態起到作用,沒曾想士匄一下子就解決了。

“範起內亂,宋圖謀收復失陷城邑,與範軍於‘滑①’交戰,宋軍敗而退之。”呂武再次丟出一個訊息。

那一次交戰倉促,規模則是並不大。宋國就出動了一萬三千士兵進行不宣而戰,範國得知宋軍進犯出動兩萬軍隊前往救援。

宋國固然是為了收復失地,不宣而戰則是完全無視了禮法。

如果用歷史大事件來看待這事,能夠稱得上是開啟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

在之前,周天子陣營這邊的諸侯之間哪怕是再有深仇大恨,要開戰肯定是要事先進行宣戰的。

雙方也沒有遵行之前的交戰套路,也就是兩軍約個地方,再互相列陣展開堂堂正正的較量。

宋軍本來就是要收復失陷的城邑,得知範軍開過來選擇放棄繼續攻打城邑,來了個轉身撤退。

範軍並沒有因為宋軍退卻而就此作罷,追上去逮住就直接開幹,並且是那種一路追一路打的模式。

呂武相信一點,收到範國和宋國交戰過程訊息的諸侯,他們一定會感到傻眼,哪怕之前沒有意識到世界變得不一樣,得知範軍與宋軍的交戰過程之後,怎麼都該對世界局勢的變化有點認知了。

消化了訊息的崔杼有點迷,說道:“範國初立便與宋國交戰,必定使諸侯甚覺咄咄逼人。”

可不是嘛。

呂武所知道的是有數的幾個大國,他們將在範國的在職貴族招了回去,曹國更是舉國上下對範國一片罵聲。

“如臣所料不差,想必兩國使節已在來路途中?”崔杼雖然說是猜測,卻是一臉的篤定。

有點大局觀的人,誰想不到宋國肯定會向諸侯求援?

所以,不但是範國的使節正在來漢國,肯定也有宋國的使節正在趕來。

宋國的使節到漢國也就是盡人事看天意,主要的求援物件必然是楚國。

呂武看向瞭解朔,目光之中有著探詢。

身為一國之君,即便是很有主意,裝也要裝出一副廣納意見的模樣來。

解朔接收到訊號,說道:“諸侯稱我、範、荀、晉為一體,我自不可援宋,乃至需出兵襄助於範。”

目前階段,漢國、範國、荀國和晉國做出同進退還是相當有必要,能夠對諸侯形成足夠的震懾,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不但漢國根本不會去在乎誰對誰錯,荀國和晉國想繼續過幾年安生日子,必然也會出兵幫助範國。

而不問之前,比如範氏沒有立國前搶了那麼多宋國的城邑,這一次是宋國對範國不宣而戰,道義方面只會是扯不清的局面,一下子將所有的虛偽和矯情拋棄,變成了紅果果的利益之爭了。

呂武一副很頭疼地說道:“天子命諸侯出兵討伐三戎,諸侯已然出兵前往效命。現如今宋國侵犯於範國,各家合兵又再相抗。”

幾個國家進入交戰狀態,會不會讓去周天子那邊效命的軍隊也打起來?可以很肯定的說:不會!

以春秋人的單線邏輯,看待事情屬於一碼事歸於一碼事,結果就是呂武說完看到眾人一臉的詫異。

這個是呂武覺得自己與當代有點格格不入的槽點之一了。

“如楚出兵,想必不低於五萬?”解朔瞭解到自己的職權,完全進入了角色。

宋彬這個上將軍並不在場。

呂陽率軍去收尾,要滅掉烏氏和空同氏。

漢國還出了另一路軍隊,由宋彬率軍往“冀”而去,秦人不逃跑就進行征討,反正就是把那邊的地皮佔下來,再繼續向西奪下那邊的平原(既隴右)。

“礙我修渠也。”葛存看上去是那麼不甘心。

國家剛剛建立起來,沒有立國前就對烏氏、空同氏和三戎用兵也就罷了,更新增了對“冀”的用兵,結果又要出兵襄助範國?

儘管呂武儲備的家當很足夠,問題是要為長遠打算的吧。

葛存滿臉苦逼地說道:“修渠之事於我重也!”

那能咋地,荀國和晉國必定會出兵,漢國難道拒絕?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