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649章:陰氏還能缺了狐朋狗友?

第649章:陰氏還能缺了狐朋狗友?

實際上,呂武這一次真的被魏氏搞了個措手不及,內心裡甚至很是懵逼。

魏氏察覺到了什麼?

又或者說,魏氏從陰氏這裡預示到了什麼危機感?

如果不是魏氏覺得事關生死存亡,不會幹出這種頭鐵到得罪在任元戎的事情,更不用說陰氏與魏氏的合作還算愉快這個基礎了。

這一天,呂武命人將精心繪製的地圖搬過來,平鋪在地上又讓所有人出去,脫掉靴子踩在地圖上進行觀察。

這是一張長三米、寬二米八的地圖,材質什麼的取當代最佳,不止有山川地勢,還標註出了現有的“城”、“邑”、“邦”和一些“武城”。

裡面最為緊要的東西還有挺多,比如哪裡的水源能夠提供最多多少大軍,哪一處的地形適合用於臨時駐軍,哪裡適合佈局埋伏敵軍。

用專業術語來說,其實就是一張很有技術含量的軍事地圖,並且絕對是當今年代最為詳細的那張。

“西邊以涇水為界,再往西能算作陰氏的勢力範圍;北邊從洛水中游算起,延伸到大河上游,同樣全歸於我的勢力範圍……”呂武心裡想到的地區大概是戰國中期時期的秦國疆域。

他走到了地圖的東北端,目光掃視著上了色的格局分佈,不出聲的默唸:“‘祁’歸於我,‘銅鞮’亦我所有。”

如果只是看有效控制範圍的地盤大小,陰氏控制的土地面積其實已經超過晉國的總體疆域了。

問題是,強不強從來不單純看控制的勢力範圍大小。

當然了,勢力範圍大小其實就是代表著各種實力。

關鍵在於地盤大,還要看人口數量以及產出,還有科技實力方面。

陰氏目前的人口應該在一百七十萬左右(包含奴隸),成功取代秦國會大約會增加一百五十萬左右(不包含奴隸)。

呂武很重視耕地的開墾,陰氏在糧食產糧上卻是依然輸給範氏和荀氏(中行氏)。

那個不僅僅是封地在農業上面好與壞的區別,還有開發時間年代的差距,陰氏在呂武這一代才崛起,範氏和荀氏(中行氏)歷經了多少代人的打拼?

陰氏在產糧方面只是略略輸給範氏和荀氏(中行氏),還是因為得到了郤氏和欒氏的遺產,後面又將“溫”和“原”給拿出去置換封地。

捨棄掉“溫”和“原”從來沒有讓呂武感到後悔,陰氏的發展戰略很明確,暫時根本不想多面開花,主體封地都在北邊,南方再有封地到後面會成為負擔。

拿出來換一塊看上去很爛卻很有戰略價值的封地,不理解的人會覺得呂武腦子壞了,等陰氏真的“化家為國”會被視為有超長遠的目光,或者說叫早有預謀。

呂武需要搞清楚魏氏為什麼要跟自己撇清關係,觀察山川輿圖會是一種比較“看得見”的方式。

從這一張山川輿圖上面來看,魏氏的核心封地已經完全處在陰氏的“包圍”之中,哪怕周邊有一些其餘家族,看看都是哪些家族,他們又是個什麼成份,會發現根本跟被陰氏“包圍”沒區別。

呂武代入現在人們的思維,想道:“各個家族的封地東一塊西一塊,哪一家不是同時跟好幾個家族成為鄰居,魏氏不至於從封地的分佈就產生危機感,並且是那麼強烈的危機感啊。”

其實,最先想要讓家族封地集中起來的並不是陰氏,事實上是魏氏第一家這麼幹的。

到後面,也就是魏琦當家作主時期,魏氏並不是沒有獲得其它區域的封地,一下子又讓魏氏多了不少飛地。

然而,當前根本就沒有“飛地”的概念,有也只是察覺到封地分得太散對家族的發展不利,光是運輸的損耗和人力支出就是個大麻煩。

“不是因為被‘包圍’的關係?那就是跟我在秦國的為所欲為有關了。”呂武想到這裡,對外招呼了一聲。

山川輿圖被收起來,進行妥善儲存的同時,還會有心腹進行晝夜的看守。

這一張山川輿圖只有兩個人能看,一個當然就是呂武,另一個則是陰氏的繼承人呂陽了。

呂武在秦國那邊都幹了什麼?那不是明擺著的事嘛!除了把持朝政之外,無外乎就是殺得人頭滾滾。

這些事情不是這一兩年之內才發生,不至於讓魏氏突然間被嚇了個夠嗆。

“是我在秦國一再頒佈新法的關係吧?”呂武打算去士匄那邊一趟,需要更換衣裳,給予家臣帶人先行勘探沿途,再給一眾隨行人員的準備時間。

呂武在秦國頒佈的很多政令大概都跟“離經叛道”有點關係,僅僅是廣大群體的普通人依靠戰功能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無疑是在打破貴族在“特權”上面的壟斷。

說難聽點,貴族開恩式的給一兩個泥腿子有晉身的機會,他們管那個叫恩賜。以律法形式來規定一個群體都有晉身之資?那不是在干將貴族身份進行批發的事情嘛!

什麼玩意一多就會變成路邊攤貨色,本來能吃獨食的事情被破了規矩,一幫既得利益者還不得恨死啊?

貴族老爺們想要的是“萬世不易”,認為階層之下的奉獻和犧牲就是一種理所當然,乖乖背朝烈日面朝土,再乖乖聽命去送死,為什麼要有改變???

商鞅為什麼會被戰國時期的普羅大眾視為偉人,到了後面的封建王朝卻變成一個暴虐流毒的人?

有商鞅那一派徒子徒孫不給力的原因,要是法家的徒子徒孫像儒家的徒子徒孫那麼能忽悠,至於嗎?

商鞅變法動了當代吉利益既得者的親命,造福了廣大的群體,連帶後面一批又一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脅。

一直到經過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的爺、爹、孫三代大肆批發“二十等爵”,才將商鞅搞出讓人晉身的規則從某種程度上破除,破壞了“信譽度”和莊嚴性,進入到人治階段。

再後面,每一代王朝的既得利益者?誰不想人上人永遠是人上人,人下人永遠被人上人進行廉價驅使?

呂武到了範氏府宅才從深思狀態脫離出來,心裡感概道:“那麼看,魏絳還是挺有前瞻性,就是膽子太小了。”

什麼意思?

魏氏洞察到了陰氏“化家為國”的計劃了嗎?應該是有那麼點,只是不相信陰氏的膽子能有那麼大,陷入一種糾結和遲疑狀態,不敢再跟陰氏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了。

現在,魏氏和陰氏的親密度清零,不代表兩家從此以後就變成仇敵,簡單的視為各自的發展不再進行聯動就可以了。

更直白一點的來講,魏氏不樂意無條件配合陰氏,包括幫忙封鎖關於秦國那邊的訊息。

士匄出門相迎,有些不理解,又帶著期盼,招呼道:“突兀前來,可有要事?”

沒事就不能串門啦?以他們的地位,還真沒事就少串點門。

呂武沒有說事,簡單的回應招呼,掃了一眼街道,跟士匄一塊進去了。

範氏在“新田”的府宅歷史比陰氏悠久多了,佔地方面跟陰氏的府宅差不多,就是格局方面比較“常規”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然,呂武建造在“新田”的府宅是用建設“要塞”的強度來搞,建成之後驚掉了一大批人的下巴。

在那之後,各個在“新田”有足夠地皮的家族,他們或多或少對自家的府宅進行了改建。

“我此番前來,為鄭、宋、衛之事。”呂武看著前方水塘上被風吹得左搖右擺的荷葉,又發現天空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已經被烏雲籠罩。

秋天就是這樣,沒多久之前還陽光普照,過一會烏雲也不知道從哪冒出來遮蔽了天空。

士匄立刻來了興趣,說道:“鄭拒不歸還侵宋所獲城邑,視我為無物也!”

老範家可不會輕易放過鄭國,礙於先君晉悼公的堅持,再加上呂武配合晉悼公的政治主張,晉國才接納了鄭國。

晉國為什麼要接納鄭國?還不是鄭國非常有誠意,幹脆利索地割肉給晉國,還有鄭國後面又跟楚國卯上,來進一步展現靠攏向晉國的堅定意志嘛。

呂武先是愕然,隨後搖頭笑著說道:“鄭歸於我,鄭宋相惡與我無關。”

晉國是老大,的確能調解各個小弟的矛盾,小弟表示那是他們自家的事情,老大總不能每一次都直接揮出大棒吧?

鄭國不願意將付出傷亡和國力代價的城邑歸還給宋國,卻也沒有表示要永久強佔,要求宋國拿出人口和財帛贖回城邑,算是很通情達理了。

宋國的操作比較騷,要求鄭國就是必須歸還城邑,一根毛一塊銅板都不會交給鄭國,另一邊又威脅鄭國君臣說要建議晉國將他們踹到一邊去。

老大從某種程度上是小弟的“籌碼”沒錯,就是用著拿來嚇唬人的,宋國要是有事先取得老大的許可,那麼幹並不算過份。

比較要命的是晉國知道那麼件事,是從鄭國那邊知道,宋國並沒有事先跟晉國溝通。

“鄭宋相惡與我無關,宋衛相親則有。”呂武也不多繞圈子,頓了頓讓士匄消化消化,才接著往下說道:“曹魯會盟,宋衛互友,鄭入其局,諸侯不費光陰是也。若楚北上,焉我有利?”

兄弟,裡面有太多能夠操作的地方了。

要不,範氏出人出力,陰氏只發揮影響力,合作賺特麼不止一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