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43章:盤點一下家當

第543章:盤點一下家當

陰氏的重心會一直放在西邊,也就是秦國的身上。這個是無論怎麼樣都不會改變的家族策略,直至最終完成陰氏取代趙氏嬴姓成為秦國之主。

在這麼一件事情上,做事的手法不能太粗糙,也就是幹得太過於明顯,呂武應該表現的是權臣的一面,並且還要能夠帶著秦國奮發向上。

作為一個權臣不能只光飛揚跋扈,沒有給予其他家族好處。僅是單純依靠威壓,必然要面對物極必反的局面。

把控朝政是一方面,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好處則會受到愛戴,能帶領國家積極向上就不是單純的權臣。史書上將這種人稱呼為“中興之臣”或“名臣”。

呂武當然不是要當秦國的好臣子,要的是當秦國的主人。

他還需要小心翼翼地處理好晉國與秦國的交流,明擺著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儘可能的滿足晉國的需要,又不能讓秦國只吃虧。

這一點很難,非常難!

話說回來,陰氏為什麼不乾脆搬到秦國?這裡面只有一個理由,晉國為當世霸主,秦國只是強國之一。

直白一點就是,呂武是晉國的“常務卿大夫”之一,才能沒有太大的難度控制住秦國。

換作呂武的出身和實力都在秦國,沒可能控制住晉國,甚至能不能在晉國有所作為都不好說。

強國的強權人物操弄小國屬於理所當然;小國再強又能強到哪去?想朝霸主國伸手的最大可能性是被一巴掌拍死。

這個邏輯關系絕對不能亂,亂了就是反智。

因為不能太過份的破壞禮儀制度,呂武雖然成為秦國的執政還是要依著規矩做事。

所以,呂武在秦國的封領得來都有緣由,必有其功業作為支撐。

他想要提拔誰,那人也必須有功勞作為基礎。

這一套規則絕對亂不得!

有些人沒有絲毫緣由地給自己加了無數的光環,殊不知那麼幹是在給自己拆臺,想再將臺子搭起來則是千難萬難。

只是單純追求爽,破壞也就破壞了,某天臺子塌了自己跌死拉倒。

呂武不是為了去秦國爽一波,一旦將規則破壞得乾乾淨淨,接收爛攤子的會是陰氏。

“好像有什麼不對?呂陽、陰陽,呂偉、陰偉。外面該怎麼稱呼他們?陽偉兩兄弟???”呂武一直以來真沒想過這個。

現在呂武其實能夠有相當多的字首,一開始獲得“陰”地成了陰氏,成名也是以陰氏,後來再獲得“呂”地、“霍”地、“原”地、“溫”地,以上都能成為呂武的字首。

那個“溫”地已經被呂武拿去跟趙武換了“楊”地,不再屬於呂武的封領之一。

現在呂武名下的封領非常多,“陰”地、“呂”地、“霍”地、“原”地、“楊”地算是開發完善的封領,後面又自行建立了“甘泉”和“呂梁”,還從狐氏手中搶了“蒲”,滅掉大荔之戎建了一個名為“陰晉”的“邑”,軍事控制了“侯麗”,近期再獲得農耕開墾不錯的“隨”地。

呂武在秦國那邊的封領則是“吳陽”、“郿”和“陳倉”。

那是多少塊封地?十四塊來著。

不看生產值,只光看封地數量或面積,會顯得太傻了。

當初的郤至單憑一個“溫”地就能養活兩個到三個“師”,某些貴族名下封地數量不少卻連一個“師”都養不活。

呂武名下以“霍”地的佔地面積最大,“陰”的出產卻能抵得上至少十個“霍”地。

所以,根據當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一塊土地有沒有價值,看的是能夠有多少糧食產出,並不是看佔地面積。

“溫”地那麼好,呂武為什麼要跟趙武置換“楊”地?那要看出發點是什麼了。

呂武要的是控制“新田”往東北的交通要道,也就是看中這一類的戰略價值。

趙武極度需要一塊產出好的封地。

如果“溫”地不夠好,趙武願意拿“祖宗之地”來換嗎?

他倆那情況屬於各取所需,沒誰吃大虧,也沒人單方面佔了大便宜。

說起來,趙武的字首其實應該改為溫武,依然使用“趙”來做字首只是一種慣性。

一旦趙武自己強調,字首說變就變了。

“不能再繼續擴張了啊……”呂武在觀看家族的資料。

名下的封地增加到十四塊,其中的“侯麗”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被國君收回控制權,多數則是屬於需要建設才有產出的封地。

呂武將宋斌給叫了過來,問道:“我家近來何時普查口眾?”

宋斌有些窘迫地說道:“三歲之前?”

啊?

有三年沒有更新治下的人口數量啦。

在三年之前,陰氏的總人口約是一百一十萬出頭?裡面奴隸佔了約二十萬。

以前地盤還少,做人口普查的難度有,只是想做還能做。

現在地盤大了,再想做人口普查的難度必然成幾何增加,變得極為不好幹了。

呂武閉上眼睛進行回溯,主要是原先的基礎資料,再一一分析增加了哪裡帶來多少人口的增漲,不會有什麼準確無誤的資料,得出的數字只能說大體上靠譜。

“算上秦國那邊的封地,應該在一百四十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呂武得出了這個數字。

以當前的年代,呂武治下哪怕只有一百四十萬人,比很多國家都要多得多了。

換作是在往後的時代,一百四十萬人並不算多。

知道現下一些小型的諸侯國才多少人口嗎?兩三萬人而已。

當然了,家族人口一百四十萬到一百五十萬是呂武的一個估算,不能當作準確資料。

早先之前,呂武有想過鼓勵多生育,後來給作罷了。

即便不在乎衛生條件和夭折率,產出沒有跟上的年代,鼓勵多生會造成很大的人道主義災難,說不得會把家族給玩到自行崩潰。

這個也是呂武認為需要暫時停下擴張的原因之一。

他們現在需要幹的事情是將控制的區域進行利用,也就是使得實際控制也要有所產出,乃至於是建設一個或多個產糧區,並不是再盲目地增加地盤。

講明白通透就是,糧食要跟得上,才有那個資本去鼓勵多生育。這一套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

“我家或可在‘侯麗’與‘郿’之間再建一城。”呂武看向了宋斌,想了想往下繼續說道:“此處為平原,亦位於渭水之邊。秦國未曾開墾乃是畏懼晉軍往而攻之,我家並無此憂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宋斌對秦國那邊的地形很熟悉,不是那麼明白農耕事項都能判斷在“侯麗”和“郿”中間再起一城的好處。

“臣不善農事。”宋斌要清楚自身的定位。

呂武當然知道宋斌不擅長農業,沒想讓宋斌過去主持,說道:“此處建城為往後之事,何時建城再議。”

宋斌立刻松了口氣。

現在哪一個家族建城會建得那麼頻繁?

陰氏短短五年之內建了多少座城池?城池級別以下的“邑”和“邦”更是多到可怕。

那是呂武在佈置“網路”,屬於定點開發的計劃之一。

宋斌講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包括呂陽去秦國當鎮守,哪些家臣要跟著前去,陰氏又該調動多少人力物力之類。

“不可一時浩蕩,細水長流便是。”呂武可不想將動作搞得太大,引起晉國國君和其餘貴族的誤會。

“主命偉往‘隨’,置小宗於此?”宋斌的思維就是這樣。

呂武不能說才沒想分家,那樣會很不春秋。

按照既定套路,呂武這一代人強大起來,他的那些子嗣肯定要分家,晉國也就會出現新的呂氏、隨氏、原氏……等等家族。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段時間,陰氏主宗會再將那些小宗合併進來,可能也是那些小宗獨立發展。

大家都是這麼幹的,呂武堅持不分家會變成一個異類。

呂武扯開話題,主要提醒宋斌盯緊北方,不能讓赤狄有任何反撲的機會。

時間在流逝,冬季結束,迎來了春季。

因為國中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呂武像其他同僚那樣拜會完國君之後,巡視各個封地監督春播。

而春播結束之後,士匄開始進行今年的第一個任務,也就是徵召“士”、“徒”、“羨”成為建制,準備跨境前往莒國了。

士匄從自家徵召了三個“師”,讓出兩個“師”的納賦額度給其餘的中小貴族,帶著一個滿編“軍”出征了。

他們要去將莒國滅國再復國,包括解放之前被莒國吞併的鄅國,再去對東面各個諸侯國進行威懾。

莒國從體量上來看並不大,還是一個東夷體系的國家,軍隊戰鬥力卻不弱。

士匄出征之前讓士魴找到呂武,詢問能不能讓齊國聽從召喚,被呂武非常直接地拒絕了。

呂武只是拿莒國的邦交權來跟士匄換取“隨”地。

士匄對齊國伸手是個什麼意思?

而這其實是晉國卿位家族的尿性之一,用一個成語就是“得隴望蜀”。

遭到呂武直接拒絕的範氏不再要求什麼,也就是將伸出來的手給縮了回去。

因為國君之前就有交代,呂武的假期也已經結束,肯定不能繼續窩在自己的封地咯。

今年,晉國等著看南方是個什麼樣的發展,又需要等代士匄出征的後續結果。

如果沒發生什麼事情讓晉國需要大動干戈,各個家族安份發展自家也就罷了。

若是時局需要,再不願意也要出征的。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