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89章:王牌對王牌?(二合一章節)

第589章:王牌對王牌?(二合一章節)

子耳是鄭國的公族重要人物,還是鄭國的司空,等於是鄭國排行在第三的政要,能夠說得上是又一個大人物死了。

他的死會變成一種抗爭,控訴楚國將鄭國逼得太狠,闡述作為一個弱國的悲哀。

相信會有很多實力不強的諸侯國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情鄭國則是未必了。

那是鄭國的國際風評非常不好,本身不存在什麼信譽度的負面因數說導致。

子耳的死暫時幫不上被包夾的兩個鄭國“軍”什麼忙,能夠起到作用的是戰事結束後,一些被俘的鄭人可以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待遇。

隨同子耳去面見的楚君熊審的鄭國貴族回到營地,通報子耳自殺的訊息。

鄭國的貴族反應並不大,稍微商量選出一名貴族前往晉軍那邊。

呂武再一次見證了春秋才會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有鄭國貴族安然無恙地抵達自己這邊,請求贖回被俘的皇耳。

這個是因為鄭軍失去了子耳這名指揮官,他們需要新的領導者來繼續帶領。

皇耳是子耳的“次官”,地位相當於晉國這邊的“軍佐”,他因為質問趙武為什麼“不講武德”被俘虜。

關乎俘虜了皇耳的事情呂武知道,只是呂武並不知道詳細的過程。

話又說回來,鄭軍失去指揮官怎麼來找晉國想要贖回“次官”呢?這個又是牽扯到春秋的一些習俗。

比如,一旦晉軍打贏了這一場戰役,他們的確需要參戰的鄭軍有個首腦,好商量鄭國怎麼來賠償晉國。

呂武並沒有權力幫趙武做主。

晉君姬周也在場,同樣只有建議權而沒有處置權。

誰的土地誰做主,誰的財產誰管理。

皇耳被俘之後就屬於趙武的財產,哪怕是國君都不能搶奪處置權,不然就是破壞規則。

他們一來沒閒工夫跟求見的鄭國貴族多嗶嗶,再來就是沒處置權,頂多就是派個人引路去尋趙武協商。

不得不說的是,俘虜皇耳是趙武在這一場戰役打到現階段為止最出彩的表現,考慮到俘虜的過程太過於“不講武德”,有很大機率不會同意放皇耳離開。

鄭國很慘,鄭軍更慘,關於這點呂武和晉君姬周在巢車上看得很清楚。

遭到楚軍背刺的鄭軍等於是兩頭都在挨毒打,一層被削掉就代表至少數百上千將士失去生命。

一開始鄭軍並沒有對楚軍展開反擊,直至有第一個心理崩潰的鄭軍士兵反抗,周邊的鄭軍士兵有樣學樣,演變成鄭軍大規模跟楚軍交戰。

因為視野的受限的關係,處在交戰第一線的晉軍並沒有察覺到鄭軍已經跟楚軍打起來,位於晉軍交戰這一端的鄭軍同樣不得而知,兩波人帶著一種同病相憐的心態,為了活下去往對方身上不斷招呼。

中間的戰場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左右兩翼也開始發生接觸。

捨棄了戰車的魏氏所部,他們停下來佈置盾牆準備迎接楚軍的戰車衝鋒和箭雨攻勢。

魏氏所部前方的楚軍在相隔約兩百米的時候卻是也停了下來。

在這個時候,範氏所部已經跟楚君熊審其中的一“廣”戰車部隊交鋒,很快就進入到步兵排列戰列線拼殺的步驟。

楚國的“王卒”不止是稱呼上特別,他們的武器也是相當有特色。

目前各個國家的士兵一般是裝備戈,“士”的級別才佩劍,不是看不見其它種類的武器,比較關鍵的是戈和劍才是主流(不算遠端),其餘的五花八門不是禮器就是玩特殊。

對於軍隊來說,使用起來越簡單的武器最有用,要說還強調什麼就屬便宜。

楚國“王卒”的武器看著像戈,卻是在戈的手部加了矛。

注意,是矛,不是槍頭。

槍頭比較短,為一種扁狀尖銳物。

矛除了前端扁狀尖銳物之外,還有首部的粗圓構造,並且前端扁狀尖銳物比槍頭更長。

他們除了列裝戈矛之外,隨身還有一種盾牌。

看著盾牌是一種塔盾款式,推進時塔盾被背在背上,停下來則是變得一手持戈矛一手提盾的姿態。

範氏沒有王牌兵種,不代表他們的軍隊很拉胯,只能說用自家的訓練度和組織度將“平凡”玩得更加“高階”。這一點能從佈陣和行軍姿態看得出來。

比較奇異的是,能看到範氏所部玩了點新花樣,步兵陣列前三排的士兵手裡的武器是長矛。

長矛的長度約是五米左右?推進時是豎向天空,得到命令之後的第一排平舉,第二排略略昂起約二十五度,第三排則是四十五度向前斜放。

當前階段的交戰屬於戰車兵,它們在馭手操控拉車馬匹之下馳騁,極少抵近了使用近戰兵器,大多選擇遠遠地互相射箭。

子囊恰好是位於範氏所部這邊,看到範氏所部大量使用長矛兵問蒍以鄧,道:“我‘王卒’戈矛長度幾何?”

問的不是戈矛多長,是鬱悶肯定會吃虧。

的確啊!

常規的戰戈也就兩米左右長度,楚國“王卒”的戈矛其實比戰戈要短一些,約是一米八的長度。

這特娘的?對上看著五米左右的長矛,排戰列線交鋒很吃虧的!

蒍以鄧是蒍氏的當代家主,蒍氏是續若敖氏(鬥氏)衰敗下去之後,楚國最為值得期待的家族,沒有之一,

他們的家族歷史挺悠久,有著面積極大的封地,家族軍隊的戰鬥力正處在上揚階段。

說起來蒍氏還有比較奇特的地方,他們的很多族人取名時很多是兩個字。

之所以奇特,主要是上古到兩漢,諸夏一般是取名單一個字,認為雙字是賤名。

蒍以鄧說道:“晉長矛兵薄也。今日之戰,亦可不戰。”

他們上來主要是幹麼?不就是將鄭軍的退路堵死嘛。

所以,覺得會吃虧不用打就是啦。

子囊對蒍以鄧的直接感到鬱悶。

他們的老大很莽的,上來單是晃悠一圈,回去肯定要捱罵。

子囊沒有忘記子幸是怎麼死的,自家老大又為什麼要滅掉那一家子。

在楚國當令尹,貪婪並不是什麼罪過,哪一任的令尹沒貪?

楚君熊審也不是為了安撫陳國才殺掉子幸。

陳國就是一個三流諸侯國,當代霸主之一,還是南方唯一霸主,為了陳國這麼一個三流諸侯國宰掉自家的令尹?多麼單純才會相信啊!

那就好比如漂亮國為了黑大陸的某個區域性小強,弄死了自家的國務卿那樣可笑。

後世有一句話叫“能做事的貪官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作為的清官”,歷代楚君並不在乎令尹到底貪不貪,當代的楚君熊審最恨的是無能的人,無能又貪婪則是更加可恨,哪怕明知道會引發動亂也要做掉。

子囊在楚君熊審沒到之前連續多次敗給了晉軍,成功將包括晉君姬周在內的晉人留在“朝歌”就算立功了。

“戰車退下罷。”子囊看向蒍以鄧,說道:“你為假‘將’,盡可使之。”

蒍以鄧也不客氣,先對子囊行禮,再接過令旗,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令旗是一種小號的三角旗,怎麼擺動代表什麼命令,事先早就約定好了。

蒍以鄧用小旗子發號施令,會有持旗官用旌旗轉達命令,更會有鼓手敲響代表命令的鼓聲。

楚國“王卒”聽到鼓點聲開始整隊,不是向前邁步推進,是不管交替成為一個更厚實的軍陣,讓開空間給後面的友軍向前。

士魴知道楚國“王卒”很能打,看到楚國“王卒”讓出位置讓其餘楚軍上來,多多少少是在心裡松了口氣。

“撤回戰車,‘徹’一向前!”士魴沒有再調整陣型。

晉軍這邊的戰鼓聲開始敲響,節奏並不是很快,控制著士兵邁步的頻率。

前三排都是長矛兵,第四排到第六排是戰戈兵,從第七排到第十排則是弓箭手。他們就是所謂的第一“徹”了。

兩軍相隔約六十步(90米)時,晉軍這邊的弓箭手率先射箭,隨後楚軍只是慢半拍也射箭。

範氏大批武裝弓箭手是在韓氏沒落之後,早前其實也有武裝,只是數量方面比較少。

畢竟,韓氏已經不是卿位家族,並且看著好像沒有“捲入重來”的機會,範氏作為晉國“第一家族”幹些侵權的事情,很是合情合理的吧?

晉國的其他家族?陰氏玩的是以弩為主,弓箭手算是一種增補輔助;其餘家族,比如魏氏則是依然老樣子。

總的來說,除非韓氏徹底玩完,要不很多家族哪怕“侵權”也不會像範氏那麼明目張膽。

雙方都射箭之後,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晉軍射出去箭矢在經過一段時間落下,絕大部分落在了楚軍的陣中,帶起了一聲聲的慘叫或悶哼。

楚軍射出去的箭矢卻是很準確地落在推進晉軍第一排的長矛之前。

什麼意思?就是楚軍的箭矢像是長了眼睛,每一支箭矢都準確無誤地沒碰到人,離晉軍士兵恰好就是一杆長矛的距離。

看到那一幕的子囊完全懵逼了。

現在是什麼歲月來著?是春秋中葉,更精確一點就是公元前563年。

當前的年月十足迷信,開戰前的卜卦只是沒刻意描寫而已,不代表雙方沒很有儀式感的進行卜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楚國這邊卜了三次卦,三次都跟“吉”挨不上邊,完全是上位者進行了暗箱操作,公佈出去的答案是“大吉”而已。

當然了,並不是卜卦得個“大吉”就能等著勝利自己降臨,純粹就是上位者自己有個心理安慰,再來就是能更好的鼓舞士氣,玩的就是“人定勝天”那一流派。

比較關鍵的是,有時候明明知道就是個“花樣”,架不住玩得多了連自己都洗腦了呀!

子囊心裡產生了不祥預感,有心讓蒍以鄧還是別打了,一想到自家老大不好伺候,硬生生又將到了嘴邊的給吞嚥回去。

結果是,楚軍第二波射出去的箭矢,又大部分射程不足,加深了子囊內心的陰影。

蒍以鄧儘管知道是弓和箭的鍋,也品出風向有問題,心裡卻是也出現了陰霾。

一樣是在推進的兩軍還沒有正式發生近距離搏殺,晉軍這邊僅有少量傷亡,楚軍卻是倒下了數百上千。

進入到近距離接觸戰之後,事情如子囊預料的那般,己方士兵面對晉軍長矛手的長度優勢,手裡的戰戈根本碰不到晉軍,要被晉軍長矛手利用“長度”一刺再捅,憋屈又被動到不行。

士魴心裡想道:“學陰氏果然是對的!”

沒錯,帶頭成規模武裝長矛的就是陰氏,要說獲得“版權”則沒那個資格。

諸夏的歷史很足夠悠久,出現的武器種類多到不行,長矛這種兵器真不是陰氏的獨家。

範氏連陰氏的騎兵都想學,他們在跟伊洛之戎、陸渾戎和蠻氏交鋒中一再吃虧,發現長矛兵對付騎兵很好使,開始有計劃地進行大批列裝和研究相關訓練科目。

這不,長矛兵不但對付騎兵好使,打戰列線一樣佔盡了便宜。

士魴看到了什麼,以為自己看錯趕緊專注觀察,發現自己沒看錯,低聲罵道:“彼之母也!”

楚軍弓箭手射箭了,他們根本就無視了誤傷,憑感覺對戰列線進行了覆蓋。

箭矢就是一個死物而已,才不會去區分敵我,落下命中誰完全憑運氣,剎那間戰列線的雙方士兵齊心破罵。

蒍以鄧能說自己學的中行吳嗎?

並且事態非常現實,楚軍的戰戈兵挨不到晉軍長矛兵,以其讓楚軍戰戈兵白死,不如讓弓箭手無差別覆蓋,對晉軍長矛手造成死傷和混亂。

士魴倒是不擔憂己方長矛手遭到箭雨覆蓋死多少人。

範氏從陰氏那裡採購了不少甲冑,位處前排的範氏士兵一片銀光閃閃,中箭的人不少,死真沒被射死幾個,受傷要看哪個部位。

只是吧,人對危險會有下意識的恐懼,沒有多大傷亡的範氏長矛手一部分的精力被隨時會落下的箭矢吸引,不免會造成捅或刺上的分心。

蒍以鄧在不斷大喊大叫,要求楚軍將士不畏生死,抓住敵軍分神的機會,爬或滾都行,反正就是欺身上去。

“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敵軍矛長,不可近戰,衝,衝,衝!”

咦!!!

那些話,怎麼……

要是呂武在附近,一定會跟蒍以鄧對暗號的吧?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