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479章:難當的東道主

第479章:難當的東道主

不用說晉國了,即便是在各個諸侯國,很少會發生頂級的上層人物齊聚到某個家族的事情,每每出現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會有個前提,那就是有大事發生了,或即將發生什麼大事。

晉國有發生什麼大事嗎?智朔的死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情,葬禮舉辦完畢後,空缺的卿位已經確定由荀氏小宗程氏的程鄭補上。

程鄭怎麼補了卿位,其中智罃與國君有什麼交易,國君又與中行偃經過了什麼樣子的鬥法?講句實在話就是,沒有動了其餘家族的利益,誰都不想摻和進去。

眾卿位家族冷眼旁觀對荀氏大宗和小宗其實就是一種恩賜了,他們必須記住這個情份,以後幾個卿位家族需要時給予回報,不然……呵呵!

要說有什麼大事,晉國貴族不用誰來刻意通知,很清楚少則兩年多則三年,過了這一段時間他們將不會有喘息的時間,需要跟楚國分出一個勝負了!

這麼一來,規劃家族的發展,增強家族軍隊戰鬥力,不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做,到時候超大機率是面臨淘汰。

“主,我家聚集外族武士過萬……”宋彬有著足夠的警醒。

那麼多位高權重的大人物過來,一個帶上兩三千守衛力量,合起來的數量真的有點多。

各個家族的大多數部隊在“陰”城郊外駐紮,看上去東一片、西一片,也幸虧他們懂得“讓”出南邊和北邊沒有紮營,要不就是從實際上將“陰”城給包圍了起來。

他們在駐營之後還懂得拿捏分寸,沒有在營寨之外架上鹿角、拒馬,更沒有挖掘溝渠設上外哨,否則幹的是警戒的事,表達的卻是對陰氏的提防。

來到陰氏卻是擺出提防的一面,弄啥咧?

缺乏信任基礎,你們特麼別來啊!

各家當然要自己攜帶足夠的糧草過來,軍事用途的器械則不能帶得太多。

陰氏在他們過來之後也會送一批糧草,數量不會有多少,純粹就是盡一下地主之誼罷了。

現實的情況是,各家的軍隊本來就該由各家來負責供養,誰插手進去相反將遭到懷疑和忌憚。

嘛呢!

昂?

俺家的軍隊憑什麼讓你來插手?

說!

是不是有什麼不良企圖!?!

陰氏對自家的主城周邊有太多駐軍感到敏感沒什麼不對勁,哪怕有信心覺得那些傢伙不敢輕舉妄動,凡事不是還需要擔憂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偏偏陰氏不能集結自家的軍隊過來預防,免得造成什麼誤會。

這麼一搞,陰氏不但要負責進城的客人安全,又要提防客人帶著歹意而來,同時需要不留痕跡地加強戒備。

東道主當到這份上,不光心累,對待客之道的彈性也是一種挑戰。

“山路封鎖需得嚴密,不可留痕跡。”呂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抓住細作的報告,該防還是要防的。

山外有多個工坊,不過卻是擺在明面讓各家知道陰氏有那麼些東西的。

陰氏真正的主要工業基地在霍太山裡面,並且因為山裡有適合放牧和居住的地方,位於山內建了一些“邑”級別的據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霍太山之內長期有陰氏的兩個“旅”保持備戰狀態,他們擔負著警戒和守衛的任務,也要監視和限制裡面的人私自外出。

陰氏當然不止在“陰”地有工業作坊,呂武名下的“呂”地和“霍”地也分別安置了一些用來製造兵甲器械的作坊,兩地合起來的規模大概是“陰”地這邊的三分之一。

這個沒什麼好奇怪的地方,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一種常規操作,再來就是要考慮運輸成本以及道路被切斷的風險。

就說道路被切斷的風險吧?真的爆發戰爭,有點腦子都該知道切斷敵方的道路,不但是能夠防止對方聚集兵力,還能最大程度進行分割殲滅。

一名貴族真的只顧一處封地,其餘名下封地要啥沒啥,平時的運輸消耗就夠喝一壺,遇到事了也極易首尾難顧。

當然了,注重一個主基地是正確的事情,只是不要犯下“矯枉過正”的錯誤,多少有些預備方案,跌倒了還能有機會爬起來。

“存,你尋各家友人,商談購置糧秣、皮草、奴隸事宜。”呂武沒攢錢不花的習慣。

說到底,陰氏壟斷了鐵質兵甲的貿易,大量的財帛匯聚過來,堆在倉庫裡就只是一些死玩意,購置能用得上的東西才是發揮財帛本身的價值。

呂武其實有些怕了。

獨家壟斷的生意太好做,大批大批的財帛流向陰氏,有一家算一家絕對眼紅到不行。

這種狀況並不會因為呂武將到手的財帛花出去多少,減少各家恰檸檬的心理反應。

畢竟,陰氏拿賺到的財帛再購進物資,實際上還是增加了陰氏的實力。

將制鐵製鋼配方和各種工藝技術交出去?呂武當然不可能這麼幹!

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發展的腳步,做到強者恆強,為人則是低調又圓滑一些。

最為重要的是,他不能讓各家有聯合起來對付陰氏的機會,一邊拉攏靠得住的盟友,一邊還要有機會或沒機會讓各家產生矛盾。

如果呂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幹的事情是自我進行分家,減少各家對陰氏的忌憚。

這個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強大,為什麼一些家族卻會主動幹分出小宗這種事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為了減少來自各個家族的忌憚。

當然,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周王朝秉承執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們習慣了強大到一定份上,幹那種開枝散葉的操作。

並沒有一種制度能夠適應所有年代,歷來就是觀察社會背景的需要,再來評價某個制度的好壞。

什麼皿煮、茲油,又是什麼專治不服之類,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麼一定正確這種事情。

所以,呂武秉承不分家這種理念,對於當代的社會背景來說,極可能會令子嗣產生不滿,導致陰氏發生內亂。

關於這點,呂武暫時沒有多想,需要等幾個兒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時候能不能發現端倪了。

隨著國君來到“陰”地,中行偃雖然是元戎,地方卻是呂武的地方,迎接國君肯定是以呂武為主。

這個符合當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幹反客為主這種事情。

真要由中行偃為主去迎接國君?呂武會顯得軟弱,中行偃則是會被人暗地裡罵霸道。

在這一段時間裡面,來陰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處逛一逛,吸汲屬於陰氏的優點,思考怎麼發展自家的封地。

這些東西呂武無法阻止,甚至被問及的時候,需要耐心地給予答案。

交情好的家族請求陰氏派出善於水利的家臣幫忙,呂武心裡再怎麼不樂意都不能明確拒絕,能辦到的就是拖一拖。

而像是水車之類的東西,屬於各家能看但不能開口要的型別。誰開那個口就是自己心裡沒B數,遭到陰氏的惡意反制屬於活該,各家還會進行嘲笑。

這是屬於春秋中葉的一種常規習俗,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是:我想給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給,你只能搶,但我有打死你的權利。

“陰卿,諸卿。”國君沒下車,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說道:“得知諸卿薈聚,寡人來也。”

說!

你們這幫傢伙到底想搞什麼?

為什麼會不約而同來呂武這一邊???

一定是想搞事吧!

國君帶來了一個“旅”的護衛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員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楊幹,祁氏的祁奚,其餘小蝦米不需要一一介紹。

呂武帶頭行禮,後面一大幫人跟上。

“臣已為君上清掃莊園。”呂武比了一個‘請’的姿勢。

這個時候就該中行偃站出來,他也很合時宜地站出來,說道:“莊園頗大,隨行諸人亦可入駐。”

得了。

免得國君胡思亂想,帶來多少武裝都一塊住唄。

這個表態無比重要。

為了讓國君不至於感到緊張,包括中行偃在內的“卿”以及其餘貴族,他們甚至讓自己帶來的武裝撤離“陰”城郊外,跑到更遠的荒郊野外駐紮。

國君看到了智罃,笑著邀請道:“智伯與寡人同車?”

尊老愛幼只是一方面。

在這種公開場合,國君為了表現出“其樂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塊演戲,比如邀請元戎乘坐同一乘車。

國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車,邀請呂武不合適,拿智罃來扛雷罷了。

這不,中行偃明明察覺到了國君的態度,偏偏因為被國君邀請的物件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現出任何的不悅。

換作國君不是邀請智罃?中行偃都應該表現出不悅來符合作為元戎的職責。

在晉國,元戎是國君的副手,又是替貴族壓制君權的角色。

一旦讓貴族階層發現元戎壓不住國君?自己下臺會是唯一安全的選項,另一個選項是等著被幹死。

智罃有意推辭,發現國君眼神堅定,考慮到老智家的處境艱難,對著幾個“卿”無奈地一笑,才被攙扶著上了國君所在的車輛。

站在呂武稍微靠後位置計程車匄低聲說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聽到了。

他們對士匄那句話的理解是:這個元戎有點不行啊!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