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529章:始作俑者,士匄啊!

第529章:始作俑者,士匄啊!

說起來也是奇怪得很,當代的列國之君大多數比較不正常,小折騰還算是能讓本國臣民撐得住,一些喜歡大折騰的國君則是將國家搞得亂七八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曹君姬負芻問他國執政本國的事務在目前屬於正常操作。

現在的貴族在某些事情上非常有操守,他們被問政的話,不牽扯到自身利益為前提,一般是能給予提出問題的他國國君一個自認為合適的答案。

某種程度來講,有他國的國君來向自己提問,是個貴族都會一種爽感從腳底板泛到腦門頂,認為自己的賢名得到遠播,距離成為“不朽”已經不遠了。

那個“不朽”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鄭國無所動。此事有違鄭欲盟我之意!”中行偃看上去頗為惱火。

他們已經集結大軍來到“虎牢”這個地方。

按照既往的套路,晉國集結大軍南下,再招呼上一幫小弟過來助威,鄭國不應該被嚇得馬上派人過來投降嗎?

他們南下之前,鄭國執政子駟已經派人去“新田”表達歸附的意願。等到他們真的南下,鄭國卻是沒有半點動靜,是在玩弄晉國君臣咯???

幸好晉國並沒有向一幫小弟多吹噓,比如大軍一到鄭國就會投降之類。

要不然的話,他們來倒是來了,鄭國卻沒有什麼表示,該是多麼丟臉的一件事情呀!

中行偃看向了士匄,眼眸深處多少是有些幸災樂禍。

晉國劃分戰區進行得並不嚴謹和徹底,劃出戰區之後還是能互相伸手,誰負責那一邊則是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範氏和趙氏共同負責南邊,出了什麼么蛾子都要算在範氏和趙氏頭上。現在已經算是出了么蛾子,誰都知道趙氏力所不逮,大部分的鍋肯定要讓範氏來背的。

士匄果然有些炸毛,說道:“不若大軍開拔南下?”

鄭國的膽子肥了啊!竟然敢戲耍晉國?

尤其是,鄭國知道晉國集結六個“師”南下,沒馬上派人過來投降也就罷了,國內甚至沒有釋出動員令。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鄭國將晉國以及一幫小弟當成了空氣。

中行偃看向國君,說道:“請君上示下。”

國君的目光則是在幾個“卿”之間來回掃視,問詢意見的態度很明顯。

打鄭國這種事情當然沒問題的咯。

他們這一次南下本來也想在鄭國身上取得收穫。

只是吧,打鄭國不能揍得太狠,主要是使鄭國屈服於晉國,再勾引楚國發兵北上。

過去的例子中,一旦鄭國投降晉國,沒有任何疑問都能讓楚國炸毛,相信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按照既定計劃,晉國應該在鄭國身上收穫一波,將楚軍勾引北上,再坐視鄭國重歸楚國的懷抱,然後再暴揍鄭國再次獲取收穫。

晉國君臣商定的這一套方案裡面,一點都沒有拿鄭國當“人”看,視為“羊”的意思太明顯,利用之餘還要一再薅羊毛。

“鄭國無信譽,亦無道義廉恥,我自不必顧忌。”國君直接給鄭國進行了宣判。

這個就是鄭國作為一個老牌投降國的原罪了。他們在晉國和楚國身上來回搖擺,導致晉國和楚國根本無法信任鄭國,面對怎麼處置鄭國時,楚國和晉國產生的想法就是單純利用,不會去顧忌鄭國的死活。

晉國和楚國對鄭國的毫無顧忌不用擔憂來自於“國際”的譴責,一切只因為誰都知道鄭國是個什麼鳥樣,沒有任何人會有多餘的同情心。

從這裡也就能夠明白子駟為什麼要自我削弱的腦迴路,他認為鄭國太強得不到晉國和楚國的真心接納,又要進行一系列的操作來改善“國際”對鄭國的看法,挽救鄭國的信譽度,再對晉國或楚國進行真心誠意的依附。

現在該是靠攏向晉國或楚國,包括子駟在內的任何一個鄭國決策層還在觀望。他們要知道的是,未來到底是晉國或楚國會在爭霸戰佔上風,還是繼續保持那種針鋒相對的局面,好進行相關的評估。

這個評估對鄭國來說無比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他們的未來,一旦判斷錯誤將十足要命。

呂武一邊聽著眾人商議,一邊想道:“鄭國在等楚軍北上跟我軍打一戰,誰贏就會投降誰。”

晉國君臣的商議結果是,暫時不以整編軍團模式進行操作,由士匄和趙武臨時組成一個混編軍團,帶兩個“師”先行南下。

在商議過程中,中行偃多次表達反對意見。

他不是反對出兵南下,反對的是搞什麼臨時混編軍團,認為這麼幹是在瓦解晉國的制度。

話說得一點沒錯,晉國設立“常務卿大夫”這個職位,兩個“常務卿大夫”搭一個班子,分設“將”和“軍佐”來作為一個軍團的正副指揮。這個是既有的制度,暫時看不到該制度的弊病,怎麼能亂玩呢?

然而,中行偃話語權不足的缺點爆發了。

士匄直接提出家族私戰的作戰模式,使用晉國第二才子的口才,先後說服了國君以及多數的“卿”,臨時混編軍團的提議得到透過。

如果中行偃不是先天不足,作為元戎就應該是一言九鼎。

比較要命的是中行偃面對國君無法絕對強硬,作為貴族代言人顯得非常不合適,又沒有成功壓制其餘的“卿”,間接效應就是得不到多數中小貴族的認可,成為晉國歷史上少數較為“軟弱”的元戎之一了。

士匄和趙武率軍南下,他們第一個攻伐的目標是鄭國的“馮”。

這個“馮”在汜水的東岸,鄭國失去“祭”地之後成為直面晉國的第一座城池。

國君和元戎中行偃、上軍將呂武、上軍佐魏琦、下軍佐程鄭繼續待在“虎牢”不動。

前來參加會盟的列國君臣,包括他們的軍隊,一樣是繼續駐紮在“虎牢”這個地方。

某天夜裡,呂武得到了國君的召喚。

國君刻意擺出了能使人輕鬆的排場,一陣愜意的飲湯閒聊之後,問道:“範卿欲意何為?”

國君問得有些沒頭沒尾,呂武卻是聽懂了。

不管士匄講了多少理由與需要,反正就是破壞了禮儀制度,甚至某種程度上在瓦解晉國的根基。

呂武當然看出士匄在幹什麼,猜測士匄想搞什麼,選擇了坐視。

國君應該警惕任何破壞禮儀制度的行為,哪個“卿”搞什麼都要三思再三思,避免掉進挖好的坑裡面。

據呂武所知,今夜國君先後邀請中行偃、魏琦來“私會”過了,他是第三人。

中行偃和魏琦到底和國君講了些什麼呢?

呂武看著國君,心裡想道:“如果要給範氏挖坑,好像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現在卻是不能這麼幹啊!”

他腦子裡面的齒輪“咔咔咔”的轉動,一瞬間有了決議,開口說道:“範氏、趙氏攻伊洛之戎付出良多,收穫寥寥無幾。”

意思就是,士匄有些遭不住,紅了眼睛就是想從其它地方來彌補在伊洛之戎身上的損失。

國君心裡出現了極大的失望。

不管士匄的出發點是什麼,破壞晉國的根基就是一件事實。

國君要講話,呂武又往下說了。

“臣位不比元戎、中軍佐,攻秦再為‘庶長’、‘大良造’以至身上詬病亦多。”呂武暫停下來,一臉的苦惱和後悔,一小會之後才繼續說道:“不敢多言,以遭憎恨。”

做錯了什麼事情,要用謹言慎行來自保,任何時代都是通用的。

國君眉頭挑了挑,說道:“自此秦難再負我,陰卿何錯之有?”

呂武要是信了國君的話,絕對是中了降智光環。

“君上,鄭深懼於我,‘馮’必深壁固壘……”呂武說到這裡又停了下來,並且不再深入解析。

國君的眉頭再次顫了顫,用深邃的眼眸盯著呂武一直看。

鄭國對晉國的恐懼怎麼會輕了呢?

那個“馮”直面老範家,鄭國失去了“祭”地,必然害怕老範家再次攻城奪地,不玩命加強“馮”的防禦工事才是怪事。

國君說道:“諸‘卿’或有不渝,勿以國事相爭。”

呂武達到了想要的目標,行禮賠罪,道:“臣有錯。”

國君內心裡其實是暗爽和擔憂,心態很複雜。

老範家要倒黴?能挫挫卿位家族的銳氣,對國君就是一件好事。

只是吧,國君又擔憂晉國會被列國側目,影響到“國際”形象。

“臣今夜本欲請見君上進言全軍南下。”呂武非常誠懇地說道:“中軍佐被阻於‘馮’,君上率軍而至,便是……”,後面的話不用講了。

還能是什麼,不就是讓國君表現出洞若觀火嗎?能夠積累威望,順便再懟老範家一波。

國君等呂武離開,獨自坐了很久。

“諸‘卿’皆不可信。”國君深知這一點。

翌日。

國君召集眾“卿”和列國君臣,不打算進行什麼商議,沒有說出理由,很直接地下令開拔南下。

來自列國的君臣很無所謂,他們就是來助威,打硬仗什麼的輪不到他們,晉國說什麼就是什麼咯。

中行偃很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看到呂武對自己笑著點了點頭,選擇了遵從國君的命令。

而剛才那一幕被國君看在眼裡……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