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46章:什麼!趙武要完?(求訂閱)

第546章:什麼!趙武要完?(求訂閱)

“都城往‘虎牢’需有大道。臣有所計劃,欲徵調沿途眾家出勞役以修建。”呂武是司徒,怎麼都應該幹一些司徒該幹的事情。

現在沒什麼大朝會和小朝會之類,一般是有事才會進行召集,來個有事說事。

當然不是國家平時沒什麼大小事務,很多事情則不用去驚動國君,負責該項事務的某人將事情直接辦了也就是了。

一件事情做對做好了有功,做差做錯了需要承擔後果,這個就是“職位責任制”的規則了。

這麼一套行政制度不能說簡陋,很多時候甚至能達到一種出事就迅速解決的效果,導致的卻是國君無法集權,致使國君手中的權力遭到壓縮。

國君問了呂武不少事情,搞懂修建這麼一條“國道”對跟楚國爭霸非常有利,拍板道:“陰卿自可為之。”

就是給了全部的處置權了唄。

很符合“職位責任制”的核心,幹好了有功,幹不好要遭到懲罰。

事實上,“職位責任制”對國君有好有壞,壞的就是無法集權,聰明又手腕足夠的國君只要掌握“裁決權”就能死死地捏住群臣。

呂武擔任晉國司徒以來,學習以前的前輩極少對各個家族指手畫腳,也就是不干涉各個家族自己的農耕情況,修路方面也只顧著自家,極少對各個家族徵調勞役去修路。

現在的情況有點特殊。

晉國從上一次欒氏、郤氏的內亂中喘過氣來,眼見又要跟楚國玩爭霸遊戲,道路卻是那麼稀爛,合適嗎?

關於這場爭霸到底是從什麼開始呢?其實已經很難說得清楚了。

晉國要繼續跟楚國爭霸,有一條好的道路非常關鍵,節省出兵時間只是其一,減少往來運輸輜重的損耗才是最為關鍵。

有一條好的道路能夠給晉國在運輸輜重途中節省多少時間,節省了時間也就等於免於消耗,道理很複雜嗎?

一次兩次或許還看不太出來,三次也許節省下來的物資就夠再發動一次戰役了。

國君已經敲打完了魏氏,近期有點好向陰氏發動的跡象。

呂武在這個當口進宮提出道路修建計劃,事關與楚國的爭霸,國君需要好好掂量掂量要不要朝陰氏下手了。

“陰卿與魏氏共謀大荔之戎?”國君問道。

這件事情都發生在多久之前了,沒記錯是在四年前?

大荔之戎已經成為歷史篇章上的一個符號,地盤被陰氏和魏氏共同瓜分掉。

如果按照潛規則,國君不應該問出那個問題。

陰氏和魏氏進行了擴張,沒有報備就等於出了事由他們自己去扛,國家是不會有任何買單行為的。

由於現在只有建立“城”、“邑”、“邦”並進行移民才算形成控制的既定事實,哪個國家的哪個家族進行了地盤擴張,沒有衛星在天上盯著,消息傳遞也存在很嚴重的延遲,沒有刻意去進行瞭解,想知道其實挺難的。

國君說那句話就一個意思:寡人在盯著你。

呂武說道:“臣西征之時遭到大荔之戎襲擊,大軍順勢敲打罷了。”

國君愕然。

大荔之戎不會像白翟或赤狄一再跟秦國攪和到一塊來找晉國的麻煩,以至於大荔之戎在晉國這邊歷來沒什麼存在感。

這麼一個沒有存在感的部落聯盟,他們會不會襲擊西征的晉軍,誰也說不清楚。

即便大荔之戎真的幹了襲擊西征晉軍的事情,呂武一下子將對方給打死,太兇殘了吧?

現在的關鍵是,國君要敲打陰氏,結果呂武像是講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答案是“俺只是揮了揮手,大荔之戎灰飛煙滅啦”,著實太膈應人。

國君還能咋地?抱怨大荔之戎不經打,還是繼續緊咬不放?他說:“如寡人所料不差,韓氏有意討伐大荔之戎?”

這個是韓厥還擔任“卿”時公開提過的事情。

呂武也沒有避諱,說道:“正有此事。”

國君沒話說了。

當時韓氏還是卿位家族,陰氏和魏氏一點面子沒給韓氏留著。韓氏前一腳說要將大荔之戎吞了,後一腳呂武率軍將大荔之戎滅掉並進行了瓜分。

這麼一件事情講開了,無非就是卿位家族之間的爭鬥,以陰氏和魏氏獲得勝利而告終。

所以,韓氏失去卿位,陰氏和魏氏實際上是給用力推了一把。

站在國君的立場,巴不得卿位家族一再發生矛盾。

只不過,國君又需要擔心卿位家族動用武力,國家一亂顧不上外面,國力也將遭到削弱。

對國君來說,最為理想的狀況應該是卿位家族矛盾和爭鬥不斷,打卻是不能真的打起來,才好從中當個調停選手,又能處在安全的位置。

呂武見國君轉移話題,一邊聽,一邊想道:“提出修路來制止,還是被敲打了一下?君上的進取之心很足嘛。”

以當前晉國內部和外部的局勢來看,的確很適合國君來收回一些權柄。

國君看到了機會,使用了一些高超的手腕,真切實際地在幹收權的事情。

這位國君莫不是在抄晉景公的作業?

他做的事情就是一再加強自己的威勢,首先將公族團結到身邊,再收服一兩個實力強大的卿位家族,盯上那個最強大的卿位家族,最終重演晉景公做過的事情。

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從走廊外傳進來。

呂武瞬間緊繃了一下,帶著警惕扭頭看去。

門被推開,幾名寺人和宮女跑進來,一邊跪下一邊說道:“君上,孟姬去了。”

國君霍地站起來,臉色一再變幻又坐下。

孟姬是誰?就是趙莊姬呀!她一直居住在“下宮”,哪怕趙氏復立都沒有回去。

至於是趙莊姬不願意回到趙氏,還是趙武沒有想過接回去,他們自家的事情自己知道。

有傳言是,趙氏的覆滅跟趙莊姬脫不開關係,導致趙氏上下恨這個女人入骨。她害怕回去之後死的不明不白,才不敢回去。

如果是後世的人,也許會相信。

活在當代,又作為一個有權有勢的“卿”,信了那一套絕對是個白痴。

趙朔英年早逝,他死後才讓趙氏和欒氏、郤氏沒了情份,也導致趙莊姬一直住在宮城內的“下宮”。

趙氏覆滅之前,趙氏由趙同和趙括主持,也是他倆囂張跋扈到惹怒了幾乎所有人,晉景公看到機會一下子將趙氏幹掉。

在很多人看來,趙同和趙括是一回事,趙朔的這一支又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對趙同和趙括不滿,該對趙朔這一支有的情意不能丟。

這個就是後面趙武再次活躍在“新田”,始終沒有遭到欒氏和郤氏針對的原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武復立代表趙朔這一支又活躍在晉國的高層階級,得到了韓氏幾乎竭盡全力的幫助,欒氏和郤氏實際上也進行了一些看顧。

從頭到尾沒有立下什麼功勞的趙武,憑什麼能夠一再增加封地與人口?不就是趙莊姬一再將自己名下的封邑和人口轉移到趙武手裡嘛!

那麼,趙武有什麼資格去恨自己的母親?他的很多家臣與治下之人是由趙莊姬送過來,那些人會恨趙莊姬嗎?

這麼一個邏輯鏈推理下來,趙莊姬因為害怕回到趙氏被弄死也就不存在,等於她一直居住在“下宮”肯定是有其它的原因。

“君上,臣告退。”呂武有再多的事情也不適合繼續待下去了。

國君看上去思緒有點亂,等呂武都走到門邊才喊道:“陰卿,尤記得寡人居於‘單’,卿與寡人往來否?”

現在提這事,幹麼呢?

呂武笑著說道:“臣自是記得。臣所未料,君上隨後歸國繼位。”

聽好啦,俺不知道你會成為晉國的國君。

所以,大家都身處微末時的感情很純粹,不是奔著什麼指望去的。

國君哪能知道呂武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很贊同呂武剛才說得那句話。

“如今,寡人為君,你為‘卿’,何不共謀大事,使諸夏文明不斷,仍為天下禮儀?”國君說得無比誠懇。

晉國與楚國的爭霸不止是單純為了爭出一個老大,還是在爭奪哪套一普世價值觀才是“世界”的主流,各國應該執行誰制定的規矩,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明競爭啊!

這個命題非常大,妥妥的就是幹大事。

國君發出了邀請,無比殷切地看著呂武,等待給出一個答案。

這事是發生在趙莊姬去世之後,能夠分辨國君是匆忙間的選擇。

由此可見趙莊姬的死亡干擾了國君的某些計劃!

呂武在頭腦風暴,一邊莊重行禮,答道:“文明不絕,臣之所願也!”

薪火傳承,文明不被取代,文化子子孫傳續下去。這個也是呂武必須擔負的歷史使命!

得到答案的國君要大笑,想到自己的姑母剛過世,估計屍骨都還沒變冷外加硬邦邦,不得不忍下笑意,說道:“卿之心意,寡人已知。且去罷。”

呂武出宮門時碰到了急忙趕來的趙武,兩人只是進行短暫的交談就各做各事。

因為陰氏的主母來自趙氏,固然趙莊姬不是陰氏主母的生母,陰氏還是要有所表示,隨後肯定是有相關的禮儀制度需要遵行的。

很快,趙莊姬去世的訊息傳開了。

呂武聽到了一些閒言碎語,整合起來的大概意思,差不多是趙武危險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