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98章:動真格的了!

第598章:動真格的了!

晉國中軍和楚軍相距一裡左右的位置停下,他們打了好些天的“君子戰爭”,產生了自己就是個君子的錯覺,每次開打前會在陣前進行致師。

他們進行的“致師”不是武將單挑,純粹就是展現屬於霸主國的風度,統兵作戰的指揮官陣前互相嘮嘮嗑,語氣用詞上很古典,並且看不到什麼劍拔弩張。

也是哦?

大家都是霸主,打生打死歸打生打死,何必讓各自的小弟看到自己的氣急敗壞。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五大流氓互相交惡之下,再憤怒在媒體的拍攝下講得也是一些固定套路的外交辭令,看不到互相之間惡語相向。一些小國沒那份牌面,氣急敗壞下會當場罵街,再得罪五大流氓被安排著怎麼死。

所以了,什麼樣的身份地位就該有相應的氣質,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心裡再怎麼巴不得弄死對方,表現出來的涵養依然無可指摘。

現在,呂武單車向前,對面則是楚君熊審的“王駕”在朝前。

楚君熊審的“王駕”之上還有子囊與薳罷,子囊是作為戎右,薳罷充當御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呂武率先停車。

楚君熊審的“王駕”抵近到呂武戰車前方五米才停下來。

呂武行禮說道:“代寡君問候楚侯。”

周王室拒不承認楚國的“王號”,作為周王室體系下的晉國肯定也不會承認。

很多時候,晉國在爭霸中處於劣勢時,晉國的君臣會稱呼楚君為楚子,算是打不過用嘴炮獲得心裡安慰的一種做法吧。

楚國一開始是子爵,後來一再勵精圖治,爵位變得越來越高,也才有了現在的成績,甚至都能“問鼎輕重”了。

他們在公元前704年稱王,也就是某一代的楚侯僭越稱王,那個一代的楚君叫熊通,同時制定了楚國“稱霸天下”的路線。

楚君熊審沒過多計較,認定晉人會在某一天承認楚國“王”的規格,並且跪在某一代楚王的陛下求饒。

這個“陛下”就是“王座”前方的臺階,不是什麼“皇上”、“聖上”、“官家”之類的代稱。

楚君熊審用獨眼盯著呂武,再用手肘碰了碰子囊示意趕緊走完流程。

春秋一般講究戰場上“王不見王”的那一套,身為人臣也沒資格跟一國之君直接對話。

子囊是楚國的令尹,跟呂武是晉國元戎屬於平級。

另外,呂武還是秦國的執政,從大家認可的級別上不如晉國元戎和楚國的令尹。

秦國執政和齊國執政,大概是位比晉國元戎之外的“常務卿大夫”,級別跟楚國令尹的副手左尹、右尹差不多。

齊國和秦國之前被承認為晉國和楚國之下的第二梯隊,其餘國家的執政地位則是又有比較詳細的區分。

注意,是“之前”,遭到重創的齊國已經式微,秦國則是成為陰氏的傀儡國。

宋國、衛國、鄭國一些二流強國,他們的執政大概就是晉國“卿”、楚國左尹、右尹到晉國上大夫、楚國司馬的第三梯次。

三流和不入流諸侯國的國君政治地位有“保底”,可是生活質量未必有晉國大夫或楚國封君過得舒服。

很是能夠理解的事情,二十一世紀黑大陸的部落酋長,他們的生活質量就跟東方大國居住在城市環境的生活質量沒得比。就一個點外賣上面,誰遊過大海外加爬山涉水去送?空運都沒機場讓降落呀!

呂武看到楚君熊審跟子囊附耳說了什麼。

聽完的子囊看向呂武,說道:“我王提議,兩軍戰至最後一人。”

玩這麼大的嗎???

呂武掃了一眼楚軍的構成,看到楚國“王卒”之外,餘下就是蒍氏、成氏和鬥氏的軍隊。

楚國“王卒”的數量約在兩千左右,剩下的楚軍估計是蒍氏、成氏和鬥氏平均分?

觀察楚軍的呂武沒耽誤做出回答,說道:“楚侯有此雅興,我自當奉陪。”

致師完畢,雙方各自掉頭回去。

陰氏的戰車能夠做小幅度轉彎的機動,驅使拉車馬匹埋蹄就是了。

楚國並沒有掌握“尖端技術”,又看到了人力扛車的畫面。

“可獲晉軍兵車仿製之。”楚君熊審早就發現這個問題,更清楚戰車差距帶來的劣勢。

子囊答應下來。

那個什麼“專利權”之類的玩意,晉國能管得了一幫小弟,管不到楚國頭上。

就那個話:覺得被侵權了?來打我啊!

楚國跟晉國早就處在戰爭狀態,會害怕開戰就是個國際笑話。

他們其實已經在“侵犯專利權”了,比如仿製晉國陰氏的衝城車和對樓。

雙方戰場上的老大各自回去,子囊跟楚君熊審分別回到自己的戰車上。

呂武招來了士匄等貴族,通知楚君熊審約定“死鬥”的訊息。

“夜來仍不罷戰?”士匄發出了靈魂質問。

跟楚軍死拼這種事情,範氏不帶慫的。

其餘的貴族就有點揪心了。他們的家底就那些,拼光了要咋整?

呂武只是通知,沒打算聽取什麼意見。

常規有常規狀態下的佈陣方式,拼命則是必須擺出拼命的架勢。

約定打到最後一人的晉軍和楚軍,他們忙碌著佈置各自的陣型。

楚軍那一邊,區分“王卒”與封君的軍隊。

楚國“王卒”將戰車集中在軍陣的中央,步兵則是位於戰車兩側成為一個“人”字隊形,兩個縱隊合成一個大陣,看去也就成了“大”的篆字,也就是兩個“人”的重疊。

士匄說道:“楚‘王卒’列‘荊屍陣’。”

這個“荊屍陣”聽著挺嚇人,字面意思好像是抬南方的屍體來擺陣。實際上也就一個陣型的名字,是當初楚武王熊通用來嚇唬隨國人的。

來自蒍氏、成氏和鬥氏的軍隊則是列出一個三“徹”的陣型。

看楚國“王卒”位於戰陣的最前端,明顯是一開始就要上精銳,爭取獲得一個開門紅。

“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呂武心想。

軍隊十分依賴於士氣,統兵將領通常會想方設法獲得一個良好開頭,用來鼓舞己方將士。

另外,軍隊是一個依賴勇者的集體,絕大多數士兵看到有勇士敢打敢拼會被帶動得勇氣倍增,換作是看到大家都那麼慫也就跟著慫了。

呂武將陰氏的甲士部隊安排在軍陣的最前端,依照操練成果擺出了一個“鋒矢陣”的陣型。

而實際上,晉軍用得最慣的是“魚鱗陣”這個陣型,尤其是當初的郤氏用得最好。

其實“鋒矢陣”還是騎兵用起來最適合,一般被用來進行中央突破。

呂武拿步軍來使用“鋒矢陣”的原因太現實,對面的楚國“王卒”用的是“荊屍陣”。

而“荊屍陣”看著就是一個用來中央突破的陣型,並且還兼顧了左右兩翼,包圍夾擊的效果會很有限。

“鋒矢陣”也是一個能夠兼顧兩翼的陣型,對上“荊屍陣”無非就是硬碰硬而已。

戰鼓聲被敲響,晉軍和楚軍幾乎在同一時間進行推進。

晉軍這邊的陰氏弩手在楚軍靠近到約兩百米開始進行校射,也就是幾個弩手射出尾翼為紅色翎羽的弩箭,不是全體射箭。

校射是用來測試最遠射程,一般被用來作為發揮“箭陣”作用的“前搖技能”。

兩軍的前陣推進,後續的部隊並沒有全部待在原地,互相之間留下數量差不多同等的後備隊,該上的部隊則是向前壓進。

很快,陰氏這邊的弩手就進行了射箭,覆蓋目標並不是楚國“王卒”這邊,弩箭從楚國“王卒”頭頂飛過,落在了第二梯隊的封君部隊群中,剎那間帶起了悶哼和慘叫。

跟晉軍較量了這麼久,楚軍的弓箭手已經不會沒有得到命令就私自射箭。敢那麼幹的楚軍弓箭手已經被處決,剩下的楚軍弓箭手肯定會被震懾到。

硬碰硬的較量沒戰車兵什麼事,他們在發覺自己衝上去就是送人頭之後,後方傳來了向左右兩翼撤離的命令。

有讓戰車撤離?步兵超過戰車就不算“超乘”了唄。

隨後,楚國“王卒”與晉國的“陰武卒”正面撞上。

楚國“王卒”有攜帶盾牌,他們是持盾握“戟”的推進方式。

晉國的“陰武卒”……,其他家族稱作“陰兵”,第一排是扛著大盾的盾牌手,他們手持盾牌撞向楚國“王卒”的盾牌互相抵住,後方持“戟”的“陰武卒”靠上去。

雙方在碰撞的一剎那發出了極大的金屬交鳴動靜,隨後就是兩邊的士兵用武器捅刺盾牌空隙,試圖捅或刺到盾牌後方的敵軍。

子囊看著不斷落下的箭雨,再看看倒成了一片片的己方弓箭手,眉頭皺得很深。

晉軍遠端部隊的射程比楚軍遠端部隊更遠,弓箭手一般還沒有防具,遭到箭雨覆蓋絕對會死傷慘重。

打了這麼些天,楚國那邊的弓箭手都快被消耗沒了,臨時拉壯丁又一再被消耗,弓箭手成了這場戰役最為危險的職業。

子囊得到提醒扭頭看去,看到的是呂武所在的戰車筆直朝自己衝鋒,一路上橫衝直撞無比兇殘。

“陰武這是在做什麼?”子囊其實想到了,只是感到極度的難以置信。

呂武在幹什麼?

不能俘虜楚君熊審,還不能俘虜楚國令尹子囊嘛!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