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669章:這風格極為不對勁

第669章:這風格極為不對勁

“仰慕於我?”呂武看著崔杼有些不太理解。

剛才崔杼提到了鄭國的侯氏,委婉地表示侯晉非常仰慕呂武這件事情。

呂武現在是晉國的元戎,尤其是晉君姬彪的年齡太小,算是晉國實際上的一把手。

哪怕晉國還有其餘的卿位家族分去了呂武的光芒,有人仰慕呂武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畢竟,陰氏的崛起過程太過於奇蹟,呂武的經歷則具有很強的傳奇性,人們產生崇拜的情緒,又怎麼地了?

允許二十一世紀有數之不盡的腦殘粉,不允許春秋搞個人崇拜嗎?

崔杼低聲說道:“侯氏於鄭並不如意。”

懂了!

崔氏和孫氏給當代的貴族上了一課,覺得在本國待得不爽是可以拖家帶口搬家的。

在這一個版本的史書記載上,崔氏和孫氏的行為並不是叛國,關於這一點讓呂武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史官們之所以不認為崔杼和孫林父叛國,原因是他們並沒有引發內亂,更沒有起兵做出弒君的行為。

在目前這麼個年頭,某貴族在哪裡混得不如意跑去另外一個國家是種常規操作,怎麼能定義為叛國呢?

到後面的戰國時期,這個國家的人去為那個國家的君王效力,母國跟敵國有仇,人跑去敵國建立不朽功業,乃至於跑去幫著敵國欺負母國,例子著實是太多太多了。

用後世的一句話,他們只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呢。

至於齊國和衛國變成那般模樣,是晉國給動的手呀!崔氏和孫氏幹的是不地道離開破船,史官則認為齊國和衛國的衰敗是兩國國君和晉國的責任。

要是呂武熟知春秋的歷史,他應該會因為改變了崔氏和孫氏的命運,體會到很強的成就感吧?

呂武沉吟了一下下,說道:“崔子可往中軍佐處告知此事。”

首先,鄭國的邦交被範氏對接,關於鄭國的一應事務理該由範氏進行處理。

再來,呂武一直在順勢讓範氏將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南邊,不出現局勢突變的話,不可能插手範氏的事務。

崔杼愣了一下,想到了晉國的慣例,心想:“晉國這一批‘卿’遠比想象中更加團結,有什麼理由不使晉國變得興旺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麼想的崔杼為自己選擇投奔晉國而感到高興。

想要跟晉國接洽的侯晉為什麼不直接找範氏?要看看侯氏是個什麼成份,來判定夠不夠資格直接跟範氏接洽。

從“規格”上來判定,侯晉是沒有資格直接面見士匄的。他能見崔杼也只是一種適逢其會,再不抓住機會可能就沒有下一次了。

士匄得知侯晉想要投奔晉國會怎麼樣,已經知道訊息的呂武肯定會暗中關注。

呂武所知道的是,去完了士匄處的崔杼在後面得到了一批價值不菲的禮物。

從這一點來判斷,呂武知道士匄咬鉤了。

他們途經“新鄭”的時候進行了逗留,一來是需要去走個禮儀的過場,再來就是接收鄭國為南下晉軍準備的糧秣。

晉君姬彪太過於年幼,支撐不起大場面。

晉國這邊進入“新鄭”接受鄭君姬惲款待的是元戎呂武和中軍佐士匄,隨行的還有崔杼。

只是下軍尉的崔杼能出場是士匄的點名,算是老範家感謝崔杼搭橋牽線的另一種回報,讓崔杼在大場面儘量露臉。

禮儀過程沒什麼值得嘮嗑的地方,要有也是呂武親自見識了“新鄭”到底烏龜殼到什麼份上。

他們在面對鄭國君臣詢問是不是需要跟著前往“許①”會盟時,進行了很明確的拒絕。

這裡不得不提到吳國那幫人。他們倒是在士匄近乎於翻臉的情況下脫離大隊,幹的事卻是一直吊著尾巴跟隨其後。

晉國的高層沒在士匄當面提過那幫吳國人,心裡則是不免有點看範氏笑話。

自己的邦交國都無法搞定?說明範氏沒有看著那麼強大,手腕方面好像也不太行。

曾幾何時,呂武察覺到自己難以控制齊國和莒國,來個當機立斷的將齊國和莒國抬上桌一一料理,莒國現在不知道有多麼聽話,齊國則是想抱呂武粗大腿完成重新復土大業而不得。

簡單的說就是,呂武深深知道齊國的麻煩不會少,一頓料理之後放棄了對齊國的邦交處置權。

在呂武放棄對齊國的邦交處置權之後,晉國沒有一個卿位家族進行接手。他們可能是礙於呂武的顏面,更加可能看到齊國就是個掉進去爬不起來的深坑,一點都不想跳進去。

晉國的隊伍在“新鄭”耽擱了半個月,一應的交際落下帷幕才重新開拔啟程。

遭到晉國拒絕一同前往參加會盟的鄭國君臣,他們怎麼想是自己的內心戲,跟晉國君臣相處時並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甚至還要盡心盡力外加滿臉帶笑的傾力招待。

“國家弱小,個人的尊嚴根本無關重要,只求強國不要欺凌。”呂武太清楚這樣的道理,有所感概也就對後面追上來的呂歡進行講讀。

呂歡是呂武的第三子,十三歲被送到“隨”當招牌,十五歲開始進行主政,今年已經十九歲。

早期的“隨”並不是一個安穩的所在,需要應對來自赤狄的威脅,待在這種地方還是挺能鍛鍊人的。

現在赤狄已經被陰氏打崩,後來“瓜衍”、“祁”等地歸於陰氏所有,使得“隨”不再作為陰氏的前線了。

“樓煩?”呂武知道這個民族。

原來呂歡過來是因為樓煩跟鮮虞勾結到了一起,他們沒那個膽子找晉國的麻煩,盯上了鼓國。

這個鼓國的來歷有點說不清楚,當下是被歸類到狄人的一分子。

“荀氏討伐長狄,引動樓煩勾結鮮虞強加武力於鼓,鼓子(爵位)遣使來晉,途經‘隨’拜訪於我。”呂歡說的話信息量有點大。

呂武不是讓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趙氏去晉國的東面搞事情嗎?第一個有大動作的家族就是中行吳管理下的荀氏、中行氏和程氏,緊隨其後的則是趙氏,魏氏目前沒什麼動作。

中行吳盯上的地方是大河邊上的沃土(現代的冀縣周圍),出動兩個“師”跟長狄玩你來我往在幹仗的遊戲。

趙武則是盯上了“甲氏”,還尋求與邯鄲趙重歸於好。

鼓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全國的人口不知道有沒有三萬,能徵召出一千名士兵都算多了。

呂武想了想,說道:“你可安置鼓之使節,不可使其離開‘隨’。”

即便是路邊的一根幹樹枝都有它的用處,何況是一個國家的公子呢?

“父親,我不出兵,是否稍顯軟弱?”呂歡比較不解。

這個要看陰氏朝北面到底開拓到了哪裡。

陰氏獲得了“祁”地就開始向“太原”那邊進行推進,礙於當地的環境只是搞了先期的據點,建城什麼的還需要再看一看。

經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野人闖進陰氏的控制區,能分辨出一些是樓煩人,還有仇由人,更多則是連自己算什麼成份都不知道的三無人種。

所謂“三無”也就是:無民族名字、無歸屬感、無有前途。

現在“三無”的族群太多太多,他們一般會被某個民族吸收,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呂武盯著呂歡看了很久,嚴肅說道:“為父予之,方為你之所持;為父不允,天塌亦與你無關。”

我給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連想都不能想,明白?

呂歡神色一黯,恭敬行禮,說道:“父親,我歸於‘隨’。”

呂武沒說話,只是點頭。

備胎不安份了怎麼辦?

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斷絕他的所有希望,給予的希望是個什麼度更要控制好。

呂武突然覺得當好綠茶、海王、時間管理大師,是個技術活呀!

“方才隨歡來此?”中行吳對呂歡的稱呼就是‘隨歡’,取的是一種對待陰氏小宗的叫法。

呂武還是知道中行吳為什麼會提到自己的兒子,說道:“樓煩盟於鮮虞,侵襲於鼓,想必鼓已滅亡。”

樓煩是一個遊牧生活方式的民族,沒有統一的共主,臨時結盟沒有多久又四散成為敵人,太過於正常。

鮮虞比樓煩在社會等級上要先進,他們在軍事上有過很輝煌的成就,某段時間不但攻滅了刑國,還將當時顯得牛逼哄哄的衛君幹掉,逼得衛國向南邊轉進。

中行吳一下子被呂武的話吸引了。

呂武說道:“我已距‘許①’不足五十裡,再有兩日便可抵達。”

陰氏的斥候已經灑出去,先期的回報是楚君熊招已經在“許①”那邊等著,當地的楚軍數量約在十萬左右,沒有看到其它列國的旗號。

另外,先行抵達的楚軍並沒有對鄭國諸以武力,也就是沒有攻打屬於鄭國的“城”、“邑”、“邦”。

什麼時候楚人變得這麼文質彬彬啦?

硬要有一個解讀方式,只能從楚君熊招非常重視這一次與呂武的會盟去想。

這件事情在國家層面是不是好事,有點不太好說。

從個人角度來進行分析,楚君熊招明顯是表現出給呂武面子。

要不然的話,鄭國在“沫”那邊臨陣背叛楚國,以楚國的尿性該進入到抓狂階段,瘋了一般的撲向鄭國進行撕咬。

中行吳就很不能理解地問呂武,道:“元戎與楚君乃是舊交?”

舊交個屁,壓根就沒見過面,通訊什麼的也無。

呂武有那麼點不確定地說道:“我亦不知為何。”

之前,呂武只知道熊招是楚國的儲君,後面在接到邀請前往會盟,臨時給惡補了熊招事蹟的情況。

至於熊招那邊是個什麼情況,呂武就不清楚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