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741章:陰武出招,聯軍百態

第741章:陰武出招,聯軍百態

呂武還被自己的兒子給“揚”了嗎?不講假話,怕肯定是怕的,又不是害怕到一想起就渾身冷汗的那種。

諸夏這邊雖然講“禮”,很多諸侯國已經上演束甲相攻的局面,幹掉父親自己上位的例子則是比較少。

現在是一個矛盾的歷史階段,聰明人都感覺要“變天”了,只是看不準會以什麼形式去發生變化。

超過七成的人認為兩大霸主國要相續倒下,到了各諸侯追趕並超過,再角逐出新霸主的紀元。

行,晉國將楚國打得挺狠,晉國又自己內部爆發大亂,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霸主呢?

有資格成為霸主的諸侯國不多,宋國、鄭國和齊國在列。

至於說晉國和楚國能不能站穩,人們對楚國的看好程度遠超晉國。

“楚失勢,國主權柄仍重也!”子產有那麼點聲情並茂,說話時不但表情豐富,肢體動作也多。

這裡是“鬥首”西北方向約二十裡外,位處氾水南邊約六十裡。

楚、宋、鄭、齊、衛、吳等國組成聯軍,冬季罷戰之後,難免會出現各國達官貴人相聚的場景。

鄭國是子產統率軍隊。

宋國的統帥是華元。

楚國的負責人是公子午。

齊國來了晏嬰。

吳國是餘眛親自過來。

衛國統帥的級別最低,來了蘧瑗。

其餘楚國的附庸或傀儡國沒資格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陳國和蔡國則是刻意避嫌。

話說,公子午也在,身為鄭國執政的子產怎麼還敢揮斥方遒?

大家一塊喝酒,事先說好言者無罪,自然而然也就能夠隨意嗶嗶。

現階段鄭國在子產的主持下進行變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導致大家還是很想聽一聽子產都會講些什麼的。

目前的“東方世界”,要說哪一個國家的一國之君權柄最重,楚國和吳國幾乎是不相上下。

在楚國和吳國,國君想殺誰就殺誰,更為明顯的是臣民權益遠比其他列國更少。

用現代的解讀方式,楚國和吳國的國君就是奴隸主,其餘人只是奴隸。這並不是封建,至少不是春秋主流的封建。相反跟進入帝國時代非常相似。

子產說道:“晉權柄不在國主,各‘卿’精誠則強盛,相爭必使之衰敗。”

權柄不在國君……,又或者說不被公族所掌握,在目前九成九的諸侯國看來都是屬於異端。

所以,不管是楚國和吳國,還是晉國,絕大多數列國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偏偏其三中的晉國和楚國能夠成為霸主,使得一些有志之士認為或許應該學習晉國或是楚國,學習楚國的意願更強烈一些。

比較願意學習楚國沒有其它原因,他們本來就是公族作為掌權階級,單純不想公族淪為可有可無的階層,乃至於要被肆意欺凌。

華元問道:“陰子為晉元戎,為何坐視內亂?”

所有人對這個很感興趣,想聽一聽子產會給出什麼答案。

子產沒有馬上回答,沉思了一小會,才說道:“晉以範氏為大,陰氏次之。陰、範、荀、魏、解、趙多為姻親。範攻趙,陰不救或許有二,趙有公族血脈,範強於陰。”

晉國嘛,卿位家族針對公族已經是一種習慣,不再爆發衝突也就罷了,一旦有點什麼火星一定會燃燒到趙氏身上。

關於陰氏不救援趙氏,大家夥比較認可子產的第一種說法,也就是陰氏顧忌趙武身上的公族血脈,擔心救援趙氏會遭到其餘卿位家族針對。

然而,現有的目光限制了他們對真相的瞭解。

範氏的城邑是晉國各個家族中最多,人口和出產則不是。

所以了,他們幫晉國幾個卿位家族從實力進行排名,錯誤的排名之下,認知方面也就錯得比較多了。

陰氏不救援趙氏不是害怕範氏,趙武身上有公族的血脈倒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呂武想看到範氏在晉國南境一家獨大。

子產說道:“如無此次封邑置換衝突,趙氏亦不可壯大。此為晉國國情也。”

公子午笑呵呵地說道:“如是。”

不少人跟著附和。

他們為什麼能坐在一起,名義之一就是喊著囔著晉國禮崩樂壞,外姓竟然把控住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幫助晉國恢復公族掌權的傳統,要幹的事情是“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正義事業呀!

趙氏滅亡的訊息已經傳開,關於趙武本人的訊息則是雲裡霧裡。

陰氏聯合荀氏等家族將魏氏滅掉的訊息則是暫時沒有廣傳,關於陰氏要帶頭分裂晉國的訊息則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他們聽到呂武要帶頭分裂晉國的訊息是什麼樣的心態?理智在告訴他們根本沒可能,心裡則是盼望呂武真的那麼幹。

中原列國早就受夠了晉國的壓迫,不止每年要交保護費,時不時還要聽命出兵跟隨,大部分國家光是應付這兩項就花光了國帑,沒有多餘的經濟去發展自身。

另外一點,晉國和楚國連連交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戰發生了那麼多次,列國的傷亡雖然不多,膽戰心驚則是必須的。

楚國在歷經晉軍打進腹地之後出現了一些改變,不再像以前那麼霸道。

晉國一再折騰列國,西方太遙遠的秦國發生了什麼事很難瞭解,齊國和衛國則是先後有點國將不國。

列國不管相不相信楚國變得容易相處,能夠抓住機會弄垮晉國,怎麼都要進行嘗試的吧?

華元說道:“我聞陰氏、範氏、荀氏聚兵皆超十萬眾?”

私下聊天的人都安靜下來。

那可是超過十萬的士兵,在座的大多數國家拼盡全力連十萬的一半都湊不出來。

陰氏和荀氏到底徵召了多少士兵,他們沒看見前不好下定論,士匄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卻是都看到了。

蘧瑗說道:“我之邊境,晉上軍將聚兵十萬。”

得,又證實一家聚攏的軍隊超過十萬。

公子午說道:“晉武力之盛,我深信之。”

楚國才是那個年年跟晉國大戰的國家,不管是看開赴到戰場的晉軍一再更替,還有一些情報窺探打底,老早就知道晉國的兵力非常雄厚了。

這些國家湊起來的軍隊達到二十萬,其中楚國就佔了一半,不足以說明霸主國就算是遭到重創,能夠成為霸主國的底蘊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比擬的嗎?

話題開始變了。

由華元提議大家要不派人回去,再多徵召一些士兵過來?

子產率先回應道:“我可再徵二‘軍’。”

那就是兩萬五千名士兵。

幾個國家的代表先後表態,多的再來七八萬,少的則是再來數千上萬。

餘眛一直沒有講話,參加聯軍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再增兵是另一回事。

總得來說,吳國被楚國肆虐得有些慘,參加聯軍很大程度上是對楚國的一種服軟,並不是真的要跟晉國玩血拼活動。

吳國最大也是最痛恨的敵人是楚國,有兵力消耗在跟晉國的交戰中,怎麼不藏著掖著某天拿出來跟楚國拼了?

列國的人聽到公子午表態會再調七八萬士兵過來,嘴上講幾句奉承的話,心裡則是感到無比的忌憚,再酸溜溜地想道:“霸主國就是霸主國,不管晉國還是楚國,底蘊都太強了!”

華元也就看向餘眛,行禮再問道:“吳增兵否?”

餘眛直接說道:“我敗多次,歷經楚人肆虐,國中無兵矣。”

華元立刻就尷尬了。

公子午斜著掃了餘眛一眼,沒有掩飾內心的輕蔑,直接表現在神態上。

願意增兵的增兵,他們要是沒有空口吹牛逼的話,明年聯軍的總數將會達到三十六萬以上。

那一刻,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在創造歷史,一個個不管內心裡怎麼想,看上去很是情緒激昂。

這可是合兵三十六萬啊!

不算殷商,自姬姓立周以來,絕壁是諸侯聯盟出兵最多的一次。

“為我等賀!”公子午率先提議。

大家當然是舉起救斛歡笑著共飲啦。

有那麼些人卻是想道:“楚國還是有點大不如前,以往輕易出兵二十多萬,今次沒有打破出兵的最大規模。”

酒宴散去,各方勢力會有自己的小故事。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關於魏氏被滅的訊息傳過來,公子午牽頭再次聚人了。

“魏氏滅,陰子號召國中貴族出兵,聽聞聚兵達十三萬。”公子午說道。

這十三萬的成份不難打聽,陰氏只佔了裡面的五萬,荀氏出了兩萬,其餘都是晉國公族和中小貴族的士兵了。

晉國公族竟然還參加國戰?他們必須參加啊!不參加的話,公族與範氏的矛盾將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也許會讓陰氏也下場。

子產陰沉著一張臉,說道:“我聞陰子於‘魏’焚城,燒死魏氏之主與四萬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家都聽過這個訊息了,初聽都被嚇得夠嗆。

蘧瑗哭喪著臉,說道:“晉上軍將已現於‘沫’,恐將揮兵侵我。寡君命我歸師,諸位擔待。”

什麼玩意?

聯軍就等著春暖花開,要玩命先解決掉被圍困計程車匄等晉軍,到了這種當口衛軍要撤?

晏嬰說道:“齊、衛唇亡齒寒,寡君亦命我揮師衛地助戰。”

剛才子產的話沒有講完,猶豫了一小會還是說道:“我國侯氏叛亂,五氏城頭亮晉旗。”

華元的嘴比較快,問道:“鄭亦退兵?”

瑪德!

之前都是怎麼說的?一個個表態要弄死“鬥首”的晉軍,不弄死就自己去死。

現在倒好了,眼見著馬上就到了能開戰的季節,齊國和衛國明確表態要撤離,鄭國一跑的話,沒有正式開打,己方就要被弄得士氣受挫。

子產沒有吭聲。

一時間,在場的人都充滿負能量,一個兩個臉色陰沉到能滴水。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