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65章:要變天了

第65章:要變天了

上一次的霍之戰期間,白狄集結了四萬多人馬逼近晉國的邊疆。

呂錡響應了國君的號召,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封地安全,帶著家族的一個師前往迎戰。

霍之戰的晉軍與秦軍還沒有分出勝負,有訊息傳了過來。

魏氏一個師(6500戰兵,輔兵一萬四千多人),輕易地擊潰了來犯的四萬多白狄。

那一戰,呂錡親手殺了十四個狄人首領,武勇的名聲再一次得到延續。

呂錡十幾歲就表現出了武勇的一面,年紀越大越勇猛,算是魏氏的頭號猛將兄。

魏氏家族私軍擊敗白狄後,沒有終止戰事。

他們殺進了狄人的生活區,俘獲和繳獲無數,美滋滋地回師了。

一個魏氏師就能在正面戰場擊敗四萬多白狄,又深入百里左右,再安然撤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呂武之前也一再聽梁挈吹噓欺負胡人的事情。

這不是封領建設初期已經完成,接下來需要動用的勞力會更多嗎?

他認為北邊的胡人經過魏氏的掃蕩應該殘了,不去欺負真的會很不好意思。

只是展開行動之前,還需要穩一波,派人先去窺探看看。

另外,他還想拉上老梁家。

畢竟,梁挈不止一次去那邊圍獵和走商,對那邊的地形非常熟悉,是個很不錯的嚮導。

梁挈帶上豐厚的禮物踏上歸途,隨行的還有老呂家的斥候。

他在回去後需要派出人手,帶老呂家的斥候進入狄人和戎人的生活區。

察覺到呂武被胡人地盤感興趣,梁挈並沒有被搶食的惱怒。

以前,梁挈一直邀請其餘貴族一塊發財,只是那些貴族興趣缺缺。

老梁家的實力不強,梁挈雖然吹噓怎麼欺負胡人,更多的時候只是進行貿易,搶劫也只能是對小部落下手,還不敢幹得太過於明目張膽。

有呂武參與進去,不等於老梁家的收穫會減少,只會因為出動武士更多,獲得的收穫也會增多。

梁挈的收穫只會更多,不會減少的。

向北邊胡人下手這種事情,呂武有那個心思,卻是一點都不著急。

他需要一段時間來整合麾下的武士,熟悉也是磨合。

霍太山不但資源豐富,裡面躲藏的野人也不少。

有相當一部分的野人是上次“陰”地領主被滅門後,逃了進去躲藏。

對這一部分野人,呂武的做法是讓當地派出代表,勸那些逃民出山歸入封建。

裡面卻不止有那種野人,更多是從其它地方逃亡或流竄過來。

他們因為“陰”地缺乏管理,山區裡的資源也豐富,來過得相當滋潤,人口繁衍很穩定。

呂武準備了兩套方案,能將野人勸出來自然最好,不行就會毫不猶豫地施以武力。

至於打破野人生活得很開心的小日子,成為了大魔王角色的這種事情?

霍太山是呂武的封地了喂!

裡面哪怕一寸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甚至空氣都是呂武財產的一部分。

所以了,野人就是一幫小偷,呂武只是在保衛自己的財產,哪裡是什麼大魔王。

就是,野人不會那麼看。

事情卻是從來都存在兩面性。

比如,一個國家去入侵一個國家,入侵者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想要得到領土的擴張,和人口的增加;被侵略的國家奮起反抗,保衛自己屬於理所當然。

他們事先就設下立場,有的也只是立場,看的是實力。

不作為參與者為前提,利益不遭受損害,與正義或邪惡真的無關。

交鋒的雙方,失敗者不是死去,就是成為勝利者的一部分。

漫長的時間之後,兩者的後代不再分彼此,子孫也將遺忘了曾經的祖先是對手。

上古的部落兼併。

後來的列國攻伐。

互相之間的吞併就是這麼一個過程。

呂武對野人下手,於當前的時代是站在了道德倫理和法律的正義上。

不然,自己家的院子裡來了不相干的人,想拿什麼就拿什麼,還能是一件對的事了?

要是不處理野人,信不信村莊時不時地丟東西,甚至農作物被偷偷收割,乃至於會有屬民失蹤?

在這個年代,野人不但無法為社會起到任何促進作用,還危害了社會的運轉。

他們平時可沒少幹攔路搶劫殺人的事!

派人摸清楚了野人的聚集分佈。

安排好了領地的建設流程,以及保安工作。

呂武帶著五百武士和一千兩百屬民進山了。

過程並不複雜。

從外圍形成包圍圈,再快速或緩速地合圍上去。

等待野人察覺到有大軍圍剿,他們能做的就是逃跑或反抗。

野人一般會選擇逃跑,再撞上呂武安排好的伏擊圈,少量被殺死之後,大批大批地放棄抵抗跪地等著被看管起來。

呂武進山的主要目標不是為了殺人,他只是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用更直白的話來說,他需要增加名下的奴隸數量。

軍事行動進行了一個半月被打斷。

宋彬親自入山,找到了呂武,告知國君選定姬壽曼為儲君的訊息。

如果只是這樣的話,他不用打斷呂武的軍事行動。

關於國君無法吃到今年麥子的訊息,不知道是人為還是什麼情況,已經在晉國與列國廣為散播。

同時,秦國的“扁鵲”團隊去了新田。

一個叫醫緩的醫生在為國君進行診斷之前,國君做了一個夢。

那是關於病情的夢。

夢中,國君的病中跳出兩個小人。

其中一個說:“醫緩可不比前次那個巫醫,他恐怕要抓住我們,該往哪裡躲呢?”

另一個回答說:“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個地方去吧。”

醫緩到了新田,紿國君辨症後,為難地給晉國眾卿以及公族下了診斷,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

完犢子啊!這病治不好啦!病在膏肓,不能採取攻伐的治法,何況藥物也不能到達那裡去發揮藥效。

肓是,心臟與膈膜之間。

膏是,心尖脂肪。

然後,“病入膏肓”這個新的成語出現了。

華夏文化中也多了一個歷史典故。

以目前的邦交守則,再來是醫生的道德,晉國眾卿與公族並不認為醫緩是在說謊,紛紛明示或暗示國君還是趕緊決定下一任國君人選。

國君覺得自己很好,還能吃上今年的新麥,被眾卿與公族氣得不輕,卻是不能不尊重和遵守封建規則,姬壽曼也就成了儲君的人選。

國君要不好的訊息傳得太廣,呂武自然是不能繼續待在山裡。

他將部隊指揮權交給宋彬,自己則是在武士的保護下出了山林。

回到駐地時,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什麼。

比如,哪個國君是掉進茅坑溺死,成了千古奇談……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