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66章:到來的戰國時代

第766章:到來的戰國時代

在這一次盛宴之中,真心是除了晉國公室之外,誰都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好處。

陰氏、範氏和荀氏就不用說了,因功得賞可以立國,韓氏將重新成為晉國的扛把子,各個諸侯因為晉國衰弱失去頭頂上的大山,周王室露了次臉還增加了直轄的疆土。

作為受害者的晉國公室,一國之君姬彪年紀太小,公族經過一再削弱沒有反抗的實力,他們很聰明地選擇了閉嘴默默忍受。

而在原歷史上,晉國公族其實也沒有多麼激烈的反抗,他們忙於拉攏趙氏、魏氏和韓氏幫助己方進行內鬥,一直到三家分晉之後也只是在嘴上咧咧就算完事。

跟原版歷史一樣,諸侯很樂見晉國自我分裂,大家也就是嘴巴講兩句,看就看以後能不能逮住機會去佔便宜。

要說誰最開心的話,無疑是楚國了。

其他諸侯國只是沒有了頭頂上的大山,楚國最大的對手一下子沒了,等於說好像沒有誰能來阻止楚國當老大啦。

闢耳山的會議完畢,韓起、先屏、張老率先離去,呂武、士匄、中行吳和彘裘、解朔、崔杼、孫林父則是留了下來。

他們需要商議去“洛邑”應該是個什麼章程,還要詳細談一談建國之後的一些合作。

“楚必攻我。”士匄對這點有很清醒的認知。

中行吳說道:“齊魯或將合流攻我。”

好傢伙,國家還沒有建立起來,範氏和荀氏就有了死敵。

楚國遭到削弱,然而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他們肯定不會獨自上,喊上自己的一幫小弟屬於必然。

沒有分裂的晉國對上楚國都不敢說一定百戰百勝,當下楚國遭到削弱,依舊不是範氏一家能夠扛得住的。

範氏還有一個死敵,也就是子產主持的鄭國。

子產領導的鄭國儘管失去了大部分的故土,不要忘記範氏佔領了原屬於鄭國的城邑。

許許多多的鄭人是失陷在範氏手裡,他們對鄭國的感情卻不至於一時半會就忘個乾淨,普通人或許覺得無所謂,耐不住殘餘的鄭人貴族會去鼓動,必定會給範氏製造無數的麻煩,間接導致範氏的根基不穩。

荀氏那邊的麻煩相對於範氏要小一些,齊國並不是楚國,衛國那些殘餘的反抗力度也沒有鄭人高漲。

中行吳需要小心的是齊國將周邊諸侯團結起來,一旦魯國、宋國、莒國等等國家跟齊國結成聯盟,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能打爛仗,其餘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

“秦人親戎、狄,與之為友朋,我亦有西疆、北疆之困擾。”呂武說道。

矮油!

範氏和荀氏有麻煩和苦難,陰氏也有的呢。

要是陰氏在建國之後沒有困擾,範氏和荀氏肯定要窩心了。

當然,現在的諸夏,除了跟中原失聯的北燕之外,真的沒有太多諸侯拿北方遊牧部落的威脅當回事。

所以了,士匄和中行吳對視了一眼,相續苦笑出聲。

哥們,俺是跟你講真的,巴望著日後多得到看顧,需要陰氏支援的時候別搪塞,你講什麼遊牧異族的威脅,逗不逗啊?

這是拿豆包不當乾糧了唄。

是,是,是,狄人和戎人不團結,才被諸夏打得滿頭包。

關鍵問題在於不管狄人還是戎人,不都是諸夏這邊強制認為他們同屬一個族群嗎?他們自己根本不覺得是一夥人,有各自的信仰與習俗,互相之間的仇恨甚至比對中原諸侯還要大。

這種問題在諸夏身上存在了一兩千年之久,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異族真心就不是一夥的,偏偏諸夏認定他們就是一夥的,再逼著他們抱團取暖,慢慢真成了一夥的了。

中原王朝強盛時期倒是沒什麼,反正不管異族是不是一夥的,全部摁著往死裡揍就是啦。

輪到中原王朝衰弱,比如東漢末年那會,漢庭認定西北的異族都是(古)羌人,進行無差別的攻擊,逼迫所有羌人部落進行聯合,一度連京畿重地都遭到了襲擾。

以為這種思想就古代有嗎?到了現代,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衝國,另一個是外國。

俺們歷來就是以一敵眾,就問6不6吧!然後6成了9,翻啦!

呂武知道說陰氏忌憚遊牧異族很牽強,關鍵問題在於以後大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國”了,沒道理再進行無償襄助了哦。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哪怕是一起在晉國的鍋裡吃飯,各個家族也沒有無償幫忙的先例。

別講交情,更別提什麼唇亡齒寒,沒到唇亡齒寒的地步,頂多就是會很難受。

大家講點實在的,比如利益交換,不好嗎?

士匄和中行吳沉默了下來。

作為旁聽的聽眾,解朔、彘裘和崔杼、孫林父都有自己的想法。

解朔想的是:“老大牛逼,一開始就選了個絕佳的方向擴張。只是,想要繼續擴張好像……有點麻煩啊?”

秦國沒了,陰氏立國之後的周邊除了晉國、範國、荀國、楚國,只剩下異族了啊。

現在這麼個年頭,思想觀念就是鍋裡搶食,殺光或打跑異族佔領蠻荒之地會覺得很虧,沒有誰想要從一清二白的階段自己開發建設,基本都想著搶奪別人現成的果實。

彘裘心想:“宗主有點貪心不足了。跟著陰武撿了爵位能立國,還想著分家之後進行沒有回報的索取,陰武又不是傻的。”

認真說起來,範氏和荀氏的立國機會還真的是白撿的?

別說什麼範氏幫陰氏扛住楚國,變成陰氏的盾牌什麼的,人家陰氏自己跟楚國有接壤呢。

沒錯,秦國被陰氏吞了,連帶伊洛之戎也是陰氏的肉,將導致陰氏立國之後跟楚國有疆域接壤。

比較現實的問題是,陰氏有秦嶺,再來就是楚國在跟陰氏接壤的地方沒有多少發展,等於說哪怕互相之間有疆域接壤也不存在多大衝突的可能性。

範氏吞併了鄭國,別看鄭國的名聲不好,他們自我開發的程度可不弱。

楚國想攻擊陰氏要麼是翻過秦嶺,不然就是走大片無人區,補給會很成問題,再則打下了一些地盤也守不住呀。

所以,別說是楚國沒興趣找陰氏玩,沒必要陰氏也不會樂意選擇翻山越嶺的路線去進軍楚國,雙方因為疆域爭奪的衝突點幾乎是不存在的。

或許也正是基於這點,楚國察覺到呂武的意圖後,還願意繼續以善意對待?

畢竟,陰氏從晉國出走,哪怕範氏也有樣學樣,不再統屬晉國,各自有自己的國家,陰氏和範氏的交情再好也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能夠預見到楚國終有一天能跟陰氏聯合一塊打範氏。

崔杼和孫林父現在都想同一件事情,他們都是帶著封地出走,某種程度上算是開創了歷史先河。

所謂的帶著封地出走,他們的封邑不一定留在手上,可以是晉國逼迫列國置換城邑。

晉國接納了崔氏和孫氏,輪到晉國也有貴族要帶封地出走,算不算是一種報應啊?

呂武、士匄和中行吳還在繼續商談大事。

講交情沒有用的話,那就講實際利益。

士匄跟呂武約定,但凡陰氏能幫範氏奪取城邑,範氏將會割讓跟陰氏臨近的城邑作為回報。

中行吳也是給出了相同的說法。

當然,陰氏需要範氏或荀氏的襄助,一樣是相同的操作,顯得很是公平公正。

這種操作方式還是呂武當了晉國的元戎進行“首創”,現在拿出來用再合適不過了。

好了,誰對誰的幫忙都不是白幫,大家建立了第一個共識,再約了好一些貿易往來,三家雖然有了各自的國,還能是一家親嘛。

他們也不進行分別,選擇派人回去調集軍隊,打算一塊先去“新田”做一些該做的事情,來年春暖花開再結伴前往“洛邑”接受周天子的敕封。

為什麼要去“新田”啊?一些手尾肯定是要處理妥當。

那為什麼要帶著大軍?聽說過“出師未捷身先死”或“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嗎?

很快就要成為一國之君,不自惜自愛的話,死了多虧啊!

他們抵達了“新田”之後,休息了三天的時間,呂武帶上人前往宮城面見晉君姬彪,以非常正式的流程辭去了元戎的職位。

同時辭職的還有士匄、解朔和彘裘、崔杼、孫林父。

晉君姬彪估計是意識到了什麼,限於年齡的關係,再加上實力的受限,只有選擇接受。

呂武等人出了宮城,看到一批公族的封主在舉行自殺儀式,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很直接地離開了。

那些公族是在用很有儀式感的自殺控訴陰氏、範氏、荀氏和解氏、彘氏、崔氏、孫氏,用鮮血隔空抹在幾個家族身上,用生命吶喊屬於晉國公室的恥辱以及無能。

隔天,韓起正式成為晉國的元帥以及執政、中軍將,也就是元戎。

聽到這個訊息的呂武想了想派人前去韓起那邊祝賀,不再關注誰獲得了卿位。

而講很實在的話,陰氏等家族脫離晉國,將會一下子讓晉國失去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城邑,打從實際上晉國的元戎也就只能窩裡橫,不會再具有以前的威勢了。

實際情況也是那樣,幾個強大的家族脫離了晉國,一下子讓晉國實力大損,不可能像以前那麼豪橫。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計算軟硬實力的話,晉國剩下的實力大概也就跟沒有變法之前的齊國差不多,很大的問題在於失去了山川地利。

之前的晉國四面環山,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現在沒有那種山川地利的優勢啦。

“諸侯已得天子召喚,路遠在途,路近已抵‘洛邑’。我聞楚亦出使‘洛邑’,將要見證分封。”

呂武一點都不感到驚訝。

畢竟,除了姬周取代殷商的那會,將近三百年下來的時間,正兒八經得到分封的國家也就鄭國。

沒錯,靠譜,鄭國跟其餘老牌諸侯國相比,建國的時間真的很靠後,偏偏是鄭國第一個稱霸。

現在,三個諸侯國又要新鮮出爐啦。

那麼,歷史走到現階段,是不是可以視為戰國時代的來臨?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