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83章:謎之操作

第583章:謎之操作

呂武這邊是在得知楚鄭聯軍進入衛國的第一時間出兵。

國君有可能被堵住,收到訊息馬上出兵可以說很是“政治正確”,沒有任何能夠受到指摘的地方。

如果明明知道國君有危險而無動於衷,作為元戎的呂武必然會落得一個“社死”的下場。

所以說“名正言順”很重要,尤其是在春秋中葉時期。

呂武在支援國君的事情上面沒想搞什麼滑頭,甚至遠比之前的任何一次用兵要“正規”得多了。

因為事先就猜測國君會帶著下軍和新軍前往衛國的都城“朝歌”,很多資訊也就變得容易探查。

陰氏第一家臣帶上必要的護衛隊伍先期趕往“朝歌”是一種必要操作,同時擔負收集情報的重任。

中軍和上軍離開“新田”直接向東,一些訊息陸陸續續傳遞過來。

他們行軍到“原”時,確認國君真的在“朝歌”那邊,關於鄭國皇耳率軍攻打衛國大河南岸的情報也得到確認。

同時傳過來的還有另外的訊息,包括楚國令尹子囊帶著兩個鄭國“軍”北上,楚君熊審對內釋出徵召令等等。

如果以時間節點來分個先後順序,皇耳帶著一個鄭國“軍”入侵衛國是第一支北上的軍隊,現階段晉君姬周和晉國下軍、新軍還沒有抵達“朝歌”;楚國令尹得知晉君姬周和晉國下軍、新軍在“朝歌”,選擇放棄攻打宋國都城“商丘”帶著楚鄭聯軍北上,他們是第二支北上的軍隊。

在更早之前,衛君衛衎帶上衛國的主力去入侵齊國。

對齊國落井下石的還包括魯國和宋國,其中宋國入侵齊國被鄭國知道,引來了鄭國的趁虛而入。

楚國今年攻打宋國是一種既定策略,也就是早就決定在今年入侵宋國,並不是受到其它因素影響產生的軍事行動。

縱觀全域性的話,今年是註定是難以得到平靜的一年,幾乎有能力進行軍事行動的國家,他們全部都有屬於自己的軍事行動。

從這裡也就能夠看出一點,齊國衰弱造成的影響遠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原”是呂武的封地之一,他們走這一邊的主要原因是,好些家族需要補充一批軍備。

主要封地在這邊的範氏,他們一共出動了四個“師”的兵力,走這一條路線能夠少了轉運糧秣的麻煩。

呂武等人抵達“原”時,關於楚君熊審已經集結大軍北上的訊息經由宋國那邊被送過來。

根據宋國使節的說法,新近北上的楚軍數量之多達到了“漫山遍野”的程度,看旗號出動的封君數量不低於三十。

楚國的封君到底多少很難說得清楚,封君之中有弱有強,比較強的沒意外是楚國公族,血緣關係跟楚君越近家族實力就越強大。

當然了,家族的實力有很多區分,人脈、封地、經濟、武力……等等,有時候實力強大不代表軍事實力就過硬。

晉國的範氏不以武力著稱,他們的家族沒什麼“王牌”部隊,能夠成為“晉國第一家族”依靠的是地多、糧多和人多。

“楚君北上,來者眾也!”士匄覺得事情很大條。

倒不是被北上楚軍的數量嚇到,楚國每次北上的人數都很多,很多時候各種蠻人佔了多數。

士匄很憂慮地說道:“楚之內亂已平?”

完特麼蛋!

子反的那個家族那麼沒用的呀?怎麼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給沒聲沒息了!

呂武對此沒有感到什麼驚訝。

楚國是當世的霸主之一,還是南方不可撼動的霸主,內部的統治地位沒有遭到動搖,任何的叛亂勢力都註定會被撲滅。

相對起來,晉國雖然是北方霸主,處境方面卻是遠比楚國更加艱難。

這個是明擺著的事情,諸夏的文明之火在大河流域被點燃,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部落群是集中在大河流域,文明發展起來再建立的國家也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晉國崛起的時間太晚,沒有來得及滅掉周邊更多的國家,楚國則是早早將周邊國家清掃乾淨。

呂武說道:“今次大戰爆發實乃突兀,我並無準備。”

儘管沒正式接觸,一場大戰卻成了難免。

那是晉君姬周在“朝歌”所決定了的事實,晉國不能捨棄這位國君。

士匄、魏琦和士魴,包括其餘的晉國貴族都知道大戰必然會爆發,排除掉其餘的雜念,等待呂武給出一個作戰計劃。

“楚君當在宋國?”呂武不是在說廢話。

比較晚北上的楚君熊審肯定是在宋國實力範圍之內,以路程來算應該是在濟水周邊?

士匄問道:“元戎不往‘朝歌’會合君上?”

呂武還真的有這個想法,無奈的是不能這麼做。

他們出兵的目的是救援國君,哪怕截住楚君熊審率領的楚國主力部隊,禮法以及一些世俗觀念方面卻是繞不過去。

不是堵住楚君熊審破壞禮法,世俗觀念決定了呂武只能率軍去跟晉君姬周會合,不這麼幹會被解讀出很多負面意思,到時候即便呂武率軍擊敗楚君熊審的主力部隊,世人只會說呂武無視了本國君主的安危。

這個就是很多身為人臣的群體,明明很多時候知道怎麼做的效果會是最好,偏偏不得不去選擇做了效果最差那個的原因。

看看士匄等人的臉色就知道了,一旦呂武不去“朝歌”的話,他們之中儘管有人心裡巴不得國君完蛋,幹的事情卻會是勸諫呂武不能那麼做。

呂武說道:“我已派人往‘商丘’邀請宋國出兵助戰。”

宋國還是挺能打的。要不然作為直面楚國的國家也不能支撐那麼久,一些時候還能戰勝楚國。

換作是在“不講武德”成為戰爭常態的時代,呂武會讓宋軍截斷楚鄭聯軍的後路,又或是乾脆讓宋軍去攻打鄭國。

要命的是現在為春秋中葉!

能給國君解圍的方式挺多,包括截住楚君熊審,去攻打鄭國來個“圍魏救趙”,等等非常多的選項。

他們現在能幹的只有趕緊去“朝歌”跟晉君姬周和下軍、新軍會合。

中軍和上軍沿著大河邊上行軍,路途中遭遇了不少商隊。

事實上,道路很多沒有錯,有些區域走哪裡最為便利則是“定數”,不止會碰上商隊,還能碰上各國不知道要搞些什麼玩意的貴族隊伍。

各國的商隊或是貴族發現晉國大軍也不避讓,是包括楚國和鄭國的那些人都不會刻意避開晉軍,遇上了甚至會送些禮物到晉軍這邊。

不瞭解春秋的規則會覺得很荒誕,然而對生活在當下的人則是一種習以為常。

他們正式進入衛國是從孫林父的封地過境,能夠得到的訊息更準確也更全面。

晉衛聯軍跟楚鄭聯軍在“朝歌”郊外首次爆發交戰是發生在一個半月前,楚君熊審在十九天前帶著主力抵達戰場。

孫嘉很是憂慮地說道:“我聞晉公族避戰。”

那就是晉國的新軍廢了,壓力全部壓在晉國的下軍身上。

也就是晉國公族丟臉丟到“國際”上,以後任何一個國家都能說晉國公族就是一幫沒膽貨色。

呂武卻是聽出了一些不對勁。

楚國軍隊先後抵達“朝歌”的時間相隔不大,代表楚國今年就是要大動干戈,並不是傳聞中先後進行的動員。

魏琦臉色無比嚴肅地說道:“我需召喚列國。”

新軍廢了?

可以想象得出下軍的狀況不會怎麼好。

晉國跟楚國打是五五開,鄭國那邊動員了三個“軍”的兵力?

他們必須招呼小弟,哪怕是用來拖住鄭國三個“軍”都行。

呂武問道:“衛君人在何處?”

孫嘉答道:“不知。”

戰爭爆發在衛國地界,不能讓晉國承擔所有壓力啊!

呂武要是知道孫林父直至知道楚君熊審率軍北上,才派人通知衛君衛衎班師,會覺得這個世界過於荒謬。

他們在孫林父的封地補給了糧秣,沒有耽誤繼續向“朝歌”進發。

大軍靠近到一個叫“牧”的地方時,早在等待的宋斌立刻出城找到呂武。

“下軍佐中箭,祁奚偃旗,下軍將三戰皆勝,下軍可戰之兵十不存五。”宋斌給出的信息量很大。

解朔肯定是親自衝陣才會中箭。

打到了“卿”都需要親自衝鋒的程度,足夠說明戰事有多麼的危急了。

呂武說道:“你再往,問君上,新軍將不死為何。”

先是避戰,後面乾脆偃旗?

避戰不算退出戰鬥序列。

偃旗就代表徹底不會再參加交戰,說白了就是一種投降,戰事結束後是要交保護費給楚國和鄭國的。

祁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敢做出那樣的事情,不止是將晉國公族的臉丟在地上任人踩踏,還表明連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都不顧了。

那麼,祁奚偃旗是得到了晉君姬周允許的嗎?

如果是,代表晉君姬周根本不想在這一場戰事折損公族的實力,還會盡全力保住祁奚的小命。

下軍折損嚴重是在意料當中。

呂武有點意外的是中行吳竟然那麼能打,處在劣勢還能三戰三捷。

後面,呂武將從宋斌處得到的訊息說出來,激得一眾貴族氣得臉色發青。

當場咒罵祁奚的人太多太多,質疑晉君姬周沒有為人君主德行也不在少數。

呂武卻是猜測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裡面肯定有非常復雜的原因。

而現在?呂武還是將所有的精力放在即將爆發的交戰上面,怎麼處理祁奚以及公族,甚至是國君,打完再拉清單。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