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春秋大領主 > 第459章:國君出招啦

第459章:國君出招啦

國君緊急召喚眾“卿”進宮並不止因為發生了一件急事,是多件大事一塊湊成了堆。

首先是智罃正式提交辭呈,他在卸任元戎職位後,打算回去“智”地修養,不再居住於“新田”這個晉國的都城了。

再來是韓氏通報韓厥生病,也算是為韓厥拒絕繼任元戎在進行鋪墊。

先有智罃辭職,再有韓厥“適逢其會”的生病,倒是非常符合禮節。

只是晉國一下子沒了元戎,中軍佐同樣無法接手軍政事務,導致出現了權力的真空期。

這樣一來,國君的權力等於一時間沒有了壓制,有太多的操作空間。

國君在將眾“卿”召喚進宮後,講了智罃和韓厥的事情,話題一轉說起了南方的變動。

關於吳國戰敗的訊息傳了過來,並且吳君壽夢明確拒絕晉國發出的會面要求。

在去年(公元前571年),晉國再次邀請吳國到一個叫“雞澤”的地方會盟,用意是商討聯合針對楚國的策略。

長久以來吳國並沒有給予晉國正式回覆,倒是在今年(公元前570年)明確進行拒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吳國拒絕的背景是敗在楚國手中,並且還是連續兩場大敗,不但拒絕晉國的邀請,還從多項問題上指責晉國,其中就包括晉國沒有跟吳國結盟的誠意。

到這一份上,晉國和吳國的結盟很像是個笑話,聯盟從實際上面臨瓦解的局面。

說明白點就是,楚國用痛打吳國的實際行動,使得吳國認清跟晉國混一塊沒好處的事實。

吳國在連續兩次戰敗後,屬於吳國人的小性子爆發到極致,還真不打算繼續陪晉國一塊玩,一方面又糾結著該怎麼報復楚國。

南方發生的另一件大事是,陳國驅逐來自楚國的客卿,出兵包圍了一個叫“頓”的小國。

這個頓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子爵,亦稱頓子國。

出兵包圍頓國的陳國並沒有實際上發起攻擊,不是陳國不想打,是陳國要打的時候,有五萬楚軍呼啦啦跑過來給頓國站臺了。

那五萬楚軍就是跟晉軍對峙突然撤離的那批,他們直接跑到陳國都城“宛丘”附近,再派人去見陳君陳午。

這支楚軍的統帥就跟陳君陳午表達一個意思:趕緊特麼撤掉對頓國的包圍,要不別想有家能回啦!

要是時間往前推個一兩百年,陳國才不鳥楚國,打起來鹿死誰手真不一定。

關鍵是陳成公元年(公元前598年)的冬天,楚莊王以夏徵舒殺死陳靈公為由,帶諸侯之兵討伐陳國。殺死夏徵舒後,從晉國接回陳靈公的太子媯午,立為陳君,就是當前這位陳午。

發生在二十八年前的那一次戰爭,楚國從實際上將陳國直接打得五勞七傷,將近三十多年過去還沒有緩過氣來。

再則,陳君陳午是楚莊王熊旅(一稱為呂)立起來的國君,楚國長期也一直試圖控制陳國,無法完成控制就一直進行削弱,導致陳國別說恢復國力,哪怕是陳國恢復的巔峰時期,楚國也不是在原地踏步。

殘酷的現實是,陳國一直在衰弱,楚國卻越變越強。

遭到警告的陳國撤掉了對頓國的包圍,陳君陳午還很屈辱地派人去向楚君熊審道歉了。

另外一件事情也值得晉國關注,也就是鄭國向晉國派出使節團。

鄭國的正使是子駟,使節團已經在前來“新田”的路途之中。

國君將幾件事情講完,詢問道:“諸‘卿’可有建言?”

中行偃是上軍將,他在晉國沒有元戎和中軍佐無法理事的前提下,不能默不吭聲,說道:“吳國毀盟,需遣人予於挽回;鄭、陳受楚國背棄、欺凌,或可為我之友?”

國君只是輕笑,沒有給出意見和評價,掃視其餘“卿”鼓勵踴躍發言。

士匄低聲說道:“鄭人多變,朝晉暮楚並無信譽,不可信也;陳遠離於我,盟之若陳有變,我若願救,千里跋涉路途之遠,安能救之。”

鄭國沒有信譽是出了名的事情,甚至多次發生早上投奔晉國,到了晚上又投靠楚國的例子。

而陳國的確離晉國太遠,中間隔了一個鄭國,周邊的頓國、沈國、蔡國要麼是楚國的盟友,不然就是楚國的傀儡國。

如果晉國將陳國收為小弟,可以預見將來晉國光是為了救援陳國就要被搞得疲於奔命。

國君不知道那些嗎?他將一切都考慮了一遍,怎麼可能沒想到那些。

士魴說道:“我猶記得元戎疲楚之策。若陳盟我,疲之我也。”

國君的回應是笑了一下。

說起來也是造孽!

沒上臺之前的智罃提出爭霸策略,上臺後搞東搞西,獨獨沒將疲楚之策玩出什麼花樣。

結果現在智罃已經退了,他曾經提出來的策略被拿出來成了一種“反面教材”似得警告。

士匄和士魴都表達了反對拉攏陳國的態度,使得國君越加堅定接下來要幹的一件事情必須幹成。

國君看向了魏琦和解朔。

晉國之前有兩個陣營,以智罃為首的智氏、範氏和韓氏聯盟,陰氏、魏氏和解氏組成抵抗同盟。

現在智罃退下,韓厥也表露退意,不代表智氏、範氏和韓氏的聯盟瓦解,只是接下來的事態發展肯定會起到新的變化。

國君需要魏琦出來表達不同意見。

魏琦沒讓國君失望,說道:“如今乃是我盼局勢有變,豈可顧忌太多?”

先不說楚國搞陳國是不是在佈局,楚國的“交際圈子”出現狀況是一種事實。

如果晉國心懷顧慮採取坐視態度,是不是會失去很多機會?

可是問題又兜轉回來,要是楚國故意給晉國挖坑,跳進去會增加未知風險。

中行偃以中立的態度說道:“中原未穩,南方有變,如何處之?”

這個也是國君不能忽視的問題。

晉國只有穩住中原各國才能全力跟楚國展開較量,千萬不要國內到處失火,中原各國也沒臣服晉國,頭鐵地要跑去跟楚國一較高低。

那麼,晉國內部會搞么蛾子嗎?國君有過很認真的思考,認為出現大亂的可能性沒有,各家族因為利益產生的衝突需要進行破解。

國君決定先解決一個難題,說道:“晉襄公設六卿將三軍……”

一大串歷史被提出來,講了晉國為什麼會設立“常務卿大夫”,過程中為什麼增設“常務卿大夫”的位置,一度有十二位“常務卿大夫”,後來又減少到八位“常務卿大夫”。

大家一開始聽得比較迷糊,後來漸漸搞懂國君是個什麼意思了。

國君有了下一批“常務卿大夫”的人選名單,只是事情好像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

果然,就聽國君說道:“我之處境難也。卿大夫近來多變,亦有難履卿大夫之務實。”

從晉景公開始到晉厲公兩代,晉國的“常務卿大夫”走馬觀燈在換,並且每一次出現卿位變動都是血腥味十足。

前來宮城的卿大夫臉色開始變了。

就當下而言,不管是增加“常務卿大夫”的數量或是減少,對他們這些在職的“常務卿大夫”都不是好事。

畢竟,他們是利益既得者,出現任何變動都代表一次新的利益變更。

其中以解朔感到最為緊張。

解氏可以說是晉國“常務卿大夫”中最弱的那個,增加新的“常務卿大夫”比解氏弱,他們又無法從中得到什麼好處;一旦國君要削減“常務卿大夫”的數量,解氏絕對是要挨刀的那個。

站在大殿一側的趙武臉色非常復雜。他已經從國君那裡事先得到訊息,晉國在接下來會恢復“六卿制度”,只是不知道誰將失去卿位。

按照實情和需要,解氏肯定是會被裁撤,理由都是現成的。

解氏作為卿位家族卻無力履行義務和責任。

只是一旦解氏被裁撤掉,晉國又只設立六個卿位,趙武目前頂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要不然,裁撤掉一個沒有卿位家族該有實力的解氏,頂上一個咬牙最多能出兵兩個“師”的趙氏,根本不符合國君去掉“雜質”存留“精華”的操作。

國君丟擲話題卻沒有給予答案,他讓眾“卿”回家好好想一想,再來是需要等呂武回國到“新田”,一些議題才能正式開始談。

在一個月後,也就是初雪開始下沒多久,呂武帶著該上繳國家的戰利品來到“新田”郊外。

他訝異地發現來迎接的“卿”和貴族有點多,國君的弟弟楊幹也出現在迎接的隊伍之中。

這種歡迎當然不是什麼正式的禮節,西征歸來的軍隊連走“棘門”解散的儀式都不需要舉行。

西征只是呂武帶著魏氏一塊去幹私活而已,給國家分一份純粹是國家承擔著“後盾”的角色,其餘人要是敢開口討要點什麼,呂武就要用拿看乞丐的態度去對待了。

中小貴族歡迎時講了該恭喜或恭維的話,隨後各自散去。

楊幹本來要繼續跟著,卻是被中行偃趕走。

事先已經收到一些訊息的呂武看到這陣仗,知道接下來就是眾“卿”找個地方,開一場關門會議了。

『加入書签,方便閱讀』
推薦閱讀:
鬼志通鑑 一點風骨 近身武王 這個首富有點牛 重新開始轉動的異能世界 修仙暴徒 欺天大世 兵王無敵 最強魔神系統 榮耀與王座
本書作者其他書: 我在春秋做貴族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大秦之帝國再起 強漢
相鄰推薦:
精靈之關東學院開著處刑曲的我戰無不勝!穿越大唐超級保安在都市入贅都市神醫眾星之主全才奶爸我在異界種田修仙極品小農民