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31章:差點犯了尷尬癌

第531章:差點犯了尷尬癌

很多時候就是命能丟(手下),面子要儲存(自己)。

對於貴族來說,想要保住面子的原因沒那麼簡單,出發點或許會有點搞笑,何嘗不是到了一定身份地位必須做的事情呢?

面子對上位者就是尊嚴,一旦上位者沒有了尊嚴,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再想幹成什麼事情屬於千難萬難。

最為真實的還有另一個原因,上位者被瞧不起,所在家族想不走下坡路會成為一種妄想。

範氏是晉國第一強大的家族啊!

他們不管願不願意,所處層次就是屬於那種人可以死,家族顏面必須保住的階級。

身不由己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有所區別只是,帶來的影響將會多大。

回到營盤的呂武遇到了士匄。

場面是呂武先行見禮,回禮之後計程車匄有著明顯的欲言又止。

最終,士匄沒有向呂武發出求援,選擇默默承受壓力。

陰氏向北和向西一再開拓,不斷與遊牧部落交手之下,漸漸掌握了怎麼跟遊牧民族交戰的技巧,累積起了足夠的經驗。

誰都不會忘記陰氏另外的戰績,也就是呂武想要攻打哪一座城池,歷來沒有失手這個說法。

大家同時不會忽略晉國那麼多攻城器械是出自哪個家族的技術,理所當然地猜測陰氏還有更多的手段沒拿出來。

士匄回到自己的駐地,看到士魴等範氏重要族親一臉眉頭不展,鬱悶地說道:“我不可求援陰氏。”

包括士魴在內的所有範氏親族,沒人覺得士匄這麼做有什麼不對。

如果士匄向呂武求助,他們才會感到難堪。

士魴表態道:“固有艱難,我等不懼!”

一眾範氏族人隨後應和。

所以,上位者的一舉一動不但會決定自己的命運,對於所屬成員也會起到激勵或打擊的效果。

另一邊。

趙武回到自己的軍帳就開始發呆。

他們已經攻打“馮”半個月,一度殺到第三道防線,以為要成功拿下“馮”的時候,鄭軍不要命地進行反撲,成功將殺進城中的晉軍逆推出城了。

這特麼就是一個充滿了曲折和血性、血腥的故事!

隔天的一戰戰,範氏丟了一千多人,趙氏沒了七百餘人,無語又尷尬的是因為沒有將士回來,導致他們不知道弄死了多少鄭軍,想挽回顏面都不知道該怎麼宣傳。

已經破壞的城門,隔天被鄭人重新裝了上去。

他們再去想破壞城門,發現特麼落了千斤閘。

毛病啊!

明明有千斤閘這種玩意,鄭軍怎麼一開始沒有給用上?

又或者說,鄭軍是故意放晉軍進城,玩了一手覆滅入城晉軍的操作?

總之,範氏和趙氏吃了大虧,丟進去了一千七百多士兵,水花沒冒出一個,顯得很蠢不說,又讓鄭軍士氣大漲,增加了鄭軍守城的信心。

範氏和趙氏攻打“馮”半個月,前前後後戰死和失蹤了約兩千五百人,輕重傷約四千人。

最大的損失當然是那次被鄭軍來了一次“關門打狗”,後知後覺計程車匄和趙武真的沒臉提。

因為是打得是城池攻防戰,兩個“師”的戰車兵基本沒用,一萬五千名士兵半個月下來只剩一萬兩千左右還能繼續投入作戰。

趙武一番計算下來,自己帶來了一個“師”,只是半個月過去而已只剩下六千五百左右的戰鬥力了。

城池攻防戰肯定是進攻的一方最為吃虧,進攻方的死傷重於守軍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諸夏近年來才頻繁爆發城池攻防戰,尤其是發生在晉國和鄭國的交鋒之中,很早以前晉國和晉國爆發戰爭其實更多是兩軍在野外決出勝負。

是誰帶來這種變化?不好說得很。

如果應該有個解釋,應該是鄭國高層的腦子開竅,明白在野外打不過晉軍的事實,又發現依託城池能抵消雙方的戰鬥力差距,才一再研究怎麼搞城防設施。

擋住範氏和趙氏的“馮”無疑就是鄭國智慧結晶的一種體現,對範氏和趙氏卻是成了一個頭疼的麻煩。

“要不要求助姐夫?”趙武的思維有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慣性,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就想求助。

以前,趙氏能找韓氏或陰氏。

現在,韓氏已經衰弱下去,趙武只能找陰氏。

趙武剛想有所行動,士匄派人來召喚過去開會了。

範氏的重要族人幾乎全部在場,氣氛方面比較沉重,使人進去之後就感受到了壓力。

慣於藏拙的趙武坐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想著還是不要先開口講話,讓士匄將召喚的目的講出來為妙。

“君上與諸同僚已至,列國君臣亦來。我等攻‘馮’十六日,如今仍止步於城外。”士匄眼冒兇光地掃了一眼範氏的眾人,視線停留在趙武身上,說道:“需多打造攀城器械,我決意休戰三日。啟戰之日佯攻東、西、北三面城牆,主攻南面。”

一種鐵血氣息鋪面而來,致使趙武屏住了呼吸。

他們之前按照慣例玩了一手圍三闕一,放開的就是“馮”這座城池的南面。

故意留下一面城牆不打,不是怕鄭軍困獸猶鬥,其實就是當前時代的一種“守則”而已。

也就是哪怕戰爭也講禮儀制度,其中包括該有的人性,留下城內可以外出砍柴、取水之類的進出口,不想接受戰爭的殘酷洗禮也能安全離開。

現在,士匄明顯進入到發狠狀態,要用“馮”來證明一些什麼。

趙武知道不能提向陰氏求援的事情了。他說道:“可用之兵僅有一萬兩千餘,守軍多寡仍屬不知。中軍佐,我等是否……”

士匄的臉色更垮了。

是哦!

他們兩個家族加起來的兵力也就一萬二,比較要命的是不知道城內到底有多少守軍。

這件事情看上去好像挺搞笑,關鍵是一點都不好笑。

現在的人對城池攻防戰非常陌生,他們還沒有掌握相關的技巧和套路。等城池攻防戰發生得多了,他們自然而然會明白攻城該做些什麼,防守又該乾點什麼。

士匄說道:“‘馮’佔地不廣,城中守軍至多萬餘。”

趙武也是這樣猜測的。他感到糾結和遲疑的是,鄭軍有城防作為依託,“馮”的防禦工事還修得很變態,差不多相等的兵力到底能不能攻克,己方又會付出多大的傷亡。

士匄以及範氏的一幫族人看到了趙武的膽怯,沒有宣之於口,內心裡對趙武的看輕則難免增加。

包括呂武在內的其餘人,他們就看著範氏和趙氏的眾人忙碌了的三天,中間沒任何人進行什麼插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於範氏和趙氏都沒有來求助,呂武並沒有產生什麼想法。

有一次國君隱晦提問士匄或趙武有沒有尋求幫助,沒什麼拐彎抹角的呂武直接告訴答案,沒有就是沒有。

國君立刻知曉了範氏和趙氏……,或者說士匄是什麼心態。

還能是什麼,屬於一個強大家族的自尊以及自信唄。

能夠干涉的國君選擇了不干涉,暗地裡讓中行偃、呂武和魏琦做好接手攻城的準備。

好像有誰被忽略了?

得到國君暗示的中行偃、呂武和魏琦裝作沒有聽懂,除非士匄開口,又或者國君明明白白地發號施令,要不然他們根本不可能在範氏和趙氏失敗之後對“馮”展開攻擊。

他們要是不吭不響接手攻城,不管是好意還是佔便宜,士匄會將三人給恨死的。

國君知道事情的展開嗎?或許知道,可能不知道。

不管國君出於什麼目的,忘記了作為君主就該堂堂正正,玩什麼暗示的手段啊!

等到第四天,範氏和趙氏的部隊可算開始恢復攻城了。

這一次,增加的大型攻城器械極少,多的是登城梯。

陰氏共享出去的衝車、雲梯、攻城塔,看到的是大軍前來會合時的那些。

也就是說,三天的時間根本不夠範氏和趙氏的工匠打造大型攻城器械,他們能做的是將之前損毀的那些進行修復。

戰鼓聲被敲響,攻城的晉軍列陣推進,守城的鄭軍在城牆上面嚴陣以待。

“東、西、北皆為佯攻。”呂武在給國君充當臨時解說,旁邊也有一些列國的君主。

因為城池攻防戰發生得太少,大家都沒有足夠的經驗,導致很多事情看上去比較粗糙。

士匄和趙武並並沒有向誰透露作戰計劃,能不能看出戰況發展很考驗呂武的眼力。

攻城的範氏和趙武在“馮”的東、西、北各自投入一千五到兩千左右的兵力,三個方位的大型攻城器械數量近乎沒有;“馮”的南邊則是有超過四千的範氏和趙氏部隊,大多數大型攻城器械也都在這邊。

呂武大概猜出士匄或趙武有什麼盤算,看到那麼明顯的佈置,差點犯了尷尬癌。

接下來的戰事發展讓呂武心態持續性的感到複雜。

守衛“馮”的鄭軍好像沒察覺到士匄的用意,僅從城牆守軍和後備部隊來看,“馮”的守軍主將把手頭的兵力平均分佈到四面城牆。

簡單的說就是,攻城的範氏和趙氏部隊將事情幹得那麼透明公開,鄭軍一方的主將卻好像視而不見。

這麼一搞,有點讓呂武懷疑自己是不是猜錯了什麼,比如士匄故意在“馮”南面投入最雄厚的兵力,調去那麼多大型攻城器械,玩的是一種聲東擊西之類的心理戰。

真正開打之後,呂武發現自己猜得一點沒錯。

怎麼說呢?換作後世的任何一人來指揮,多多少少會有點花樣。

戰事重新開打的那一刻起,攻城一方和守城一方給呂武看到的表現只有兩個字:蠻幹。

是現在的人智商不足嗎?並不是的。他們純粹是缺少積累,又習慣了堂堂正正的野外交戰。

後世的人懂那麼多,難道不是見識太多的關係?資訊爆炸的時代,懂得多是理所當然,懂而不精又是一種常態。

所以,是前人給予後人留下了非物質的財產,才讓呂武能玩的花樣比現在的人多。

他很有逼數,看著進行城池攻防戰的雙方交手,哪怕有情緒也是看得尷尬,沒有產生瞧不起的鄙視心態。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